首页 ==> 一大堆书 ==> 查看信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阿拉伯之夜谋杀案》-约翰·狄克森·卡尔
2010-05-06
 
作者:teddybear@www.hugbear.net

    实在是不喜欢卡尔,虽然号称“密室之王”,虽然阿婆对他评价也很高。
    卡尔的故事里总是有太多的侦探:各种级别的警官、律师、侦探小说作家、业余侦探爱好者,总是有太多太多人要在侦查行动中毫不羞耻的插一杠子,然后再夸夸其谈,没有特别愚蠢的人,也没有特别精明的人,每个人都说对一点,每个人都不全对,最后拼拼凑凑出真相,我只知道真相,却没弄懂是谁,怎么解出的答案。
    我不喜欢菲尔,好像黑白照片里的圣诞老人,块头大,嗓门大,气派大,却缺乏活生生的人情味,十足像个简单的卡通人物,却又不像艾勒里·奎因笔下,那些大开大合,夸张做作,戏剧化至极,一如好莱坞舞台明星一般的人物。借用纳尔曼的话,那就是:“你一点也不可爱!”要用林志玲的嗓音来说。
    阿婆的人物,有一种古典英国上流社会的矜持和端庄,是绅士和淑女。卡尔是美国人,写近代伦敦的故事,却像奎因一样,充满大都市的纵容和恣意。铁伊又不同,她写的是英国乡村,舒缓而悠然的高雅。虽然按照马普尔小姐的说法,人性到哪里都是同样的罪恶,那些最高贵的贵族妇女,在手术台上被麻醉之后,有可能吐露出你一辈子也不敢想象的最污秽的字眼。
    不说人物本身品质如何,卡尔把他们写的,实在是……怎么说好呢?我一直以为,没有人能像阿婆那样描写人物,这也是我挚爱她的原因,也许她也有她的套路和技巧,可是在阿婆的每一部书里,每一个人物,你喜欢也好,讨厌也好,都是鲜活的,明确的,即使是寥寥几句带过的路人甲,你也能很鲜明的感受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好像你已经和他熟识了很多很多年,也许确实如此,就像马普尔小姐的思路,陌生人总会让你联想到自己见过的同样类型的熟人。所以,无论凶手是谁,他都是一个你很熟悉的人,你在乎他,甚至喜欢他,哪怕是带着理智企图抗拒他的魅力,所以揭晓真相前,心里总会想,“不要是他,千万不要是他”;揭晓真相后,心里也会想,“幸好不是他”,“怎么会是他”。有时候,并不需要发生感情和利益的关联,仅仅是“了解”,就足以建立起牢固的纽带,那些死者、凶手、嫌疑犯,都不是和我“无关”的人,仅仅因为我了解他们。这种真切的恐惧和忧虑,就是读书的一大乐事,可是在卡尔的书里,谁死了,谁是凶手,我无所谓,只像猜谜语一样,急于看到答案,我并不在乎他写出的那些人物。
    真希望,我也有阿婆塑造人物的笔力,再有铁伊营造情调的风格,不管我写出来的东西有没有人看,至少我自己会非常喜欢。不过似乎很难想象那些鲜明得好像要爆炸的阿婆人物出现在宁静得就要长睡不醒的铁伊情调中。那种感觉,有点像加菲猫和史奴比抢饭吃。

    蜜丽安的父亲是一个性情反复、古怪的富豪,拥有一家东方博物馆。
    蜜丽安美若天仙,放纵大胆,堪称“太妹”;蜜丽安的哥哥杰瑞矮小,和气,长了一张老头脸,时时被人戏谑、轻视;哈莉特是蜜丽安的好友;巴特勒是哈莉特的爱人,块头大,不乏精明;罗纳德是博物馆的助理,颇有才能;贝克特曾经爱慕蜜丽安。这么一伙年轻人凑在一起,决定开一个天大的恶劣玩笑,捉弄蜜丽安的新任未婚夫曼勒宁。再加上普恩,博物馆的守门人,同样爱慕蜜丽安。
    蜜丽安和哈莉特在东方结识过某位徒有其表的男人,哈莉特在一夜风流后看穿了他的本性,不幸的是,蜜丽安却不得不生下了他的孩子,因为她身体虚弱,无法承受流产。两个女孩返回英国的航海途中,蜜丽安结识了曼勒宁,一个外表迷人的的冒险家,二人坠入爱河,私订终身。曼勒宁酷爱吹嘘自己,贬低他人,可惜他的先天心脏病却让他时而出丑,因为他无法负荷重体力劳动。正是曼勒宁的狂傲激怒了巴特勒,巴特勒和那伙朋友商议,一定要恶毒的捉弄曼勒宁一顿,到最后关头,蜜丽安还是不忍爱人受挫,打算私下偷偷泄密。
    就是这么一伙年轻人之间或许过分,但是并不邪恶的游戏。
    蜜丽安孩子的父亲骤然出现,用那个活生生,不容否认的小生命勒索蜜丽安。得知真情的杰瑞一怒之下杀了那个男人,而蜜丽安并不知晓。偷偷看到谋杀经过的曼勒宁挺身而出,机智大胆的藏匿尸体,扮演死人,让案情陷入迷雾。
    最后的结局,蜜丽安之父买通了十三位证人,或许还有更多官员,由曼勒宁“出任”嫌犯,最终却无法立案,曼勒宁拿到了两万英镑,跟蜜丽安分道扬镳,独身远赴东方,继续探险。其他人,大体上一切照旧,那一伙年轻人之间的友情更加亲密了。只是贝克特因为滥开玩笑引起人命而被迫辞去外交部的工作,而愈发美貌、气派的蜜丽安却和负责办案的“相貌堂堂”的巡官彼此之间“了解更加深入”了……
    在《绿胶囊之谜》里,办案的巡官也爱上了女嫌疑犯,凶手是与她仓促结婚以图谋家产的新鲜丈夫。在另外一个故事里,偶尔提到一句,这位白衣少女已经改姓了,跟巡官一个姓。卡尔真是庸俗,他是不是只能想出这么滥的爱情桥段?不过,我喜欢《绿胶囊之谜》里面的那位巡官,呵呵,我也喜欢“相貌堂堂的警官”。

    我喜欢这个故事,首先是那一伙年轻人之间的友情。阿婆的人物,各个年龄阶段分布均匀,很少出场这么一大批纯粹的年轻人;阿婆的感情,细腻而丰富,却似乎很少写到“友情”这种东西,无论是男人和男人之间,还是女人和女人之间,或者男人和女人之间,也许在阿婆这样洞悉人性的老女人眼中,“友情”这种东西,在世界上,是根本不存在的……
    这些年轻人,都算不上睿智、慈悲之辈,只是碰巧玩在一起,玩得投缘。可是谋杀重罪当头,他们那样忠诚的互相维护,互相信任,没有过多的感情煽动,只是行动一致,包括蜜丽安和哈莉特这两个本来最可能互相妒嫉的女人。这种友情,不够纯净,不够温馨,却真实得打动人心。

    其次是曼勒宁其人。就连故事里的人都承认,在所有人里面,曼勒宁似乎是出身最正派的一个,甚至也承认,虽然他如此夸夸其谈,可是他却是一个可靠的男人,因为无论他出于什么目的,他所吹嘘的那些事,他是真的能够做到。
    曼勒宁爱蜜丽安吗?也许是真的爱,因为她毕竟如此美貌,如此有魅力,甚至当他知道她的孩子之后,也没有想要报复她,羞辱她,抛弃她,他们的分手,因为曼勒宁渴望冒险,因为他背负“凶手”罪名,必须远离英国,也因为蜜丽安本人,也许对曼勒宁感到厌倦了。
    曼勒宁为什么要救杰瑞和蜜丽安,也许因为其中大为有利可图,也许是某种看不惯勒索行径,或者怜悯落难女性的侠义本能,也许他还想要继续和蜜丽安的婚约而必须挽救自己未来的妻子和她的哥哥,也许,是这样的——他下到斗兽场捡回一双女士手套,只是为了把它们摔到它们的主人的脸上,杰瑞和杰瑞的朋友们是如此蔑视、憎恶这个患有心脏病的、自以为是的男人,所以他一定要做到一番伟业,赏他们一个大恩,然后对他们说:“我做到了。”就拍拍手,鞠躬退场,为了让他们全都无地自容。
    曼勒宁在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所有人,曼勒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许只有当他站到珠穆朗玛峰顶,他才会自己明白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最后,是杰瑞,他是如此不起眼,从外表到内涵,他口琴不离身,时时刻刻用口琴表达自己的感受,朋友们对他亲切,却并无敬重,妹妹和他并不亲近,他甚至始终不知道妹妹遭遇怀孕生子的困境。可是,当他如当头棒喝一般听说了妹妹的境遇,他或者说一时冲动,或者说毫不迟疑,杀死了那个胆敢欺负他妹妹的恶棍。“当时,这个无能的哥哥只能说一句:‘你去死吧!’就扑了上去。”然后,他若无其事,极其成功的演出了余下的所有戏码,没有露出一丝破绽,没有引起一丝怀疑,他分明有足够的胆量,智慧,甚至体力。
    奎因的《中国橘子之谜》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女孩,偷偷结婚怀孕生子,后来遭人勒索,而当时,她已经和自己哥哥的朋友,一个出身良好的正派青年订婚了。她大哥为了妹妹,甚至将家族祖传的无价珠宝付给勒索者,却不肯让妹妹知道。万幸的是,这位大哥没有为妹妹杀人,而奎因设法帮他们偷回了信件,也要回了珠宝。可是更可悲的是,杀人犯是一个兢兢业业的秘书,他为了得到足够的钱,娶她心仪的女护士,而最后,所有人都指责那个毫不知情的女护士引发了一桩灭绝人性的暴行。为什么,因为这个女护士很穷,而且没有一个不顾一切保护她的哥哥。
    有一些女孩很幸运,或者富有,可以堕落、放纵、为所欲为,总有人替她们收拾残局,因为她们有一个哥哥,无论强悍,还是懦弱,他们总会挺身而出,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自己的妹妹。

    不想有钱,但是,真想有个哥哥。

 

   
相关类型:
熊的读书笔记(共99条信息)
相关信息:
好看的视频列表
《“爱丽丝·镜城”杀人事件》-北山猛邦
《史努比全集》
《白马山庄杀人事件》-东野圭吾
《古今笑》
《夕光中的蝙蝠》西川
现代诗句摘抄
《小妹妹》-雷蒙德·钱德勒
陆蠡
词牌


        
CopyRight © 2005-2016 hugbear.net 京ICP备05058937号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三个程序员 读书笔记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