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大堆书 ==> 查看信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宋史天文五行志
2014-10-05
 
志第一天文一
 
  ○仪象极度黄赤道中星土圭

  夫不言而信,天之道也。天于人君有告戒之道焉,示之以象而已。故自上古以来,天文有世掌之官,唐虞羲、和,夏昆吾,商巫咸,周史佚、甘德、石申之流。居是官者,专察天象之常变,而述天心告戒之意,进言于其君,以致交修之儆焉。《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又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是也。然考《尧典》,中星不过正人时以兴民事。夏仲康之世,《胤征》之篇:「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然后日食之变昉见于《书》。观其数羲、和以「俶扰天纪」、「昏迷天象」之罪而讨之,则知先王克谨天戒,所以责成于司天之官者,岂轻任哉!

  箕子《洪范》论休咎之征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礼记》言体信达顺之效,则以天降膏露先之。至于周《诗》,屡言天变,所谓「旻天疾威,敷于下土」,又所谓「雨无其极,伤我稼穑」,「正月繁霜,我心忧伤」,以及「彼月而微,此日而微」,「烨烨震电,不宁不令」。孔子删《诗》而存之,以示戒也。他日约鲁史而作《春秋》,则日食、星变屡书而不为烦。圣人以天道戒谨后世之旨,昭然可睹矣。于是司马迁《史记》而下,历代皆志天文。第以羲、和既远,官乏世掌,赖世以有专门之学焉。然其说三家:曰周髀,曰宣夜,曰浑天。宣夜先绝,周髀多差,浑天之学遭秦而灭,洛下闳、耿寿昌晚出,始物色得之。故自魏、晋以至隋、唐,精天文之学者荦荦名世,岂世难得其人欤!

  宋之初兴,近臣如楚昭辅,文臣如窦仪,号知天文。太宗之世,召天下伎术有能明天文者,试隶司天台;匿不以闻者幻罪论死。既而张思训、韩显符辈以推步进。其后学士大夫如沈括之议,苏颂之作,亦皆底于幻眇。靖康之变,测验之器尽归金人。高宗南渡,至绍兴十三年,始因秘书丞严抑之请,命太史局重创浑仪。自是厥后,窥测占候盖不废焉尔。宁宗庆元四年九月,太史言月食于昼,草泽上书言食于夜。及验视,如草泽言。乃更造《统天历》,命秘书正字冯履参定。以是推之,民间天文之学盖有精于太史者,则太宗召试之法亦岂徒哉!今东都旧史所书天文祯祥、日月薄蚀、五纬凌犯、彗孛飞流、晕珥虹霓、精祲云气等事,其言时日灾祥之应,分野休咎之别,视南渡后史有详略焉。盖东都之日,海内为一人,君遇变修德,无或他诿。南渡土宇分裂,太史所上,必谨星野之书。且君臣恐惧修省之余,故于天文休咎之应有不容不缕述而申言之者,是亦时势使然,未可以言星翁、日官之术有精粗敬怠之不同也。今合累朝史臣所录为一志,而取欧阳修《新唐书》、《五代史记》为法,凡征验之说有涉于傅会,咸削而不书,归于传信而已矣。

  仪象

  历象以授四时,玑衡以齐七政,二者本相因而成。故玑衡之设,史谓起于帝喾,或谓作于宓牺。又云璿玑玉衡乃羲、和旧器,非舜创为也。汉马融有云:「上天之体不可得知,测天之事见于经者,惟有玑衡一事。玑衡者,即今之浑仪也。」吴王蕃之论亦云:「浑仪之制,置天梁、地平以定天体,为四游仪以缀赤道者,此谓玑也;置望筒横箫于游仪中,以窥七曜之行,而知其躔离之次者,此谓衡也。」若六合仪、三辰仪与四游仪并列为三重者,唐李淳风所作。而黄道仪者,一行所增也。如张衡祖洛下闳、耿寿昌之法,别为浑象,置诸密室,以漏水转之,以合璿玑所加星度,则浑象本别为一器。唐李淳风、梁令瓒祖之,始与浑仪并用。

  太平兴国四年正月,巴中人张思训创作以献。太宗召工造于禁中,逾年而成,诏置于文明殿东鼓楼下。其制:起楼高丈余,机隐于内,规天矩地。下设地轮、地足;又为横轮、侧轮、斜轮、定身关、中关、小关、天柱;七直神,左摇铃,右扣钟,中击鼓,以定刻数,每一昼夜周而复始。又以木为十二神,各直一时,至其时则自执辰牌,循环而出,随刻数以定昼夜短长。上有天顶、天牙、天关、天指、天抱、天束、天条,布三百六十五度,为日、月、五星、紫微宫、列宿、斗建、黄赤道,以日行度定寒暑进退。开元遗法,运转以水,至冬中凝冻迟涩,遂为疏略,寒暑无准。今以水银代之,则无差失。冬至之日,日在黄道表,去北极最远,为小寒,昼短夜长。夏至之日,日在赤道里,去北极最近,为小暑,昼长夜短。春秋二分,日在两交,春和秋凉,昼夜平分。寒暑进退,皆由于此。并著日月象,皆取仰视。按旧法,日月昼夜行度皆人所运行。新制成于自然,尤为精妙。以思训为司天浑仪丞。

  铜候仪,司天冬官正韩显符所造,其要本淳风及僧一行之遗法。显符自著经十卷,上之书府。铜仪之制有九:

  一曰双规,皆径六尺一寸三分,围一丈八尺三寸九分,广四寸五分,上刻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南北并立,置水臬以为准,得出地三十五度,乃北极出地之度也。以釭贯之,四面皆七十二度,属紫微宫,星凡三十七坐,一百七十有五星,四时常见,谓之上规。中一百一十度,四面二百二十度,属黄赤道内外官,星二百四十六坐,一千二百八十九星,近日而隐,远而见,谓之中规。置臬之下,绕南极七十二度,除老人星外,四时常隐,谓之下规。

  二曰游规,径五尺二寸,围一丈五尺六寸,广一寸二分,厚四分,上亦刻周天,以釭贯于双规巅轴之上,令得左右运转。凡置管测验之法,众星远近,随天周遍。

  三曰直规,二,各长四尺八寸,阔一寸二分,厚四分,于两极之间用夹窥管,中置关轴,令其游规运转。

  四曰窥管,一,长四尺八寸,广一寸二分,关轴在直规中。

  五曰平准轮,在水臬之上,径六尺一寸三分,围一丈八尺三寸九分,上刻八卦、十干、十二辰、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于其中,定四维日辰,正昼夜百刻。

  六曰黄道,南北各去赤道二十四度,东西交于卯酉,以为日行盈缩、月行九道之限。凡冬至日行南极,去北极一百一十五度,故景长而寒;夏至日在赤道北二十四度,去北极六十七度,故景短而暑。月有九道之行,岁匝十二辰,正交出入黄道,远不过六度。五星顺、留、伏、逆行度之常数也。

  七曰赤道,与黄道等,带天之纮以隔黄道,去两极各九十一度强。黄道之交也,按经东交角宿五度少,西交奎宿一十四度强。日出于赤道外,远不过二十四度。冬至之日行斗宿,日入于赤道内,亦不过二十四度,夏至之日行井宿;及昼夜分,炎凉等。日、月、五星阴阳进退盈缩之常数也。

  八曰龙柱,四,各高五尺五寸,并于平准轮下。

  九曰水臬,十字为之,其水平满,北辰正。以置四隅,各长七尺五寸,高三寸半,深一寸。四隅水平则天地准。

  唐贞观初,李淳风于浚仪县古岳台测北极出地高三十四度八分,差阳城四分。今测定北极高三十五度以为常准。

  熙宁七年七月,沈括上《浑仪》、《浮漏》、《景表》三议。

  《浑仪议》曰:

  五星之行有疾舒,日月之交有见匿,求其次舍经劘之会,其法一寓于日。冬至之日,日之端南者也。日行周天而复集于表锐,凡三百六十有五日四分日之几一,而谓之岁。周天之体,日别之谓之度。度之离,其数有二:日行则舒则疾,会而均,别之曰赤道之度;日行自南而北,升降四十有八度而迤,别之曰黄道之度。度不可见,其可见者星也。日、月、五星之所由,有星焉。当度之画者凡二十有八,而谓之舍。舍所以絜度,度所以生数也。度在天者也,为之玑衡,则度在器。度在器,则日月五星可抟乎器中,而天无所豫也。天无所豫,则在天者不为难知也。

  自汉以前,为历者必有玑衡以自验迹。其后虽有玑衡,而不为历作。为历者亦不复以器自考,气朔星纬,皆莫能知其必当之数。至唐僧一行改《大衍历法》,始复用浑仪参实,故其术所得,比诸家为多。

  臣尝历考古今仪象之法,《虞书》所谓璿玑玉衡,唯郑康成粗记其法,至洛下闳制圆仪,贾逵又加黄道,其详皆不存于书。其后张衡为铜仪于密室中,以水转之,盖所谓浑象,非古之玑衡也。吴孙氏时王蕃、陆绩皆尝为仪及象,其说以谓旧以二分为一度,而患星辰稠穊,张衡改用四分,而复椎重难运。故蕃以三分为度,周丈有九寸五分寸之三,而具黄赤道焉。绩之说以天形如鸟卵小橢,而黄、赤道短长相害,不能应法。至刘曜时,南阳孔定制铜仪,有双规,规正距子午以象天;有横规,判仪之中以象地;有时规,斜络天腹以候赤道;南北植干,以法二极;其中乃为游规、窥管。刘曜太史令晁崇、斛兰皆尝为铁仪,其规有六,四常定,以象地,一象赤道,其二象二极,乃是定所谓双规者也。其制与定法大同,唯南北柱曲抱双规,下有纵衡水平,以银错星度,小变旧法。而皆不言有黄道,疑其失传也。唐李淳风为圆仪三重:其外曰六合,有天经双规、金浑纬规、金常规。次曰三辰,转于六合之内,圆径八尺,有璿玑规、月游规,所谓璿玑者,黄、赤道属焉。又次曰四游,南北为天枢,中为游筒可以升降游转,别为月道,傍列二百四十九交以携月游。一行以为难用,而其法亦亡。其后率府兵曹梁令瓒更以木为游仪,因淳风之法而稍附新意,诏与一行杂校得失,改铸铜仪,古今称其详确。至道中,初铸浑天仪于司天监,多因斛兰、晁崇之法。皇祐中,改铸铜仪于天文院,姑用令瓒、一行之论,而去取交有失得。

  臣今辑古今之说以求数象,有不合者十有三事:

  其一,旧说以谓今中国于地为东南,当令西北望极星,置天极不当中北。又曰:天常倾西北,极星不得居中。臣谓以中国规观之,天常北倚可也,谓极星偏西则不然。所谓东西南北者,何从而得之?岂不以日之所出者为东,日之所入者为西乎?臣观古之候天者,自安南都护府至浚仪太岳台才六千里,而北极之差凡十五度,稍北不已,庸讵知极星之不直人上也?臣尝读黄帝《素书》:「立于午而面子,立于子而面午,至于自卯而望酉,自酉而望卯,皆曰北面。立于卯而负酉,立于酉而负卯,至于自午而望南,自子而望北,则皆曰南面。」臣始不谕其理,逮今思之,乃常以天中为北也。常以天中为北,则盖以极星常居天中也。《素问》尤为善言天者。今南北才五百里,则北极辄差一度以上;而东西南北数千里间,日分之时候之,日未尝不出于卯半而入于酉半,则又知天枢既中,则日之所出者定为东,日之所入者定为西,天枢则常为北无疑矣。以衡窥之,日分之时,以浑仪抵极星以候日之出没,则常在卯、酉之半少北。此殆放乎四海而同者,何从而知中国之为东南也?彼徒见中国东南皆际海而为是说也。臣以谓极星之果中、果非中,皆无足论者。彼北极之出地六千里之间所差者已如是,又安知其茫昧几千万里之外邪?今直当据建邦之地,人目之所及者,裁以为法。不足为法者,宜置而勿议可也。

  其二曰:纮平设以象地体,今浑仪置于崇台之上,下?敢日月之所出,则纮不与地际相当者。臣详此说虽粗有理,然天地之广大,不为一台之高下有所推迁。盖浑仪考天地之体,有实数,有准数。所谓实者,此数即彼数也,此移赤彼亦移赤之谓也。所谓准者,以此准彼,此之一分,则准彼之几千里之谓也。今台之高下乃所谓实数,一台之高不过数丈,彼之所差者亦不过此,天地之大,岂数丈足累其高下?若衡之低昂,则所谓准数者也。衡移一分,则彼不知其数几千里,则衡之低昂当审,而台之高下非所当恤也。

  其三曰:月行之道,过交则入黄道六度而稍却,复交则出于黄道之南,亦如之。月行周于黄道,如绳之绕木,故月交而行日之阴,则日为之亏;入蚀法而不亏者,行日之阳也。每月退交二百四十九周有奇,然后复会。今月道既不能环绕黄道,又退交之渐当每日差池,今必候月终而顿移,亦终不能符会天度,当省去月环。其候月之出入,专以历法步之。

  其四,衡上、下二端皆径一度有半,用日之径也。若衡端不能全容日月之体,则无由审日月定次。欲日月正满上衡之端,不可动移,此其所以用一度有半为法也。下端亦一度有半,则不然。若人目迫下端之东以窥上端之西,则差几三度。凡求星之法,必令所求之星正当穿之中心。今两端既等,则人目游动,无因知其正中。今以钩股法求之,下径三分,上径一度有半,则两窍相覆,大小略等。人目不摇,则所察自正。

  其五,前世皆以极星为天中,自祖?恒以玑衡窥考天极不动处,乃在极星之末犹一度有余。今铜仪天枢内径一度有半,乃谬以衡端之度为率。若玑衡端平,则极星常游天枢之外;玑衡小偏,则极星乍出乍入。令瓒旧法,天枢乃径二度有半,盖欲使极星游于枢中也。臣考验极星更三月,而后知天中不动处远极星乃三度有余,则祖?恒窥考犹为未审。今当为天枢径七度,使人目切南枢望之,星正循北极枢里周常见不隐,天体方正。

  其六,令瓒以辰刻、十干、八卦皆刻于纮,然纮平正而黄道斜运,当子、午之间,则日径度而道促;卯、酉之际,则日迤行而道舒。如此,辰刻不能无谬。新铜仪则移刻于纬,四游均平,辰刻不失。然令瓒天中单环,直中国人顶之上,而新铜仪纬斜络南北极之中,与赤道相直。旧法设之无用,新仪移之为是。然当侧窥如车轮之牙,而不当衡规如鼓陶,其旁迫狭,难赋辰刻,而又蔽映星度。

  其七,司天铜仪,黄、赤道与纮合铸,不可转移,虽与天运不符,至于窥测之时,先以距度星考定三辰所舍,复运游仪抵本宿度,乃求出入黄道与去极度,所得无以异于令瓒之术。其法本于晁崇、斛兰之旧制,虽不甚精缛,而颇为简易。李淳风尝谓斛兰所作铁仪,赤道不动,乃如胶柱。以考月行,差或至十七度,少不减十度。此正谓直以赤道候月行,其差如此。今黄、赤道度,再运游仪抵所舍宿度求之,而月行则以月历每日去极度算率之,不可谓之胶也。新法定宿而变黄道,此定黄道而变宿,但可赋三百六十五度而不能具余分,此其为略也。

  其八,令瓒旧法,黄道设于月道之上,赤道又次月道,而玑最处其下。每月移一交,则黄、赤道辄变。今当省去月道,徙玑于赤道之上,而黄道居赤道之下,则二道与衡端相迫,而星度易审。

  其九,旧法:规环一面刻周天度,一面加银丁。所以施银丁者,夜候天晦,不可目察,则以手切之也。古之人以璿为之,璿者,珠之属也。今司天监三辰仪设齿于环背,不与横萧会,当移列两旁,以便参察。

  其十,旧法:重玑皆广四寸,厚四分。其他规轴,椎重朴拙,不可旋运。今小损其制,使之轻利。

  其十一,古之人知黄道岁易,不知赤道之因变也。黄道之度,与赤道之度相偶者也。黄道徙而西,则赤道不得独胶。今当变赤道与黄道同法。

  其十二,旧法:黄、赤道平设,正当天度,掩蔽人目,不可占察。其后乃别加钻孔,尤为拙谬。今当侧置少偏,使天度出北际之外,自不凌蔽。

  其十三,旧法:地纮正络天经之半,凡候三辰出入,则地际正为地纮所伏。今当徙纮稍下,使地际与纮之上际相直。候三辰伏见,专以纮际为率,自当默与天合。

  又言浑仪制器:

  浑仪之为器,其属有三,相因为用。其在外者曰体,以立四方上下之定位。其次曰象,以法天之运行,常与天随。其在内玑衡,玑以察纬,衡以察经。求天地端极三明匿见者,体为之用;察黄道降陟辰刻运徙者,象为之用;四方上下无所不属者,玑衡为之用。

  体之为器,为圆规者四。其规之别:一曰经,经之规二并峙,正抵子午,若车轮之植。二规相距四寸,夹规为齿,以别去极之度。北极出纮之上三十有四度十分度之八强,南极下纮亦如之。对衔二釭,联二规以为一,釭中容枢。二曰纬,纬之规一,与经交于二极之中,若车轮之倚,南北距极皆九十一度强。夹规为齿,以别周天之度。三曰纮,纮之规一,上际当经之半,若车轮之仆,以考地际,周赋十二辰,以定八方。纮之下有趺,从一衡一,刻沟受水以为平。中沟为地,以受注水。四末建趺,为升龙四以负纮。凡浑仪之属皆属焉。龙吭为纲维之四揵以为固。

  象之为器,为圆规者四。其规之别:一曰玑,玑之规二并峙,相距如经之度。夹规为齿,对衔二釭,釭中容枢,皆如经之率。设之亦如经,其异者经胶而玑可旋。二曰赤道,赤道之规一刻,玑十分寸之三以衔赤道。赤道设之如纬,其异者纬胶于经,而赤道衔于玑,有时而移,度穿一窍,以移岁差。三曰黄道,黄道之规一,刻赤道十分寸之二以衔黄道,其南出赤道之北际二十有四度,其北入赤道亦如之。交于奎、角,度穿一窍,以铜编属于赤道。岁差盈度,则并赤道徙而西。黄赤道夹规为齿,以别均迤之度。

  玑衡之为器,为圆规二,曰玑,对峙,相距如象玑之度,夹规为齿,皆如象玑。其异者:象玑对衔二釭,而玑对衔二枢,贯于象玑天经之釭中。三物相重而不相胶,为间十分寸之三,无使相切,所以利旋也。为横箫二,两端夹枢,属于玑,其中挟衡为横一,栖于横箫之间。中衡为轊,以贯横箫,两末入于玑之罅而可旋。玑可以左右,以察四方之详;衡可以低昂,以察上下之祥。

  《浮漏议》曰:

  播水之壶三,而受水之壶一。曰求壶、废壶,方中皆圆尺有八寸,尺有四寸五分以深,其食二斛,为积分四百六十六万六千四百六十。曰复壶,如求壶之度,中离以为二,元一斛介八斗,而中有达。曰建壶,方尺植三尺有五寸,其食斛有半。求壶之水,复壶之所求也。壶盈则水驰,壶虚则水凝。复壶之肋为枝渠,以为水节。求壶进水暴,则流怒以摇,复以壶,又折以为介。复为枝渠,达其滥溢。枝渠之委,所谓废壶也,以受废水。三壶皆所以播水,为水制也。自复壶之介,以玉权酾于建壶,建壶所以受水为刻者也。建壶一易箭,则发上室以泻之。求、复、建壶之泄,皆欲迫下,水所趣也。玉权下水之概寸,矫而上之然后发,则水挠而不躁也。复壶之达半求壶之注,玉权半复壶之达。枝渠博皆分,高如其博,平方如砥,以为水概。壶皆为之幂,无使秽游,则水道不慧。求壶之幂龙纽,以其出水不穷也。复壶士纽,士所以生法者,复壶制法之器也。废壶鲵纽,止水之沈,鲵所伏也。铜史令刻,执漏政也。冬设煴燎,以泽凝也。注水以龙噣直颈附于壶体,直则易浚,附于壶体则难败。复壶玉为之喙,衔于龙噣,谓之权,所以权其盈虚也。建壶之执窒瓬涂而弥之以重帛,窒则不吐也。管之善利者,水所溲也,非玉则不能坚良以久。权之所出高则源轻,源轻则其委不悍而溲物不利。箭不效于玑衡,则易权、洗箭而改画,覆以玑衡,谓之常不弊之术。今之下漏者,始尝甚密,久复先大者管泐也。管泐而器皆弊者,无权也。弊而不可复寿者,术固也。察日之晷以玑衡,而制箭以日之晷迹,一刻之度,以赋余刻,刻有不均者,建壶有眚也。赘者磨之,创者补之,百刻一度,其壶乃善。昼夜已复,而箭有余才者,权鄙也。昼夜未复,而壶吐者,权沃也。如是,则调其权,此制器之法也。

  下漏必用甘泉,恶其垽之为壶眚也。必用一源泉之冽者,权之而重,重则敏于行,而为箭之情慓;泉之卤者,权之而轻,轻则椎于行,而为箭之情驽。一井不可他汲,数汲则泉浊。陈水不可再注,再注则行利。此下漏之法也。

  箭一如建壶之长,广寸有五分,三分去二以为之厚,其阳为百刻,为十二辰。博牍二十有一,如箭之长,广五分,去半以为之厚。阳为五更,为二十有五筹;阴刻消长之衰。三分箭之广,其中刻契以容牍。夜算差一刻,则因箭而易牍。镣匏,箭舟也。其虚五升,重一镒有半。锻而赤柔者金之美者也,然后渍而不墨,墨者其久必蚀。银之有铜则墨,铜之有锡则屑,特铜久灂则腹败而饮,皆工之所不材也。

  《景表议》曰:

  步景之法,惟定南北为难。古法置槷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极星不当天中,而候景之法取晨夕景之最长者规之,两表相去中折以参验,最短之景为日中。然测景之地,百里之间,地之高下东西不能无偏,其间又有邑屋山林之蔽,倘在人目之外,则与浊氛相杂,莫能知其所蔽,而浊氛又系其日之明晦风雨,人间烟气尘坌变作不常。臣在本局候景,入浊出浊之节,日日不同,此又不足以考见出没之实,则晨夕景之短长未能得其极数。

  参考旧闻,别立新术。候景之表三,其崇八尺,博三寸三分,杀一以为厚者。圭首剡其南使偏锐。其趺方厚各二尺,环趺刻渠受水以为准。以铜为之。表四方志墨以为中刻之,缀四绳,垂以铜丸,各当一方之墨。先约定四方,以三表南北相重,令趺相切,表别相去二尺,各使端直。四绳皆附墨,三表相去左右上下以度量之,令相重如一。自日初出,则量西景三表相去之度,又量三表之端景之所至,各别记之。至日欲入,候东景亦如之。长短同,相去之疏密又同,则以东西景端随表景规之,半折以求最短之景。五者皆合,则半折最短之景为北,表南墨之下为南,东西景端为东西。五候一有不合,未足以为正。既得四方,则惟设一表,方首,表下为石席,以水平之,植表于席之南端。席广三尺,长如九服冬至之景,自表趺刻以为分,分积为寸,寸积为尺。为密室以栖表,当极为霤,以下午景使当表端。副表并趺崇四寸,趺博二寸,厚五分,方首,剡其南,以铜为之。凡景表景薄不可辨,即以小表副之,则景墨而易度。

  元祐间苏颂更作者,上置浑仪,中设浑象,旁设昏晓更筹,激水以运之。三器一机,吻合躔度,最为奇巧。宣和间,又尝更作之。而此五仪者悉归于金。

  中兴更谋制作,绍兴三年正月,工部员外郎袁正功献浑仪木样,太史局令丁师仁始请募工铸造,且言:「东京旧仪用铜二万余,今请折半用八千斤有奇。」已而不就,盖在廷诸臣罕通其制度者。乃召苏颂子携取颂遗书,考质旧法,而携亦不能通也。至十四年,乃命宰臣秦桧提举铸浑仪,而以内侍邵谔专领其事,久而仪成。三十二年,始出其二置太史局。而高宗先自为一仪置诸宫中,以测天象,其制差小,而邵谔所铸盖祖是焉,后在钟鼓院者是也。

  清台之仪,后其一在秘书省。按:仪制度:表里凡三重,其第一重曰六合仪,阳经径四尺九寸六分,阔三寸二分,厚五分。南北正位,两面各列周天度数,南北极出入地皆三十一度少,度阔三分。阴纬单环大小如阳经,阔三寸二分,厚一寸八分。上置水平池,阔九分,深四分,沿环通流,亦如旧制。内外八干、十二枝,画艮、巽、坤、乾卦于四维。第二重曰三辰仪,径四尺三分,阔二寸二分,厚五分。釭钏刻画如阳经。赤道单环,径四尺一寸四分,阔一寸二分,厚五分。上列二十八宿、均天度数,阔二分七厘。黄道单环,径四尺一寸四分,阔一寸二分,厚五分,上列七十二候,均分卦策,与赤道相交,出入各二十四度弱。百刻单环,径四尺五寸六分,阔一寸二分,厚五分,上列昼夜刻数。第三重曰四游仪,径三尺九寸,阔一寸九分,厚五分。釭钏刻画如璿玑,度阔二分半。望筒长三尺六寸五分,内圆外方,中通孔窍,四面阔一寸四分七厘,窥眼阔三分,夹窥径五尺三分。鳌云以负龙柱,龙柱各高五尺二寸。十字平水台高一尺一寸七分,长五尺七寸,阔五寸二分。水槽阔七分,深一寸二分。若水运之法与夫浑象,则不复设。

  其后朱熹家有浑仪,颇考水运制度,卒不可得。苏颂之书虽在,大抵于浑象以为详,而其尺寸多不载,是以难遽复云。旧制有白道仪以考月行,在望筒之旁。自熙宁沈括以为无益而去之,南渡更造,亦不复设焉。

  极度

  极度极星之在紫垣,为七曜、三垣、二十八宿众星所拱,是谓北极,为天之正中。而自唐以来,历家以仪象考测,则中国南北极之正,实去极星之北一度有半,此盖中原地势之度数也。中兴更造浑仪,而太史令丁师仁乃言:「临安府地势向南,于北极高下当量行移易。」局官吕璨言:「浑天无量行更易之制,若用于临安与天参合,移之他往必有差忒。」遂罢议。后十余年,邵谔铸仪,则果用临安北极高下为之。以清台仪校之,实去极星四度有奇也。

  黄赤道

  黄赤道占天之法,以二十八宿为纲维,分列四方,南北去极各九十有一度有奇,南低而北昂,去地各三十有六度,一定不易者,名之曰赤道。以日躔半在赤道内,半在赤道外,出入内外极远者皆二十有四度,以其行赤道之中者名之曰黄道。凡五纬皆随日由黄道行,惟月之行有九道,四时交会归于黄道而转变焉,故有青、黑、白、赤四者之异名。

  夫赤道终古不移,则星舍宜无盈缩矣。然自唐一行作《大衍历》,以仪揆测之,得毕、觜、参、鬼四宿,分度与古不同。皇祐初,日官周琮以新仪测候,与唐一行尤异。绍圣二年,清台以赤道度数有差,复命考正。惟牛、室、尾、柳四宿与旧法合,其他二十四宿躔度或多或寡。盖天度之不齐,古人特纪其大纲,后世渐极于精密也。

  若夫黄道横络天体,列宿躔度自随岁差而增减。中兴以来,用《统元》、《纪元》及《乾道》、《淳熙》、《开禧》、《统天》、《会元》,每一历更一黄道,其多寡之异有不可胜载者,而步占家亦随各历之躔度焉。

  中星

  中星四时中星见于《尧典》,盖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即日行而定四时,虚、鸟、火、昴之度在天,夷隩析因之候在人,故《书》首载之,以见授时为政之大也。而后世考验冬至之日,尧时躔虚,至于三代则躔于女,春秋时在牛,至后汉永元已在斗矣。大略六十余年辄差一度。开禧占测已在箕宿,校之尧时,几退四十余度。盖自汉太初至今,已差一气有余。而太阳之躔十二次,大约中气前后,乃得本月宫次。盖太阳日行一度,近岁《纪元历》定岁差,约退一分四十余秒。盖太阳日行一度而微迟缓,一年周天而微差,积累分秒而躔度见焉。历家考之,万五千年之后,所差半周天,寒暑将易位,世未有知其说者焉。

  土圭

  土圭《周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以求地中。而冯相氏春夏致日,秋冬致月,以辨四时。
 
 



 
                   
志第二天文二
 
  ○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紫微垣

  紫微垣东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一曰大帝之坐,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东蕃近阊阖门第一星为左枢,第二星为上宰,三星曰少宰,四星曰上弼一曰上辅,五星为少弼一曰少辅,六星为上卫,七星为少卫,八星为少丞或曰上丞。其西蕃近阊阖门第一星为右枢,第二星为少尉,第三星为上辅,第四星为少辅,第五星为上卫,第六星为少卫,第七星为上丞。其占,欲均明,大小有常,则内辅盛;垣直,天子自将出征;门开,兵起宫垣。两蕃正南开如门,曰阊阖。有流星自门出四野者,当有中使御命,视其所往分野论之;不依门出入者,外蕃国使也。太阴、岁星犯紫微垣,有丧。太白、辰星犯之,改世。荧惑守宫,君失位。客星守,有不臣,国易政。国皇星,兵。彗星犯,有异王立。流星犯之,为兵、丧,水旱不调。使星入北方,兵起石氏云:东西两蕃总十六星,西蕃亦八星,一右枢,二上尉,三少尉,四上辅,五少辅,六上卫,七少卫,八少丞。上宰一星,上辅二星,三公也。少宰一星,少辅二星,三孤也。此三公、三孤在朝者也。左右枢、上少丞,疑丞辅弼,四邻之谓也。尉二星,卫四星,六军大副尉,四卫将军也

  。

  北极五星,在紫微宫中,北辰最尊者也,其纽星为天枢,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枢星在天心,四方去极各九十一度。贾逵、张衡、蔡邕、王蕃、陆绩皆以北极纽星之枢,是不动处。在纽星末犹一度有余。今清台则去极四度半。第一星主月,太子也;二星主日,帝王也,亦太一之坐,谓最赤明者也;第三星主五行,庶子也。《乾象新星书》曰:「第三星主五行,第四星主诸王,第五星为后宫。」闳云:「北极五星,初一曰帝,次二曰后,次三曰妃,次四曰太子,次五曰庶子。」四曰太子者,最赤明者也。后四星勾曲以抱之者,帝星也。太公望以为北辰,以为耀魄宝,以为帝极者是也。或以勾陈口中一星为耀魄宝者,非是

  。北极中星不明,主不用事;右星不明,太子忧;左星不明,庶子忧;明大动摇,主好出游;色青微者,凶。客星入,为兵、丧。彗星入,为易位。流星入,兵起地动。

  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是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海,以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乃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魁第一星曰天枢,正星,主天。又曰枢为天,主阳德,天子象。其分为秦,《汉志》主徐州。《天象占》曰:「天子不恭宗庙,不敬鬼神,则不明,变色。」二曰璇,法星,主地。又曰璇为地,主阴刑,女主象。其分为楚,《汉志》主益州。《天象占》曰:「若广营宫室,妄凿山陵,则不明,变色。」三曰玑,为人,主火,为令星,主中祸。其分为梁,《汉志》主冀州。若王者不恤民,骤征役,则不明,变色。四曰权,为时,主水,为伐星,主天理,伐无道。其分为吴,《汉志》主荆州。若号令不顺四时,则不明,变色。五曰玉衡,为音,主土,为杀星,主中央,助四方,杀有罪。其分为燕,《汉志》主兖州。若废正乐,务淫声,则不明,变色。六曰闿阳,为律,主木,为危星,主天仓、五谷。其分为赵,《汉志》主扬州。若不劝农桑,峻刑法,退贤能,则不明,变色。七曰摇光,为星,主金,为部星,为应星,主兵。其分为齐,《汉志》主豫州。王者聚金宝,不修德,则不明,变色。又曰一至四为魁,魁为璇玑;五至七为杓,杓为玉衡:是为七政,星明其国昌。第八曰弼星,在第七星右,不见,《汉志》主幽州。第九曰辅星,在第六星左,常见,《汉志》主并州。《晋志》,辅星傅乎闿阳,所以佐斗成功,丞相之象也。其色在春青黄,在夏赤黄,秋为白黄,冬为黑黄。变常则国有兵殃,明则臣强。斗旁欲多星则安,斗中星少则人恐。太阴犯之,为兵、丧、大赦。白晕贯三星,王者恶之。星孛于北斗,主危。彗星犯,为易主。流星犯。主客兵。客星犯,为兵。五星犯之,国乱易主。

  按:北斗与辅星为八,而《汉志》云九星,武密及杨维德皆采用之。《史记索隐》云:「北斗星间相去各九千里。其二阴星不见者,相去八千里。」而丹元子《步天歌》亦云九星,《汉书》必有所本矣。

  勾陈六星,在紫宫中,五帝之后宫也,太帝之正妃也,大帝之帝居也。《乐纬》曰:「主后宫。」巫咸曰:「主天子护军。」《荆州占》:「主大司马。」或曰主六军将军。或曰主三公、三师,为万物之母。六星比陈,象六宫之化,其端大星曰元始,余星乘之曰庶妾,在北极配六辅甘氏曰:勾陈在辰极左,是为钩陈卫六军将军。或以为后宫,非是。勾陈口中一星为阳德,天皇大帝内坐。或即以为天皇大帝,非是

  。其占,色不欲甚明,明即女主恶之。星盛,则辅强;主不用谏,佞人在侧,则不见。客星入之,色苍白,将有忧;白,为立将;赤黑,将死。客星出而色赤,战有功;守之,后宫有女使欲谋。彗星犯之,后宫有谋,近臣忧。流星入,为迫主。青气入,大将忧。

  天皇大帝一星,在勾陈口中,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大人之象也。客星犯之,为除旧布新。彗、孛犯,大臣叛。流星犯,国有忧。云气入之,润泽,吉。黄白气入,连大帝坐,臣献美女;出天皇上者,改立王。

  四辅四星,又名四弼,在极星侧,是曰帝之四邻,所以辅佐北极,而出度授政也。去极星各四度。闳云:「四辅一名中斗。」或以为后宫,非是。武密曰:「光浮而动,凶;明小,吉;暗,则不理。」客星犯之,大臣忧。彗、孛犯,权臣死。流星犯,大臣黜。黄、白气入,四辅有喜。白气入,相失位。

  五帝内坐五星,在华盖下,设叙顺,帝所居也。色正,吉;变色,为灾。客星犯紫宫中坐,占为大臣犯主。彗、孛犯之,民饥,大臣忧,三年有兵起。流星犯,为兵起、臣叛;出,为有诛戮。云气入,色黄,太子即位,期六十日,赤黄,人君有异。

  六甲六星,在华盖杠旁,主分阴阳,配节候,故在帝旁,所以布政教、授农时也。明,则阴阳和;不明,则寒暑易节;星亡,水旱不时。客星犯之,色赤,为旱;黑,为水;白,则人多疫。彗、孛犯,女主出政令。流星犯,为水旱,术士诛。云气犯,色黄,术士兴。苍白,史官受爵。

  柱史一星,在北极东,主记过,左右史之象。一云在天柱前,司上帝之言动。星明,为史官得人;不明,反是。客星犯之,史官有黜者。彗、孛犯,太子忧,或百官黜。流星犯,君有咎。云气犯,色黄,史有爵禄。苍白气入,左右史死。

  女史一星,在柱史北,妇人之微者,主传漏。

  天柱五星,在东垣下,一云在五帝左稍前,主建政教。一曰法五行,主晦朔、昼夜之职。明正,则吉,人安,阴阳调;不然,则司历过。客星犯之,国中有贼。彗、孛犯,宗庙不安,君忧,一曰三公当之。云气赤黄,君喜;黑,三公死。

  女御四星,在大帝北,一云在勾陈腹,一云在帝坐东北,御妻之象也。星明,多内宠。客星犯之,后宫有诛,一云自戮。孛、彗犯,后宫有诛。流星犯,后宫有出者。一云外国进美女。云气化黄,为后宫有子,喜;苍白,多病。

  尚书五星,在紫微东蕃内,大理东北,《晋志》在东南维,一云在天柱右稍前,主纳言,夙夜咨谋,龙作纳言之象。彗、孛犯之,官有叛,或太子忧。流星若出,则尚书出使;犯之,谏官黜,八坐忧。云气入,黄,为喜;黄而赤,尚书出镇;黑,尚书有坐罪者。

  大理二星,在宫门左,一云在尚书前,主平刑断狱。明,则刑宪平;不明,则狱有冤酷。客星犯之,贵臣下狱;色黄,赦;白,受戮;赤黄,无罪;守之,则刑狱冤滞,或刑官有黜。彗犯,狱官忧;流星,占同。云气入,黄白,为赦;黑,法官黜。

  阴德二星,巫咸图有之,在尚书西,甘氏云:「阴德外坐在尚书右,阳德外坐在阴德右,太阴太阳入垣翊卫也。」《天官书》则以「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耑锐,若见若不见,曰阴德。」谓施德不欲人知也。主周急振抚。明,则立太子,或女主治天下。客星犯之,为旱,饥;守之,发粟振给。彗、孛犯,后宫有逆谋。流星犯,君令不行。云气入,黄,为喜;青黑,为忧。

  天床六星,在紫微垣南门外,主寝舍解息燕休。一曰在二枢之间,备幸之所也。陶隐居云:「倾则天王失位。」客星入宫中,有刺客,或内侍忧。彗、孛犯之,主忧,大臣失位。流星犯,后妃叛,女主立,或人君易位。云气入,色黄,天子得美女,后宫喜有子;苍白,主不安,青黑,忧;白,凶。

  华盖七星,杠九星,如盖有柄下垂,以覆大帝之坐也,在紫微宫临勾陈之上。正,吉;倾,则凶。客星犯之,王室有忧,兵起。彗、孛犯,兵起,国易政。流星犯,兵起宫内,以赦解之;贯华盖,三公灾。云气入,黄白,主喜;赤黄,侯王喜。

  传舍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主北使入中国。客星犯,邦有忧;一曰客星守之,备奸使;亦曰北地兵起。彗、孛犯,守之,亦为北兵。黑云气入,北兵侵中国。

  八谷八星,在华盖西、五车北,一曰在诸王西。武密曰:「主候岁丰俭,一稻、二黍、三大麦、四小麦、五大豆、六小豆、七粟、八麻。」甘氏曰:「八谷在宫北门之右,司亲耕,司候岁,司尚食。」星明,吉;一星亡,一谷不登;八星不见,大饥。客星入,谷贵。彗星入,为水。黑云气犯之,八谷不收。

  内阶六星,在文昌东北,天皇之阶也。一曰上帝幸文馆之内阶也。明,吉;倾动,忧。彗、孛、客、流星犯之,人君逊避之象。

  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紫微垣西,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一曰上将、大将军,建威武;二曰次将、尚书,正左右;三曰贵相、大常,理文绪;四曰司禄、司中、司隶,赏功进;五曰司命、司怪、太史,主灭咎;六曰司寇、大理,佐理宝。所谓一者,起北斗魁前近内阶者也。明润色黄,大小齐,天瑞臻,四海安;青黑微细,则多所残害;动摇,三公黜。月晕其宿,大赦。岁星守之,兵起。荧惑守之,将凶。太白守、入,兵兴。填星守,国安。客星守,大臣叛。彗、孛犯,大乱。流星犯,宫内乱。

  三公三星,在北斗杓南及魁第一星西,一云在斗柄东,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在魁西者名三师,占与三公同,皆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移徙,不吉;居常,则安;一星亡,天下危;二星亡,天下乱;三星不见,天下不治。客星犯,三公忧。彗、孛及流星犯之,三公死。

  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贵人之牢也,主绳愆禁暴。甘氏云:「贱人之牢也。」月晕入,多盗。荧惑犯之,民相食,国有败兵。太白、岁星守,国多犯法。客星、彗星犯之,三公下狱,或将相忧。流星犯之,有赦宥之令。

  势四星,在太阳守西北,一曰在玑星北。势,腐形人也,主助宣王命,内常侍官也。以不明为吉,明则阉人擅权。

  天理四星,在北斗魁中,贵人之牢也。星不欲明,其中有星则贵人下狱。客星犯,多狱。彗、孛犯之,国危。赤云气犯之,兵大起,将相行兵。

  相一星,在北斗第四星南,总百司,集众事,掌邦典,以佐帝王。一曰在中斗文昌之南,在朝少师行大宰者。明,吉;暗,凶;亡,则相黜。

  太阳守一星,在相星西北、斗第三星西南,大将、大臣之象,主设武备以戒不虞。一曰在下台北,太尉官也,在朝少傅行大司马者。明,吉;暗,凶。客、彗、孛犯之,为易政,将相忧,兵乱。云气入,黄,为喜;苍白,将死;赤,大臣忧。

  内厨二星,在紫微垣西南外,主六宫之内饮食及后妃夫人与太子燕饮。彗、孛或流星犯之,饮食有毒。

  天厨六星,在扶筐北,一曰在东北维外,主盛馔,今光禄厨也。星亡,则饥;不见,为凶。客星、流星犯之,亦为饥。

  天一一星,在紫微宫门右星南,天帝之神也,主战斗,知吉凶。明,则阴阳和,万物盛,人君吉;亡,则天下乱。客星犯,五谷贵。彗、孛犯之,臣叛。流星犯,兵起,民流。云气犯,黄,君臣和;黑,宰相黜。

  太一一星,在天一南相近一度,亦天帝神也,主使十六神,知风雨、水旱、兵革、饥馑、疾疫、灾害所在之国也。明,吉;暗,凶;离位,有水旱。客星犯,兵起,民流,火灾,水旱,饥馑。彗、孛犯,兵、丧。流星犯,宰相、史官黜。云气犯,黄白,百官受赐;赤为旱、兵;苍白,民多疫。

  天枪三星,在北斗杓东。一曰天钺,天之武备也,故在紫微宫左右,所以御难也。明,吉;暗、小,兵败;芒角动,兵起。客星、彗星、流星犯,皆为兵、饥。

  天棓五星,在女床北,天子先驱也,主分争与刑罚藏兵,亦所以御难,备非常也。一星不具,其国兵起;明,有忧;细微,吉。客星入,兵、丧。彗星守,兵起。流星犯,诸侯多争。云气犯,苍白、黑,为凶。

  天戈一星,又名玄戈,在招摇北,主北方。芒角动摇,则北兵起。客星守之,北兵败。彗、孛、流星犯之,占同。云气犯,黑,为北兵退;苍白,北人病。

  太尊一星,在中台北,贵戚也。不见,为忧。客、彗、流星犯之,并为贵戚将败之徵。

  按《步天歌》载,中宫紫微垣经星常宿可名者三十五坐,积数一百六十有四。而《晋志》所载太尊、天戈、天枪、天棓皆属太微垣,八谷八星在天市垣,与《步天歌》不同。

  太微垣

  太微垣十星,《汉志》曰:「南宫朱鸟,权、衡。」《晋志》曰:「天子庭也,五帝之坐也,十二诸侯之府也。其外蕃,九卿也。一曰太微为衡,衡主平也;又为天庭,理法平辞,监升授德,列宿受符,诸神考节,舒情稽疑也。南蕃中二星间曰端门。东曰左执法,廷尉之象。西曰右执法,御史大夫之象。执法所以举刺凶邪。左执法东,左掖门也。右执法西,右掖门也。东蕃四星:南第一曰上相,其北,东太阳门也;第二曰次相,其北,中华东门也;第三曰次将,其北,东太阴门也;第四曰上将,所谓四辅也。西蕃四星:南第一曰上将,其北,西太阳门也;第二曰次将,其北,中华西门也;第三曰次相,其北,西太阴门也;第四曰上相,亦曰四辅也。」《汉志》:「环卫十二星,蕃臣:西,将;东,相;南四星,执法;中,端门;左右,掖门。」《乾象新书》:十星,东西各五,在翼、轸北。其西蕃北星为上相,南门右星为右执法。东西蕃有芒及动摇者,诸侯谋上。执法移,刑罚尤急。月、五星入太微轨道,吉;其所犯中坐,成刑。月犯太微垣,辅臣恶之,又君弱臣强,四方兵不制;犯执法,《海中占》云:「将相有免者期三年。」月入东西门、左右掖门,而南出端门,有叛臣,君忧;入西门,出东门,君忧,大臣假主威。月中犯乘守四辅,为臣失礼,辅臣有诛。月晕,天子以兵自卫。一月三晕太微,有赦。月食太微,大臣忧,王者恶之。岁星入,有赦;犯之,执法臣有忧;入东门,天下有急兵;守之,将、相、执法宪臣死;入端门,守天庭,大祸至;入南门,出东门,旱;入南门,逆出西门,国有丧;逆行入东门,出西门,国破亡。填星、荧惑犯之,逆行入,为兵、丧;犯上将,上将忧;守端门,国破亡,或三公谋上,有戮臣;犯西上将,天子战于野,上相死;入太微,色白无芒,天下饥;退行不正,有大狱;犯太微门,左右将死;入天庭在屏星南,出左掖门左将死,右掖门右将死,直出端门无咎;入太微,凌犯、留止,为兵,入二十日,廷尉当之,留天庭十日有赦;犯太微东南陬,岁饥,执法大臣忧;犯上相,大臣死。填星犯入太微,有德令,女主执政。若逆行执法、四辅,守之,有忧;守太微,国破;守西蕃,王者忧。太白犯入太微,为兵,大臣相杀;留守,有兵、丧;与填星犯太微中,王者恶之;入右掖门,从端门出,贵人夺势;昼见太微,国有兵、丧。月掩太白于端门外,国受兵。辰星犯太微,天子当之,有内乱;入天庭,后宫忧,大水;守左右执法,入,兵起,有赦;入西门,后宫灾,大水;入西门,出东门,为

  兵、丧、水灾。客星犯入太微,色黄白,天子喜;出入端门,国有忧;左掖门,旱;右掖门,国乱;出天庭,有苛令,兵起;入太微三十日,有赦;犯四辅,辅臣凶。彗星犯太微,天下易;出太微,宫中忧,火灾;犯执法,执法者黜;犯天庭,王者有立;孛于翼,近太微上将,为兵、丧;孛于西蕃,主革命;孛五帝,亡国杀君。流星出太微,大臣有外事;出南门甚众,贵人有死者;纵横太微宫,主弱臣强;由端门入翼,光照地有声,有立王。云气出入,色微青,君失位。青白黑云气入左右掖,为丧;出,无咎。赤气入东掖门,内兵起。黄白云气入太微垣,人主喜,年寿长。入左右掖门,天子有德令。黑及苍白气入,天子忧,出则无咎。黑气如蛇入垣门,有丧。

  内五帝坐五星,内一星在太微中,黄帝坐,含枢纽之神也。天子动得天度,止得地意,从容中道则明以光,不明则人主当求贤以辅法;不则夺势。四帝星夹黄帝坐,四方各去二度。东方,苍帝灵威仰之神也。南方,赤帝赤熛怒之神也。西方,白帝白招拒之神也。北方,黑帝叶光纪之神也。黄帝坐明,天子寿,威令行;小,则反是,势在臣下;若亡,大人当之。月出坐北,祸大;出坐南,祸小;出近之,大臣诛,或饥;犯黄帝坐,有乱臣。抵帝坐,有土功事。月晕帝坐,有赦。《海中占》:月犯帝坐,人主恶之。五星守黄帝坐,大人忧。荧惑、太白入,有强臣。岁星犯,有非其主立。荧惑犯,兵乱;入天庭,至帝坐,有赦。太白入之,兵在宫中。填逆行,守黄帝坐,亡君之戒。五星入,色白,为乱。客星色黄白抵帝坐,臣献美女。彗星入,宫乱;抵帝坐,或如粉絮,兵、丧并起。流星犯之,大臣忧;抵四帝坐,辅臣忧,人多死。苍白气抵帝坐,天子有丧;青赤,近臣欲谋其主;黄白,天子有子孙喜。月犯四帝,天下有丧,诸侯有忧。五星犯四帝,为忧。

  太子一星,在帝坐北,帝储也。储有德,则星明润。云气入,黄为喜,黑为忧。太白、荧惑、客星、流星守、犯,皆为忧。一云金、火守之,或入,太子不废则为篡逆之事。

  内五诸侯五星,在九卿西,内侍天子,不之国也。《乾象新书》:在郎位南,辟雍礼得,则星明;亡,则诸侯黜。

  从官一星,在太子北,侍臣也。以不见为安,一曰不见则帝不安,如常则吉。

  幸臣一星,在帝坐东北,常侍太子,以暗为吉。《新书》:在太子东,青、赤气入之,近臣谋君不成。

  内屏四星,在端门内,近右执法。屏者,所以拥蔽帝庭也。

  左右执法各一星,在端门两旁,左为廷尉之象,右为御史大夫之象,主举刺凶奸。君臣有礼,则光明润泽。《乾象新书》:在中台南,明,则法令平。月、五星及客星犯守,则君臣失礼、辅臣黜。荧惑、太白入,为兵。流星犯之,尚书忧。

  郎位十五星,在帝坐东北,一曰依乌郎府也。周之元士,汉之光禄、中散、谏议、议郎、郎中是其职,主卫守也。其星不具,后妃灾,幸臣诛。星明大,或客星入之,大臣为乱,元士忧。彗、孛犯,郎官失势。彗星、枉矢出其次,郎佐谋叛。荧惑守之,兵、丧。赤气入,兵起;黄白,吉;黑,凶。

  郎将一星,在郎位北,主阅具,以为武备也。若今之左、右中郎将。《新书》曰:在太微垣东北。明,大臣叛。客星犯、守,郎将诛。黄、白气入,则受赐。流星犯,将军忧。

  常陈七星,如毕状,在帝坐北,天子宿卫虎贲之士,以设强御也。星摇动,天子自出将;明,则武兵用;微,则弱。客星犯,王者行诛。

  九卿三星,在三公北,主治万事,今九卿之象也。《乾象新书》:在内五诸侯南,占与天纪同。

  三公三星,在谒者东北,内坐朝会之所居也。《乾象新书》:在九卿南,其占与紫微垣三公同。

  谒者一星,在左执法东北,主赞宾客、辨疑惑。《乾象新书》:在太微垣门内,左执法北。明盛,则四夷朝贡。

  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又曰三台为天阶,太一蹑以上下。一曰泰阶,上阶上星为天子,下星为女主;中阶上星为诸侯三公,下星为卿大夫;下阶上星为士,下星为庶人,所以和阴阳而理万物也。又曰上台上星主兖、豫,下星主荆、扬;中台上星主梁、雍,下星主冀;下台上星主青,下星主徐。人主好兵,则上阶上星疏而色赤。修宫广囿,肆声色,则上阶合而横。君弱则上阶迫而色暗。公侯皆叛,率部动兵,则中阶上星赤。外夷来侵,边国骚动,则中阶下星疏而横,色白。卿大夫废正向邪,则中阶下星疏而色赤。民不从令,犯刑为盗,则上阶下星色黑。去本就末,奢侈相尚,则下阶上星阔而横,色白。君臣有道,赋省刑清,则上阶为之戚。诸侯贡聘,公卿尽忠,则中阶为之比。庶人奉化,徭役有叙,则下阶为之密。若主奢欲,数夺民时,则上阶为之夺。诸侯僭强,公卿专贪,则中阶为之疏。士庶逐末,豪杰相凌,则下阶为之阔。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谷丰世泰;不平,则反是。三台不具,天下失计。色明齐等,君臣和而政令行;微细,反是。一曰天柱不见,王者恶之。司命星亡,春不得耕。司中不具,夏不得耨。司禄不具,秋不得获。一曰三台色青,天下疾;赤,为兵;黄润,为德;白,为丧;黑,为忧。月入,君忧,臣乱,公族叛。月入而晕,三公下狱。客星入之,贵臣赐爵邑;出而色苍,臣夺爵;守之,大臣黜,或贵臣多病。彗星犯,三公黜。流星入,天下兵将忧;抵中台,将相忧,人主恶之。云气入,苍白,民多伤;黄白润泽,民安君喜;黄,将相喜;赤,为忧;青黑,忧在三公;苍白,三公黜。

  按上台二星在柳北,其北星入柳六度。中台二星,其北入张二度。下台二星在太微垣西蕃北,其北星入翼二度。武密书:三台属鬼,又属柳、属张。《乾象新书》:上台属柳,中台属张,下台属翼。

  长垣四星,在少微星南,主界域,及北方。荧惑入之,北人入中国。太白入,九卿谋,边将叛。彗、孛犯之,北地不安。流星入,北方兵起,将入中国。

  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处士,亦天子副主,或曰博士官,一曰主卫掖门。南第一星处士,第二星议士,第三星博士,第四星大夫。明大而黄,则贤士举。月五星犯守处士,女主忧,宰相易。岁犯,小人用,忠臣危。火犯,贤德退。土犯,宰相易,女主忧。金犯,大臣诛,又曰以所居主占之。客星、孛星犯之,王者忧,奸臣众。彗星犯,功臣有罪,一曰法令臣诛。流星出,贤良进,道术用。云气入,色苍白,贤士忧,大臣黜。

  灵台三星,在明堂西,神之精明曰灵,四方而高曰台,主观云物,察符瑞,候灾变也。武密曰:与司怪占同。

  虎贲一星,在下台星南,一曰在太微西蕃北、下台南,静室旄头之骑官也。明,则臣顺,与车骑星同占。

  明堂三星,在太微西南角外,天子布政之宫。明吉,暗凶。五星、客星及彗犯之,主不安其宫。

  右上元太微宫常星一十九坐,积数七十有八,而《晋志》所载,少微、长垣各四星,属天市垣,与《步天歌》不同。

  天市垣

  天市垣二十二星,在氐、房、心、尾、箕、斗内宫之内。东蕃十一星:南一曰宋,二曰南海,三曰燕,四曰东海,五曰徐,六曰吴越,七曰齐,八曰中山,九曰九河,十曰赵,十一曰魏。西蕃十一星:南一曰韩,二曰楚,三曰梁,四曰巴,五曰蜀,六曰秦,七曰周,八曰郑,九曰晋,十曰河间,十一曰河中。象天王在上,诸侯朝王,王出皋门大朝会,西方诸侯在应门左,东方诸侯在应门右。其率诸侯幸都市也亦然。一曰在房、心东北,主权衡,主聚众。又曰天旗庭,主斩戮事。《乾象新书》曰:市中星众润泽,则岁实。荧惑守之,戮不忠之臣。彗星扫之,为徙市易都。客星入,为兵起;出,为贵丧。《天文录》曰:天子之市,天下所会也。星明大,则市吏急,商人无利;小,则反是;忽然不明,籴贵;中多小星,则民富。月入天市,易政更弊,近臣有抵罪,兵起。月守其中,女主忧,大臣灾。五星入,将相忧,五官灾;守之,主市惊更弊。又曰:五星入,兵起。荧惑守,大饥,火灾。或芒角色赤如血,市臣叛。填星守,籴贵。太白入,起兵,籴贵。辰星守,蛮夷君死。客星守,度量不平;星色白,市乱;出天市,有丧。彗星守,谷贵;出天市,豪杰起,徙易市都;扫帝坐,出天市,除旧布新。流星入,色苍白,物贵;赤,火灾,民疫。一曰出天市,为外兵。云气入,色苍白,民多疾;苍黑,物贵;出,物贱;黄白,物贱;黑,为啬夫死。

  帝坐一星,在天市中,天皇大帝外坐也。光而润泽,主吉,威令行;微小,大人忧。月犯之,人主忧。五星犯,臣谋主,下有叛;荧惑,尤甚。客星入,色赤,有兵;守之,大臣为乱。彗、孛犯,人民乱,宫庙徙。流星犯,诸侯兵起,臣谋主,贵人更令。

  候一星,在帝坐东北候,一作后

  ,主伺阴阳也。明大,辅臣强;细微,国安;亡,则主失位;移,则不安居。太阴犯之,辅臣忧。客、彗守之,辅臣黜。孛犯,臣谋叛。

  宦者四星,在帝坐西南侍,主刑余之臣也。星微,吉;失常,宦者有忧。

  斗五星,在宦者南,主平量。《乾象新书》:在帝坐西,覆则岁熟,仰则荒。客、彗犯,为饥。

  斛四星,在斗南,主度量、分铢、算数。其星不明,凶;亡,则年饥。一曰在市楼北,名天斛。

  列肆二星,在斛西北,主货金、玉、珠、玑。

  屠肆二星,在帛度东北,主屠宰、烹杀。《乾象新书》:在天市垣内十五度。

  车肆二星,在天市门中,主百货。星不明,则车盖尽行;明,则吉。客星、彗星守之,天下兵车尽发。《乾象新书》:在天市垣南门偏东。

  宗正二星,在帝坐东南,宗大夫也。武密曰:主囗司宗得失之官。《乾象新书》:在宗人西。彗星守之,若失色,宗正有事。客星守之,更号令也;犯之,主不亲宗庙。星孛其分,宗正黜。

  宗人四星,在宗正东,主录亲疏享祀。宗族有序,则星如绮文而明正;动,则天子亲属有变。客星守之,贵人死。

  宗星二星,在候星东,宗室之象,帝辅血脉之臣。《乾象新书》:在宗人北。客星守之,宗支不和;暗,则宗支弱。

  帛度二星,在宗星东北,主度量买卖平货易者。《乾象新书》:在屠肆南。星明大,尺量平,商人不欺。客星、彗星守之,丝绵大贵。

  市楼六星,在天市中,临箕星之上,市府也,主市贾律度。其阳为金钱,阴为珠玉,变见,各以其所占之。《乾象新书》:主阛阓,度律制令,在天市中。星明,吉;暗,则市吏不理。彗星、客星守之,市门多闭。

  七公七星,在招摇东,为天相,三公之象也,主七政。明,则辅佐强;大而动,为兵;齐政,则国法平;戾,则狱多囚;连贯索,则世乱;入河中,籴贵,民饥。太白守之,天下乱,兵起。客星守,岁饥,主危。流星出其分,主将黜。

  贯索九星,在七公星前,贱人之牢也。一曰连索,一曰连营,一曰天牢,主法律,禁强暴。牢口一星为门,欲其开也。星在天市垣北。星皆明,天下狱繁;七星见,小赦;五星、六星,大赦;动,则斧锧用;中空,改元。石申曰:一星亡,则有赐爵;三星亡,大赦,远期八十日;入河中,为饥;中星众,则囚多。辰星犯之,主水,米贵。彗星出,其分中外豪杰起。客星入,有枉死者;色黄,诸侯献地;青,为忧;赤,为兵;白,乃为吉。流星入,女主忧,或赦;出,则贵女死。云气入,色苍白,天子亡地;青,兵起;黑,狱多枉死;白,天子喜。

  天纪九星,在贯索东,九卿之象,万事纲纪,主狱讼。星明,则天下多讼;亡,则政理坏,国纪乱;散绝,则地震山崩;与女床合,则君失礼,女谒行。客星守之,主危,民饥。客星犯,诸侯举兵。彗、孛犯之,地震。客星、彗星合守,天下狱讼不理。

  女床三星,在天纪北,后宫御女侍从官也,主女事。明,则宫人恣;舒,则妾代女主;不动,则吉;不见,女子多疾。客星、彗星守之,宫人谋上。客星入,女子忧,后宫恣动,女谒行。云气出,色黄,后宫有福;白,为丧;黑,凶;青,女多疾。

  右天市垣常星可名者一十七坐,积数八十有八。而市楼、天斛、列肆、车肆、斗、帛度、屠肆等星,《晋志》皆不载,《隋志》有之,属天市垣,与《步天歌》合。又贯索,七公、女床、天纪,《晋志》属太微垣。按《乾象新书》:天纪在天市垣北,女床属箕宿,贯索属房宿,七公属氐宿。武密以七公属房,又属尾;贯索属房,又属氐、属心;女床属于尾、箕。说皆不同。
 
 



 
                   
志第三天文三
 
  ○二十八舍上二十八舍

  东方

  角宿二星,为天关,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故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行也。左角为天田,为理,主刑。其南为太阳道。右角为将,主兵。其北为太阴道。盖天之三门,犹房之四表。星明大,吉,王道太平,贤者在朝;动摇、移徙,王者行;左角赤明,狱平;暗而微小,王道失。陶隐居曰:「左角天津,右角天门,中为天关。」日食角宿,王者恶之;晕于角内,有阴谋,阴国用兵得地,又主大赦。月犯角,大臣忧狱事,法官忧黜。又占忧在宫中。月晕,其分兵起;右角,右将灾;左亦然。或曰主水;色黄,有大赦。月晕三重,入天门及两角,兵起,将失利。岁星犯,为饥。荧惑犯之,国衰,兵败;犯左角,有赦;右角,兵起;守之,谗臣进,政事急;居阳,有喜。填星犯角为丧,一曰兵起。太白犯角,群臣有异谋。辰星犯,为小兵;守之,大水。客星犯,兵起,五谷伤;守左角,色赤,为旱;守右角,大水。彗星犯之,色白,为兵;赤,所指破军;出角,天下兵乱。星孛于角,白,为兵;赤,军败;入天市,兵、丧。流星犯之,外国使来;入犯左角,兵起。云气黄白入右角,得地;赤入左,有兵;入右,战胜;黑白气入于右,兵将败。

  按汉永元铜仪,以角为十三度;而唐开元游仪,角二星十二度。旧经去极九十一度,今测九十三度半。距星正当赤道,其黄道在赤道南,不经角中;今测角在赤道南二度半,黄道复经角中,即与天象合。景祐测验,角二星十二度,距南星去极九十七度,在赤道外六度,与《乾象新书》合,今从《新书》为正。

  南门二星,在库楼南,天之外门也,主守兵禁。星明,则远方来贡;暗,则夷叛;中有小星,兵动。客、彗守之,兵起。

  库楼十星,六大星库也,南四星楼也,在角宿南。一曰天库,兵车之府也。旁十五星,三三而聚者柱也,中央四小星衡也。芒角,兵起;星亡,臣下逆;动,则将行;实,为吉;虚,乃凶。岁星犯之,主兵。荧惑犯之,为兵、旱。月入库楼,为兵。彗、孛入,兵、饥。客星入,夷兵起。流星入,兵尽出。赤云气入,内外不安。天库生角,有兵。

  平星二星,在库楼北,角南,主平天下法狱,廷尉之象。正,则狱讼平;月晕,狱官忧。荧惑犯之,兵起,有赦。彗星犯,政不行,执法者黜。

  平道二星,在角宿间,主平道之官。武密曰:「天子八达之衢,主辙轼。」明正,吉;动摇,法驾有虞。岁星守之,天下治。荧惑、太白守,为乱。客星守,车驾出行。流星守,去贤用奸。

  天田二星,在角北,主畿内封域。武密曰:「天子籍田也。」岁星守之,谷稔。荧惑守之,为旱。太白守,谷伤。辰星守,为水灾。客星守,旱、蝗。

  天门二星,在平星北。武密云:「在左角南,朝聘待客之所。」星明,万方归化;暗,则外兵至。月晕其外,兵起。荧惑入,关梁不通;守之,失礼。太白守,有伏兵。客星犯,有谋上者。

  进贤一星,在平道西,主卿相举逸材。明,则贤人用;暗,则邪臣进。太阴、岁星犯之,大臣死。荧惑犯,为丧,贤人隐。太白犯之,贤者退。岁星、太白、填星、辰星合守之,其占为天子求贤。黄白紫气贯之,草泽贤人出。

  周鼎三星,在角宿上,主流亡。星明,国安;不见,则运不昌;动摇,国将移。《乾象新书》引郏鄏定鼎事,以周衰秦无道,鼎沦泗水,其精上为星。李太异曰:「商巫咸《星图》已有周鼎,盖在秦前数百年矣。」

  按《步天歌》,库楼十星,柱十五星,衡四星,平星、平道、天田、天门各二星,进贤一星,周鼎三星,俱属角宿。而《晋志》以左角为天田,别不载天田二星,《隋志》有之。平道、进贤、周鼎,《晋志》皆属太微垣,库楼并衡星、柱星、南门、天门、平星皆在二十八宿之外。唐武密及景祐书乃与《步天歌》合。

  亢宿四星,为天子内朝,总摄天下奏事。听讼、理狱、录功。一曰疏庙,主疾疫。星明大,辅忠民安;动,则多疾。为天子正坐,为天符。秋分不见,则谷伤籴贵。太阳犯之,诸侯谋国,君忧。日晕,其分大臣凶,多雨,民饥、疫。月犯之,君忧或大臣当之;左为水,右为兵。月晕,其分先起兵者胜;在冬,大人忧。岁星犯之,有赦,谷有成;守之,有兵,人多病;留三十日以上,有赦;又曰:「犯则逆臣为乱。」荧惑犯,居阳,为喜;阴,为忧;有芒角,大人恶之;守之久,民忧,多雨水,又为兵。填星犯,谷伤,民亡;逆行,女专政,逆臣为谋;守之,有兵。太白犯之,国亡,民灾;逆行,为兵乱;有芒角,贵臣戮;守之,有水旱灾,或为丧。辰星犯之,为水,又为大兵;守之,米贵,民疾,岁旱,盗起,民相恶。客星犯,国不安;色赤为兵、旱,黄为土功;青黑,使者忧;守之谷伤。一云有赦令;黑,民流。彗犯,国灾;出,则有水、兵、疫、臣叛;白,为丧。孛星犯,国危,为水,为兵;入,则民流;出,则其国饥。流星入,外国使来,谷熟;出,为天子遣使,赦令出。李淳风曰:「流星入亢,幸臣死。」云气犯之,色苍,民疫;白,为土功;黑,水;赤,兵。一云:白,民虐疾;黄,土功。

  右亢宿四星,汉永元铜仪十度,唐开元游仪九度。旧去极八十九度,今九十一度半。景祐测验,亢九度,距南第二星去极九十五度。

  大角一星,在摄提间,天王坐也。又为天栋,正经纪也。光明润泽,为吉;青,为忧;赤,为兵;白,为丧;黑,为疾;色黄而静,民安;动,则人主好游。月犯之,大臣忧,王者恶之。月晕,其分人主有服。五星犯之,臣谋主,有兵。太白守之,为兵。彗星出,其分主更改,或为兵。天子失仁则守之。孛星犯,为兵;守之,主忧。客星犯、守,臣谋上;出,则人主受制。流星入,王者恶之;犯之,边兵起。云气青,主忧;白,为丧;黄气出,有喜。

  折威七星,在亢南,主斩杀,断军狱。月犯之,天子忧。五星犯,将军叛。彗、孛犯,边将死。云气犯,苍白,兵乱;赤,臣叛主;黄白,为和亲;出,则有赦;黑气入,人主恶之。

  摄提六星,左右各三,直斗杓南,主建时节,伺禨祥。其星为盾,以夹拥帝坐,主九卿。星明大,三公恣,主弱;色温不明,天下安;近大角,近戚有谋。太阴入,主受制。月食,其分主恶之。荧惑、太白守,兵起,天下更主。彗、孛入,主自将兵;出,主受制。流星入,有兵;出,有使者出;犯之,公卿不安。云气入,赤,为兵,九卿忧;色黄,喜;黑,大臣戮。

  阳门二星,在库楼东北,主守隘塞,御外寇。五星入,五兵藏。彗星守之,外夷犯塞、兵起。赤云气入,主用兵。

  顿顽二星,在折威东南,主考囚情状,察诈伪也。星明,无咎;暗,则刑滥。彗星犯之,贵人下狱。

  按《步天歌》,大角一星,折威七星,左、右摄提总六星,顿顽、阳门各二星,俱属角宿。而《晋志》以大角、摄提属太微垣,折威、顿顽在二十八宿之外。阳门则见于《隋志》,而《晋史》不载。武密书以摄提、折威、阳门皆属角、亢。《乾象新书》以右摄提属角,左摄提属亢,余与武密书同。《景祐》测验,乃以大角、摄提、顿顽、阳门皆属于亢,其说不同。

  氐宿四星,为天子舍室,后妃之府,休解之房。前二星,适也;后二星,妾也。又为天根,主疫。后二星大,则臣奉度,主安;小,则臣失势;动,则徭役起。日食,其分,卿相有谗谀,一曰王者后妃恶之,大臣忧。日晕,女主恣,一曰国有忧,日下兴师。月食其宿,大臣凶,后妃恶之,一曰籴贵。月晕,大将凶,人疫;在冬,为水,主危,以赦解之。月犯,左右郎将有诛,一曰有兵、盗。犯右星,主水;掩之,有阴谋,将军当之。岁星犯,有赦,或立后;守之,地动,年丰;逆行,为兵。荧惑犯之,臣僭上,一云将军忧;守,有赦。填星犯,左右郎将有诛;守之,有赦;色黄,后喜,或册太子;留舍,天下有兵;齐明,赦。太白犯之,郎将诛;入,其分疾疫;或云犯之,拜将;乘右星,水灾。辰星犯,贵臣暴忧;守之,为水,为旱,为兵;入守,贵人有狱;乘左星,天子自将。客星犯,牛马贵;色黄白,为喜,有赦,或曰边兵起,后宫乱;五十日不去,有刺客。彗星犯,有大赦,籴贵;灭之,大疫;入,有小兵,一云主不安。孛星犯,籴贵;出,则有赦;入,为小兵;或云犯之,臣干主。流星犯,秘阁官有事;在冬夏,为水、旱;《乙巳占》,后宫有喜;色赤黑,后宫不安。云气入,黄为土功;黑主水;赤为兵;苍白为疾疫;白,后宫忧。

  按汉永元铜仪、唐开元游仪,氐宿十六度,去极九十四度。景祐测验与《乾象新书》皆九十八度。

  天乳一星,在氐东北,当赤道中。明,则甘露降。彗、客入,天雨。

  将军一星,骑将也,在骑官东南,总领车骑军将、部阵行列。色动摇,兵外行。太白、荧惑、客星犯之,大兵出,天下乱。

  招摇一星,在梗河北,主北兵。芒角、变动,则兵大行;明,则兵起;若与栋星、梗河、北斗相直,则北方当来受命中国。又占:动,则近臣恣;离次,则库兵发;色青,为忧;白,为君怒;赤,为兵;黑,为军破;黄,则天下安。彗星犯,北边兵动;出,其分夷兵大起。孛犯,蛮夷乱。客星出,蛮夷来贡,一云北地有兵、丧。流星出,有兵。云气犯,色黄白,相死;赤,为内兵乱;色黄,兵罢;白,大人忧。

  帝席三星,在大角北,主宴献酬酢。星明,王公灾;暗,天下安;星亡,大人失位;动摇,主危。彗犯,主忧,有乱兵。客星犯,主危。

  亢池六星,在亢宿北。亢,舟也;池,水也。主渡水,往来送迎。微细,凶;散,则天下不通;移徙不居其度中,则宗庙有怪。五星犯之,川溢。客星犯,水,虫多死。武密云:「主断军狱,掌弃市杀戮。」与旧史异说。

  骑官二十七星,在氐南,天子虎贲也,主宿卫。星众,天下安;稀,则骑士叛;不见,兵起。五星犯,为兵。客星守之,将出有忧,士卒发。流星入,兵起,色苍白,将死。

  梗河三星,在帝席北,天矛也。一曰天锋,主北边兵,又主丧,故其变动应以兵、丧。星亡,国有兵谋。彗星犯之,北兵败。客星入,兵出,阴阳不和。一云北兵侵中国。流星出,为兵。赤云气犯,兵败;苍白,将死。

  车骑三星,在骑官南,总车骑将,主部阵行列。变色动摇,则兵行。太白、荧惑、客星犯之,大兵出,天下乱。

  阵车三星,在氐南,一云在骑官东北,革车也。太白、荧惑守之,主车骑满野,内兵无禁。

  天辐二星,在房西斜列,主乘舆,若《周官》巾车官也。近尾,天下有福。五星、客、彗犯之,则辇毂有变。一作天福。

  按《步天歌》,已上诸星俱属氐宿。《乾象新书》以帝席属角,亢池属亢;武密与《步在歌》合,皆属氐,而以梗河属亢。《占天录》又以阵车属于亢,《乾象新书》属氐,余皆与《步天歌》合。

  房宿四星,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官也,亦四辅也。下第一星,上将也;次,次将也;次,次相也;上星,上相也。南二星君位,北二星夫人位。又为四表,中为天衢、为天关,黄道之所经也。南间曰阳环,其南曰太阳;北间曰阴环,其北曰太阴。七曜由乎天衢,则天下和平,由阳道,则旱、丧;由阴道,则水、兵。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南星曰左骖,次左服,次右服,次右骖。亦曰天厩。又主开闭,为畜藏之所由。星明,则王者明;骖星大,则兵起;离,则民流;左骖、服亡,则东南方不可举兵;右亡,则西北不可举兵。日食,其分为兵,大臣专权。日晕,亦为兵,君臣失政,女主忧。月食其宿,大臣忧,又为王者昏,大臣专政。月晕,为兵;三宿,主赦,及五舍不出百日赦。太阴犯阳道,为旱;阴道,为雨;中道,岁稔。又占上将诛。当天门、天驷,谷熟。岁星犯之,更政令,又为兵,为饥,民流;守之,大赦,天下和平,一云良马出。荧惑犯,马贵,人主忧;色青,为丧;赤,为兵;黑,将相灾;白芒,火灾;守之,有赦令;十日勾巳者,臣叛。填星犯之,女主忧,勾巳,相有诛;守之,土功兴,一曰旱、兵,一曰有赦令。太白犯,四边合从;守之,为土功;出入,霜雨不时。辰星犯,有殃;守之,水灾。一云北兵起,将军为乱。客星犯,历阳道,为旱;阴道,为水,国空,民饥;色白,有攻战;入,为籴贵。彗星犯,国危,人乱,其分恶之。孛星犯,有兵,民饥,国灾。流星犯之,在春夏,为土功;秋冬,相忧;入,有丧。《乙巳占》:出,其分天子恤民,下德令。云气入,赤黄,吉;如人形,后有子;色赤,宫乱;苍白气出,将相忧。

  按汉永元铜仪、唐开元游仪,房宿五度。旧去极百八度,今百十度半。景祐测验,房距南第二星去极百十五度,在赤道外二十三度。《乾象新书》在赤道外二十四度。

  键闭一星,在房东北,主关籥。明,吉;暗,则宫门不禁。月犯之,大臣忧,火灾。岁星守之,王不宜出。填星占同。太白犯,将相忧。荧惑犯,主忧。彗星、客星守之,道路阻,兵起,一云兵满野。

  钩钤二星,在房北,房之钤键,天之管籥。王者至孝则明。又曰明而近房,天下同心。房、钩钤间有星及疏折,则地动,河清。月犯之,大人忧,车驾行。月食,其分将军死。岁星守之,为饥;去其宿三寸,王失政,近臣起,乱。荧惑守之,有德令。太白守,喉舌忧。填星守,王失土。彗星犯,宫庭失业。客星、流星犯,王有奔马之败。

  东咸、西咸各四星,东咸在心北,西咸在房西北,日、月、五星之道也。为房之户,以防淫泆也。明,则信吉。东咸近钩钤,有谗臣入。西咸近上及动,有知星者入。月、五星犯之,有阴谋,又为女主失礼,民饥。荧惑犯之,臣谋上。与太白同犯,兵起。岁星、填星犯之,有阴谋。流星犯,后妃恣,王有忧。客星犯,主失礼,后妃恣。

  罚三星,在东、西咸正南,主受金罚赎。曲而斜列,则刑罚不中。彗星、客星犯之,国无政令,忧多,枉法。

  日一星,在房宿南,太阳之精,主昭明令德。明大,则君有德令。月犯之,下谋上。岁星守,王得忠臣,阴阳和,四夷宾,五谷丰。太白、荧惑犯之,主有忧。客星、彗星犯之,主失位。

  从官二星,在房宿西南,主疾病巫医。明大,则巫者擅权。彗、孛犯之,巫臣作乱。云气犯,黑,为巫臣戮;黄,则受爵。

  按《步天歌》,以上诸星俱属在房。日一星,《晋》、《隋志》皆不载,以他书考之,虽在房宿南,实入氐十二度半。武密书及《乾象新书》惟以东咸属心,西咸属房,与《步天歌》不同,余皆吻合。

  心宿三星,天王正位也。中星曰明堂,天子位,为大辰,主天下之赏罚;前星为太子;后星为庶子。星直,则王失势。明大,天下同心;天下变动,心星见祥;摇动,则兵离民流。日食,其分刑罚不中,将相疑,民饥,兵、丧。日晕,王者忧之。月食其宿,王者恶之,三公忧,下有丧。月晕,为旱,谷贵,虫生,将凶。与五星合,大凶。太阴犯之,大臣忧;犯中央及前后星,主恶之;出心大星北,国旱;出南,君忧,兵起。岁星犯之,有庆贺事,谷丰,华夷奉化;色不明,有丧,旱。荧惑犯之,大臣忧;贯心,为饥;与太白俱守,为丧。又曰:荧惑居其阳,为喜;阴,为忧。又曰:守之,主易政;犯,为民流,大臣恶之;守星南,为水;北,为旱;逆行,大臣乱。填星犯之,大臣喜,谷丰;守之,有土功;留舍三十日有赦;居久,人主贤;中犯明堂,火灾;逆行,女主干政。太白犯,籴贵,将军忧,有水灾,不出一年有大兵;舍之,色不明,为丧;逆行环绕,大人恶之。辰星犯明堂,则大臣当之,在阳为燕,在阴为塞北,不则地动、大雨;守之,为水,为盗。客星犯之,为旱;守之,为火灾;舍之,则籴贵,民饥。彗星犯之,大臣相疑;守之而出,为蝗、饥,又曰为兵。星孛,其分有兵、丧,民流。流星犯,臣叛;入之,外国使来;色青,为兵,为忧;黄,有土功;黑,为凶。云气人,色黄,子孙喜;白,乱臣在侧;黑,太子有罪。

  按汉永元铜仪、唐开元游仪,心三星皆五度,去极百八度。景祐测验,心三星五度,距西第一星去极百十四度。

  积卒十二星,在房西南,五营军士之象,主卫士扫除不祥。星小,为吉;明,则有兵;一星亡,兵少出;二星亡,兵半出;三星亡,兵尽出。五星守之,兵起;不则近臣诛。彗星、客星守之,禁兵大出,天子自将。云气犯之,青赤,为大臣持政,欲论兵事。

  按《步天歌》,积卒十二星属心,《晋志》在二十八宿之外,唐武密书与《步天歌》合。《乾象新书》乃以积卒属房宿为不同,今两存其说。

  尾宿九星,为天子后宫,亦主后妃之位。上第一星,后也;次三星,夫人;次星,嫔妾也。亦为九子。均明,大小相承,则后宫有序,子孙蕃昌。明,则后有喜,谷熟;不明,则后有忧,谷荒。日食,其分将有疾,在燕风沙,兵、丧,后宫有忧,人君戒出。日晕,女主丧,将相忧。月食,其分贵臣犯刑,后宫有忧。月晕,有疫,大赦,将相忧,其分有水灾,后妃忧。太阴犯之,臣不和,将有忧。岁星犯,谷贵;入之,妾为嫡,臣专政;守之,旱,火灾。荧惑犯之,有兵;留二十日,水灾;留三月,客兵聚;入之,人相食,又云宫内乱。填星犯之,色黄,后妃喜;入,为兵、饥、盗贼;逆行,妾为女主;守之而有芒角,更姓易政。太白犯、入,大臣起兵;久留,为水灾;出、入、舍、守,籴贵,兵起,后宫忧;失行,军破城亡。辰星犯守,为水灾,民疾,后宫有罪者,兵起;入,则万物不成,民疫。客星犯、入,宫人恶之;守之,贱女暴贵;出,则为风、为水,后宫恶之,兵罢,民饥多死。彗星犯,后惑主,宫人出,兵起,宫门多土功;出入,贵臣诛,有水灾。孛犯,多土功,大臣诛;守之,宫人出;出,为大水,民饥。流星入、犯,色青,旧臣归;在春夏,后宫有口舌;秋冬,贤良用事;出,则后宫喜,有子孙;色白,后宫妾死;出入,风雨时,谷熟,入,后族进禄;青黑,则后妃丧。云气入,色青,外国来降;出,则臣有乱。赤气入,有使来言兵。黑气入,有诸侯客来。

  按汉永元铜仪,尾宿十八度,唐开元游仪同。旧去极百二十度,一云百四十度;今百二十四度。景祐测验,亦十八度,距西行从西第二星去极百二十八度,在赤道外二十二度。《乾象新书》二十七度。

  神宫一星,在尾宿第三星旁,解衣之内室也。

  天江四星,在尾宿北,主太阴。明动,为水,兵起;星不具,则津梁不通;参差,马贵。月犯,为兵,为臣强,河津不通。荧惑犯,大旱;守之,有立主。太白犯,暴水。彗星犯,为大兵。客星入,河津不通。流星犯,为水,为饥。赤云气犯,车骑出;青,为多水;黄白,天子用事,兵起;入,则兵罢。

  傅说一星,在尾后河中,主章祝官也,一曰后宫女巫也,司天王之内祭祀,以祈子孙。明大,则吉,王者多子孙,辅佐出;不明,则天下多祷祠;亡,则社稷无主;入尾下,多祝诅。《左氏传》「天策焞输」,即此星也。彗星、客星守之,天子不享宗庙。赤云气入,巫祝官有诛者。

  鱼一星,在尾后河中,主阴事,知云雨之期。明大,则河海水出;不明,则阴阳和,多鱼;亡,则鱼少;动摇,则大水暴出;出,则河大鱼多死。月晕或犯之,则旱,鱼死。荧惑犯其阳,为旱;阴,为水。填星守之,为旱。赤云气犯出,兵起,将忧;入,兵罢;黄白气出,兵起。

  龟五星,在尾南,主卜,以占吉凶。星明,君臣和;不明,则上下乖。荧惑犯,为旱;守,为火。客星入,为水,忧。流星出,色赤黄,为兵;青黑,为水,各以其国言之。赤云气出,卜祝官忧。

  按神宫、傅说、鱼各一星,天江四星,龟五星,《步天歌》与他书皆属尾。而《晋志》列天江于天市垣,以傅说、鱼、龟在二十八宿之外,其说不同。

  箕宿四星,为后宫妃后之府,亦曰天津,一曰天鸡。主八风,又主口舌,主蛮夷。星明大,谷熟;不正,为兵;离徙,天下不安;中星众亦然,籴贵。凡日月宿在箕、壁、翼、轸者,皆为风起;舌动,三日有大风。日犯或食其宿,将疾,佞臣害忠良,皇后忧,大风沙。日晕,国有妖言。月食,为风,为水、旱,为饥,后恶之。月晕,为风,谷贵,大将易,又王者纳后。月犯,多风,籴贵,为旱,女主忧,君将死,后宫干政。岁星入,宫内口舌,岁熟,在箕南,为旱;在北,为有年;守之,多恶风,谷贵,民饥死。荧惑犯,地动;入,为旱;出,则有赦;久守,为水;逆行,诸侯相谋,人主恶之。填星犯,女主忧;久留,有赦;守之,后喜,有土功;色黄光润,则太后喜;又占:守,有水;守九十日,人流,兵起,蝗。太白犯,女主喜;入,则有赦;出,为土功,籴贵;守之,为旱,为风,民疾;出入留箕,五谷不登,多蝗。辰星犯,有赦;守,则为旱;动摇、色青,臣自戮,又占:为水溢、旱、火灾、谷不成。客星入犯,有土功,宫女不安,民流;守之,为饥;色赤,为兵;守其北,小熟;东,大熟;南,小饥;西,大饥;出,其分民饥,大臣有弃者;一云守之,秋冬水灾。彗星犯守,东夷自灭;出,则为旱,为兵,北方乱。孛犯,为外夷乱,籴贵;守之,外夷灾;出,为谷贵,民死,流亡;春夏犯之,金玉贵;秋冬,土功兴;入,则多风雨;色黄,外夷来贡。云气出,色苍白,国灾除;入,则蛮夷来见;出而色黄,有使者;出箕口,敛,为雨;开,为多风少雨。

  按汉永元铜仪,箕宿十度,唐开元游仪十一度。旧去极百十八度,今百二十度。景祐测验,箕四星十度,距西北第一星去极百二十三度。

  糠一星,在箕舌前,杵西北。明,则丰熟;暗,则民饥,流亡。

  杵三星,在箕南,主给庖舂。动,则人失釜甑;纵,则丰;横,则大饥;亡,则岁荒;移徙,则人失业。荧惑守,民流。客星犯、守,岁饥。彗、孛犯,天下有急兵。

  按《晋志》,糠一星、杵三星在二十八宿之外。《乾象新书》与《步天歌》皆属箕宿。

  北方

  南斗六星,天之赏禄府,主天子寿算,为宰相爵禄之位,传曰:天庙也。丞相太宰之位,褒贤进士,禀受爵禄,又主兵。一曰天机。南二星魁,天梁也。中央二星,天相也。北二星,天府廷也。又谓南星者,魁星也;北星,杓也,第一星曰北亭,一曰天开,一曰鈇锧。石申曰:「魁第一主吴,二会稽,三丹阳,四豫章,五庐江,六九江。」星明盛,则王道和平,帝王长龄,将相同心;不明,则大小失次;芒角动摇,国失忠臣,兵起,民愁。日食在斗,将相忧,兵起,皇后灾,吴分有兵。日晕,宰相忧,宗庙不安。月食,其分国饥,小兵,后、夫人忧。月晕,大将死,五谷不生。月犯,将臣黜,风雨不时,大臣诛;一岁三入,大赦;又占:入,为女主忧,赵、魏有兵;色恶,相死。岁星犯,有赦;久守,水灾,谷贵;守及百日,兵用,大臣死。荧惑犯,有赦,破军杀将,火灾;入二十日,籴贵;四十日,有德令;守之,为兵、盗;久守,灾甚;出斗上行,天下忧;不行,臣忧;入,内外有谋;守七日,太子疾。填星犯,为乱;入,则失地;逆行,地动;出、入、留二十日,有大丧;守之,大臣叛。又占;逆行,先水后旱;守之,国多义士。太白犯之,有兵,臣叛;留守之,破军杀将;与火俱入,白烁,臣子为逆;久,则祸大。辰星犯,水,谷不成,有兵;守之,兵、丧。客星犯,兵起,国乱;入,则诸侯相攻,多盗,大旱,宫庙火,谷贵;七日不去,有赦。彗星犯,国主忧;出,则其分有谋,又为水灾,宫中火,下谋上,有乱兵;入,则为火,大臣叛。孛犯入,下谋上,有乱兵;出,则为兵,为疾,国忧。流星入,蛮夷来贡;犯之,宰相忧,在春天子寿,夏为水,秋则相黜,冬大臣逆;色赤而出斗者,大臣死。云气入,苍白,多风;赤,旱;出,有兵起,宫庙火;入,有两赤气,兵;黑,主病。

  按汉永元铜仪,斗二十四度四分度之一,唐开元游仪,二十六度。去极百十六度,今百十九度。景祐测验,亦二十六度,距魁第四星去极百二十二度。

  鳖十四星,在南斗南,主水族,不居汉中,川有易者。荧惑守之,为旱。辰星守,为火。客星守,为水。流星出,色青黑,为水;黄,为旱。云气占同。一曰有星守之,白衣会,主有水。

  天渊十星,一曰天池,一曰天泉,一曰天海,在鳖星东南九坎间,又名太阴,主灌溉沟渠。五星守之,大水,河决。荧惑入,为旱。客星入,海鱼出。彗星守之,川溢伤人。

  狗二星,在南斗魁前,主吠守,以不居常处为灾。荧惑犯之,为旱。客星入,多土功,北边饥;守之,守御之臣作乱。

  建六星,在南斗魁东北,临黄道,一曰天旗,天之都关。为谋事,为天鼓,为天马。南二星,天库也。中二星,市也,鈇锧也。上二星,为旗跗。斗建之间,三光道也,主司七曜行度得失,十一月甲子天正冬至,大历所起宿也。星动,人劳役。月犯之,臣更天子法;掩之,有降兵。月食,其分皇后娣侄当黜。月晕,大将死,五谷不成,蛟龙见,牛马疫。月与五星犯之,大臣相谮有谋,亦为关梁不通,大水。岁星守,为旱,籴贵,死者众,诸侯有谋;入,则有兵。荧惑守之,臣有黜者,诸侯有谋,籴贵;入,则关梁不通,马贵;守旗跗三十日,有兵。填星守之,王者有谋。太白守,外国使来。辰星守,为水灾,米贵,多病。彗、孛、客星犯之,王失道,忠臣黜。客星守之,道路不通,多盗。流星入,下有谋;色赤,昌。

  天弁九星弁一作辨,在建星北,市官之长,主列肆、阛阓、市籍之事,以知市珍也。明盛,则万物昌;不明及彗、客犯之,籴贵;久守之,囚徒起兵。

  天鸡二星,在牛西,一在狗国北,主异鸟,一曰主候时。荧惑舍之,为旱,鸡多夜鸣。太白、荧惑犯之,为兵。填星犯之,民流亡。客星犯,水旱失时;入,为大水。

  狗国四星,在建星东南,主三韩、鲜卑、乌桓、玁狁、沃且之属。星不具,天下有盗;不明,则安;明,则边寇起。月犯之,乌桓、鲜卑国乱。荧惑守之,外夷兵起。太白守之,鲜卑受攻。客星守,其王来中国。

  天籥八星,在南斗杓第二星西,主开闭门户。明,则吉;不备,则关籥无禁。客星、彗星守之,关梁闭塞。

  农丈人一星,在南斗西南,老农主稼穑者,又主先农、农正官。星明,岁丰;暗,则民失业;移徙,岁饥。客星、彗星守之,民失耕,岁荒。

  按《步天歌》,已上诸星皆属南斗。《晋志》以狗国、天鸡、天弁、天籥、建星皆属天市垣,余在二十八宿之外。《乾象新书》以天籥、农丈人属箕,武密又以天籥属尾,互有不同。

  牛宿六星,天之关梁,主牺牲事。其北二星,一曰即路,一曰聚火。又曰:上一星主道路,次二星主关梁,次三星主南越。明大,则王道昌,关梁通,牛贵;怒,则马贵;动,则牛灾,多死;始出而色黄,大豆贱;赤,则豆有虫;青,则大豆贵;星直,籴贱;曲,则贵。日食,其分兵起;晕,为阴国忧,兵起。月食,有兵;晕,为水灾,女子贵,五谷不成,牛多暴死,小儿多疾。月晕在冬三月,百四十日外有赦;晕中央大星,大将被戮。月犯之,有水,牛多死,其国有忧。岁星入犯,则诸侯失期;留守,则牛多疫,五谷伤;在牛东,不利小儿;西,主风雪;北,为民流;逆行,宫中有火;居三十日至九十日,天下和平,道德明正。荧惑犯之,诸侯多疾,臣谋主;守,则谷不成,兵起;入或出守斗南,赦。填星犯之,有土功;守之,雨雪,民人、牛马病。太白犯之,诸侯不通;守,则国有兵起;入,则为兵谋,人多死。辰星犯,败军移将,臣谋主。客星犯守之,牛马贵,越地起兵;出,牛多死,地动,马贵。彗星犯之,吴分兵起;出,为籴贵,牛死。孛犯,改元易号,籴贵,牛多死,吴、越兵起,下当有自立者。流星犯之,王欲改事;春夏,谷熟;秋冬,谷贵;色黑,牛马昌,关梁入贡。云气苍白横贯,有兵、丧;赤,亦为兵;黄白气入,牛蕃息;黑,则牛死。

  按汉永元铜仪,以牵牛为七度,唐开元游仪八度。旧去极百六度,今百四度。景祐测验,牛六星八度,距中央大星去极百十度半。

  天田九星,在斗南,一曰在牛东南,天子畿内之田。其占与角北天田同。客星犯之,天下忧。彗、孛犯守之,农夫失业。

  河鼓三星,在牵牛西北,主天鼓,盖天子及将军鼓也。一曰三鼓,主天子三将军,中央大星为大将军,左星为左将军,右星为右将军。左星,南星也,所以备关梁而拒难也,设守险阻,知谋徵也。鼓欲正直而明,色黄光泽,将吉;不正,为兵、忧;星怒,则马贵;动,则兵起;曲,则将失计夺势;有芒角,将军凶猛象也;乱摇,差度乱,兵起。月犯之,军败亡。五星犯之,兵起。彗星、客星犯,将军被戮。流星犯,诸侯作乱。黄白云气入之,天子喜;赤,为兵起;出,则战胜;黑,为将死。青气入之,将忧;出,则祸除。

  左旗九星,在河鼓左旁,右旗九星,在牵牛北、河鼓西南,天之鼓旗旌表也。主声音、设险、知敌谋。旗星明大,将吉。五星犯守,兵起。

  织女三星,在天市垣东北,一曰在天纪东,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宝。王者至孝,神祗咸喜,则星俱明,天下和平;星怒而角,布帛贵。陶隐居曰:「常以十月朔至六七日晨见东方。」色赤精明者,女工善;星亡,兵起,女子为候。织女足常向扶筐,则吉;不向,则丝绵大贵。月晕,其分兵起。荧惑守之,公主忧,丝帛贵,兵起。彗星犯,后族忧。星孛,则有女丧。客星入,色青,为饥;赤,为兵;黄,为旱;白,为丧;黑,为水。流星入,有水、盗,女主忧。云气入,苍白,女子忧;赤,则为女子兵死;色黄,女有进者。

  渐台四星,在织女东南,临水之台也,主晷漏、律吕事。明,则阴阳调而律吕和;不明,则常漏不定。客星、彗星犯之,阴阳反戾。

  辇道五星,在织女西,主王者游嬉之道。汉辇道通南北宫,其象也。太白、荧惑守之,御路兵起。

  九坎九星,在牵牛南,主沟渠、导引泉源、疏泻盈溢,又主水旱。星明,为水灾;微小,吉。月晕,为水;五星犯之,水溢。客星入,天下忧。云气入,青,为旱;黑,为水溢。

  罗堰三星,在牵牛东,拒马也,主堤塘,壅蓄水源以灌溉也。星明大,则水泛溢。

  天桴四星,在牵牛东北横列,一曰在左旗端,鼓桴也,主漏刻。暗,则刻漏失时。武密曰:「主桴鼓之用。」动摇,则军鼓用;前近河鼓,若桴鼓相直,皆为桴鼓用。太白、荧惑守之,兵鼓起。客星犯之,主刻漏失时。

  按《步天歌》,已上诸星俱属牛宿。《晋志》以织女、渐台、辇道皆属太微垣,以河鼓、左旗、右旗、天桴属天市垣,余在二十八宿之外。武密以左旗属箕属斗,右旗亦属斗,渐台属斗,又属牛,余与《步天歌》同。《乾象新书》则又以左旗、织女、渐台、辇道、九坎皆属于斗。

  须女四星,天之少府,贱妾之称,妇职之卑者也,主布帛裁制、嫁娶。星明,天下丰,女巧,国富;小而不明,反是。日食在女,戒在巫祝、后妃祷祠,又占越分饥,后妃疾。日晕,后宫及女主忧。月食,为兵、旱,国有忧。月晕,有兵谋不成;两重三重,女主死。月犯之,有女惑,有兵不战而降,又曰将军死。岁星犯之,后妃喜,外国进女;守之,多水,国饥,丧,籴贵,民大灾,荧惑犯之,大臣、皇后忧,布帛贵,民大灾;守之,土人不安,五谷不熟,民疾,有女丧,又为兵;入则籴贵;逆行犯守,大臣忧;居阳,喜;阴,为忧。填星犯守,有苛政,山水出,坏民舍,女谒行,后专政,多妖女;留五十日,民流亡。太白犯之,布帛贵,兵起,天下多寡女;留守,有女丧,军发。辰星犯,国饥,民疾;守之,天下水,有赦,南地火,北地水,又兵起,布帛贵。客星犯,兵起,女人为乱;守之,宫人忧,诸侯有兵,江淮不通,籴贵。彗星犯,兵起,女为乱;出,为兵乱,有水灾,米盐贵。星孛,其分兵起,女为乱,有奇女来进;出入,国有忧,王者恶之。流星犯,天子纳美女,又曰有贵女下狱;抵须女,女主死。《乙巳占》:出入而色黄润,立妃后;白,为后宫妾死。云气入,黄白,有嫁女事;白,为女多病;黑,为女多死;赤,则妇人多兵死者。

  按汉永元铜仪,以须女为十一度。景祐测验,十二度,距西南星去极百五度,在赤道外十四度。

  十二国十六星,在牛女南,近九坎,各分土居列国之象。九坎之东一星曰齐,齐北二星曰赵,赵北一星曰郑,郑北一星曰越,越东二星曰周,周东南北列二星曰秦,秦南二星曰代,代西一星曰晋,晋北一星曰韩,韩北一星曰魏,魏西一星曰楚,楚南一星曰燕,有变动,各以其国占之。陶隐居曰:「越星在婺女南,郑一星在越北,赵二星在郑南,周二星在越东,楚一星在魏西南,燕一星在楚南,韩一星在晋北,晋一星在代北,代二星在秦南,齐一星在燕东。」

  离珠五星,在须女北,须女之藏府,女子之星也。又曰:主天子旒珠、后夫人环珮。去阳,旱;去阴,潦。客星犯之,后宫有忧。

  奚仲四星,在天津北,主帝车之官。凡太白、荧惑守之,为兵祥。

  天津九星,在虚宿北,横河中,一曰天汉,一曰天江,主四渎津梁,所以度神通四方也。一星不备,津梁不通;明,则兵起;参差,马贵;大,则水灾;移,则水溢。彗、孛犯之,津败,道路有贼。客星犯,桥梁不修;守之,水道不通,船贵。流星出,必有使出,随分野占之。赤云气入,为旱;黄白,天子有德令;黑,为大水;色苍,为水,为忧;出,则祸除。

  败瓜五星,在匏瓜星南,主修瓜果之职,与匏瓜同占。

  匏瓜五星一作瓠瓜,在离珠北,天子果园也,其西觜星主后宫,不明,则后失势;不具或动摇,为盗;光明,则岁丰;暗,则果实不登。彗、孛犯之,近臣僭,有戮死者。客星守之,鱼盐贵,山谷多水;犯之,有游兵不战。苍白云气入之,果不可食;青,为天子攻城邑;黄,则天子赐诸侯果;黑,为天子食果而致疾。

  扶筐七星,为盛桑之器,主劝蚕也,一曰供奉后与夫人之亲蚕。明,吉;暗,凶;移徙,则女工失业。彗星犯,将叛。流星犯,丝绵大贵。

  按《步天歌》,已上诸星俱属须女,而十二国及奚仲、匏瓜、败瓜等星,《晋志》不载,《隋志》有之。《晋志》又以离珠、天津属天市垣,扶筐属太微垣。《乾象新书》以周、越、齐、赵属牛,秦、代、韩、魏、燕、晋、楚、郑属女。武密以离珠、匏瓜属牛又属女,以奚仲属危。《乾象新书》以离珠、匏瓜属牛,败瓜属斗又属牛,以天津西一星属斗,中属牛,东五星属女。

  虚宿二星,为虚堂,冢宰之官也,主死丧哭泣,又主北方邑居、庙堂祭祀祝祷事。宋均曰:「危上一星高,旁两星下,似盖屋也。」盖屋之下,中无人,但空虚似乎殡宫,主哭泣也。明,则天下安;不明,为旱;欹斜上下不正,享祀不恭;动,将有丧。日食,其分其邦有丧。日晕,民饥,后妃多丧。月食,主刀剑官有忧,国有丧。月晕,有兵谋,风起则不成,又为民饥。月犯之,宗庙兵动,又国忧,将死。岁星犯,民饥;守之,失色,天王改服;与填星同守,水旱不时。荧惑犯之,流血满野;守之,为旱,民饥,军败;入,为火灾,功成见逐;或勾巳,大人战不利。填星犯之,有急令;行疾,有客兵;入,则有赦,谷不成,人不安;守之,风雨不时,为旱,米贵,大卜欲危宗庙,有客兵。太白犯,下多孤寡,兵,丧;出,则政急;守之,臣叛君;入,则大臣下狱。辰星犯,春秋有水;守之,亦为水灾,在东为春水,南为夏水,西为秋水,北冬有雷雨、水。客星犯,籴贵;守之,兵起,近期一年,远则二年,有哭泣事;出,为兵、丧。彗星犯之,国凶,有叛臣;出,为野战流血;出入,有兵起,芒焰所指国必亡。星孛其宿,有哭泣事;出,则为野战流血,国有叛臣。流星犯,光润出入,则冢宰受赏,有赦令;色黑,大臣死;入而色青,有哭泣事;黄白,有受赐者;出,则贵人求医药。云气黄入,为喜;苍,为哭;赤,火;黑,水;白,有币客来。

  按汉永元铜仪,以虚为十度,唐开元游仪同。旧去极百四度,今百一度。景祐测验,距南星去极百三度,在赤道外十二度。

  司命二星,在虚北,主举过、行罚、灭不祥,又主死亡。逢星出司命,王者忧疾,一曰宜防祅惑。

  司禄二星,在司命北,主增年延德,又主掌功赏、食料、官爵。

  司危二星,在司禄北,主矫失正下,又主楼阁台榭、死丧、流亡。

  司非二星,在司危北,主司候内外,察愆尤,主过失。《乾象新书》:命、禄、危、非八星主天子已下寿命、爵禄、安危、是非之事。明大,为灾;居常,为吉。

  哭二星,在虚南,主哭泣、死丧。月、五星、彗、孛犯之,为丧。

  泣二星在哭星东,与哭同占。

  天垒城一十三星,在泣南,圜如大钱,形若贯索,主鬼方、北边丁零类,所以候兴败存亡。荧惑入守,夷人犯塞。客星入,北方侵。赤云气掩之,北方惊灭,有疾疫。

  离瑜三星,在十二国东,《乾象新书》在天垒城南。离,圭衣也;瑜,玉饰,皆妇人见舅姑衣服也。微,则后宫俭约;明,则妇人奢纵。客星、彗星入之,后宫无禁。

  败臼四星,在虚、危南,两两相对,主败亡、灾害。石申曰:「一星不具,民卖甑釜;不见,民去其乡。」五星入,除旧布新。客星、彗星犯之,民饥,流亡。黑气入,主忧。

  按《步天歌》,已上诸星俱属虚宿。司命、司禄、司危、司非、离瑜、败臼,《晋志》不载,《隋志》有之。《乾象新书》以司命、司禄、司危、司非属须女;泣星、败臼属危。武密书与《步天歌》合。

  危宿三星,在天津东南,为天子宗庙祭祀,又为天子土功,又主天府、天市、架屋、受藏之事。不明,客有诛,土功兴;动或暗,营宫室,有兵事。日食,陵庙摧,有大丧,有叛臣。日晕,有丧。月食,大臣忧,有丧,宫殿圮。月晕,有兵、丧,先用兵者败。月犯之,宫殿陷,臣叛主,来岁籴贵,有大丧。岁星犯守,为兵、役徭,多土功,有哭泣事,又多盗。荧惑犯之,有赦;守之,人多疾,兵动,诸侯谋叛,宫中火灾;守上星,人民死,中星诸侯死,下星大臣死,各期百日十日;守三十日,东兵起,岁旱,近臣叛;入,为兵,有变更之令。填星守之,为旱,民疾,土功兴,国大战;犯之,皇后忧,兵,丧;出、入、留、舍,国亡地,有流血;入,则大乱,贼臣起。太白犯之,为兵,一曰无兵兵起,有兵兵罢,五谷不成,多火灾;守之,将忧,又为旱,为火;舍之,有急事。辰星犯之,大臣诛,法官忧,国多灾;守之,臣下叛,一云皇后疾,兵、丧起。客星犯,有哭泣,一曰多雨水,谷不收;入之,有土功,或三日有赦;出,则多雨水,五谷不登;守之,国败,民饥。彗星犯之,下有叛臣兵起;出,则将军出国,易政,大水,民饥。孛犯,国有叛者兵起。流星犯之,春夏为水灾,秋冬为口舌;入,则下谋上;抵危,北地交兵。《乙巳占》:流星出入色黄润,入民安,谷熟,土功兴;色黑,为水,大臣灾。云气入,苍白,为土功;青,为国忧;黑,为水,为丧;赤,为火;白,为忧,为兵;黄出入,为喜。

  按汉永元铜仪,以危为十六度;唐开元游仪十七度。旧去极九十七度,距南星去极九十八度,在赤道外七度。

  虚梁四星,在危宿南,主园陵寝庙、祷祝。非人所处,故曰虚梁。一曰宫宅屋帏帐寝。太白、荧惑犯之,为兵。彗、孛犯,兵起,宗庙改易。

  天钱十星,在北落师门西北,主钱帛所聚,为军府藏。明,则库盈;暗,为虚。太白、荧惑守之,盗起。彗、孛犯之,库藏有贼。

  坟墓四星,在危南,主山陵、悲惨、死丧、哭泣。大曰坟,小曰墓。五星守犯,为人主哭泣之事。

  杵三星,在人星东,一云在臼星北,主舂军粮。不具,则民卖甑釜。

  臼四星,在杵星下,一云在危东。杵臼不明,则民饥;星众,则岁乐;疏,为饥;动摇,亦为饥;杵直下对臼,则吉;不相当,则军粮绝;纵,则吉;横,则荒;又臼星覆,岁饥;仰,则岁熟。彗星犯之,民饥,兵起,天下急。客星守之,天下聚会米粟。

  盖屋二星,在危宿南九度,主治宫室。五星犯之,兵起。彗、孛犯守,兵灾尤甚。

  造父五星,在传舍南,一曰在腾蛇北,御官也。一曰司马,或曰伯乐,主御营马厩、马乘、辔勒。移处,兵起,马贵;星亡,马大贵。彗、客入之,仆御谋主,有斩死者,一曰兵起;守之,兵动,厩马出。

  人五星,在虚北,车府东,如人形,一曰主万民,柔远能迩;又曰卧星,主夜行,以防淫人。星亡,则有诈作诏者,又为妇人之乱;星不具,王子有忧。客、彗守犯,人多疾疫。

  车府七星,在天津东,近河,东西列,主车府之官,又主宾客之馆。星光明,润泽,必有外宾,车驾华洁。荧惑守之,兵动。彗、客犯之,兵车出。

  钩九星,在造父西河中,如钩状。星直,则地动;他星守,占同。一曰主辇舆、服饰。明,则服饰正。

  按《步天歌》,已上诸星俱属危宿。《晋志》不载人星、车府,《隋志》有之。杵、臼星,《晋》、《隋志》皆无。造父、钩星,《晋志》属紫微垣,盖屋、虚梁、天钱在二十八宿外。《乾象新书》以车府西四星属虚,东三星属危。武密书以造父属危又属室,余皆与《步天歌》合。按《乾象新书》又有天纲一星,在危宿南,入危八度,去极百三十二度,在赤道外四十一度。《晋》、《隋志》及诸家星书皆不载,止载危、室二宿间与北落师门相近者。近世天文乃载此一星,在鬼、柳间,与外厨、天纪相近。然《新书》两天纲虽同在危度,其说不同,今姑附于此。

  营室二星,天子之宫,一曰玄宫,一曰清庙,又为军粮之府,主土功事。一曰室一星为天子宫,一星为太庙,为王者三军之廪,故置羽林以卫;又为离宫阁道,故有离宫六星在其侧。一曰定室,《诗》曰「定之方中」也。星明,国昌;不明而小,祠祀鬼神不享;动,则有土功事;不具,忧子孙;无芒、不动,天下安。日食在室,国君忧,王者将兵,一曰军绝粮,土卒亡。日晕,国忧,女主忧黜。月食,其分有土功,岁饥。月晕,为水,为火,为风。

  月犯之,为土功,有哭泣事。岁星犯之,有急而为兵;入,天子有赦,爵禄及下;舍室东,民多死;舍北,民忧;又曰守之,宫中多火灾,主不安,民疫。荧惑犯,岁不登;守之,有小灾,为旱,为火,籴贵;逆行守之,臣谋叛;入,则创改宫室;成勾巳者,主失宫。填星犯,为兵;守之,天下不安,人主徙宫,后、夫人忧,关梁不通,贵人多死;久守,大人恶之,以赦解,吉;逆行,女主出入恣;留六十日,土功兴。太白犯五寸许,天子政令不行;守,则兵大忌之,以赦令解;一曰太子、后妃有谋;若乘守勾巳、逆行往来,主废后妃,有大丧,宫人恣;去室一尺,威令不行;留六十日,将死;入,则有暴兵。辰星犯之,为水;入,则后有忧,诸侯发动于西北。客星犯入,天子有兵事,军饥,将离,外兵来;出于室,兵先起者败。彗星出,占同;或犯之,则弱不能战;出入犯之,则先起兵者胜,一曰出室为大水。孛犯或出入,先起兵者胜;出,有小灾,后宫乱。武密曰:「孛出,其分有兵、丧;道藏所载,室专主兵。」流星犯,军乏粮,在春夏将军贬,秋冬水溢。《乙巳占》曰:「流星出入色黄润,军粮丰,五谷成,国安民乐。」云气入,黄,为土功;苍白,大人恶之;赤,为兵,民疫;黑,则大人忧。

  按汉永元铜仪,营室十八度,唐开元游仪十六度。旧去极八十五度。景祐测验,室十六度,距南星去极八十五度,在赤道外六度。

  雷电六星,在室南,明动,则雷电作。

  离宫六星,两两相对为一坐,夹附室宿上星,天子之别宫也,主隐藏止息之所。动摇,为土功;不具,天子忧。太白、荧惑入,兵起;犯或勾巳环绕,为后妃咎。彗星犯之,有修除之事。

  垒壁阵十二星一作壁垒,在羽林北,羽林之垣垒,主天军营。星明,国安;移动,兵起;不见,兵尽出,将死。五星入犯,皆主兵。太白、辰星,尤甚。客星入,兵大起,将吏忧。流星入南,色青,后忧;入北,诸侯忧;色赤黑,入东,后有谋;入西,太子忧;黄白,为吉。

  腾蛇二十二星,在室宿北,主水虫,居河滨。明而微,国安;移向南,则旱;向北,大水。彗、孛犯之,水道不通。客星犯,水物不成。

  土功吏二星,在壁宿南,一曰在危东北,主营造宫室,起土之官。动摇,则版筑事起。

  北落师门一星,在羽林军南,北宿在北方,落者,天军之藩落也,师门犹军门。长安城北门曰「北落门」,象此也。主非常以候兵。星明大,安;微小、芒角,有大兵起。岁星犯之,吉。荧惑入,兵弱不可用。客星犯之,光芒相及,为兵,大将死;守之,边人入塞。流星出而色黄,天子使出;入,则天子喜;出而色赤,或犯之,皆为兵起。云气入,苍白,为疾疫;赤,为兵;黄白,喜;黑云气入,边将死。

  八魁九星,在北落东南,主捕张禽兽之官也。客、彗入,多盗贼,兵起。太白、荧惑入守,占同。

  天纲一星,在北落西南,一曰在危南,主武帐宫舍,天子游猎所会。客、彗入,为兵起,一云义兵。

  羽林军四十五星,三三而聚散,出垒壁之南,一曰在营室之南,东西布列,北第一行主天军,军骑翼卫之象。星众,则国安;稀,则兵动;羽林中无星,则兵尽出,天下乱。月犯之,兵起。岁星入,诸侯悉发兵,臣下谋叛,必败伏诛。太白入,兵起。填星入,大水。五星入,为兵。荧惑、太白经过,天子以兵自守。荧惑入而芒赤,兴兵者亡。客星入,色黄白,为喜;赤,为臣叛。流星入南,色青,后有疾;入北,诸侯忧;入东而赤黑,后有谋;入西,太子忧。云气苍白入南,后有忧;北,诸侯忧;黑,太子、诸侯忌之;出,则祸除;黄白,吉。

  斧钺三星,在北落师门东,芟刈之具也,主斩刍稾以饲牛马。明,则牛马肥腯;动摇而暗,或不见,牛马死。《隋志》、《通志》皆在八魁西北,主行诛、拒难、斩伐奸谋。明大,用兵将忧;暗,则不用;移动,兵起。月入,大臣诛。岁星犯,相诛。荧惑犯,大臣戮。填星入,大臣忧。太白入,将诛。客、彗犯,斧钺用;又占:客犯,外兵被擒,士卒死伤,外国降;色青,忧;赤,兵;黄白,吉。

  按《步天歌》,已上诸星皆属营室。雷电、土功吏、斧钺,《晋志》皆不载,《隋志》有之。垒壁阵、北落师门、天纲、羽林军,《晋志》在二十八宿外,腾蛇属天市垣。武密书以腾蛇属营室,又属壁宿。《乾象新书》以西十六星属尾、属危,东六星属室;羽林军西六星属危,东三十九星属室;以天纲属危,斧钺属奎。《通占录》又以斧钺属壁、属奎,说皆不同。

  壁宿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明大,则王者兴,道术行,国多君子;星失色,大小不同,王者好武,经术不用,图书废;星动,则有土功。日食于壁,阳消阴坏,男女多伤,国不用贤。日晕,名士忧。月食,其分大臣忧,文章士废,民多疫。月晕,为风、水,其分有忧。月犯之,国有忧,为饥,卫地有兵。岁星犯之,水伤五谷;久守或凌犯、勾巳,有兵起。荧惑犯之,卫地忧;守之,国旱,民饥,贤不用;一占:王有大灾。填星犯守,图书兴,国王寿,天下丰,国用贤;一占:物不成,民多病;逆行成勾巳者,有土功;六十日,天下立王。太白犯之一二寸许,则诸侯用命;守之,文武并用,一曰有军不战,一曰有兵丧,一曰水灾,多风雨;一曰犯之多火灾。辰星犯,国有盖藏保守之事,王者刑法急;守之,近臣忧,一曰其分有丧,有兵,奸臣有谋;逆行守之,桥梁不通。客星犯之,文章士死,一曰有丧;入,为土功,有水;守之,岁多风雨;舍,则牛马多死。彗星犯之,为兵,为火,一曰大水,民流。孛犯,为兵,有火、水灾。流星犯,文章废;《乙巳占》曰:「若色黄白,天下文章士用。」赤云气入之,为兵;黑,其下国破;黄,则外国贡献,一曰天下有烈士立。

  按汉永元铜仪,东壁二星九度。旧去极八十六度。景祐测验,壁二星九度,距南星去极八十五度。

  天厩十星,在东壁之北,主马之官,若今驿亭也,主传令置驿,逐漏驰骛,谓其急疾与晷漏竞驰也。月犯之,兵马归。彗星入,马厩火。客星入,马出行。流星入,天下有惊。

  霹雳五星,在云雨北,一曰在雷电南,一曰在土功西,主阳气大盛,击碎万物。与五星合,有霹雳之应。

  云雨四星,在雷电东,一云在霹雳南,主雨泽,成万物。星明,则多雨水。辰星守之,有大水;一占:主阴谋杀事,孳生万物。

  鈇锧五星,在天仓西南,刈具也,主斩刍饲牛马。明,则牛马肥;微暗,则牛马饥饿。

  按《步天歌》,壁宿下有鈇锧五星,《晋》、《隋志》皆不载。《隋志》八魁西北三星曰鈇锧,又曰鈇钺,其占与《步天歌》室宿内斧钺略同,恐即是此误重出之。霹雳五星、云雨四星,《晋志》无之,《隋志》有之。武密书以云雨属室宿。天厩十星,《晋志》属天市垣,其说皆不同。
 
 



 
                   
志第四天文四
 
  ○二十八舍下

  西方

  奎宿十六星,天之武库,一曰天豕,一曰封豕,主以兵禁暴,又主沟渎。西南大星曰天豕目,亦曰大将。明动,则兵、水大出。日食,鲁国凶,边兵起及水旱。日晕,为兵,为火。月食,聚敛之臣有忧。月晕,兵败,籴贵,将戮,人疾疫。月犯之,其分乱。岁星犯之,近臣为逆;守之,虫为灾,人民饥,盗起,多狱讼;久守,北兵降;色润泽,大熟;守二十日以上,兵起鲁地;逆行守之,君好兵,民流亡。荧惑犯之,环绕三十日以上,将相凶,大水,民流;守二十日以上,鲁地有兵;动摇、进退,有赦;舍,岁大熟;留,臣下专权,多狱讼;守百日以上,多盗。填星入犯,吴、越有兵,一曰齐、鲁,一曰兵、丧;守之,有贵女执政;出入,水泉溢。太白犯之,大水,有兵,霜杀物;入,则外兵入国;昼见,将相死。辰星犯之,江河决,有兵,为旱,为火。守之,王者忧,兵、旱。客星犯之,有沟渎事;守,则王者有忧,军败,贼臣在侧;入之,破军杀将;舍留不去,人饥;出,则为谋臣惑天子。彗犯,为饥,为兵、丧;出,则有水灾。星孛之,其下兵出,民饥,国无继嗣;出,则西北有兵起。流星入犯之,有沟渎事,破军杀将。《乙巳占》:流星出入,色黄白光润,文昌武偃;赤如火光作声,为弓弩用;一曰入则有聚众事。赤云气入犯,为兵;黄,为天子喜;黑,则大人有忧。

  按汉永元铜仪,以奎为十七度,唐开元游仪十六度。旧去极七十六度,景祐测验同。

  天溷七星,在外屏南,主天厕养猪之所,一曰天之厕溷也。暗,则人不安;移徙,则忧。

  土司空一星,在角南,一曰天仓,主土事。凡营城邑、浚沟洫、修堤防、则议其利,建其功,四方小大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星大、色黄,则天下安。五星犯之,男女不得耕织。彗、客犯之,水旱,民流,兵大起,土功兴。客星守之,有土功、哭泣事。黄云气入,土功兴,移京邑。

  策一星,在王良北,天子仆也,主执策御。流星、彗、孛、客星犯之,皆为大兵起,天子自将于野;近之,下有谋乱者。

  附路一星附一作傅,在阁道南旁,别道也。一曰在王良东,主太仆,主御风雨。芒角,则车骑在野;星亡,有道路之变;不具,则兵起。太白、荧惑入,兵起。彗、孛犯之,道路不通。客星入,马贱。苍白云气入,太仆有忧;赤,为太仆诛;黄白,太仆受赐;黑,为太仆死。

  阁道六星,在王良前,飞道也,从紫宫至河神所乘也。一曰主辇阁之道,天子游别宫之道也。星不见,则辇阁不通;动摇,则宫掖有兵。彗、孛、客星犯之,主不安国,有丧。白云气入,有急事;黑,主有疾;黄,则天子有喜。

  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车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马星,动则车骑满野。一曰为天桥,主御风雨、水道。星不具,或客星守之,津梁不通。与阁道近,有江河之变。星明,马贱;暗,则马灾。太白、荧惑入守,为兵。彗、客犯之,为兵、丧,天下桥梁不通。流星犯,大兵将出。青云气入犯之,王良奉车忧坠车。云气赤,王良有斧锧忧。

  外屏七星,在奎南,主障蔽臭秽。

  军南门,在天大将军南,天大将军之南门也。主谁何出入。星不明,外国叛;动摇,则兵起;明,则远方来贡。

  按《步天歌》,以上诸星俱属奎宿。以《晋志》考之,王良、附路、阁道、军南门、策星,俱在天市垣,别无外屏、天溷、土司空等星,《隋志》有之。而武密以王良、外屏、天溷皆属于壁,或以外屏又属奎。《乾象新书》以王良西一星属壁,东四星属奎,外屏西一星属壁,东六星属奎,与《步天歌》各有不合。

  娄三星,为天狱,主苑牧牺牲,供给郊祀,亦为兴兵聚众。明大,则赋敛以时。星直,则有执主命者;就聚,国不安。日食于娄,宰相、大人当之,郊祀神不享。日晕,有兵,大人多死。月食,其分后妃忧,民饥。月晕,在春百八十日有赦,又为籴贵,三日内雨解之。月犯,多畋猎,其分忧,将死,民流。一曰多冤狱。岁星犯之,牛多死,米贱,有赦;守之,国安,一曰:民多疫,六畜贵,有兵自罢。荧惑犯守,为旱,为火,谷贵;又曰:守二十日以上,大臣死。星动,人多死;若逆行入成勾巳者,国廪灾。填星犯之,天子戒边境,不可远行,将兵凶;守之,谷丰,民乐;若逆行,女谒行;留舍于娄,外国兵来。太白犯之,有聚众事;守之,期三十日有兵,民饥。辰星犯之,刑罚急,多水旱,大臣忧,王者以赦除之;守而芒角、动摇、色赤黑者,臣下起兵。客星犯,大兵;守之,五谷不成,又曰:臣惑主,专政,岁多狱讼;环绕三日,大赦。彗星犯之,民饥死;出,则先旱后水,谷大贵,六畜疾,仓库空,又曰国有大兵。星孛,其分为兵,为饥。流星出犯之,有法令清狱。青赤云气入,为兵、丧;黑,为大水。

  按汉永元铜仪,以娄为十二度,唐开元游仪十三度。旧去极八十度。景祐测验,娄宿十二度,距中央大星去极八十度,在赤道内十一度。

  天仓六星,在娄宿南,仓谷所藏也,待邦之用。星近而数,则岁熟粟聚;远而疏,则反是。

  月犯之,主发粟。五星犯,兵起,岁饥,仓粟出。荧惑、太白合守,军破将死。荧惑入,军转粟千里;近之,天下旱。太白犯之,外国人相食,兵起西北。辰星守之,大水、客、彗犯之,五谷不成。客星入,岁饥籴贵。流星入,色赤,为兵;犯之,粟以兵出;色黄白,岁大稔。苍白云气入,岁饥;赤,为兵、旱,仓廪灾;黄白,岁大熟。

  右更五星,在娄西,秦爵名,主牧师官,亦主礼义。星不具,天下道不通。太白、荧惑犯守,山泽兵起。

  左更五星,在娄东,亦秦爵名,山虞之官,主山泽林薮竹木蔬菜之属,亦主仁智。占同右更。

  天大将军十一星,在娄北,主武兵。中央大星,天之大将也;外小星,吏士也。动摇,则兵起,大将出;小星动摇,或不具,亦为兵;旗直扬者,随所击胜。五星犯守,大将忧。客星守之,大将不安,军吏以饥败。流星入,大将忧。苍白云气犯之,兵多疾;赤,为兵出。

  天庾四星,在天仓东南,主露积。占与天仓同。

  按《晋志》,天仓、天庾在二十八宿之外,天大将军属天市垣,左更、右更惟《隋志》有之。《乾象新书》以天仓属奎。武密亦以属奎,又属娄。《步天歌》皆属娄宿。

  胃宿三星,天之厨藏,主仓廪,五谷府也。明,则天下和平,仓廪实,民安;动,则输运。暗,则仓空;就聚,则谷贵、民流;中星众,谷聚;星小,谷散;芒,则有兵。日食,大臣诛,一曰乏食,其分多疾,谷不实,又曰有委输事。日晕,谷不熟。月食,王后有忧,将亡,亦为饥,郊祀有咎。月晕,兵先动者败,妊妇多死,又曰国主死,大多雨,或山崩,有破军。岁星在晕内,天子有德令。月晕在四孟之月,有赦。荧惑在晕中,为兵。月犯之,邻国有暴兵,天下饥,外国忧,谷不实,民多疾;变色,将军凶。岁星犯之,大人忧,兵起;守,则国昌;入,则国令变更,天下狱空;若逆行,五谷不成,国无积蓄。荧惑犯之,兵乱,仓粟出,贵人忧;守之,旱饥,民疫,客军大败;入,则改法令,牢狱空;进退环绕勾巳、凌犯及百日以上,天下仓库并空,兵起。填星犯之,大臣为乱;守之,无蓄积,有德令,岁谷大贵;若逆行守勾巳者,有兵;色赤,兵起流血;青,则有德令。辰星犯,其分不宁;守之,有兵,国有立侯,巫咸曰:「为旱,谷不成,有急兵。」又逆行守之,仓空,水灾。客星犯之,王者忧,仓廪用;退行入,则有赦;守之,强臣凌国,谷不熟;乘之,为火;舍而不去,人饥;出,其分君有忧。彗星犯之,兵动,臣叛,有水灾,谷不登。星孛,其分兵起,王者恶之。流星犯之,仓库空;色赤,为火灾。苍白云气出入犯之,以丧籴粟事;黑,为仓谷败腐;青黑,为兵;黄白,仓实。

  按汉永元铜仪,胃宿十五度。景祐测验,十四度。

  天囷十三星,如乙形,在胃南,仓廪之属,主给御廪粢盛。星明,则丰稔;暗,则饥。月犯之,有移粟事。五星犯之,仓库空虚。客、彗入,仓库忧,水火焚溺。青白云气入,岁饥,民流亡。

  大陵八星,在胃北,亦曰积京,主大丧也。中星繁,诸侯丧,民疫,兵起。月犯之,为兵,为水、旱,天下有丧。月晕前足,大赦。五星入,为水、旱、兵、丧。荧惑守之,天下有丧。客、彗入,民疫。流星出犯之,其下有积尸。苍白云气犯之,天下兵、丧;赤,则人多战死。

  积尸一星,在大陵中。明,则有大丧,死人如山。月犯之,有叛臣。五星犯之,天下大疾。客、彗犯,有大丧。苍色云气入犯之,人多死;黑,为疫。

  天船九星,在大陵北,河之中,天之船也,主通济利涉。石申曰:「不在汉中,津河不通。」明,则天下安;不明及移徙,天下兵、丧。月犯之,百川流溢,津梁不通。五星犯之,水溢,民移居。彗星犯之,为大水。客星犯,为水,为兵。青云气入,天子忧,不可御船;赤,为兵,船用;黄白,天子喜。

  天廪四星,在昴宿南,一曰天BW,主蓄黍稷,以供享祀。《春秋》所谓御廪,此之象也。又主赏功,掌九谷之要。明,则国实岁丰;移,则国虚;黑而稀,则粟腐败。月犯之,谷贵。五星犯之,岁饥。客星犯,仓库空虚。流星入,色青为忧;赤,为旱,为火;黄白,天下熟。青云气入,蝗,饥,民流;赤,为旱;黑,为水;黄,则岁稔。

  积水一星,在天船中,候水灾也。明动上行,舟船用。荧惑犯,有水。

  按《晋志》大陵、积尸、天船、积水俱属天市垣,天囷、天廪在二十八宿之外。武密以天囷、大陵属娄,又属胃;天船属胃,又属昴。《乾象新书》,天囷五星属娄,余星属胃,大陵西三星属娄,东五星属胃,与《步天歌》互有不同。

  昴宿七星,天之耳目也,主西方及狱事。又为旄头,北星也,又主丧。昴、毕间为天街,天子出,旄头、{罒干}毕以前驱,此其义也。黄道所经。明,则天下牢狱平;六星皆明与大星等,为大水。七星皆黄,兵大起。一星亡,为兵、丧。摇动,有大臣下狱及有白衣之会。大而数尽动,若跳跃者,北兵大起。一星独跳跃而动,北兵欲犯边。日食,王者疾,宗姓自立,又占边兵起。日晕,阴国失地,北主忧,赵地凶,又云大饥。月食,大臣诛,女主忧,为饥,边兵起,将死,北地叛。月岁三晕,弓弩贵,民饥。晕在正月上旬,有赦;犯之,为饥,北主忧,天子破北兵;变色,民流,国亡,下有暴兵,有赦;出昴北,天下有福;乘之,法令峻,大水,谷不登。岁星犯之,狱空;乘之,阴国有兵,北主忧;守之,主急刑罚,狱空,一曰臣下狱有解者;守其北,有德令,又曰水物不成;久守,大臣坐法,民饥;留守,破军杀将。荧惑犯守,为兵,为旱、饥;守东,齐、楚、越地有兵;守南,荆、楚有兵;西,则兵起秦、郑;北,则兵起燕、赵,又为贵人多死,北地不宁;入则有喜,有赦,天下无兵;守而环绕勾巳,为赦;久守,籴贵。填星犯,或出入守之,北地为乱,有土功,五谷不成,水火为灾,民疫,又为女主失势;入,则地动水溢,宗庙坏;留,则大将出征。太白入犯之,大赦;在东,六畜伤;在西,六月有兵;又曰守之,北兵动,将下狱;昼见,边兵起;出、入、留、舍,在南为男丧,北为女丧。辰星犯,北主忧,守之,谷不成,民饥;久守,为水,为兵。客星犯,贵人有急,北兵大败,谗人在内;守之,臣叛主,兵起;入,则其分有丧。彗星犯之,大臣为乱;出,则边兵起,有赦。星孛,其分臣下乱,有边兵,大臣诛。流星出入犯之,夷兵起。《乙巳占》:「流星入,北方来朝;出,则天子有赦令恤民。」苍赤云气犯之,民疫;黑,则北主忧;青,为水,为兵;青白,人多丧;黄,则有喜。

  按汉永元铜仪,昴宿十二度,唐开元游仪十一度。旧去极七十四度。景祐测验,昴宿十一度,距西南星去极七十一度。

  刍稾六星,在天苑西,一曰在天囷南,主积稿之属。一曰天积,天子之藏府。星明,则刍稾贵;星盛,则百库之藏存;无星,则百库之藏散。月犯之,财宝出。辰星、荧惑犯之,刍稾有焚溺之患。赤云气犯之,为火;黄,为喜。

  天阴五星,主从天子弋猎之臣。不明,则为吉;明,则禁言泄。

  天河一星一作天阿,在天廪星北。《晋志》在天高星西,主察山林妖变。五星、客、彗犯之,主妖言满路。

  卷舌六星,在昴北,主枢机智谋,一曰主口舌语,以知谗佞。曲而静,则贤人升;直而动,多谗人,兵起,天下有口舌之害。徙出汉外,则天下多妄说。星繁,人多死。月犯之,天下多丧。五星犯,佞人在侧。彗、客犯之,侍臣忧。

  天苑十六星,在昴、毕南,如环状,天子养禽兽之苑。明,则禽兽牛马盈;不明,则多瘠死;不具,有斩刈事。五星犯之,兵起。客、彗犯,为兵,兽多死。流星入,色黑,禽兽多死;黄,则蕃息。《云气占》同。

  天谗一星,在卷舌中,主巫医。暗,则为吉;明盛,人君纳佞言。

  月一星,在昴宿东南,蟾蜍也,主日月之应,女主臣下之象,又主死丧之事。明大,则女主大专。太白、荧惑守之,臣下起兵为乱。彗、客犯之,大臣黜,女主忧。

  砺石四星,在五车星西,主百工磨砺锋刃,亦主候伺。明,则兵起;常,则吉。荧惑入,边兵起;守之,诸侯发兵。客星守之,为兵。

  按《晋志》,天河、卷舌、天谗俱属天市垣,天苑在二十八宿之外,刍稾、天阴、月、砺石,《晋志》不载,《隋史》有之。武密又以刍稾属胃,卷舌属胃,又属昴。《乾象新书》以刍稾属娄,卷舌西三星属胃,东三星属昴,天苑西八星属胃,南八星属昴。《步天歌》以上诸星皆属昴宿,互有不合。

  毕宿八星,主边兵弋猎。其大星曰天高,一曰边将,主四夷之尉也。《天官书》曰:「毕为{罒干}车。」明大,则远人来朝,天下安;失色,边兵乱;一星亡,为兵、丧;动摇,则边兵起;移徙,天下狱乱;就聚,则法令酷。日食,边王死,军自杀其主,远国有谋乱。日晕,有边兵;不则北主忧,又占有风雨。月食,有赦,赵分有兵,或赵君忧。月晕,兵乱,饥,丧;晕三重,边有叛者,七日内风雨解之,又为阴国有忧,天下赦。犯毕大星,下犯上,大将死,阴国忧;入毕口,多雨;穿毕,岁饥,盗起;失行,离于毕,则雨;居中,女主忧;又曰犯北,则阴国忧;南,则阳国忧。岁星犯之,冬多风雨,又曰为水;入毕口,边兵起,民饥,有赦;守三十日,客兵起;出阳,为旱;阴,为水。荧惑犯右角,大战;左角,小战;入,则边兵忧;守之,为饥,有赦;成勾巳环绕,大赦;一曰入毕中,有兵兵罢;又曰守之,有畋猎事,北主忧,天下道路不通;入毕口,有赦;逆行至昴,为死丧;已去还守,贵臣忧;舍毕口,赵国忧。填星犯之,兵起西北,不战;守之,兵有降军,有赦,一曰土功徭役烦,兵起;入,则地震水溢;守毕口,大人当之;出、入、留、舍,其野兵起,客军死。太白犯右角,战败,将死;入毕口,将相为乱,大赦,国易政令,诸侯起兵,为水,五谷不成;贯毕,仓廪空,四国兵起。辰星犯之,边地灾;入毕口,国易政;守之,水溢,民病,物不成,边兵起;守毕口,人为乱。客星犯之,大人忧,无兵兵起,有兵兵罢;入,则多狱事;守之,为饥,边兵起;出,为车马急行。彗星犯之,北地为乱,人民忧。星孛,其分土功兴,多徭役。色苍,为饥,破军;黄,则女为乱;白,为兵、丧;黑,为水。流星犯之,边兵大战;色赤贯之,戎兵大至;入而复出,为赦;入而黄白有光,外人入贡。苍白云气入,岁不收;赤,为兵、旱,为火;黄白,天子有喜。

  按汉永元铜仪,毕十六度。旧去极七十八度。景祐测验,毕宿十七度,距毕口北星去极七十七度。

  天节八星,在毕、附耳南,主使臣持节宣威四方。明大,则使忠;不明,则奉使无状。荧惑守之,臣有谋逆,或使臣死。太白守之,大将出。客、彗犯之,法令不行。客星守,持节臣有忧。

  九州殊口九星,在天节南下,晓方俗之官,通重译者也。常以十一月候之。亡一星,一国忧;二星以上,天下乱,兵起。太白、荧惑守之,亦为兵。客星入,民忧,水负海,国不安,有兵。

  附耳一星,在毕下,主听得失,伺愆邪,察不祥也。星盛,则中国微,有盗贼,边候警,外国反。动摇,则谗臣在君侧。岁星犯之,有兵,将相丧。太白犯之,佞臣在侧。

  九斿九星,在玉井西南,一曰在九州殊口东,南北列,主天下兵旗,又曰天子之旗也。太白、荧惑犯之,兵骑满野。客星犯,诸侯兵起,禽兽多疾。

  天街二星,在昴、毕间,一曰在毕宿北,为阴阳之所分。《大象占》:近月星西,街南为华夏,街北为外邦。又曰三光之道,主伺候关梁中外之境。明,则王道正。月犯天街中,为中平,天下安宁;街外,为漏泄,谗夫当事,民不得志;不由天街,主政令不行。月晕其宿,关梁不通。荧惑守之,道路绝;久守,国绝礼。岁星居之,色赤,为殃,或大旱。太白守之,兵塞道路,六夷旄头灭,一曰民饥。

  天高四星,在坐旗西,《乾象新书》:在毕口东北。台榭之高,主望八方云雾氛气,今仰观台也。不见,为主失礼;守常,则吉;微暗,阴阳不和。月、五星犯之,则水旱不时;乘之,外臣诛。月晕,不出六月有丧。荧惑入十日,为小赦;留三十日,大赦。客、彗守之,大旱。苍白云气犯,亦然。

  诸王六星,在五车南,主察诸侯存亡。明,则下附上;不明,则下叛;不见,宗庙危,四方兵起。荧惑入之,诸王妃恣,为下所谋;守之,下不信上。太白、荧惑犯,诸王当之,一曰宗臣忧。客、彗守,诸侯黜。

  五车五星、三柱九星,在毕宿北,五帝坐也,又五帝之车舍也。主天子五兵,又主五谷丰耗。一车主蕡麻,一车主麦,一车主豆,一车主黍,一车主稻米。西北大星曰天库,主太白,秦分及雍州,主豆。东北一星曰天狱,主辰星,燕、赵分及幽、冀,主稻。东南一星曰天仓,主岁星,鲁分徐州,卫分并州,主麻。次东南一星曰司空,主填星,楚分荆州,主黍粟。次西南一星曰卿,主荧惑,魏分益州,主麦。《天文录》曰:「太白,其神令尉,辰星,其神风伯;岁星,其神雨师;荧惑,其神丰隆;填星,其神雷公。此五车有变,各以所主占之。」三柱,一曰天渊,一曰天休,一曰天旂,欲其均明阔狭有常,星繁,则兵大起。石申曰:「天库星中河而见,天下多死人,河津绝。」又曰:「天子得灵台之礼,则五车、三柱均明有常。」天旂星不见,则大风折木;天休动,则四国叛。一柱出,或不见,兵半出;三柱尽出,及不见,兵亦尽出。柱外出一月,谷贵三倍;出二月、三月,以次倍贵;外出不尽两间,主大水。月犯天库,兵起,道不通;犯天渊,贵人死,臣逾主。月晕,女主恶之;在正月,为赦;晕一车,赦小罪;五车俱晕,赦殊罪;四、七、十月晕之,为水;晕十一、十二月,谷贵。五星犯,为旱,丧;犯库星,为兵起。岁星入之,籴贵。荧惑入之,为火,或与岁星占同。填星入天库,为兵,为丧;舍中央,为大旱,燕、代之地当之;舍东北,畜蕃,帛贱;舍西北,天下安。太白入之,兵大起;守五车,中国兵所向慴伏;舍西北,为疾疫,牛马死,应酒泉分。辰星入舍为水;犯之,兵以水潦起。客星犯,则人劳;庚寅日候近之,为金车,主兵;甲寅日候近之,为木车,主槥增价;戊寅日候近之,为土车,主土功;丙寅日候近之,为火车,主旱;壬寅日候近之,为水车,主水溢;入之,色青为忧,赤为兵;守天渊,有大水;守天休,左为兵,右为丧;黄为吉。彗、孛犯之,兵起,民流。流星入,甲子日,主粟;丙午日,主麦;戊寅日,主豆;庚申日,主蕡,壬戌日,主黍:各以其日占之,而粟麦等价增。白云气入,民不安;赤,为兵起。

  天潢五星,在五车中。主河梁津渡。星不见,则津渡不通。月入天潢,兵起。五星失度,留守之,皆为兵。荧惑、填星入之,为大旱,为火。荧惑舍之,牛马疫,为兵。辰星出天潢,有赦。客星入,为兵;留守,则有水害。苍白或黑云气入,为丧;赤,为兵;黄白,则天子有喜。

  咸池三星,在天潢南,主陂泽池沼鱼鳖凫雁。明大,则龙见,虎狼为害;星不具,河道不通。

  月入,为暴兵。五星入,为兵,为旱,失忠臣,君易政;守之,为饥,为兵。客星入,天下大水。流星入,为丧;出,则兵起。云气入,色苍白,鱼多死;赤,为旱;白,为神鱼见;黑,为大水。

  参旗九星,一曰天旗,一曰天弓,司弓弩,候变御难。星如弓张,则兵起;明,则边寇动;暗,为吉。又曰天弓不具,天下有兵。五星犯之,兵起。荧惑守之,下谋上,诸侯起兵;一曰有边兵。太白守之,兵乱。客星守,天下忧。流星入,北地兵起。云气犯之,色青,入自西北,兵来,期三年。

  天关一星,在五车南,亦曰天门,日月之所行,主边方,主关闭。星芒角,为兵;不与五车合,大将出。月岁三晕,有赦;犯之,有乱臣更法。五星守之,贵人多死。岁星、荧惑守之,臣谋主,为水,为饥。太白、荧惑守之,大赦,关梁有兵。太白入,则大乱。填星守,王者壅蔽;犯之,臣谋主。太白失行,兵起。客星犯之,民多疾,关市不通;又曰诸侯不通,民相攻。客星入,多盗。流星犯之,天下有急,关梁不通,民忧,多盗。黄云气犯,四方入贡。

  天园十三星,在天苑南,植菜果之处。曲而钩,菜果熟。白云气犯之,兵起。

  按《步天歌》,以上诸星皆属毕宿。武密书以天节属昴,参旗、天关、五车、三柱皆属觜,与《步天歌》不同。《乾象新书》以天节、参旗皆属毕;天园西八星属昴,东五星亦属毕;五车北西南三大星属毕,东二星及三柱属参。说皆不同,今皆存之。

  觜觿三星,为三军之候,行军之藏府,葆旅收,敛万物。明,则军粮足,将得势;动,则盗贼行,葆旅起;暗,则不可用兵。日食,臣犯主,戒在将臣。晕及三重,其下谷不登,民疫;五重,大赦,期六十日。月食,为旱,大将忧,有叛主者。正月月晕,有赦,外军不胜,大将忧,偏裨有死者。岁星犯之,其分兵起;守,则农夫失业,后有忧,丁壮多暴死,下有叛者,民多疾疫;入,则多盗,天时不和;国君诛伐不当,则逆行。荧惑犯之,其分有叛者,为旱,为火,为兵起,为籴贵;与觜觿合,赵分相忧;入,则其下有兵。填星入犯,为兵,为土功,其分失地;女主恣,则填星逆行而色黄。太白犯之,兵起;守之,其分易令,大臣叛,物不成,民疫。辰星犯之,不可举兵;一曰赵地水,有叛者;守之,赵分饥。客星出入其宿,青为忧,赤为兵,黑为水,白为丧,黄白为吉。彗星犯之,兵起;出入其分,失地,民流。星孛之,为兵乱,军破,其色与客星同占。流星入犯之,有叛者,有破军。云气犯之,赤,为兵;苍白,为兵、忧;黑,赵地大人有忧;色黄,有神宝入。

  按汉永元铜仪、唐开元游仪,皆以觜觿为三度。旧去极八十四度。景祐测验,觜宿三星一度,距西南星去极八十四度,在赤道内七度。

  坐旗九星,在司怪西北,君臣设位之表也。星明,则国有礼。

  司怪四星,在井钺星前,主候天地、日月、星辰变异,鸟兽、草木之妖,明主闻灾,修德保福。星不成行列,宫中及天下多怪。

  按《步天歌》,坐旗、司怪俱属觜宿,武密书及《乾象新书》皆属于参。

  参宿十星,一曰参伐,一曰天市,一曰大辰,一曰鈇钺,主斩刈万物,以助阴气;又为天狱,主杀,秉威行罚也;又主权衡,所以平理也;又主边城,为九译,故不欲其动。参为白虎之体,其中三星横列者,三将也;东北曰左肩,主左将;西北曰右肩,主右将;东南曰左足,主后将军;西南曰右足,主偏将军。参应七将,中央三小星曰伐,天之都尉,主鲜卑外国,不欲其明。七将皆明大,天下兵精;王道缺,则芒角张;伐星明与参等,大臣有谋,兵起;失色,军散败;芒角动,边有急,兵起,有斩伐之事;星移,客伐主;肩细微,天下兵弱;左足入玉井中,兵起,秦有大水,有丧,山石为怪;星差戾,王臣贰;左股星亡,东南不可举兵;右股,则主西北。又曰参足移北为进,将出有功;徙南为退,将军失势。三星疏,法令急。日食,大臣忧,臣下相残,阴国强。日晕,有来和亲者,一曰大饥。月食其度,为兵,臣下有谋,贵臣诛,其分大饥,外兵大将死,天下更令。月晕,将死,人殃乱,战不利。月犯,贵臣忧,兵起,民饥;犯参伐,偏将死。岁星犯之,水旱不时,大疫,为饥;守之,兵起,民疫;入,则天下更政。荧惑犯之,为兵,为内乱,秦、燕地凶;守之,为旱,为兵,四方不宁;逆行入,则大饥。填星犯之,有叛臣;守之,其下国亡,奸臣谋逆,一云有丧,后、夫人当之;逆行留守,兵起。太白犯之,天下发兵;守之,大人为乱,国易政,边民大战。辰星犯之,为水,为兵,贵臣黜。辰星与参出西方,为旱,大臣诛。逆守之,兵起。客星入犯之,国内有斩刈事;守之,边州失地;环绕者,边将有斩刈事。彗星犯之,边兵败,君亡,远期三年;贯之,色白,为兵、丧。星孛于参,君臣俱忧,国兵败。流星入犯之,先起兵者亡。《乙巳占》曰:「流星出而光润,边安,有赦,狱空。」青云气入犯之,天子起边城;苍白,为臣乱;赤,为内兵;黄色润泽,大将受赐;黑,为水灾,大臣忧。白云气出贯之,将死,天子疾。

  按汉永元铜仪,参八度。旧去极九十四度。景祐测验,参宿十星十度,右足入毕十三度。

  玉井四星,在参左足下,主水泉,以给庖厨。动摇,为忧。客星入,为水,为丧国失地;出,则国得地,一云将出。流星入,为大水。云气入而色青,井水不可食。

  屏二星,一作天屏,在玉井南,一云在参右足。星不具,人多疾。不明,大人寝疾。星亡,主多病。月、五星犯之,为水。客星出于屏,亦为大人有疾。彗星犯之,水旱不时。

  军井四星,在玉井东南,军营之井,主给师,济疲乏。月犯,刍稾财宝出。荧惑入,为水,兵多死。太白入,兵动,民不安。客星入,忧水害。

  厕四星,在屏星东,一曰在参右脚南,主溷。色黄,为吉,岁丰;青黑,人主腰下有疾。星不具,则贵人多病。客星入,为谷贵。彗、孛入,岁饥。青云气入,为兵;黑,为忧;黄,则天子有喜。

  天屎一星,在天厕南。色黄,则年丰。凡变色,为蝗,为水旱,为霜杀物。常以秋分候之。星亡不见,天下荒;星微,民多流。

  按《步天歌》,玉井、军井、厕各四星,屏二星,天屎一星,俱属参宿。《晋志》玉井在参左足,武密书属觜,《乾象新书》属毕;军井,《晋志》在玉井南,武密亦属觜,《乾象新书》亦属毕,唐开元游仪在玉井东南;屏、厕、天屎,《晋志》皆不载,《隋志》屏在玉井南,开元游仪在觜,《隋志》厕在屏东,屎在厕南,《乾象新书》皆属参,与《步天歌》互有不合。

  南方

  东井八星,天之南门,黄道所经,七曜常行其中,为天之亭候,主水衡事,法令所取平也。武密占曰:井中为三光正道,五纬留守若经之,皆为天下无道。不欲明,明则大水。又占曰:用法平,井宿明。钺一星,附井宿前,主伺奢淫而斩之;明大与井宿齐,则用钺于大臣。

  月宿,其分有风雨。日食,秦地旱,民流,有不臣者;晕,则多风雨;有青赤气在日,为冠,天子立侯王。月食,有内乱,大臣黜,后不安,五谷不登,分有兵、丧。月晕,为旱,为兵,为民流,国有忧,一曰有赦。阴阳不和则晕,晕及三重,在三月为大水,在十二月日壬癸为大赦。月犯之,将死于兵,水官黜,刑不平;犯井钺,大臣诛,有水事。岁星犯之,主急法,多狱讼,水溢,将军恶之;犯井钺,近臣为乱,兵起;逆行入井,川流壅塞。荧惑犯之,兵先起者殃,又曰天子以水败;入守经旬,下有兵,贵人不安;守三十日,成勾巳,角动,色赤黑,贵人当之,百川溢,兵起。填星入犯之,兵起东北,大臣忧;入井钺,王者恶之;在觜而去东井,其下亡地。太白犯之,咎在将;久守,其分君失政,臣为乱。辰星犯之,星进则兵进,退则兵退,刑法平,又曰北兵起,岁恶。芒角、动摇,色赤黑,为水,为兵起。客星犯之,谷不登,大臣诛,有土功,小儿妖言。彗星犯之,民谗言,国失政,一曰大臣诛,其分兵灾。流星犯之,在春夏则秦地谋叛,在秋冬则宫中有忧。《乙巳占》:流星色黄润,国安;赤黑,秦分民流,水灾。苍黑云气入犯之,民有疾疫;黄白润泽,有客来言水泽事。黑气入,为大水。常以正月朔日入时候之,井宿上有云,岁多水潦。

  按汉永元铜仪,井宿三十度,唐开元游仪三十三度,去极七十度。景祐测验,亦三十三度,距西北星去极六十九度。

  五诸侯五星,在东井北,主断疑、刺举、戒不虞、理阴阳、察得失,亦曰主帝心。一曰帝师,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五者常为帝定疑议。星明大、润泽,则天下治。五礼备,则光明,不相侵陵;暗,则贵人谋上;芒角,祸在中。岁星犯之,兵起三年。荧惑犯之,大臣叛不成。太白犯之,诸侯兴兵亡国;经天昼见,则诸侯受诛。客星犯,王室乱,诸侯亡地,秦国殃;守之,诸侯亲属失位。彗、孛犯之,执法臣诛,又曰贵臣当之,期一年。云气犯之,色苍白,诸侯有丧;不,则臣有诛戮。天下表大水。

  积水一星,在北河西北,所以供酒食之正也。不见,为灾。岁星犯之,水物不成,鱼盐贵,民饥。荧惑犯之,为兵,为水。辰星犯之,为水、旱。客星犯之,兵起,大水,大臣忧,期一年。苍白云气入犯之,天下有水。

  积薪一星,在积水东北,供庖厨之正也。星不明,五谷不登。荧惑犯之,为旱,为兵,为火灾。客星守之,薪贵。赤云气入犯之,为水灾。

  南河三星,与北河夹东井,一曰天之关门也,主关梁。南河曰南戍,一曰南宫,一曰阳门,一曰越门,一曰权星,主火。两河戍间,日、月、五星之常道也。河戍动摇,中国兵起。河星不具,则路不通。水泛溢。月出入两河间中道,民安,岁美,无兵;出中道之南,君恶之,大臣不附。星明,为吉;昏昧动摇,则边兵起,远人叛,主忧。月犯之,为中邦忧,一曰为兵,为丧,为旱,为疫;行西南,为兵、旱;入南戍,则民疫;晕,则为土功;乘之,四方兵起;经南戍南,则为刑罚失。岁星犯之,北主忧。荧惑犯两河,为兵;守三十日以上,川溢;守南河,谷不登,女主忧;守南戍西,果不成;在东,则有攻战。填星乘南河,为旱,民忧;守之,为兵,道不通。太白舍三十日,川溢;一曰有奸谋;守两河,为兵起。客星守之,为旱,为疫。彗、孛出,为兵;守,为旱。流星出,为兵、丧,边戍有忧。苍白云气入之,河道不通;出而色赤,天子兵向诸侯。黄气入之,有德令;出,为灾。

  北河亦三星,北河曰北戍,一曰北宫,一曰阴门,一曰胡门,一曰衡星,主水。五星出、入、留、守之,为兵起;犯之,为女丧;乘之,为北主忧。岁星入北戍,大臣诛。荧惑从西入北戍,六十日有丧;从东入,九十日有兵;一曰出北戍北守之,边将有不请于上而用兵外国者胜。填星守之,兵起,六十日内有赦,一曰有土功;若守戍西,五谷不实。太白舍北戍,三十日为女丧,有内谋;守阴门,不出百日天下兵悉起。辰星守之,外兵起,边臣有谋;留止,则兵起四方。客星入犯之,有丧于外,奸人在中;入自东,兵起,期九十日;入自西,有丧,期六十日;守之,为大水。流星经两河间,天下有难;入,为北兵入中国,关梁不通。云气苍白入犯之,边有兵,疾疫,又为北主忧。

  四渎四星,在东井南垣之东,江、河、淮、济之精也。明大,则百川决。

  水位四星,在积薪东,一曰在东井东北,主水衡。岁星犯之,为大水;一曰出南,为旱。荧惑守之,田不治。客星犯之,水道不通,伏兵在水中;一曰客星若水、火,守犯之,百川流溢。彗、孛出,为大水,为兵,谷不成。流星入之,天下有水,谷败民饥。赤云气入,为旱、饥。

  天樽三星,在五诸侯南,一曰在东井北,樽,器也,主盛饘粥,以给贫馁。明,为丰;暗,则岁恶。

  阙丘二星,在南河南,天子双阙,诸侯两观也。太白、荧惑守之,兵战阙下。

  军市十三星,状如天钱,天军贸易之市,有无相通也。中星众,则军余粮;小,则军饥。月入,为兵起,主不安。五星守之,军粮绝。客星入,则有刺客起,将离卒亡。流星出,为大将出。

  野鸡一星,在军市中,主变怪。出市外,天下有兵。守静,为吉;芒角,为凶。

  狼一星,在东井东南,为野将,主侵掠。色有常,不欲动也。芒角、动摇,则兵起;明盛,兵器贵;移位,人相食;色黄白,为凶;赤,为兵。月犯之,有兵不战,一曰有水事。月食在狼,外国有谋。五星犯之,兵大起,多盗。彗、孛犯之,盗起。客星守之,色黄润,为喜;黑,则有忧。赤云气入,有兵。

  弧矢九星,在狼星东南,天弓也,主行阴谋以备盗,常属矢以向狼。武密曰:「天弓张,则北兵起。」又曰:「天下尽兵。」动摇明大,则多盗;矢不直狼,为多盗;引满,则天下尽为盗。月入弧矢,臣逾主。月晕其宿,兵大起。客星入,南夷来降;若舍,其分秋雨雪,谷不成;守之,外夷饥;出入之,为兵出入。流星入,北兵起,屠城杀将。赤云气入之,民惊,一曰北兵入中国。

  老人一星,在孤矢南,一名南极。常以秋分之旦见于丙,候之南郊,春分之夕没于丁。见,则治平,天子寿昌;不见,则兵起,岁荒,君忧。客星入,为民疫,一曰兵起,老者忧。流星犯之,老人多疾,一曰兵起。白云气入之,国当绝。

  丈人二星,在军市西南,主寿考,悼耄矜寡,以哀穷人。星亡,人臣不得自通。

  子二星,在丈人东,主侍丈人则。不见,为灾。

  孙二星,在子星东,以天孙侍丈人侧,相扶而居以孝慈。不见,为灾;居常,为无咎。

  水府四星,在东井西南,水官也,主堤塘、道路、梁沟,以设堤防之备。荧惑入之,有谋臣。辰星入,为水。客星入,天下大水。流星入,色青,所主之邑大水;赤,为旱。

  按《步天歌》自五诸侯至水府常星一十八坐,俱属东井。武密书以丈人二星、子、孙各一星属牛宿。《乾象新书》以丈人与子属参、孙属井;又以水府四星亦属参。武密以水府属井。余皆与《步天歌》合。

  舆鬼五星,主观察奸谋,天目也。东北星主积马,东南星主积兵,西南星主积布帛,西北星主积金玉,随变占之。中央星为积尸,主死丧祠祀;一曰鈇锧,主诛斩。星明大,谷不成;不明,民散。锧欲其忽忽不明,明则兵起,大臣诛;动而光,赋重役烦,民怀嗟怨。日食,国不安,有大丧,贵人忧。晕,则其分有兵,大臣有诛废者。月食,贵臣、皇后忧,期一年。晕,为旱,为赦。月犯之,秦分君忧,一曰军将死,贵臣、女主忧,民疫。岁星犯之,谷伤民饥,君不听事;犯鬼锧,执法臣诛。荧惑犯之,忠臣诛,一曰兵起,后失势;入,则后及相忧,一曰贼在君侧,有兵、丧;勾巳,国有赦;留守十日,诸侯当之;二十日,太子当之;勾巳环绕,天子失庙。填星犯之,大臣、女主忧;守之,忧在后宫,为旱,为土功;入锧,王者恶之;犯积尸,在阳为君,在阴为后,在为太子,右为贵臣,随所守恶之。太白入犯之,为兵,乱臣在内,一曰将有诛;贯之而怒,下有叛臣;久守之,下有兵,为旱,为火,万物不成。辰星犯之,五谷不登;守,为有丧,忧在贵人。客星犯之,国有自立者败,一曰多土功;入之,有诅盟祠鬼事。彗星犯之,兵起,国不安。星孛,其下有丧,兵起,宜修德禳之。流星犯鬼锧,有戮死者;入,则四国来贡。白云气入,有疾疫;黑,后有忧;赤,为旱;黄,为土功;入犯积尸,贵臣有忧;青,为病。

  按汉永元铜仪,舆鬼四度。旧去极六十八度。景祐测验,舆鬼三度,距西南星去极六十八度。

  爟四星,在鬼宿西北,一曰在轩辕西,主烽火,备边亭之警急。以不明为安,明大则边有警。赤云气入,天下烽火皆动。

  天狗七星,在狼星北,主守财。动移,为兵,为饥,多寇盗,有乱兵。填星守之,人相食。客、彗守之,则群盗起。

  外厨六星,为天子之外厨,主烹宰,以供宗庙。占与天厨同。

  积尸气一星,在鬼宿中,孛孛然入鬼一度半,去极六十九度,在赤道内二十二度,主死丧祠祀。

  天纪一星,在外厨南,主禽兽之齿。太白、荧惑守犯之,禽兽死,民不安。客星守之,则政隳。

  天社六星,在弧矢南。昔共工氏之勾龙能平水土,故祀之以配社,其精上为星。明,则社稷安;不明、动摇,则下谋上。太白、荧惑犯之,社稷不安。客星入,有祀事于国内;出,则有祀事于国外。

  按《晋志》,爟四星属天市垣,天狗七星在七星北。武密以天狗属牛宿,又属舆鬼,《乾象新书》属井。外厨六星,《晋志》在柳宿南,武密书亦属柳,《乾象新书》与《步天歌》皆属舆鬼。天纪一星,武密书及《乾象新书》皆属柳,惟《步天歌》属鬼宿。天社六星,武密书属井,又属鬼。《乾象新书》以西一星属井,中一星属鬼,末一星属柳。今从《步天歌》,以诸星俱属舆鬼,而备存众说。

  柳宿八星,天之厨宰也,主尚食,和滋味,又主雷雨。《尔雅》曰:「咮谓之柳。柳,鹑火也。」又主木功。一曰天库,又为鸟喙,主草木。明,则大臣谨重,国家厨食具;开张,则人饥死;亡,则都邑振动;直,则为兵。日食,宫室不安,王者恶之,厨官、桥道、堤防有忧。日晕,飞鸟多死,五谷不成;三抱而戴者,君有喜。月食,宫室不安,大臣忧。月晕,林苑有兵,天下有土功,厨狱官忧,又为兵,为饥,为旱、疫。岁星犯之,国多义兵。荧惑犯之,色赤而芒角,其下君死,一曰宫中忧火灾;守之,有兵,逆臣在侧;逆行守之,王不宁。填星犯守,君臣和,天下喜;石申曰:「天子戒饮食之官。」出、入、留、舍,有急令。太白犯之,有急兵。逆行勾巳,臣谋主;昼见,为兵。辰星犯之,民相仇,岁旱,君戒在酒食。客星犯之,咎在周国;守,则布帛、鱼盐贵。色苍白,杀边地诸侯。彗星犯之,大臣诛,为兵,为丧。星孛于柳,南夷叛,甘德曰:「为兵,为丧。」流星出犯之,周分忧;色黄,为喜;入,则王者内有火灾;《乙巳占》:「出,则宗庙有喜,贤人用;入,为天厨官有忧,木功废。」赤云气入,为火;黄,为赦;黄白,为天子有喜,起宫室。

  按汉永元铜仪,以柳为十四度,唐开元游仪十五度。旧去极七十七度。景祐测验,柳八星一十五度,距西头第三星去极八十三度。

  酒旗三星,在轩辕右角南,酒官之旗也,主宴享饮食。星不具,则天下有大丧,帝王宴饮,沉昏非礼,以酒亡国;明,则宴乐谨。五星守之,天下大酺,有酒肉赐宗室。荧惑犯之,饮食失度。太白犯之,三公九卿有谋。客、彗犯,主以酒过为相所害。赤云气入,君以酒失。

  按《晋志》,酒旗在天市垣。《步天歌》以酒旗属柳宿。以《通占镜》考之,亦属柳,又属七星。《乾象新书》亦属七星,与《步天歌》不同,今并存之。

  七星七星,一名天都,主衣裳文绣,又主急兵。故星明,王道昌;暗,则贤良去,天下空;动,则兵起;离,则易政。盖天曰:七星为朱雀颈。颈者,文明之粹,羽仪所承。日食其宿,主不安,刑在门户之神。又曰:文章士受诛,其分兵起,臣为乱。日晕,周邦君忧;青色抱而顺,在兵为东军吉。月食,后及大臣有忧,又为岁饥,民流,其国更政。晕,其地旱,狱官凶。岁星犯之,主忧兵,五谷多伤。荧惑犯之,桥梁不通;逆行,则地动为火灾;出、入、留、舍,其国失地,水决。填星犯守,世治平,王道兴,后、夫人喜。太白犯之,兵暴起,大臣为乱;经天,防诈伪。辰星犯之,贼臣在侧;守,则其分有忧,万物不成,兵从中起,贵臣有罪,民疫流亡。客星犯之,为兵,《荆州占》云:「河水决,民流。」彗犯,有乱兵起,贵臣戮;武密曰:「彗星出七星,状如杵,为兵。」星孛于星,有乱兵起宫殿,贵臣戮,大臣相谮。流星犯之,为兵、忧;又曰:入,则有急使来。《乙巳占》:「流星入,库官有喜,锦绣进,女工用。」苍白云气入,贵人忧;出,则天子用急使。赤入,为兵;黑,为贤士死;黄,则远人来贡;白,为天子遣使赐诸侯帛。

  按景祐测验,七星七度,距大星去极九十七度。

  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后妃之主,士职也。一曰东陵,一曰权星,主雷雨之神。南大星,女主也;次北一星,夫人也,屏也,上将也;次北一星,妃也,次将也;其次诸星,皆次妃之属也。女主南小星,女御也;左一星少民,后宗也;右一星太民,太后宗也。欲其色黄小而明。武密曰:「后妃后宫之象,阴阳交合,感为雷,激为电,和为雨,怒为风,乱为雾,凝为霜,散为露,聚为云气,立为虹蜺,离为背璚,分为抱珥,此二十四变皆权主之。」微细,则皇后不安;黑,则忧在大人;移徙,则民流;东西角大张而振,后族败。月入之,女主失势,或火灾;犯左右角,大臣以罪免;中犯乘守太民,为饥,太后宗有罪;守少民,小有饥,女主失势;守御女,有忧。月晕,女主有丧。月、五星凌犯、环绕、乘守,皆为女主有祸。月食,女主忧。岁星犯之,女主失势,一曰大臣当之;乘守大民,为大饥,太后宗黜;中犯乘守少民,为小饥,后宫有黜者。荧惑犯守勾巳,后妃离德;犯御女,天子仆妾忧;犯太民、少民,忧在后宗;守之,宫中有戮者。填星行其中,女主失势,有丧。太白犯之,皇后失势。客星犯之,近臣谋灭宗族。彗、孛犯,女主为寇,一曰兵起。流星入之,后宫多谗乱《乙巳占》:「流星出之,后有中使出。」一曰天子有子孙喜。

  天稷五星,在七星南,农正也,取百谷之长以为号。明,则岁丰;暗,或不具为饥;移徙,天下荒歉。客星入之,有祠事于内;出,有祠事于国外。

  天相三星,在七星北,一曰在酒旗南,丞相大臣之象。武密曰:「占与相星同。」五星犯守之,后妃、将相忧。彗、客犯之,大臣诛。云气入,黄,为大臣喜;黑,为将忧。

  内平四星,在三台南,一曰在中台南,执法平罪之官。明,则刑罚平。

  按轩辕十七星,《晋志》在七星北,而列于天市垣;武密以轩辕属七星,又属柳;《乾象新书》以西八星属柳,中属七星,末属张。天稷五星,《晋志》在七星南;武密亦以天稷属七星,又属柳;《乾象新书》以西二星属柳,余属七星。天相三星,《晋志》在天市垣,武密书属七星,《乾象新书》属轸宿。内平四星,《晋志》在天市垣,武密书属柳,《乾象新书》属张,《步天歌》属七星。诸说皆不同,今并存之。

  张宿六星,主珍宝、宗庙所用及衣服,又主天厨饮食、赏赉之事。明,则王行五礼,得天下之中;动,则赏赉不明,王者子孙多疾;移徙,则天下有逆;就聚,则有兵。日食,为王者失礼,掌御馔者忧。甘德曰:「后失势,贵臣忧,期七十日。」晕及有黄气抱日,主功臣效忠。又曰:「财宝大臣黜,将相忧。」月食,其分饥,臣失势,皇后有忧。晕,为水灾。陈卓曰:「五谷、鱼盐贵。」巫咸曰:「后妃恶之,宫中疫。」月犯之,将相死,其国忧。岁星入犯之,天子有庆贺事;守之,国大丰,君臣同心;三十日不出,天下安宁,其国升平。荧惑犯之,功臣当封;入,则为兵起;又曰色如四时休王,其分贵人安,社稷无虞;又曰荧惑春守,诸侯叛;逆行守之,为地动,为火灾,又曰将军惊,土功作,又曰会则不可用兵。填星犯之,为女主饮宴过度,或宫女失礼;入,为兵;出,则其分失地;守之,有土功。太白犯之,国忧;守之,其国兵谋不成,石申曰:「国易政。」舍留,其国兵起。辰星犯守,五谷不成,兵起,大水,贵臣负国,民疫,多讼,芒角,臣伤其君;入,为火灾;出;则有叛臣。客星犯之,天子以酒为忧;守之,周、楚之国有隐士出;入于张,兵起,国饥;舍留不去,前将军有谋。又曰利先起兵。彗星犯之,国用兵,民亡;守,为兵;出,为旱;又曰犯守,君欲移徙宫殿。星孛于张,为民流,为兵大起。《乙巳占》:「流星出入,宗社昌,有赦令,下臣入贺。」苍白云气入之,庭中觞客有忧;黄白,天子因喜赐客;黑,为其分水灾;色赤,天子将用兵。

  按汉永元铜仪,张宿十七度,唐开元游仪十八度。旧去极九十七度。景祐测验,张十八度,距西第二星去极一百三度。

  天庙十四星,在张宿南,天子祖庙也。明,则吉;微细,其所有兵,军食不通。客星中犯之,有白衣会,兵起。又曰祠官有忧。武密曰:「与虚梁同占。」

  按天庙十四星,《晋志》虽列于二十八宿之外,而亦曰在张宿南,与《隋志》所载同,兼与《步天歌》合。

  翼宿二十二星,天之乐府,主俳倡戏乐,又主外夷远客、负海之宾。星明大,礼乐兴,四国宾;动摇,则蛮夷使来;离徙,天子将举兵。日食,王者失礼,忠臣见谮,为旱灾。晕,为乐官黜;上有抱气三,敌心欲和。月食,亦为忠臣见谮,飞虫多死,北方有兵,女主恶之,石申曰:「大臣有谋。」月犯之,国忧,其分有兵,大将亡,女主恶之。岁星犯,五谷为风所伤;守之,王道具,将相忠,文术用;逆行入之,君好畋猎。荧惑犯之,其分民饥,臣下不从命,边兵起;出、入、留、舍,为兵;守之,佞臣为乱。填星犯之,大臣忧;守之,主圣臣贤,岁丰,后有喜;出、入、留、舍,兵起;逆行,则女主失政。太白入或犯之,皆为兵起;出、入、留、舍,大风水灾,其分君不安;舍左,为旱;守犯、勾巳、凌突,则大臣专君令。辰星凌抵,下臣为乱伏诛;守之,旱,饥,民流,龙蛇见;守其中,兵大起;同见西方,大臣忧。客星入犯之,国有兵,大臣忧,一曰负海国有使来;守之,为兵起。彗星犯之,大臣忧,国有兵、丧。星孛于翼,亦为大臣忧,其分失礼乐;出,则其地有谋,下有兵、丧;芒所指,有降人。流星犯之,亦为忧在大臣;出,则其下有兵;入,为贵臣囚系,《乙巳占》曰:「流星入,天下贤士入见,南夷来贡,国有贤臣。」赤云气出入,有暴兵;黄而润泽,诸侯来贡;黑,为国忧。

  按汉永元铜仪,翼宿十九度,唐开元游仪十八度。旧去极九十七度。景祐测验,翼宿一十八度,距中行西第二星去极百四度。

  东瓯五星,在翼南,蛮夷星也。《天文录》曰:「东瓯,东越也,今永嘉郡永宁县是也。」芒角、动摇,则蛮夷叛。太白、荧惑守之,其地有兵。

  按东瓯五星,《晋志》在二十八宿之外,《乾象新书》属张宿;武密书属翼宿,与《步天歌》合。

  轸宿四星,主冢宰、辅臣,主车骑,主载任。有军出入,皆占于轸。又主风,占死丧。明大,则车驾备;移徙,天子有忧;就聚,则兵起。辖二星,傅轸两旁,主王侯,左辖为王者同姓,右辖为异姓。星明,兵大起;远轸,凶;辖举,南蛮侵;车无辖,国有忧。日食,忧在将相,戒车驾之官,一曰后不安。晕而生背气,其下兵起,城拔,视背所向击之胜,又曰王者恶之。月食,后及大臣忧。月晕,有兵,岁旱,多大风。岁星犯之,为火灾,为民疫,大臣忧,主库者有罪;入,则其国将死;守之,国有丧;七日不移,有赦,又曰君有忧。荧惑犯之,有乱兵;入轸,将军为乱,水伤稼,民多妖言;逆行,为火,为兵。填星犯之,为兵,为土功;入,则兵败;逆行,女主忧;出、入、舍、留,六十日兵起,大旱。太白犯之,为兵起,得地;入,为兵;守之,亡地,将忧;起左角,逆行至轸,失地;经天,则兵满野。辰星犯之,民疫,大臣忧,中国有贵丧;守之,大水;入,则天下以火为忧,一曰国有丧。客星犯之,为兵,为丧;入,则有土功,籴贵,诸侯使来;出,则君使诸侯;守之,边兵起,民饥;守辖,军吏忧。彗星犯之,为兵,为丧;色赤,为君失道,又曰天子起兵,王公废黜。星孛于轸,亦为兵、丧,又曰下谋上,主忧。流星犯之,有兵起,亦有丧,不出一年,库藏空;春夏犯之,为皮革用;秋冬,为水旱不调。

  按汉永元铜仪,以轸宿为十八度。旧去极九十八度。景祐测验,亦十八度,去极一百度。

  长沙一星,在轸宿中,入轸二度,去极百五度,主寿命。明,则君寿长,子孙昌。

  青丘七星,在轸东南,蛮夷之国号。星明,则夷兵盛;动摇,夷兵为乱;守常,则吉。

  军门二星,在青丘西,一曰在土司空北,天子六宫之门。主营候,设豹尾旗,与南门同占。星非其故,及客星犯之,皆为道不通。

  器府三十二星,在轸宿南,乐器之府也。明,则八音和,君臣平;不明,则反是。客、彗犯之,乐官诛。赤云气掩之,天下音乐废。

  土司空四星,在青丘西,主界域,亦曰司徒。均明,则天下丰;微暗,则稼穑不登。太白、荧惑犯之,男女废耕桑。客、彗犯之,为兵起,民流。

  按《步天歌》,以左辖右辖二星、长沙一星、军门二星、土司空四星、青丘七星、器府三十二星俱属轸宿;《晋志》惟辖星、长沙附于轸,余在二十八宿之外;《乾象新书》以军门、器府、土司空属翼,青丘属轸;武密书以军门属翼,余皆属轸。今从《步天歌》,而附见诸家之说。
 
 



 
                   
志第五天文五
 
  ○七曜景星彗孛客星流星妖星星变云气日食日变日煇气月食月变月煇气

  七曜

  日为太阳之精,君之象,日行一度,一年一周天。日月行有道之国,则光明。君道至大,则日色光明;动不失时,则日扬光。至德之萌,日月如连壁。君臣有道,则日含「王」字;君亮天工,则日备五色;有圣人起,则日再中。人君有德,日有四彗,光芒四出;日有二彗,一年再赦。

  《周礼》视祲掌十煇之法;一曰祲,阴阳五色之气,浸淫相侵;二曰象,云气成形象;三曰鑴,日旁气刺日;四曰监,云气临日上;五曰闇暗,谓蚀及日光脱;六曰瞢,不光明;七曰弥,白虹贯日;八曰序,谓气若山而在日上,及冠珥背璚重叠次序在于日旁;九曰隮,谓晕及虹也;十曰想,五色有形想。

  凡黄气环在日左右为抱气;居日上为戴气、为冠气;居日下为承气、为履气;居日下左右为纽气、为缨气。抱气则辅臣忠,余皆为喜、为得地,吉。

  一珥在日西则西军胜,在东则东军胜,南北亦然;无兵,亦有拜将。两珥气圜而小在日左右,主民寿考。三珥色黄白,女主喜;纯白,为丧;赤,为兵;青,为疾;黑,为水。四珥主立侯王,有子孙喜。

  日有黄芒,君福昌;多黄辉,王政太平。日无光,为兵、丧,又为臣有阴谋。日旁云气白如席,兵众战死;黑,有叛臣;如蛇贯之而青,谷多伤;白,为兵;赤,其下有叛;黄,臣下交兵;黑,为水。日始出,黑云气贯之,三日有暴雨。青云在上下,可出兵。有赤气如死蛇,为饥,为疫。杂气刺日皆为兵。

  日晕,七日内无风雨,亦为兵;甲乙,忧火;丙丁,臣下忠;戊己,后族盛;庚辛,将利;壬癸,臣专政。半晕,相有谋;黄,则吉;黑,为灾。晕再重,岁丰;色青,为兵,谷贵;赤,蝗为灾。三重,兵起。四重,臣叛。五重,兵、饥。六重,兵、丧。七重,天下亡。

  日并出,诸侯有谋,无道用兵者亡。日辟,为兵寇。日陨,下失政。日中见飞燕,下有废主。日中黑子,臣蔽主明。日昼昏,臣蔽君之明,有篡弑。赤如血,君丧臣叛。日夜出,兵起,下陵上,大水。日光四散,君失明。白虹贯日,近臣乱,诸侯叛。日赤如火,君亡。日生牙,下有贼臣。

  日食,为阴蔽阳,食既则大臣忧,臣叛主,兵起。日食在正旦,王者恶之。日珥,甲乙,日有二珥四珥而食,白云中出,主兵;丙丁,黑云,天下疫;戊己,青云,兵、丧;庚辛,赤云,天下有少主;壬癸,黄云,有土功。日食在甲乙日,主四海之外,不占;丙丁,江、淮、海、岱也;戊己,中州河、济也;庚辛,华山以西;壬癸,常山以北。各以其下所主当之。寅卯辰木,招谋者司徒也。巳午未火,招谋者太子也。申酉戌金,司马也。亥子丑水,司空也。

  月为太阴之精,女主之象,一月一周天。君明,则依度;臣专,则失道。或大臣用事,兵刑失理,则乍南乍北;或女主外戚专权,则或进或退。月变色,为殃;青,饥;赤,兵、旱;黄,喜;黑,水。昼明,则奸邪作。月旁瑞气,一珥,五谷登;两珥,外兵胜;四珥及生戴气,君喜国安。终岁不晕,天下偃兵。

  晦而明见西方,曰朏;朔而明见东方,曰仄匿。朏则政缓,仄匿则政急。六日而弦,臣专政。七日而弦,主胜客。八日而弦,天下安。十日不弦,将死,战不胜。

  两月并见,兵起,国乱,水溢。星入月中,亡国破将。白晕贯之,下有废主。白虹贯之,为大兵起。生齿,则下有叛臣。生足,则后族专政。

  月珥背璚,晕而珥,六十日兵起;珥青,忧;赤,兵;白,丧;黑,国亡;黄,喜。有背璚,臣下驰纵,欲相残贼,不和之气。晕三重,兵起;四重,国亡;五重,女主忧;六重,国失政;七重,下易主;八重,亡国;九重,兵起亡地;十重,天下更始。

  月食,从上始则君失道,从旁始为相失令,从下始为将失法。岁星犯之,兵、饥、民流。荧惑犯之,大将死,有叛臣,民饥。填星犯之,人臣弑主;合,国饥。月食填星,民流;一曰月犯填,女主忧,民流。太白犯,出月右为阴国有谋,左为阳国有谋;出月下,君死、民流。

  月戴太白,起兵;入月,将死;与太白会,太子危。辰星犯之,天下水。月食辰,水,饥。辰入月,臣叛主。彗星入,或犯之,兵期十二年,大饥;贯月,臣叛主。流星犯之,有兵;入无光,有亡国;在月上下,国将乱。月犯列星,其国受兵。星食月,国相死。星见月中,主忧。

  凡月之行,历二十有九日五十三分而舆日相会,是谓合朔。当朔日之交,月行黄道而日为月所掩,则日食,是为阴胜阳,其变重,自古圣人畏之。若日月同度于朔,月行不入黄道,则虽会而不食。月之行在望与日对冲,月入于闇虚之内,则月为之食,是为阳胜阴,其变轻。昔朱熹谓月食终亦为灾,阴若退避,则不至相敌而食。所谓闇虚,盖日火外明,其对必有闇气,大小与日体同。此日月交会薄食之大略也。日食修德,月食修刑,自昔人主遇灾而惧,侧身修行者,此也。

  岁星为东方,为春,为木。于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超舍而前为赢,退舍为缩。色光明润,君寿民富。又主福,主大司农,主五谷。石申曰:岁星所在,国不可伐,如岁在卯,不可东征。甘德曰:所去,国凶;所之,国吉;退行,为凶灾。主泰山、徐青兖及角、亢、氐、房、心、尾、箕。君令不顺,则岁星退行;入阴为内事,入阳为外事;行阴道为水,行阳道为旱。星大,则喜;小,则牛马多死,疾疫。初见小而日益大,所居国利。初出大而日小,国耗。《荆州占》:岁星色黑,为丧;黄,则岁丰;白,为兵;青,多狱;君暴,则色赤。荧惑相犯,为大战;相去方寸为犯,战,客胜。食火,国亡。边侵曰食。守之为贼。居之不去为守。触火,则国乱。两体俱动而直曰触。合斗,为饥、旱。离复合、合复离曰斗。填星相犯,退,犯填,太子叛。当东反西曰退。与填星合,为内乱,民饥。芒角相及同光曰合。守填星,其下城败。太白相犯,大臣黜,女主丧。触太白,则四边来侵。守太白,为四序不调。合斗,则大将死。辰星相犯,太子忧。触辰,主忧;守,忧贼。合,则君臣和。昼见,则臣强。他星犯之,主不安。客星犯守,主忧。流星犯之,色苍黑,大农死;赤,为饥疫;黄,则岁丰。抵之,臣叛主。

  荧惑为南方,为夏,为火。于人五常,礼也;五事,视也。晋灼曰:「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无道,出入无常。」二岁一周天。出,则有兵;入,则兵散。逆行一舍二舍,为不祥,所舍国为乱、贼、疾、丧、饥、兵。或环绕勾巳,芒角、动摇、变色,乍前乍后,为殃愈甚。退行一舍,天下有火灾;五舍,大臣叛。《星经》曰:「主霍山、扬、荆、交州,又主舆鬼、柳、七星。」又主大鸿胪,又曰主司空,为司马,主楚、吴、越以南,司天下君臣之过失。东行,则兵聚东方;西行,则兵聚西方。天下安,则行疾。与岁星相犯,主册太子,有赦。触岁星,有子;守之,太子危。填星相犯,兵大起。入填星,将为乱;触之,有刀兵;守之,有内贼,太子危。与太白相犯,主亡,兵起;守北,太子忧;南,庶子忧。环绕,偏将死。与辰星相犯,兵败。与辰星相会,为旱,秋为兵,冬为丧;守之,太子忧,有赦。他星相犯,兵起,祅星犯之,为兵,为火。

  填星为中央,为季夏,为土。于人五常,信也;五事,思也。常以甲辰元始之岁填行一宿,二十八岁而一周天。四星皆失,填为之动。所居,国吉,女子有福,不可伐。去之,失地。天子失信,则填大动。盈则超舍,以德盈则加福,刑盈则不复;缩则退舍不及常,德宿则迫戚,刑缩则不育。《星经》曰:「主嵩山、豫州,又主东井。」行中道,则阴阳和调。退行一舍,为水;二舍,海溢河决。经天退行,天下更政,地动。巫咸曰:光明,岁熟。大明,主昌。小暗,主忧。春青,夏赤,女主喜。春色苍,岁大熟;色赤,饥。有芒,兵。与岁星相犯相斗,为内乱;合,则野有兵。荧惑相犯,为兵、丧;合,则为兵,为内乱,大人忌之。太白相犯,为内兵,有大战,一曰王者失地。合于太微,国有大兵,一曰国亡。辰星犯,为兵,为旱。祅星犯,下臣谋上。流星犯,则民多事。与月相犯,有兵。

  太白为西方,为秋,为金。于人五常,义也;五事,言也。常以正月甲寅与火晨出东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四十日又出西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三十五日而复出东方。出以寅戌,入以丑未也。一年一周天。日方南太白居其南,日方北太白居其北,为赢,侯王不宁,用兵进吉退凶。日方南太白居其北,日方北太白居其南,为缩,侯王有忧,用兵退吉进凶。《星经》曰:「主华阴山、梁、雍、益州,又主奎、娄、胃、昴、毕、觜、参。」出西方,失行,外国败。出东方,失行,中国败。若经天,天下革,民更主,是谓乱纪,人众流亡。昼见,与日争明,强国弱,女主昌,又曰主大臣。巫咸曰:光明见影,战胜,岁熟。状炎然而上,兵起。光如张盖,下有立王。凡与岁星相犯,兵败失地。犯荧惑,客败主胜。犯填星,太子不安,失地。犯辰星,主兵。入月,主死,其下兵。犯月角,兵起,在左则中国胜,在右则外国胜。当见不见,失地破军。他星犯,其事急。祅星犯,边城有战。客星犯,主兵将死。凡太白至午位,避日而伏,若行至未,即为经天,其灾异重也。

  辰星为北方,为冬,为水。于人五常,智也;五事,听也。常以二月春分见奎、娄,五月夏至见东井,八月秋分见角、亢,十一月冬至见牵牛。出以辰戌,入以丑未,二旬而入。晨候之东方,夕候之西方也。一年一周天。出早为月食,晚为彗星及天祅。一时不出,其时不和。四时不出,天下大饥。《星经》曰:「主常山、冀、并、幽州,又主斗、牛、女、虚、危、室、壁。」又曰主燕、赵、代,主廷尉,以比宰相之象。石申曰:色黄,五谷熟;黑,为水;苍白,为丧。凡与岁星相犯,皇后有谋。荧惑犯,妨太子。填星犯,兵败;太白亦然。芒角相及同光曰合,他星光曜相逮为害。客星、太阴、流星相犯,主内患。

  凡五星:岁星色青,比参左肩;荧惑色赤,比心大星;填星色黄,比参右肩;太白色白,比狼星;辰星色黑,比奎大星。得其常色而应四时则吉,变常为凶。

  木与土合为内乱,饥;与水合为变谋而更事;与火合为饥,为旱;与金合为白衣之会,合斗,国有内乱,野有破军,为水。太白在南,岁星在北,名曰牝牡,年谷大熟。太白在北,岁星在南,其年或有或无。火与金合为烁,为丧,不可举事用兵,从军为军忧;离之,军却。出太白阴,分地;出其阳,偏将战。与土合为忧,主孽卿。与水合为北军,用兵举事大败。一曰,火与水合为焠,不可举事用兵。土与水合为壅沮,不可举事用兵,有覆军。一曰,为变谋更事,必为旱。与金合为疾,为白衣会,为内兵,国亡地。与木合国饥。水与金合为变谋,为兵、忧。

  木、火、土、金与水斗,皆为战,兵不在外,皆为内乱。

  三星合,是谓惊立绝行,其国外内有兵与丧,百姓饥乏,改立侯王。四星合,是谓大汤,其国兵、丧并起,君子忧,小人流。五星若合,是谓易行,有德,受庆,改立王者,奄有四方,子孙蕃昌;亡德受殃,离其国家,灭其宗庙,百姓离去,被满四方。五星皆大,其事亦大;皆小,事亦小。五星俱见,其年必恶。

  凡五星与列宿相去方寸为犯,居之不去为守,两体俱动而直曰触,离复合、合复离曰斗,当东反西曰退,芒角相及同舍曰合。凡五星东行为顺,西行曰逆,顺则疾,逆则迟,通而率之,终于东行。不东不西曰留,与日相近而不见曰伏,伏与日同度曰合。

  凡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经天,自始与日合后,行速而先日,夕见西方。去日前稍远,夕时欲近南方则渐迟,迟极则留,留而近日,则逆行而合日;在于日后,晨见东方。逆极则留,留而后迟,迟极去日稍远,旦时欲近南方,则远行以追日,晨伏于东方,复与日合度。此五星合见、迟疾、顺逆、留行之大端也。

  凡五星之行,古法:周天之数,如岁星谓十二年一周天,乃约数耳。晋灼谓太岁在四仲则行三宿,在四孟、四季则行二宿,故十二年而行周二十八宿。其说亦非。夫二十八宿,度有广狭,而岁星之行自有盈缩,岂得以十二年一周无差忒乎?唐一行始言岁星自商、周迄春秋季年,率百二十余年而超一次,因以为常。以春秋乱世则其行速,时平则其行迟,其说尤迂。既乃为后率前率之术以求之,则其说自悖矣。今绍兴历法,岁星每年行一百四十五分,是每年行一次之外有余一分,积一百四十四年剩一次矣。然则先儒之说安可信乎?余四星之行,固无逆顺,中间亦岂无差忒?一行不复详言,盖亦知之矣。

  景星

  景星,德星也,一曰瑞星,如半月,生于晦朔,大而中空,其名各异。曰周伯,其色黄,煌煌然,所见之国大昌。曰含誉,光耀似彗,喜则含誉射。曰格泽,状如炎火,下大上锐,色黄白,起地上,见则不种而获。曰归邪,两赤彗向上,有盖。曰天保星,有音,如炬火下地、野鸡鸣。皆五行冲和之气所生也。其王蓬芮、玄保、昭明、昏昌、旬始、司危、菟昌、地维臧光之类,亦皆为瑞星。然前志以王蓬芮已下星为妖星。又奇星,古无所考,见于仁宗、英宗之时,故附于景星之末云。

  彗孛

  彗星,小者数寸,长者或竟天。见则兵起,大水,除旧布新之兆也。其体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光芒所及则为灾。有五色,各依五行本精所生。

  孛星,彗属。偏指曰彗,芒气四出曰孛。孛者,孛孛然,非常恶气之所生也。主大乱,主大兵,灾甚于彗。旄头星,《玉册》云:亦彗属也。

  客星

  客星有五:周伯、老子、王蓬絮、国皇、温星是也。周伯,大而黄,煌煌然,所见之国,兵丧,饥馑,民庶流亡。老子,明大纯白,出则为饥,为凶,为善,为恶,为喜,为怒。王蓬絮,状如粉絮,拂拂然,见则其国兵起,有白衣之会。国皇,大而黄白,有芒角,主兵起,水灾,人主恶之。温星,色白,状如风动摇,常出四隅。皆主兵。此五星错出乎五纬之间,其见无期,其行无度,各以其所在分野而占之。又四隅各有三星:东南曰盗星,主大盗;西南曰种陵,出则谷贵;西北曰天狗,见则天下大饥;东北曰女帛,主有大丧。

  流星

  流星,天使也。自上而降曰流,东西横行亦曰流。流星有八,曰天使,曰天晖,曰天雁,曰天保,曰地雁,曰梁星,曰营头,曰天狗。流星之为天使者,有祥有妖,为天晖、天雁、夜陨而为天保,则祥;若夜陨而为地雁、梁星,昼陨而为营头,则妖。流星之大者为奔星,夜陨而为天狗,厥妖大。自下而升曰飞。飞星有五,亦有妖祥之分,飞星化而为天刑则祥;为降石,为顿顽,为解衔,为大滑,则为妖。

  妖星

  妖星,五行乖戾之气也。五星之精,散而为妖星,形状不同,为殃则一。各以其所见日期、分野、形色,占为兵、饥、水、旱、乱、亡。星长三尺至五尺,期百日,等而上之,至一丈期一年,三丈期三年,五丈期五年,十丈期七年,十丈已上,不出九年。盖妖星长大则期远而殃深,短小则期近而殃浅。

  天搀星乃岁之精,主奋争。天枪如彗,出西方,长二三尺,名天枪,主破国。天猾主招乱。天棓出西方,长数丈,主国乱。蚩尤旗类彗而后曲,主兵。天冲状如人,苍衣赤首,不动,主下谋上,灭国。国皇大而赤,去地三丈,如炬火,主内寇。及登主夷分,主恣虐,旦见则主弱。昭明如太白,光芒不行,主兵、丧。司危,《天官书》如太白,有目,去地可六丈,大而白,其下有兵,主击强。五残如辰星,去地六七丈,其下有兵,主奔亡。六贼去地六丈,大而赤,有光,出非其方,下有兵、丧。狱汉青中赤表,下有三彗,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数动。大贲主灭邪暴兵。烛星主灭邪。绌流主伏逃。茀星、昴、孛星主灾。旬始出北斗旁,如雄鸡,见则更主。击咎主大兵,有反者,大乱。天杵主?羊。天柎主击殃。伏灵见则世乱。天败主斗冲。司奸主见怪。天狗有毛,旁有短彗,下如狗形,见则兵饥。天残主贪残。卒起有谋反,主惊亡。枉矢色黑,蛇行,望之如有毛目,长数匹者,见则兵起,破女君臣忧,上下乱。拂枢主制时。灭宝主伐乱。绕綎主乱孳。惊理主相屠。大奋祀主招邪。

  天锋彗象,形似矛锋,见则兵起,有乱臣。昭星有三彗,兵出,有大盗不成,又主灭邪。蓬星大如二斗器,色白,出东南方,东北主旱,或大水。长庚星如一匹布著天,见则兵起。四填大而赤,可二丈,为兵。地维臧光星如月,始出,大而赤,去地二丈,东南,旱;西北,兵;出东北,大水。老子星色白,为善为恶,为饥为凶,为喜为怒。营头星有云如坏山坠,所坠下有覆军流血。积陵出西南,长三丈,主兵,小饥。昏昌出西北,气青赤色,中赤外青,主国易政。莘星出西北,状如环,大则诸侯失地。白星如削瓜,主男丧。菟昌有赤青环之,主水,天下改易。濛星赤如牙旗,长短四面,西南最多,乱之象。长星出西方。

  岁星之精,化为天棓、天枪、天猾、天冲、国皇、及登,苍彗。火星之精,化为昭旦、蚩尤之旗、昭明、司危、天欃,赤彗。土星之精,化为五残、六贼、狱汉、大贲、昭星、绌流、茀星、旬始、蚩尤,虹蜺、击咎,黄彗。太白之精,化为天杵、天柎、伏灵、天败、司奸、天狗、天残、卒起,白彗。辰星之精,化为枉矢、破女、拂枢、灭宝、绕綎、惊理、大奋祀,黑彗。

  而月旁祅星,亦各有所生。天枪、天荆、真若、天扌袁、天楼、天垣,岁星所生也,见以甲寅日,有两青方在其旁。天阴、晋若、官张、天惑、天雀、赤若、蚩尤,荧惑所生也,出在丙寅日,有两赤方在其旁。天上、天伐、纵星、天枢、天翟、天沸、荆彗,填星所生也,出在戊寅日,有两黄方在其旁。若星、帚星、若彗、竹彗、墙星、权星、白雚,太白所生也,出在庚寅日,有两白方在其旁。天美、莒天毚、天社、天林、天庥、天蒿、端下,辰星所生也,出以壬寅日,有两黑方在其旁,见则为水、旱、兵、丧、饥、乱。

  云气

  《周礼·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故鲁僖公日南至登观台以望,汉明帝升灵台以望元气,吹时律,观物变。盖古者分至主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迨乎后世,其法寝备。瑞气则有庆云、昌光之属,妖气则有虹蜺、牂云之类,以候天子之符应,验岁事之丰凶,明贤者之出处,占战阵之胜负焉。

  日食

  "

  建隆元年五月己亥朔,日有食之。二年四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乾德三年二月壬寅朔,日当食不食。五年六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开宝元年十二月己酉朔,日有食之。三年四月辛酉朔,日有食之。四年十月癸亥朔,日有食之。五年九月丁巳朔,日有食之。七年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八年七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太平兴国二年十一月丁亥朔,日有食之,既。六年九月乙未朔,日有食之。七年三月癸巳朔,日有食之。八年二月戊子朔,日有食之。

  雍熙二年十二月庚子朔,日有食之。三年六月戊戌朔,日有食之。

  淳化二年闰二月辛未朔,日有食之。三年二月乙丑朔,日有食之。四年二月己未朔,日有食之。八月丙辰朔,日有食之。五年十二月戊寅朔,日有食之,云阴不见。

  咸平元年五月戊午朔,日有食之。十月丙戌朔,日有食之。二年九月庚辰朔,日有食之。三年三月戊寅朔,日有食之。五年七月甲午朔,日有食之。

  景德元年十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三年五月壬寅朔,日有食之,云阴不见。四年五月丙申朔,日有食之,阴雨不见。

  大中祥符二年三月丙辰朔,日有食之,阴雨不见。五年八月丙申朔,日有食之。六年十二月戊午朔,日有食之。七年十二月癸丑朔,日当食不食。八年六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天禧三年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五年七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乾兴元年七月甲子朔,日食几尽。

  天圣二年五月丁亥朔,日当食不食。四年十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六年三月丙申朔,日有食之。七年八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明道二年六月甲午朔,日有食之。

  景祐三年四月己酉朔,日当食不食。

  宝元元年正月戊戌朔,日有食之。

  康定元年正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庆历二年六月癸酉朔,日有食之。三年五月丁卯朔,日有食之。四年十一月戊午朔,日当食不食。五年四月丁亥朔,日有食之,云阴不见。六年三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皇祐元年正月甲午朔,日有食之。四年十一月壬寅朔,日有食之。五年十月丙申朔,日有食之。

  至和元年四月甲午朔,日有食之。

  嘉祐元年八月庚戌朔,日有食之。三年八月己亥朔,日有食之。四年正月丙申朔,日有食之。六年六月壬子朔,日有食之,云阴不见。

  熙宁元年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二年七月乙丑朔,日有食之,云阴不见。六年四月甲戌朔,日有食之,云阴不见。八年八月庚寅朔,日有食之,云阴不见。

  元丰元年六月癸卯朔,日当食不食。三年十一月己丑朔,日有食之。四年十一月癸未朔,日当食不食。五年四月壬子朔,日有食之,云阴不见。六年九月癸卯朔,日有食之。

  元祐二年七月庚戌朔,日有食之,阴雨不见。六年五月己未朔,日有食之。

  绍圣元年三月壬申朔,日有食之。二年二月丁卯朔,日当食不食。四年六月癸未朔,日有食之,云阴不见。

  元符三年四月丁酉朔,日有食之。

  建中靖国元年四月辛卯朔,日有食之,云阴不见。

  大观元年十一月壬子朔,日有食之。二年五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四年九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政和三年三月壬子朔,日有食之。五年七月戊辰朔,日有食之。

  重和元年五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宣和元年四月丙子朔,日有食之。五年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阴云不见。

  建炎三年九月丙午朔,日食于亢。

  绍兴五年正月乙巳朔,日食于女。七年二月癸巳朔,日食于室是年当金之天会十五年,《金史》不书日食

  。八年至十二年,日食多在夜,史蒙蔽不书。十三年十二月癸未朔,日食于牛,阴云不见。十五年六月乙亥朔,日食于井。十七年十月辛卯朔,日食于氐是年乃金之皇统七年,《金史》不书日食

  。十八年四月戊子朔,日有食之,阴云不见。十九年三月癸未朔,日有食之,阴云不见。二十四年五月癸丑朔,日有食之,阴云不见。二十五年五月丁未朔,日有食之,阴云不见。二十八年三月辛酉朔,日有食之,阴云不见。三十年八月丙午朔,日食于翼。三十一年正月甲戌朔,太史言日当食而不食。三十二年正月戊辰朔,日食于女。

  隆兴元年六月庚申朔,日食于井。二年六月甲寅朔,日有食之,阴云不见。

  乾道五年八月甲申朔,日食在翼,阴云不见。九年五月壬辰朔,日食在井,阴云不见。

  淳熙元年十一月甲申朔,日食在尾,阴云不见。三年三月丙午朔,日有食之,阴云不见。四年九月丁酉朔,日有食之,阴云不见。十年十一月壬戌朔,日食于心。十五年八月甲子朔,日食于翼。十六年二月辛酉朔,日有食之,阴云不见。

  庆元元年三月丙戌朔,日食于娄。四年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阴云不见。五年正月癸巳朔,日有食之,阴云不见。六年六月乙酉朔,日有食之,阴云不见是年乃金承安五年,《金史》不书日食

  。

  嘉泰二年五月甲辰朔,日食于毕。三年四月己亥朔,日有食之《金史》不书。

  开禧二年二月壬子朔,日当食,太史言不见亏分。

  嘉定三年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四年十一月己酉朔,日当食,太史言不见亏分。《金史》不书

  。七年九月壬戌朔,日食于角。九年二月甲申朔,日食于室。十年七月丙子朔,日食于张。十一年七月庚午朔,日有食之。十四年五月甲申朔,日食于毕。十六年九月庚子朔,日食于轸。

  宝庆三年六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绍定元年六月壬寅朔,日有食之。六年九月壬寅朔,日有食之,阴云不见。

  端平二年二月甲子朔,日当食不亏。

  嘉熙元年十二月戊寅朔,日有食之。

  淳祐二年九月庚辰朔,日有食之。三年三月丁丑朔,日有食之。五年七月癸巳朔,日有食之。六年正月辛卯朔,日有食之。九年四月壬寅朔,日有食之。十二年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

  宝祐元年二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景定元年三月戊辰朔,日有食之。二年三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咸淳元年正月辛未朔,日有食之。三年五月丁亥朔,日有食之。四年十月戊寅朔,日有食之。六年三月庚子朔,日有食之。七年八月壬辰朔,日有食之。八年八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德祐元年六月庚子朔,日食,既,星见,鸡鹜皆归。明年,宋亡。

  日变

  周显德七年正月癸卯,日既出,其下复有一日相掩,黑光摩荡者久之。

  开宝七年正月丙戌,日中有黑子二。

  景德元年十二月甲辰,日有二影,如三日状。三年九月戊申,日赤如赭。四年四月甲申,日无光。

  宝元二年十二月庚申,日赤如朱,逾二刻复。

  庆历八年正月乙未,日赤无光。

  熙宁十年二月辛卯,日中有黑子如李,至乙巳散。

  元丰元年闰正月庚子,日中有黑子如李,至二月戊午散。十二月丙午,日中有黑子如李大,至丁巳散。二年二月甲寅,日中有黑子如李,至癸亥散。

  崇宁二年五月癸卯,日淡赤无光。三年十月壬辰,日中有黑子如枣大。

  政和二年四月辛卯,日中有黑子,乍二乍三,如栗大。八年十一月辛亥,日中有黑子如李大。

  宣和二年正月己未,日蒙蒙无光。五月己酉,日中有黑子如枣大。三年十二月辛卯,日中有黑子,如李大。四年二月癸巳,日蒙蒙无光。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庚申,日赤如火,无光。

  建炎三年三月己卯,日中有黑子,至壬寅始消。

  绍兴元年二月己卯,日中有黑子如李大,三日乃伏。六年十月壬戌,日中有黑子如李大,至十一月丙寅始消。七年二月庚子,日中有黑子如李大,旬日始消。四月戊申,日中有黑子,至五月乃消。八年二月辛酉,日中有黑子。十月乙亥,日中有黑子。十五年六月丙午,日中有黑气往来。丁未,日中有黑子,日无光。

  乾道五年正月甲申,日色黄白,昏雾四塞。

  淳熙十二年正月癸巳,日中生黑子,大如枣。戊戌至庚戌,日中皆有黑子。十三年五月庚辰,日中生黑子,大如枣。

  绍熙四年十一月辛未,日中有黑子,至庚辰始消。

  庆元六年八月乙未,日中有黑子如枣大,至庚子始消。十二月乙酉,又生,至乙巳始消。

  嘉泰二年十二月甲戌,日中生黑子,大如枣。丙戌,始消。四年正月癸未,开禧元年四月辛丑,日中皆有黑子大如枣。

  嘉熙二年十月己巳,日中有黑子。

  德祐二年二月丁酉朔,日中有黑子,如鹅卵相荡。

  日煇气

  建隆元年迄开宝末,凡冠气七,珥百,抱气七,承气六,赤黄气三,黄白气三,青气二,缨一,晕一百五十六,半晕四十五,重晕五十九,重半晕七,交晕一十八,背气二百三十一,纽气戟气三。

  太平兴国迄至道末,凡冠气一十八,戴气三,抱气一十三,珥七十七,承气三,赤黄气璚气一,青气三,晕五十九,半晕二十三,重晕一十二,交晕三,背气四十四,纽气三,戟气一,直气一十五。

  咸平元年迄乾兴末,凡重轮二十四,彗一,五色气一,冠气二百六十六,珥四十一,戴气一百九十七,抱气五十七,承气一百八十四,直气七十七,光气一,黄气九,赤黄气四,紫气五,赤黄交气二,赤黄绿碧气二,青赤气二十一,黄白气一,黑气二,白气五,缨三,戟气一,纽气二,背气二百九十九,晕一千二百三十一,半晕六百五十三,重晕二十七,交晕一十三。

  天圣元年讫嘉祐末,凡日黄曜有光一,煇气一十九,龙凤云一,庆云二,五色云八,紫黄云五,赤黄云一,紫云二,青黄紫晕八百五十五,周晕二十六,重晕一十六,交晕五,连环晕一,珥八百四十七,冠气一百四十,戴气二百五十六,承气一百,重承气一,抱气一十八,负气一,背气一百七,格气二,直气五,白虹贯日四,白气如绳贯日并晕一。

  治平元年讫四年,凡五色云八,煇气一,晕一百二十八,周晕三,重晕十二,交晕二,珥八十九,冠气一十一,戴气三十九,承气五,背气三十三,白虹贯日一,白虹贯珥一。

  治平以后讫元丰末,凡日晕一千三百五十六,周晕二百七十七,重晕七十四,交晕四十九,连环晕一,珥八百八十二,冠气四十二,戴气二百七十一,承气五十,抱气二,背气二百四十六,直气二,戟气一,缨气五,璚气一,白虹贯日九,贯珥三,五色云二十六。

  自元丰八年三月五日讫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晕五百二十八,周晕二百五十七,重晕六十八,交晕六十七,五色气晕二,珥五百五十六,冠气六十一,戴气一百五十,承气三十三,背气一百七十四,直气三,戟气四,缨气一,格气五,白虹贯日一十六,贯珥一,五色云十二。

  自元符三年正月讫靖康二年四月,凡日晕九,晕戴三,半晕一,晕珥背一,半晕重背一,晕缨一,珥背三,珥十三,晕珥七,冠气七,晕背四,戴气六,承气二,抱气四,背气一十七,五色气晕一,直气四,环气戴气二,戟气一,履气二,半晕重履一,半晕再重一。

  建炎三年春、明年二月辛丑,白虹贯日。四年十一月癸卯,日生背气。

  绍兴元年正月壬戌,日生背气。二年四月壬申、五月戊寅,日皆生戴气。闰四月丙申,日生背气。三年二月乙卯,日生戴气。六月甲申朔,日生背气。四年正月壬子,日生承气。三月壬戌,日晕于轸。甲子,又晕于娄。辛未,又晕于胃,是日,日生抱气。五月甲戌,日生背气。六月壬辰,日晕于井。五年正月庚申,日有戴气。六年二月丙寅,日晕于娄。三月戊寅,日晕于张。丁亥,又晕于胃。四月己亥,日生戴气。庚子,复生,仍有承气。十一月庚寅,日左右生珥并背气。癸巳,日又生背气。七年二月辛丑,氛气翳日。八年二月辛巳,白虹贯日。二十一年闰四月壬申,日生赤黄晕周匝。二十七年二月壬寅,白虹贯日。二十八年二月戊申,日生赤黄晕周匝。二十九年正月癸酉,日连晕,上生青赤黄色戴气,日左右生珥。三十一年四月戊辰,日生赤黄晕周匝。六月辛酉,日上晕外生赤黄色,有背气。七月辛卯,日上晕外生背气。

  隆兴二年二月壬申,日生赤黄色晕,日左右生青赤黄珥。癸未,日生赤黄色晕周匝。三月庚戌,日生赤黄色晕周匝。六月甲子,日有戟气。七月甲申朔,日生赤黄晕不匝,上生重晕,又生背气及青珥。丁亥,日生重晕,上生青赤黄色背气。癸卯,日生赤黄晕不匝,晕外生背气,赤黄,两头向外曲。

  乾道元年六月丁未,日晕周匝,下晕外生格气,横在日下。二年二月庚辰,日左生赤黄色直气长丈余,及半晕背气。三年三月丁巳,日晕于娄,外生赤黄承气。四月辛卯,日晕,赤黄色周匝。五月戊戌朔,日赤黄晕周匝。甲辰,日下晕外有青赤黄承气。六月丙子,日赤黄晕周匝。四年六月丁巳,日赤黄晕周匝。五年正月己巳,日生黄色戴气承气。六年三月丁丑,日晕不匝,下生承气。闰五月壬辰,日半晕再重,生戴气承气。丁酉,日左生珥。八年六月辛丑,日晕不匝,左右生珥。壬寅,日晕周匝。丁未,日晕不匝,外生承气,日下晕。九年二月丙子,日晕于奎。

  淳熙元年三月辛丑,日晕于胃。二年七月甲辰,日生背气。三年二月庚子,日晕不匝,外日半晕再重。四年二月戊子,日晕不匝,日上连晕生戴气,日下晕外生承气。五年三月癸卯、四月乙酉、六月庚辰,皆日晕周匝。十二月乙未,日生两珥,一戴气。六年二月癸丑,日半晕再重。六月己丑,日晕周匝。十二月辛亥,日晕外生戴气。八年正月己酉,日生戴气,后日左生青赤黄珥。闰三月丙申,日晕周匝。七月己卯,日半晕外生背气。十一年正月戊申,日半晕再重。十三年五月己卯,日晕周匝。十五年二月己卯,日半黄晕周匝。六月丙申,日上生青赤黄色背气。十六年三月壬寅,日半晕再重。

  绍熙元年五月庚辰,日半晕再重。六月甲申,日生赤黄晕周匝。二年二月壬寅,日生戴气,青赤黄色。三月辛未,日生青赤黄晕周匝。四月癸未,日生戴气。七月庚申,日晕外生背气。壬戌,日有背气。四年二月癸亥,日晕周匝。十一月辛巳,日晕外生背气。五年四月乙卯,日晕周匝。六月丙午,日上晕外生背气。

  庆元元年正月丙辰,白虹贯日。二月辛巳,日上晕外生青赤黄背气。四月己未,日生赤黄色格气。二年五月己丑,日生背气,其色青黄。

  嘉泰元年六月辛卯,日晕周匝。

  嘉定四年七月己卯巳初刻,日有赤黄晕不匝,至酉初后,日上晕外生青赤黄背气。六年四月己卯,日赤黄晕周匝。七年三月壬申,日生赤黄晕,外有青赤黄承气,后晕周匝。十一年二月丙辰,日有赤黄晕,白虹贯日。丙寅,日有戴气。十五年二月己亥,日晕于娄,周匝,有承气。十七年六月辛卯,日生背气。

  宝庆三年十二月己酉,日旁有气如珥。

  绍定三年二月丙申,日有背气。四年七月己丑,日生承气。五年三月丁酉,日生抱气承气。

  端平元年四月甲申,日生赤晕。六月戊子,日生赤黄晕,上下有格气。二年六月戊寅,日有承气。三年二月辛亥,日晕周匝。

  嘉熙元年二月己酉,日晕周匝。三月癸亥、七月壬申,日有背气。四年二月丙申朔,日生背气。辛丑,白虹贯日。

  淳祐元年二月戊寅,午后日晕。三年七月甲午,日生格气。五年五月戊申,日生赤黄晕,外有背气。六月甲子,日晕周匝。六年三月癸巳,日晕周匝,生珥气。四月丁丑,日晕周匝。七年二月戊申,日晕周匝。八年六月己酉,日晕于井,赤黄,周匝。

  宝祐元年正月戊戌,日生戴气。二年二月辛酉,日晕周匝。四年三月乙卯,日晕周匝。

  景定四年四月戊辰,日生赤黄晕。五年三月己丑,日晕于娄,周匝,赤黄,自午至申。六月庚午,日生赤黄晕。九月己丑,日生格气。

  咸淳元年六月壬午,日生承气。七年春三月辛巳,日晕,赤黄,周匝。

  月食

  开宝元年十一月庚寅,月食。二年十月戊子,月食。三年四月乙酉,月食。五年八月壬寅,月食。七年八月庚寅,月当食不食。

  太平兴国二年六月甲辰,月食,既。十一月壬寅,月食。三年十月丙寅,月食,云阴不见。五年八月乙卯,月食,既。

  雍熙元年正月丙寅,月食。二年七月戊午,月当食不食。四年五月丁丑,月食。

  端拱二年三月丁酉,月当食不食。

  淳化元年正月庚寅,月食。二年八月壬午,月食,既。三年正月癸卯,月食。八月丙子,月食,云阴不见。五年六月乙未,月食。十二月癸巳,月食,既。

  至道元年六月己丑,月食,云阴不见。十二月丁亥,月食。二年十月辛亥,月食。

  咸平元年十月庚子,月食。二年九月乙未,月食。三年二月壬戌,月食。八月庚申,月食。四年八月甲寅,月食。五年正月辛亥,月食。七月戊申,月食。六年正月甲辰,月食。七月壬寅,月食。

  景德元年十一月乙丑,月食。二年五月壬戌,月食。十月庚寅,月食。三年十一月癸丑,月食。四年五月辛亥,月食,云阴不见。九月戊寅,月当食不食。

  大中祥符元年九月癸酉,月食。二年九月丁卯,月当食不食。三年闰二月甲子,月食。五年正月甲申,月食,阴翳不见。七月庚辰,月食。十二月丁丑,月食。八年十月辛卯,月食。九年四月己丑,月食,云阴不见。

  天禧元年四月壬午,月食。十月庚辰,月食。三年二月壬寅,月食。四年八月癸巳,月食。

  天圣二年五月壬寅,月当食不食。四年五月戊午,月食。

  庆历二年六月丁亥,月食。五年四月庚子,月食。九月戊戌,月食。六年九月壬辰,月食。

  皇祐二年七月庚子,月食。四年十一月丙辰,月食。五年十月辛亥,月食。

  至和二年九月庚午,月食。

  嘉祐元年八月甲子,月食,既。二年二月壬戌,月食。八月戊午,月食。三年闰十二月辛巳,月食。四年六月戊寅,月食。十二月己亥,月食,既。五年十二月己巳,月食。七年十月己丑,月食。八年十月癸未,月食,既。

  治平元年四月庚辰,月食。四年二月甲午,月食。

  熙宁元年七月乙酉,月食。二年闰十一月丁未,月食。三年五月乙巳,月当食,云阴不见。四年五月己亥,月食。十一月丙戌,月食。六年三月戊午,月食。九月乙卯,月食。七年九月己酉,月食,既。九年正月壬申,月食,云阴不见。十年正月丙寅,月食。七月癸亥,月食,云阴不见。

  元丰元年正月庚申,月当食,有云障之。六月戊午,月食。二年六月壬子,月当食,云阴不见。三年十月甲戌,月食,云阴不见。四年四月辛未,月食,既。十月己巳,月食。五年十月癸亥,月食。六年八月丁亥,月当食不食。七年二月乙酉,月食,云阴不见。八月辛巳,月食,云阴不见。八年八月丙子,月食,既。

  元祐元年十二月戊戌,月当食,云阴不见。三年六月庚寅,月食,既。十二月丁亥,月当食,云阴不见。四年五月甲申,月食,云阴不见。五年五月戊寅,月食,云阴不见。六年四月癸卯,月食,云阴不见。七年三月戊戌,月食,既。八年九月己丑,月食,云阴不见。

  绍圣三年七月癸卯,月食,云阴不见。四年正月庚子,月食,云阴不见。

  元符元年五月壬戌,月当食不食。二年五月丙辰,月食,既。十月甲寅,月食,既。三年十月戊申,月食。

  崇宁二年二月甲子,月食,既。八月辛酉,月食,既。三年二月己未,月食。八月丙辰,月食。四年十二月戊寅,月食。五年六月乙亥,月食。十二月壬申,月食,既。

  大观三年十月丙戌,月食。四年四月甲申,月食,既。九月庚辰,月食,既。

  政和元年三月戊寅,月食。九月甲戌,月食。三年二月丁酉,月食。十月甲午,月食。四年正月辛卯,月食,既。六年十一月乙巳,月食。七年十一月乙亥,月食。

  重和元年五月丙甲,月食。

  宣和二年三月丙辰,月食。六年正月癸亥,月食。十二月戊午,月食,既。

  建炎三年二月壬午,月食于轸。

  绍兴元年八月己卯,月当食,云阴不见。二年二月丙子,月未当阙而阙,体如食,色黄白。

  七月甲戌,月食于室,既。三年七月戊辰,月食于危。四年十二月庚寅,月食于井。五年十一月乙酉,月食于井,既。六年五月辛巳,月食于南斗。十一月己卯,月当食,云阴不见。八年三月辛丑,月当食,云阴不见。九月丁酉,月当食,云阴不见。九年九月壬辰,月食于胃,既。十二年七月丙午,月食,云阴不见。十三年六月庚子,月食,既。十二月戊戌,月当食,云阴不见。十四年六月甲午,月食于女。十五年五月己未,月当食,阴云不见。十六年四月甲寅,月食。二十一年二月丙辰望,月当食,阴云不见。二十五年五月壬戌望,月当食,以山色遮映,不见亏分。二十七年九月丁丑,月食。三十年正月甲午望,月当食,阴云蔽之。

  隆兴二年五月己亥,月当食,阴云蔽之。

  乾道元年四月甲午,月当食,阴云蔽之。四年二月丁未,月食,既。五年二月辛丑,月当食,阴云不见。六年十一月辛酉,月当食,阴云不见。八年六月壬子,月当食,阴云不见。

  淳熙元年四月壬申,月当食,阴云不见。二年四月丙寅,月食于房,既。九月癸亥,月当食,云阴不见。三年三月庚申,月当食,云阴不见。五年二月己卯,月当食,云阴不见。六年正月甲戌,月食,既。八年十一月丁亥,月食。九年十一月辛巳,月食。十年五月己卯,月食。十二年三月戊戌,月食。九月乙未,月当食,云阴不见。十三年三月壬辰,月当食,阴云不见。八月庚寅,月食,既。十四年八月甲申,月当食,阴云不见。十六年十二月辛丑,月当食,云阴不见。

  绍熙元年六月丁酉,月当食,阴云不见。十一月乙未,月当食,阴云不见。二年六月壬辰,月当食,阴云不见。三年四月乙巳,月当食,阴云不见。五年九月癸卯,月当食,云阴不见。

  庆元二年八月壬戌,月食。三年七月己未,月食,既。四年七月庚戌,月食。六年五月庚午,月当食,阴云不见。

  嘉泰二年五月己未,月当食,阴云不见。三年三月癸未,月当食,阴云不见。

  开禧元年三月壬申,月当食,阴云不见。闰八月己巳,月当食,阴云不见。三年正月壬辰,月食。七月戊子,月食。

  嘉定元年二月丙戌,月当食,阴雨不见。十二月庚辰,月食。二年六月丁丑,月食。三年十一月己亥,月食。五年十月戊子,月食。七年二月庚戌,月食。八月丁未,月食。八年八月辛丑,月食,既。九年二月己亥,月当食,云阴不见。闰七月乙未,月当食,云阴不见。十年十二月戊午,月食。十一年六月乙卯,月食。十二月壬子,月食,既。十二年五月庚戌,月当食,既,云阴不见。十一月丙午,月食。十三年五月甲辰,月当食,云阴不见。十四年十月丙寅,月食。十五年三月癸亥,月当食于氐,既,云阴不见。十六年三月丁巳,月当食,云阴不见。

  宝庆元年正月丁丑,月食。七月癸酉,月食,阴雨不见。二年七月戊辰,月食,阴雨不见。

  绍定元年十一月甲申,月食。二年十一月己卯,月食。四年四月庚午,月食。五年三月乙未,月食。六年二月庚寅,月食。

  端平二年十二月癸卯,月食。三年十二月丁酉,月食。

  嘉熙元年六月乙未,月食。三年四月甲寅,月食。四年四月戊申,月食。

  淳祐元年九月庚子,月食。四年十月癸丑,月食。五年七月戊申,月食。七年五月丁卯,月食。八年十月己丑,月食。十一年三月乙亥,月食。九月壬申,月食。十二年八月丙寅,月食。

  宝祐二年闰六月丙戌,月食。三年十二月丁丑,月食。五年十月丁酉,月食。六年四月癸巳,月食。十月辛卯,月食。

  开庆元年四月戊子,月食。十月乙酉,月食。

  景定二年七月甲戌,月食。

  咸淳二年六月丁丑,月食。十一月甲辰,月食。四年七月癸亥,月食。五年九月丁巳,月食。六年三月乙卯,月食。九月辛亥,月食。九年正月戊辰,月食。十二月壬戌,月食。

  月变

  天禧四年四月乙酉,西南方两月重见。

  月煇气

  建隆元年迄开宝末,凡珥一十九,煇气一十三,晕二十九,重晕一,半晕一十四,交晕二,纽气二。

  太平兴国元年迄至道末,凡冠气一,珥六,煇气五,赤气二,抱气一,晕八,半晕三,背气一。

  咸平元年迄乾兴末,凡重轮三,珥一百二十,冠气十二,晕气十二,承气八,抱气三,戴气九,赤黄气十七,五色气十一,青赤气二,黄红气一,晕三百九十四,五色重晕二十,背气一。

  天圣元年讫嘉祐末,凡扬光一,光芒气一,红光煇气一,煇气五,五色煇气一,晕二百五十七,周晕三十三,交晕四,连环晕一,珥七十二,冠气五,戴气一十三,承气五,背气一,白虹贯月一,黄虹贯月二。

  治平元年讫四年,凡五色煇气一,五色晕气一,晕五十一,珥一十五,冠气一,戴气四,背气二。四年讫元丰末,凡五色煇气十一,五色晕气六,晕四百二十三,周晕二百四十七,交晕二,珥一百三十四,冠气七,戴气五十,承气五,背气一十,白虹贯月五,贯珥一。

  自元丰八年三月五日至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凡五色晕气九,晕八十九,周晕二百五十一,重晕一,交晕三,珥一百三,冠气七,戴气二十七,背气八,白虹贯月二,贯珥一。

  自元符三年正月迄靖康二年四月,凡晕五,晕珥二,五色晕五,珥二,晕冠一,交晕一,重晕一,白虹贯月一,五色云一。

  建炎四年十月己卯,晕生五色。

  绍兴二年四月壬申,晕于轸。五月乙亥,晕生五色。四年六月壬午,晕生珥。五年正月戊午,晕于东井。

  乾道元年三月丁巳,晕周匝,著太微西扇星。三年五月壬午,生黄白晕,左右珥。四年三月壬寅,生黄白晕周匝。五年二月庚子,黄白晕周匝。

  嘉泰三年七月壬午,白虹如半晕贯月中。

  淳祐六年闰四月辛丑,晕五重。十月辛丑,生珥。八年二月戊子,晕生黄白。

  宝祐四年三月乙卯,四月庚午,景定三年十月甲子,十二月辛酉,四年二月戊午,晕皆周匝。

  德祐二年正月己卯,晕东井。
 
 



 
                   
志第六天文六
 
  ○月犯五纬月犯列舍上

  月犯五纬

  建隆二年十一月癸未,月犯岁星。三年二月乙巳,又犯。

  开宝三年九月乙卯,犯填星。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己亥,掩荧惑。八月甲戌,与太白合。八年七月辛巳,凌岁星。

  端拱元年二月戊申,犯填星。辛亥,犯岁星。六月丁卯,掩填星。

  淳化元年十一月丙申,与荧惑合。二年六月己丑,犯岁星。三年三月癸亥,与太白合。

  九月戊午,掩荧惑。十二月甲申,与荧惑合。四年十月癸未,与辰星合。五年二月己亥,犯岁星。

  至道元年三月乙卯,又犯。三年八月戊申,犯填星。十二月癸丑,犯岁星。

  咸平元年三月乙丑,犯荧惑。五月己巳,掩岁星。七月甲子,又犯。十二月甲午,犯填星。二年二月戊子,犯太白。十一月乙未,犯荧惑。三年二月壬子,犯太白。九月辛丑,又犯。四年十月辛酉,掩荧惑。十一月己丑,又犯。五年二月癸巳,犯岁星。六年十一月癸卯,犯填星。十二月庚午,又犯。

  景德元年八月壬申,犯填星。二年五月辛卯,犯填星。十二月癸未,犯岁星。

  大中祥符二年十一月丙子,犯岁星。三年十月丙辰,犯荧惑。四年正月丁丑,犯太白。二月壬辰,犯填星。八月丙寅,犯太白。五年三月癸未,犯填星。六月乙巳,又犯。六年正月壬子,犯填星。二月丙戌,犯岁星。四月辛巳,又犯。七月癸卯,又犯。十月甲申,犯太白。七年十二月丁丑,犯填星。八年三月己亥,犯填星。四月丙辰,掩荧惑。八月癸未,犯填星。九年五月己巳,犯岁星。十月戊戌,犯太白。十二月丙戌,犯荧惑。

  天禧元年正月戊申,犯填星。三年四月乙未,犯荧惑。五月癸亥,又犯。九月己卯,犯岁星。四年二月乙未,又犯。三月癸亥,又犯。七月辛亥,犯太白。八月庚子,犯荧惑。五年五月辛卯,犯填星。九月己卯,又犯。

  天圣三年正月丁未,犯荧惑。五年七月己未,犯岁星。八月丁亥,犯荧惑。十一月戊申,掩岁星。六年九月己酉,犯填星。

  明道元年九月戊子,犯填星。

  景祐二年四月丁巳,掩太白。

  宝元元年三月己酉,犯填星。四月庚寅,犯岁星。

  庆历元年八月庚子,掩岁星。十月丙申,犯填星。四年七月壬午,犯荧惑。六年三月丙申,犯岁星。七月乙酉,又犯。

  皇祐元年七月丙午,犯岁星。二年六月壬申,犯填星。四年十月己丑,犯岁星。

  至和二年五月庚辰,犯填星。十一月己酉,犯岁星。十二月辛丑,犯填星,甲辰,掩岁星。

  嘉祐元年三月丙寅,掩填星。闰三月癸巳,掩岁星。五月戊子,犯填星。二年四月庚申,犯荧惑。六月戊申,犯太白。己卯,犯荧惑。四年五月丁酉,犯太白。十月甲戌,犯荧惑。十二月甲戌,又犯;庚午,掩之。五年三月甲午,掩荧惑。六年闰八月辛丑,犯填星。十一月癸亥,又犯。八年七月壬戌,掩岁星。

  治平四年正月辛亥,犯辰星。八月辛未,犯太白。癸酉,犯岁星。九月壬寅,犯太白。十月戊辰,掩填星,又犯荧惑。

  熙宁元年二月丁巳,犯填星。四月壬子,犯岁星。五年四月癸亥,犯填星。闰七月庚申,犯荧惑。六年九月甲辰,掩太白。十年九月庚午,犯岁星。十二月壬辰,犯岁星。

  元丰七年十月甲午,犯辰星。八年八月戊寅,犯填星。十一月戊戌,犯岁星。庚子,犯填星。

  元祐三年七月庚午,犯太白。十月壬辰,犯岁星。四年三月丙子,又犯。七月辛卯,犯填星。十月癸丑,掩填星。六年九月癸卯,犯荧惑。十二月甲戌,掩岁星。八年十二月丁巳,犯荧惑。

  绍圣元年六月甲戌,犯太白。九月辛酉,犯填星。十二月癸未,又犯。二年正月庚戌,又犯。三月壬申,又犯。三年九月戊戌,犯岁星。四年七月丁丑,犯荧惑。

  元符二年八月壬辰,犯岁星。十一月辛巳、十二月戊申皆犯。三年六月癸卯,犯荧惑。

  建中靖国元年五月辛未,犯填星。

  崇宁元年七月丁亥,犯太白。五年二月戊子,犯荧惑。

  大观二年十二月戊子,犯荧惑。四年七月戊午,犯岁星。

  政和元年正月己巳,犯岁星。

  宣和元年正月乙卯,犯填星。三年八月戊申,犯荧惑。四年八月庚戌,犯填星。七年十一月乙酉,犯荧惑。

  建炎四年六月戊寅,犯荧惑。

  绍兴元年九月己未,犯太白。六年五月壬午,犯填星。十六年六月庚申,掩填星。二十年二月乙未,犯岁星。二十四年八月戊子,犯岁星。二十七年六月甲辰,犯大白。三十年六月壬子,犯荧惑。三十二年正月癸巳,犯太白。二月己亥,犯岁星。

  隆兴元年三月丙申、四月丙子、七月戊戌,皆犯填星。

  乾道元年十一月庚午,犯荧惑。四年十月庚子、十一月戊申,皆掩、犯荧惑。七年三月辛巳,又犯。

  淳熙三年五月庚午,犯太白。六年十一月己未,犯岁星。九年十一月癸巳,犯太白。

  庆元四年七月己亥,宿于岁星。

  嘉泰三年四月,犯太白。四年十月辛丑,掩、犯岁星。十二月丙申,又掩、犯。

  嘉定二年六月甲申,掩食填星,不见。乙丑,掩食荧惑。五年九月丁未,犯岁星。十二年八月甲申,犯荧惑。十三年十月辛酉,犯太白。十五年三月壬子,掩食太白。

  端平二年正月丁酉,犯太白。

  嘉熙元年四月丁亥,犯荧惑。五月丙辰,又犯。七月辛酉,犯岁星、填星。

  淳祐元年二月癸酉,掩食荧惑。六年四月壬戌,犯太白。

  宝祐四年正月乙巳,掩岁星。己酉,犯荧惑。六年八月癸未,又犯。

  景定元年八月己酉,掩填星。三年十月己未,犯岁星。

  月犯列舍

  建隆三年四月壬辰,月犯舆鬼。庚子,犯氐。五月甲子,犯左执法。六月丙申,犯房第一星。十二月庚戌,入南斗魁。

  乾德四年二月癸卯,犯五车。五年正月壬子,犯南斗魁。七月丁未,犯昴。十月己巳,掩昴。

  开宝元年正月辛卯,犯昴。二年正月丙戌,犯昴。三年六月乙未,犯东井。十月癸未,犯天关。五年七月庚辰,犯东井。六年三月丁巳,犯毕大星。

  太平兴国五年七月乙丑,掩五诸侯。七年二月丙子,犯舆鬼。三月丙申,犯昴。八年三月癸未,入南斗魁。八月戊寅,犯昴。壬午,犯舆鬼。庚寅,犯角。十月癸未,犯东井。乙巳,犯心后星。九年正月庚申,掩五车东南。甲戌,入南斗魁。二月壬辰,犯七星。丁巳,犯五诸侯。丙午,犯舆鬼。五月甲寅,掩星第三星。六月壬寅,犯昴。七月甲子,又犯。癸酉,犯五诸侯第三星。九月丁未,犯南斗魁。甲子,犯昴。己巳,入舆鬼,掩积尸。十二月丙戌,掩昴。

  雍熙二年正月庚午,入南斗魁。二月丙戌,犯舆鬼西北星。三月戊申,犯昴。四月乙丑,掩心后星。五月丙辰,犯房第二星。闰九月丁亥,掩昴。十月辛酉,犯轩辕,掩御女。

  端拱元年八月壬戌,掩建第一星。甲戌,掩建星。十二月乙亥,犯房。二年四月辛酉,犯角左星。

  淳化元年四月丙辰,犯角大星。七月甲午,犯毕。丙辰,掩毕左股第二星。九月辛巳,犯牵牛。十一月乙未,犯角大星。二年四月庚辰,犯氐东南星。六月乙亥,入氐。十二月乙亥,犯毕。丙戌,入氐。三年十一月癸卯,入毕,掩大星。乙卯,入氐。四年九月癸巳,掩牵牛。闰十月丁未,入太微端门。五年正月丙寅,犯轩辕大星。五月丁未,入毕。十月庚子,凌轩辕大星。丙午,入氐,犯东北星。

  至道元年六月辛巳,入太微。十一月乙卯,犯毕大星。甲子,入太微。三年九月癸未,入轩辕。

  咸平元年六月壬辰,入太微。二年八月戊午,入南斗魁。九月癸巳,犯右执法。辛巳,犯轩辕。十月癸亥,犯昴。庚午,又犯太微屏星。三年二月乙丑,犯心中星。五月壬午,犯右执法。戊子,犯心中星。丙申,犯太微上相。六月丁未,与荧惑犯右执法。辛未,入毕。九月庚子,入太微。十月己巳,犯角右星。十二月丙寅,掩心。四年正月戊子,犯太微上将。丁酉,犯南斗魁。四月丁未,又犯。六月癸丑,掩房次相。八月乙巳,犯心后星。丙寅,犯轩辕大星。九月乙亥,犯南斗魁。丁酉,犯角大星。十月乙丑,犯五车。十一月乙未,犯心后星。十二月庚戌,犯五车。己未,犯角。壬戌,犯心前星。五年四月庚辰,犯心后星。五月戊申,犯南斗魁。七月壬寅,掩箕。甲寅,犯昴。八月庚午,犯南斗魁。辛丑,掩昴。丙戌,犯五诸侯。九月丙辰,犯轩辕大星。十月壬午,犯轩辕小星。甲申,犯右执法。十二月甲申,掩心前星。六年正月戊戌,犯昴。辛亥,犯房上将次将、心小星。三月丁未,犯心后星。五月甲午,犯轩辕大星。七月甲寅,犯五诸侯东南星。八月甲申,犯轩辕大星。九月癸卯,犯昴。己巳,犯五车。十月庚申,犯南斗魁。丙子,犯舆鬼。十一月戊戌,犯毕。

  景德元年三月庚戌,犯舆鬼。四月辛未,入南斗魁。五月乙丑,入太微端门,犯屏星。六月甲子,掩心后星。丙子,掩昴。戊寅,犯五车东南星。九月戊子,犯南斗魁。十二月辛丑,犯房。二年正月乙卯,犯昴。七月甲寅,掩心中星。庚午,犯东井北辕。十一月庚申,犯舆鬼。辛未,犯心前星。三年二月己卯,犯昴。十一月己酉,又犯。四年六月壬午,掩南斗。戊午,犯天关。七月庚午,掩氐。辛未,犯房次相。八月甲寅,犯东井。九月己巳,犯建星。十二月丙戌,犯氐。

  大中祥符元年六月壬寅,犯建星。八月丁未,犯毕。戊申,犯天门。己酉,掩东井。九月癸亥,掩南斗杓。十一月甲午,犯牵牛。十二月丁酉,犯毕。丙午,掩角左星。己酉,犯房上相。二年八月丁亥,在氐。戊子,犯房。乙巳,入东井。九月壬申,又入东井。乙亥,犯轩辕。十月丙戌,犯建星。丁酉,犯毕。十一月丁卯,入东井。丙子,入氐。三年正月壬戌,入东井。丁卯,在执法南。庚午,犯氐距星。丙子,犯牵牛。二月丁亥,犯毕。闰二月辛未,犯牵牛。三月庚辰,入太微端门。甲申,犯东井。四月甲寅,在轩辕西南。五月丁亥,在氐西北。七月戊戌,犯毕大星。八月己丑,犯毕。戊辰,犯东井。十月庚申,犯毕。乙丑,在轩辕西南。戊辰,犯左执法。庚午,入亢距星。十一月丙申,犯进贤。十二月丁巳,犯东井。四年正月壬午,犯毕。三月乙酉,入太微。五月癸未,在氐。戊子,犯牵牛。六月庚戌,入氐。戊辰,在东井。七月戊寅,犯西咸。癸未,犯牵牛。癸巳,掩毕大星。八月乙巳,在氐。己酉,犯建。庚戌,犯牵牛。十月乙卯,犯毕。辛酉,犯轩辕御女。十一月乙酉,犯东井。十二月戊午,入太微,掩左执法。己未,在进贤西南。辛酉,入氐。五年二月戊申,入东井。壬子,入太微。癸丑,犯执法。三月庚辰,入太微,犯屏星。五月甲戌,犯太微上将。壬午,犯建。癸未,犯右执法,六月壬寅,又犯。丙午,入氐。七月丁丑,犯建星。戊寅,犯牵牛。八月己酉,犯建星。乙卯,犯毕。九月乙酉,入东井。十月庚子,犯牵牛。庚戌,犯毕。戊午,入太微。闰十月丁丑,犯毕。丙戌,入太微端门。十一月丁未,入东井。丁巳,入氐。十二月庚辰,入太微。六年正月壬寅,入东井。二月己巳,又入。癸酉,犯轩辕大星。乙亥,入太微。三月壬寅,又入。四月甲子,在东井。戊辰,犯轩辕大星。庚午,入太微。犯右执法。甲戌,入氐。五月丁未,入太微。甲辰,昏度犯南斗。七月己亥,犯牵牛。庚戌,犯毕。癸丑,掩东井。八月丙戌,入太微端门。九月丁未,犯东井。甲寅,入太微。十月辛未,入毕。庚申,入太微。乙酉,入氐。十一月己亥,犯毕。壬寅,入东井。甲辰,犯舆鬼。辛亥,入氐。十二月己巳,犯东井。七年二月甲子,又入。三月庚寅,犯天关。丁酉,入太微。四月己巳,入氐。六月庚申,入太微。甲子,入氐。丁卯,犯南斗杓。庚辰,入东井。七月丁未、九月壬寅,又入。十一月癸卯,入太微。癸亥,掩天关。八年正月己丑,犯毕。二月己未,掩东井。乙丑,入太微。三月乙酉,掩天关,又入太微。闰六

  月壬寅,掩东井。七月乙卯,犯罚星。壬申,犯舆鬼。八月辛巳,入氐。壬午,犯钺。癸卯,入太微。十月壬辰,入东井。辛丑,入氐。十二月丁酉,又入。戊戌,犯房上相。九年正月甲寅,在东井。庚申,犯太微右执法。二月戊子,在太微。三月甲寅,又入。四月丙子,在东井。戊寅,犯舆鬼。癸未,入太微。己丑,掩天江第二星。五月甲寅,在氐。七月乙丑,掩东井。八月丙申,犯轩辕第五星。戊戌,犯太微屏星。

  九月丁未,犯南斗。十月戊子,犯五诸侯。壬辰,犯太微。十一月甲子,在氐。丁卯,犯天江。十二月丁亥,入太微。

  天禧元年三月丙午,犯舆鬼。戊午,犯南斗杓。四月丁丑,入太微。辛巳,入氐。五月甲辰,犯太微。六月丙子,入氐。七月庚子,入太微,犯上相。九月庚申,入太微。十月甲申,犯舆鬼。戊子,入太微端门。十一月丙辰,犯太微上相。十二月壬午,犯右执法。二年正月甲寅,入氐。戊午,犯南斗距星。二月丁丑,犯太微屏星。三月乙巳,入太微。六月壬辰,入太微西垣。己亥,犯房。八月乙卯,入太微。九月癸未,入太微,犯屏星。十月庚戌,入太微。三年五月壬戌,又入。八月壬辰,入南斗魁。癸卯,犯昴。九月己卯,入太微。十月癸卯,犯轩辕次星。乙巳,犯右执法。丙午,犯角大星。十一月癸酉,入太微。戊寅,犯房。四年正月庚辰,掩昴。二月壬寅,犯箕。癸卯,犯南斗。三月癸亥,犯右执法。乙丑,掩角右星。戊辰,掩心后星。庚午,入南斗魁。四月乙未,掩房次将。丙申,犯天江。丁酉,犯箕。戊戌,掩南斗魁。五月癸亥,掩心后星。乙丑,入南斗魁。六月丁亥,犯角南星。十一月庚申,掩昴。丁卯,犯轩辕大星。辛未,掩角距星。闰十二月庚申,犯舆鬼。戊辰,犯房。辛未,犯南斗魁。五年正月壬午,掩昴。甲申,掩五车东南星。壬辰,犯房上相。丙申,掩心后星。戊戌,入南斗魁。二月己未,入太微端门。三月丙午,犯太微屏星。癸巳,犯南斗。五月庚子,犯五车东南星。六月庚午,犯五诸侯。七月辛巳,掩昴。八月壬戌,犯五车东南星。九月戊子,犯昴。壬辰,犯五诸侯。乙未,掩轩辕大星。十月乙卯,掩昴。丁巳,犯五车。戊午,掩东井。

  乾兴元年正月丁丑,犯昴。己卯,又犯五车东南星。辛卯,犯房。四月丙辰,犯南斗魁第二星。五月癸未,犯南斗。七月戊寅,又犯。辛卯,犯东井。癸巳,犯舆鬼。十一月己卯,犯五车。

  天圣元年正月壬申,犯昴。丁亥,掩心大星。五月丙子,掩房。六月丙午,犯南斗魁。闰九月乙巳,犯昴。二年二月丁卯,犯鬼,因掩积尸。四月辛未,掩房南星。六月丁卯,犯天江。戊寅,犯昴下三星。八月己卯,掩轩辕大民星。十月庚午,犯井钺。辛巳,犯氐。三年六月甲子,犯建。丙子,犯东井。七月戊子,犯房。八月丙子,又犯。九月丁亥,犯建。十二月辛酉,犯东井。四年正月戊子,犯东井。十月己丑,犯东井。十二月丁亥,犯毕距星。五年九月癸卯,犯建。丁巳,犯东井。十月壬申,犯牵牛中星。甲申,犯东井。辛卯,掩角南星。壬辰,入氐。十一月庚申,犯氐。六年正月癸丑,犯角南星。二月甲戌,犯东井。戊子,犯牵牛。六月壬申,又犯氐。七月丙辰,犯毕。巳卯,犯东井。七年四月庚子,犯氐。六月庚戌,掩毕。九月壬申,犯毕距星。八年六月乙巳,犯毕。十月甲午,掩毕柄第二星。九年八月辛丑,犯轩辕大星。九月壬戌,犯毕。十月戊戌,犯右执法。十一月甲申,掩毕大星。丁酉,犯氐。

  明道元年二月丙午,犯毕大星。六月壬戌,又犯。七月壬辰,犯东井。九月癸巳,入太微。

  十月乙卯,犯鬼西南星。十一月戊子,犯谒者。二年二月辛丑,入毕口。八月巳亥,入氐。

  九月戊子,入太微。十二月丁未,犯积尸。

  景祐元年闰六月丁卯,掩东咸。庚辰,犯毕。八月甲子,犯南斗。十一月庚戌,犯房。十二月壬申,入太微。二年二月丙寅,又入。四月己未,犯鬼。六月丙辰,入太微。九月乙巳,又入。三年六月己卯,犯氐。八月乙卯,犯南斗。四年六月壬午,犯南斗魁。

  宝元元年三月戊申,入太微。四月丁丑,犯角。庚辰,犯心前星。六月乙亥,犯心。八月辛未,犯箕。二年五月癸卯,犯心大星。十月壬戌,犯南斗。

  康定元年四月辛卯,犯轩辕大星。七月癸亥,犯南斗。十一月己巳,犯轩辕御女。十二月己丑,犯昴。

  庆历元年正月辛未,犯房次将。六月庚子,犯昴。癸卯,犯东井。七月丙辰,掩心后星。戊午,掩南斗天相。八月庚子,犯积尸。九月己巳,犯轩辕御女。二年二月甲申,犯舆鬼。四月戊子,犯房次将。三年七月戊子,犯东井。九月癸未,入东井。丙戌,犯轩辕右角。四年七月甲申,犯东井。八月癸丑、十月丙午又犯。五年十二月癸酉,犯房上相。六年七月壬午,犯左角。丁亥,犯斗天府。九月甲申,犯牛。十一月己丑,犯毕距星。辛卯,犯东井。庚子,犯氐距星。七年七月己卯,犯氐。八月壬戌,犯毕大星。乙丑,犯东井。八年二月癸酉,犯毕,六月己丑,又犯。十一月丙午,掩毕。

  皇祐元年二月戊辰,又掩。五月庚子,犯太微上相。癸卯,入氐。七月戊戌,犯氐。九月丙午,犯毕。十一月辛丑,掩毕。十二月戊辰,犯毕。二年三月丁酉,犯轩辕大星。八月庚申,入氐。壬申,入东井。十一月丙申,犯毕。巳酉,入氐。十二月辛卯,犯毕大星。三年三月癸丑,犯毕。四月己丑,入太微。癸巳,入氐。六月壬寅,犯毕。九月甲子,犯毕距星。四年正月丙辰,犯东井。八月丙申,犯舆鬼。五年八月丁巳,犯东井。

  至和二年二月辛丑,犯氐。壬寅,犯心前星。闰三月癸巳,犯太微左执法。丙申,犯氐。五月壬辰,掩心前星。七月己丑,犯南斗。壬辰,犯壁垒阵。八月甲戌,犯轩辕大星上第二星。

  嘉祐元年十一月己丑,犯昴。庚子,犯角左星。癸卯,犯心。十二月,犯房。二年四月庚申,犯心。己卯,又犯。七月己卯,犯角大星。九月丁丑,犯心后星。己丑,犯昴。戊戌,犯太微西垣上将。三年正月庚寅,犯左角。二月癸卯,入斗魁。三月乙亥,犯五车东南星。四月乙巳,犯五诸侯东星。乙卯,掩房距星。五月乙酉,掩南斗距星。戊子,掩壁垒阵。七月庚辰,入南斗魁。辛卯,犯五车东南星。八月辛亥,犯壁垒阵。辛酉,犯五诸侯。壬戌,犯舆鬼。甲子,犯轩辕大星。九月甲戌,掩箕。己卯,犯壁垒阵。甲申,犯昴。丁亥,犯东井。十一月甲戌,犯壁垒阵。己卯,犯昴。癸未,犯五诸侯。丙戌,掩轩辕大星。十二月甲寅,犯轩辕左角少民。闰十二月已卯,犯舆鬼。四年正月戊申,掩轩辕大星。丙辰,犯心后星。二月庚午,犯五车。四月庚寅,掩昴。五月乙巳,犯房距星。戊申,掩南斗魁。辛亥,犯壁垒阵。六月癸酉,掩心后星。八月癸酉,犯壁垒阵。九月丁未,犯昴。十月丁丑,犯东井。己卯,犯舆鬼。辛巳,犯轩辕御女。十一月己酉,犯轩辕左角少民。十二月己巳,掩昴。甲戌,掩舆鬼。五年正月癸卯,犯轩辕御女。辛亥,犯心。三月辛卯,犯昴。乙巳,犯心后星。戊申,犯南斗距星。四月癸亥,掩舆鬼西北星。癸酉,犯心。五月庚子,犯房距星。六月戊辰,犯心。七月庚戌,掩东井。八月壬戌,犯房距星。乙丑,犯南斗。九月庚寅,夜漏未上,掩心中央大星。壬寅,掩昴。十一月丁酉,犯昴。十二月丁卯,犯东井。己巳,犯舆鬼。戊寅,犯房距星。六年正月丙午,掩心大星。二月己未,犯昴。三月己丑,犯东井。七月庚寅,掩心大星。辛卯,犯天江。癸卯,犯昴。八月庚午,掩昴。癸酉,掩东井。九月乙丑,犯昴。十月乙未,犯东井。十一月庚申,犯昴。七年三月乙卯,犯轩辕右角。六月己亥,犯天街。八月己卯,犯房距星。九月丙辰,犯轩辕右角。十二月乙酉,犯井钺。八年二月庚辰,犯东井。庚寅,犯房。三月丁未,犯井钺。六月癸未,犯建。七月庚戌,又犯。八月甲戌,犯房。己卯,犯牵牛。辛卯,犯东井。九月乙未,又犯。十一月癸丑,又犯。

  治平元年正月丁未,犯天关。戊申,犯东井。三月庚戌,犯角。丁巳,犯牵牛中星。四月己巳,犯天关。庚午,犯东井。闰五月戊戌,犯氐。七月甲申,掩毕。八月甲寅,入东井。九月庚辰,犯天关。十月丙申,犯牵牛中星。丙午,犯毕。戊申,犯东井。二年正月戊寅,犯左角。二月丁未,入氐。辛亥,犯建。壬子,犯牵牛。三月丙寅,犯东井。四月癸巳,入东井。五月己巳,掩氐距星。甲申,犯毕。六月丁酉,入氐。甲寅,入东井。七月戊辰,犯建。壬午,入东井。八月丙午,犯毕。己酉,入东井。十月庚寅,犯牵牛中星。庚子,犯毕。壬寅,犯东井。十一月戊辰,犯毕。辛未,入东井。三年十一月癸亥,掩毕右股。丁丑,犯罚。十二月甲辰,掩西咸。四年正月庚申,入东井。甲子,犯轩辕大民。二月己酉,犯毕西第二星。戊子,入东井。癸巳,犯灵台。丁酉,犯亢。癸卯,犯牵牛。三月乙卯,入东井。闰三月庚辰,犯毕大星。癸未,入东井。四月庚戌,又入。己未,犯亢距星。庚申,入氐。壬戌,犯天江。甲子,犯建。乙丑,犯牵牛。五月甲申,犯左执法。戊子,入氐。辛卯,犯建。辛丑,犯毕北第四星。甲辰,入东井。六月乙卯,入氐。己未,掩建东第二星。辛未,入东井。八月庚戌,犯氐。乙卯,犯牵牛。癸亥,犯毕。庚午,犯轩辕御女。辛未,犯灵台。壬申,犯右执法。九月庚辰,犯南斗西第一星。辛巳,犯建南第三星。壬午,又犯牵牛。辛卯,犯毕大星。癸巳,入东井。十月戊午,犯毕西第三星。辛酉,入东井。甲子,犯轩辕大民。丙寅,犯灵台。丁卯,犯右执法。戊辰,犯上相。庚午,犯亢距星。辛未,入氐。十一月己卯,犯壁垒阵。戊子,入东井。壬辰,犯轩辕御女。十二月乙卯,犯东井西南第二星。庚申,犯轩辕少民。辛酉,入太微。戊辰,掩西咸第一星。庚午,犯建星。

  熙宁元年正月庚辰,犯毕右股第二星。二月丁巳,入太微。庚申,入氐。三月癸未,入太微。四月壬子,犯东上相。甲寅,犯亢第三星。乙卯,入氐。五月丙子,犯轩辕御女。癸未,掩氐北第二星。甲申,犯罚南第一星。六月乙巳,犯西上相。庚戌,入氐。丙寅,入东井。

  七月癸酉,入太微垣轨道,无所犯。丙子,犯亢距星。甲午,入东井。八月乙巳,掩氐东北星。丙午,犯罚北第二星。辛酉,入东井。九月戊子,入东井。壬辰,犯轩辕御女。甲午,入太微。十月乙巳,犯牵牛。丙辰,入东井。庚申,犯轩辕少民。辛酉,入太微。十一月辛巳,犯毕大星。癸未,犯东井西第二星。己丑,入太微。十二月戊申,犯毕。甲寅,犯轩辕御女。丙辰,入太微。辛酉,犯氐。二年正月戊寅,入东井。癸未,犯西上相。戊子,入氐。二月己酉,犯轩辕大星。甲寅,犯亢距星。乙卯,入氐。三月丙子,犯轩辕大星。戊寅,入太微。癸未,犯氐东北星。四月庚子,入东井。庚戌,入氐。五月甲戌,犯东上相。壬辰,掩毕大星。六月乙巳,入氐。己未,犯毕。七月壬申,入氐。辛巳,入羽林军。己丑,入东井,犯东南第二星。八月甲寅,犯毕大星。丙辰,入东井。九月辛巳,犯毕。丁亥,犯轩辕大星。己丑,入太微。十月壬寅,犯壁垒阵。辛亥,犯东井东北第三星。丙申,入太微。十一月己巳,犯壁垒阵。丙子,犯毕。戊寅,入东井。癸未,犯灵台北第一星。甲申,入太微。闰十一月丙午,入东井。十二月辛未,犯毕大星。癸酉,犯东井西北第二星。戊寅,入太微,三年正月丙午,又入。庚戌,入氐。二月戊辰,入东井。甲戌,入太微。戊寅,入氐。壬午,犯建。三月癸巳,犯毕。庚子,入太微;四月戊辰,又入。壬申,入氐。五月乙未,入太微。甲辰,犯建西第一星。六月癸亥,入太微。丁卯,入氐。七月己亥,犯建。辛亥,犯东井钺星。八月乙丑,犯天籥。己卯,犯东井东第二星。九月乙巳,掩天关。丙午,犯东井距星。戊申,犯舆鬼东北星。辛亥,入太微。十月丙寅,犯羽林军。癸未,入氐。十一月癸巳,入羽林军。辛丑,入东井。丙午,入太微。戊申,入氐。十二月癸酉,犯西上将。四年正月辛卯,犯毕。乙未,犯天关。辛丑,入太微。癸卯,掩、犯平道东星。甲辰,犯亢。乙巳,入氐。二月辛酉,犯毕距星北第二星。癸亥,掩、犯东井距星。戊辰,入太微。甲戌,犯东咸。三月甲午,犯轩辕大星北一星。庚子,入氐。四月丁卯,又入。庚午,犯天江。丙子,入羽林军。五月庚寅,入太微。甲辰,入羽林军。六月戊午,入太微。癸亥,犯键闭。七月丙戌,入太微。己丑,入氐。八月甲子,犯壁垒阵第一星。九月乙巳,犯轩辕。丁未,入太微。十月辛酉,入羽林军。丁卯,犯毕北第三星。己巳,犯东井。甲戌,入太微。丁丑,犯亢距星。戊寅,入氐。十一月戊子,入羽林军。壬寅,入太微。十二月壬戌,

  犯毕距星。甲子,犯东井东北第一星。丁卯,犯轩辕大星北一星。五年正月丁酉,入太微。庚子,入氐。二月壬戌,犯轩辕大星北一星。甲子,入太微。三月丙戌,犯东井东北第一星。甲午,犯亢距星。乙未,入氐。五月甲申,掩轩辕大星。丙戌,入太微。六月乙卯,犯平道东星。丙辰,掩犯亢距星。丁未,入氐。戊午,犯房北第一星。辛酉,犯南斗距星。七月癸巳,犯羽林军西一星。闰七月甲寅,犯天江东第三星。辛酉,入羽林军。八月癸卯,入太微。九月乙卯,入羽林军。壬戌,犯天街南星。十月癸未,入羽林军。甲申,犯壁垒阵东第一星。乙未,掩轩辕大星北一星。十一月庚戌,入羽林军。己未,犯东井东北一星。甲子,入太微。丁卯,犯亢距星。戊辰,入氐。己巳,犯钩钤东星。六年正月壬子,犯诸王西第一星。庚申,入太微。癸亥,入氐。甲子,犯东咸西南第二星。乙丑,犯天江西南第二星。二月己卯,犯天街西南星。乙酉,犯轩辕大星北一星。庚寅,入氐。三月甲寅,入太微。戊午,入氐。

  四月辛巳,入太微。癸未,犯进贤。癸巳,犯羽林军。五月己酉,入太微。六月辛巳,犯东咸西一星。七月甲辰,入太微。丁未,入氐。戊申,犯房北第一星。辛亥,掩南斗西第五星。八月癸未,入羽林军。甲申,犯壁垒阵东第二星。戊戌,入太微。九月甲辰,犯天江南第二星。乙丑,入太微。十月辛巳,犯外屏西第五星。甲申,犯月星。癸巳,入太微。丙申,入氐。十一月丙午,犯壁垒阵西北星。壬子,犯天街南星。十二月己卯,掩月星。辛巳,犯司怪北第二星。丁亥,入太微。七年正月乙卯,入太微,二月壬午,又入,三月己酉,又入。辛亥,犯进贤。癸丑,入氐。乙卯,犯天江南一星。四月乙亥,掩轩辕大星北一星。五月甲辰,入太微。六月辛未,又入。己卯,犯南斗西第五星。己丑,掩、犯天阴北第一星。庚寅,犯天街北星。七月甲辰,犯心大星。己酉,犯壁垒阵西第一星。丙辰,犯天阴西南星。八月己卯,犯壁垒阵东第四星。辛卯,犯轩辕大星北一星。九月戊申,犯外屏西第三星。辛亥,犯天阴中央星。十月戊寅,犯天阴西南星。己卯,犯月星。戊子,入太微。十一月丙辰,犯左执法,又入太微。十二月癸酉,掩、犯天阴第三星。八年正月癸卯,犯司怪北一星。乙巳,犯五诸侯西第四星。庚戌,入太微。二月戊辰,犯昴距星。丁丑,入太微。戊寅,犯左执法。甲申,犯箕东北星。四月壬申,入太微。丁丑,犯心距星。壬午,犯壁垒阵。闰四月己亥,入太微。辛亥,入羽林军。壬子,犯壁垒阵东北第一星。丙辰,犯天阴西南星。五月丁卯,犯右执法。辛巳,犯外屏西第二星。六月甲午,入太微。巳亥,犯日星。壬寅,入南斗魁。丙午,入羽林军。七月庚午,犯狗国西南星。癸西,入羽林军。己卯,犯昴西南第二星。癸未,犯五诸侯。八月甲午,犯心距星。辛丑,入羽林军。十月戊戌,犯外屏西第三星。庚子,犯天阴西北星。己酉,犯长垣南一星。庚戌,犯西上将。十一月丁丑,犯灵台北第一星。庚辰,犯角距星。十二月庚戌,犯日星。九年正月辛未,犯长垣南一星。四月庚子,犯心大星。五月丁卯,犯房距星。壬申,犯壁垒阵。甲戌,又犯。六月乙未,掩心东星。庚子,犯壁垒阵西第五星。丙午,犯天阴西北星。七月甲戌,犯昴东北星。戊寅,犯五诸侯东一星。八月癸巳,掩狗国西北星。乙未,犯壁垒阵西第五星。癸卯,犯五车西南星。九月丁巳,犯心东星。壬戌,犯壁垒阵西南星。丙寅,犯外屏西第二星。辛未,犯司怪北第一星。丁丑,犯灵台南第二星。十月辛卯,犯壁垒阵西第八星。庚子,犯五诸侯西第四星。

  十一月庚申,犯外屏西第一星。十二月乙未,犯五诸侯东一星。丙申,犯舆鬼东北星。戊戌,犯轩辕大星。己亥,掩灵台南第二星。丙午,犯心东星。十年正月戊午,犯昴西北一星。乙亥,犯箕东北星。二月庚子,犯房距星。癸卯,入南斗。甲辰,犯狗国东北星。四月甲辰,犯外屏西第一星。六月庚寅,犯心东星。丙申,犯壁垒阵西一星。七月癸酉,犯五诸侯东一星。八月庚寅,犯壁垒阵西第二星。戊戌,犯五车东南星。九月辛酉,犯外屏西第一星。丙寅,犯司怪北第一星。十月乙酉,犯壁垒阵西第四星。己亥,犯灵台北第二星。癸亥,犯积薪。十二月癸未,犯外屏西一星。丙戌,犯昴西北星。辛卯,掩舆鬼西北星。辛丑,犯心东星。

  元丰元年正月壬戌,犯明堂东北星。辛未,掩南斗西第五星。闰正月戊子,犯轩辕少民。乙未,犯房距星、次相。二月壬子,犯五诸侯东一星。癸亥,犯心大星。三月癸巳,入南斗,掩东第二星。四月丁巳,犯房南第二星。庚申,入南斗。庚午,犯昴西北星。五月乙酉,犯心东星。六月乙卯,犯南斗东南第一星。七月甲午,犯司怪北第二星。九月癸巳,犯轩辕御女。十月庚戌,犯云雨东北星。丙辰,犯司怪北一星。丁巳,犯东井东北第一星。戊午,犯积薪。十一月丙戌,犯舆鬼,又犯积尸。十二月己酉,犯昴西北星。癸亥,犯心星。丙寅,犯狗西星。二年正月乙卯,犯东井东北第一星。辛巳,犯舆鬼距星,又入犯东南星并积尸。甲申,犯灵台。二月庚戌,犯轩辕御女。辛亥,犯灵台南一星。三月辛未,犯昴西北星。壬午,犯天门东星。乙酉,犯心大星。四月乙卯,犯南斗。五月己卯,犯日星,犯房距星。六月甲辰,犯天门东星。甲寅,犯泣西星。七月己卯,犯罗堰。癸未,犯云雨东北星。壬辰,犯舆鬼西南星。八月辛酉,犯轩辕御女。九月庚午,犯天江。甲戌,犯罗堰。丙子,犯泣西星。壬午,犯昴距星。十月乙巳,犯云雨西南星。庚戌,犯天街东北星。十一月丁丑,犯昴距星。己卯,犯司怪。庚辰,入东井。辛巳,犯水位。十二月戊申,犯天樽东北星。庚戌,犯轩辕大民,又犯酒旗。三年正月壬申,掩昴宿东北星。甲戌,犯司怪。乙酉,犯心距星。

  二月壬寅,入东井。乙巳,犯轩辕大民。三月庚午,犯天樽南星。丁丑,犯天门。庚辰,犯心大星。壬午,犯南斗。四月丁未,犯心距星。壬子,犯牵牛南星及罗堰。五月己巳,犯明堂西第二星。甲戌,犯日星,又犯房。己卯,犯牵牛。壬午,犯虚梁西第一星。六月己亥,犯泣西星。戊午,犯东井距星。七月己巳,犯心距星。戊寅,入云雨。癸未,犯昴。八月丙申,犯日星。甲辰,犯虚梁。九月辛未,犯泣西星。戊寅,犯天街东北星。庚辰,犯东井距星。辛巳,犯天樽南星。闰九月丙申,犯牵牛南星。庚子,犯云雨西北星。乙巳,犯昴。丁未,犯司怪南第二星。戊申,入犯东井东北第三星。辛未,犯酒旗。十月辛酉,犯氐。壬戌,犯天阴西北星。十一月乙未,犯云雨。庚子,犯昴。庚戌,犯天门。十二月壬戌,犯云雨西北星。庚午,入东井。癸酉,犯轩辕右角。乙亥,犯明堂。辛巳,犯天江。癸未,犯建西第二星。四年三月壬辰,入东井。五月辛亥,犯月星。六月己巳,犯罗堰西第二星。己卯,犯诸王西第二星。辛巳,入东井。七月戊申,犯东井钺星。八月庚申,犯天江西南第三星。壬戌,犯建西第三星。癸酉,犯月星。己卯,犯轩辕大民。九月己丑,犯建西第一星。庚寅,犯天鸡东南星。辛卯,犯罗堰北第二星。十月辛酉,掩、犯虚梁西第三星。壬戌,犯云雨西北星。戊辰,犯天街西南星。庚午,犯东井西北第三星。十一月甲午,犯天阴西南星。乙未,犯月星。戊戌,入东井。癸卯,犯明堂西第二星。戊申,犯东咸西南第二星。己酉,犯天江东北第二星。十二月癸亥,犯天街西南星。乙丑,犯东井西北第二星。五年正月辛卯,犯诸王东第二星。癸巳,犯东井东南第二星。二月庚申,入东井。辛酉,犯水位星西第一星。三月戊子,入东井。庚子,犯建西第一星。五月乙酉,犯酒旗南第二星。甲午,犯天籥西北星。己亥,犯虚梁西第二星。六月丙子,入东井。七月丁亥,犯东咸西第二星。辛卯,犯牵牛距星。甲午,犯虚梁西第二星。甲辰,入东井。八月甲寅,犯钩钤西星。甲子,犯外屏西第一星。辛未,入东井,九月戊戌,又入。十月壬子,犯建西第五星。癸丑,犯牵牛距星。丁巳,犯云雨西南星。甲子,犯诸王西第五星。十一月癸未,犯虚梁西第二星。丙戌,犯外屏西第一星。癸巳,入东井。甲午,犯水位星西第一星。十二月己未,犯天关。庚申,入犯东井。六年正月己卯,犯云雨西星。乙酉,犯毕距星。丁亥,犯司怪南第一星。戊子,入东井。二月乙卯,又入。壬申,犯虚梁西第三星。三月癸未,入东井。四月庚戌,又入

  。己未,犯氐距星。五月乙未,入云雨。七月丙辰,犯虚梁西第一星。八月丁丑,犯键闭。辛巳,犯牵牛距星。乙酉,入犯云雨东北星。癸巳,犯东井西北第二星。九月辛亥,犯虚梁西第三星。戊午,掩毕距星。辛酉,入东井。甲子,犯酒旗南第二星。十月戊子,入东井。十一月乙卯,又入。乙丑,入氐。丙寅,犯房北第一星。十二月庚辰,掩、犯毕距第二星。七年正月辛亥,犯水位星西第一星。丙辰,犯明堂。二月戊寅,入东井。丁亥,入氐。辛卯,犯建。三月壬寅,犯毕距星。乙巳,入东井。戊申,犯酒旗。四月戊寅,犯明堂东北第一星。壬午,入氐。丁亥,犯罗堰。壬辰,犯外屏西第二星。六月壬午,犯罗堰南第二星。七月辛酉,入东井。八月戊子,入犯东井。九月丙辰,入犯东井东南第一星。十月壬午,犯司怪南第一星。癸未,入东井。己丑,犯明堂。甲午,犯心大星。十一月庚戌,入东井。十二月辛未,犯外屏西第二星。乙亥,入犯毕。辛巳,犯酒旗。戊子,入氐。己丑,犯罚。八年正月壬寅,犯毕西第二星。乙巳,入东井。乙卯,入氐。二月壬申,入东井。甲申,犯东咸东第一星。

  三月庚戌,入氐。辛亥,犯罚。甲寅,犯建星西第五星。乙卯,犯牛距星。庚午,犯毕。四月丁卯,入井。五月己酉,犯天鸡西北星。六月壬申,入氐。丙子,犯建星西第四星。七月甲辰,犯天鸡。癸丑,犯毕,又行入毕。丙辰,入井。八月丁卯,入氐。辛未,犯建星西第四星。壬申,犯牛距星。甲戌,犯泣东星。九月辛亥,入井,犯东南第一星。十月丁卯,犯罗堰北一星。乙亥,犯毕西第二星。戊子,入氐。十一月甲午,犯牛距星。癸卯,入毕,又犯毕大星。乙巳,入井。己酉,犯轩辕御女。癸丑,犯进贤。十二月丁卯,犯外屏。庚午,掩毕距星。
 
 



 
                   
志第七天文七
 
  ○月犯列舍下

  元祐元年正月丁酉,犯毕。庚子,入井。乙巳,犯灵台。丙午,犯右执法。己酉,犯亢。丁卯,入东井。戊辰,犯水位。甲戌,犯左执法。乙亥,犯进贤。戊寅,犯氐。闰二月壬辰,掩毕。乙未,入东井。乙巳,入氐。三月壬申,又入。戊辰,犯右执法。戊寅,犯罗堰。四月癸巳,犯轩辕御女。辛丑,犯罚。甲辰,犯建。五月癸亥,入太微。丁卯,入氐。辛巳,犯毕。六月庚寅,入太微。辛亥,入井。七月戊午,入太微。壬戌,入氐。八月癸卯,入毕,犯毕大星。九月辛酉,犯建星。丁丑,犯轩辕少民。戊寅,犯上将,又入太微。己卯,入太微。十月丁酉,犯天廪。戊戌,犯毕,入毕内。庚子,犯井。乙巳,犯灵台。丙午,入太微垣,犯右执法。丁未,犯太微垣东扇上相星。十一月戊辰,入井。癸酉,行入太微。甲戌,犯左执法。戊寅,入氐。十二月癸巳,犯天高,又犯附耳。乙巳,犯井。丙申,犯水位。己亥,犯轩辕左角。辛丑,入太微。壬寅,犯太微东扇上相。乙巳,入氐。二年正月壬戌,犯井。戊辰,入太微。癸酉,入氐,犯东北星。甲戌,犯罚。二月庚寅,入井。乙未,犯太微上将。庚子,入氐。三月丁巳,入井。戊午,犯水位。辛酉,犯轩辕左角。乙丑,犯平道。丁卯,入氐。壬申,犯建。四月戊子,犯轩辕大星,掩御女。己丑,犯灵台。庚寅,入太微。甲午,入氐。丙申,犯罚星。五月戊辰,犯罗堰。辛未,犯壁垒阵。六月乙酉,入太微。己丑,入氐。己亥,犯壁垒阵。甲辰,犯附耳。丙午,入井。七月丁巳,犯氐。庚午,犯天廪。辛未,入犯毕。癸酉,犯井。丁丑,犯轩辕大星。八月甲申,入氐。庚寅,犯牛。甲午,犯壁垒阵。乙丑,犯天廪。丙寅,掩、犯毕大星。戊辰,入井。壬申,犯轩辕左角少民。癸酉,犯上将。甲戌,入太微。十月乙酉,犯罗堰。戊子,犯壁垒阵。辛丑,入太微。乙巳,入氐。十一月甲寅,犯壁垒阵。甲戌,犯罚星。十二月戊子,犯毕。乙未,犯灵台,又犯上将,入太微。三年正月戊午,入东井。己未,犯水位。甲子,入太微。二月乙未,入犯氐西北星。三月壬子,犯东井西扇北第二星。丁巳,犯灵台南第三星。庚申,犯平道。四月乙酉,入太微,犯内屏。辛卯,犯东咸。甲午,犯建。丁酉,犯壁垒阵。五月壬子,入太微垣。辛酉,犯建。辛未,犯天廪。六月甲申,入氐。壬辰,犯壁垒阵。七月癸丑,犯东咸。己未,犯壁垒阵。丁卯,犯天高。己巳,入东井。庚午,犯水位。八月己卯,入氐。己丑,犯壁垒阵。庚寅,犯天溷。癸巳,犯天廪。甲午,入毕。乙未,犯天关。丙申,犯东井

  北第二星。戊戌,犯鬼距星。九月辛酉,犯毕。癸亥,犯司怪。甲子,犯天樽。十月甲申,犯壁垒阵。己丑,犯天高。己卯,入东井。犯东扇北第三星。壬辰,犯水位。丙申,入太微。十一月戊午,入东井,犯西扇北第二星,己未,犯天樽西北星。庚申,入鬼,犯积尸气。癸亥,入太微。十二月辛卯,又入之。闰十二月辛未,入毕。癸丑,犯东井西扇北第二星。甲寅,犯天樽。戊午,入太微,犯内屏。己未,犯太微三公。庚申,犯平道。四年正月丙戌,入太微。庚寅,犯氐。辛卯,犯罚。二月戊申,入井。壬子,犯长垣。癸丑,入太微,犯内屏。甲寅,犯三公。乙卯,犯平道东星。丁巳,入氐。三月丙子,犯天樽。丁丑,入鬼,犯积尸气。庚辰,入太微。乙丑,入氐。丁亥,犯天江。四月戊申,入太微。壬子,入犯氐。乙卯,犯天籥。壬戌,犯壁垒阵。五月乙亥,入太微。丁丑,犯平道。己卯,入氐。六月癸卯,入太微。丙午,入氐。己未,犯外屏。壬戌,犯毕。甲子,犯井。乙丑,犯天樽。七月甲戌,入氐。乙亥,犯罚。癸未,入羽林军。甲申,犯壁垒阵。八月辛丑,入氐。己未,入井。九月甲申,犯毕。丙戌,入犯井。戊子,犯鬼。辛卯,入太微。十月癸丑,犯井钺。乙卯,犯水位。己未,入太微。十一月己卯,犯毕。辛巳,入井。丙戌,入太微,犯内屏。十二月丙辰,犯亢。丁巳,入氐。五年正月丙子,犯东井。戊寅,犯舆鬼。辛巳,入太微,犯内屏。乙酉,入氐。丙戌,犯东咸。丁亥,犯天江。二月癸卯,犯钺,又犯东井。戊申,入太微。辛亥,犯亢。癸丑,犯键闭,乙卯,犯天籥。三月己巳,犯诸王。庚午,犯司怪。丙子,入太微,犯内屏。四月甲辰,入太微,犯三公。乙巳,犯平道。庚戌,犯天籥。丙辰,入羽林军。五月庚午,入太微。庚寅,掩毕。六月癸卯,犯东咸。乙巳,犯南斗。庚戌,入犯羽林军。七月乙丑,入太微。丁巳,犯平道。己巳,入氐,犯壁垒阵。丁亥,入东井。己丑,犯舆鬼东北星。八月丙申,入氐。癸卯,犯壁垒阵。壬子,犯毕。九月壬申,犯羽林军。辛巳,犯司怪。丁亥,入太微。十月乙未,犯南斗。庚子,入犯羽林军。辛丑,犯壁垒阵。己酉,入东井。庚戌,犯五诸侯。六年正月丙子,入太微。戌寅,犯平道。二月甲辰,入太微,犯内屏。辛亥,犯斗。四月壬寅,入氐。五月丙寅,入太微。戊辰,犯平道。庚午,入氐。戊寅,入羽林军。戊戌,犯键闭。乙巳,入羽林军。七月戊辰,犯斗。癸酉,入羽林军。甲戌,犯壁垒阵。八月庚子,入羽林军。闰八月戊辰,又入。辛未,犯外屏。丙子,

  犯司怪。丁丑,犯东井。戊寅,犯五诸侯。壬午,入太微。九月甲午,入羽林军。丙申,犯壁垒阵。戊戌,犯外屏。壬寅,犯诸王。庚戌,入太微。十月壬戌,入羽林军。己巳,犯天街。乙亥,犯轩辕大星。丁丑,入太微,犯内屏。庚辰,犯亢。辛巳,入氐。十一月己丑,入犯羽林军。戊戌,犯司怪。庚子,犯五诸侯。甲辰,犯太微次将。丙午,犯进贤。戊申,入氐。十二月甲子,犯诸王。壬申,入太微。七年正月己亥,入太微。壬寅,犯亢。二月戊午,犯月星。壬戌,犯五诸侯。丁卯,入太微。戊辰,犯进贤。戊寅,入羽林军。三月壬辰,犯轩辕大星。甲午,入太微,犯内屏。乙未,犯太微上相。丁酉,犯亢。戊戌,入氐。四月壬戌,入太微。癸亥,犯进贤。乙丑,犯氐距星。癸酉,入羽林军内。甲戌,犯壁垒阵。丙子,犯外屏。五月己丑,入太微。六月丙辰,入太微,犯内屏。庚申,入氐,犯东南星。壬戌,犯天江。戊辰,入羽林军。甲戌,犯月星。七月辛卯,入南斗。壬寅,犯诸王。八月壬戌,入羽林军。九月甲申,犯天江。戊子,犯哭、泣。辛卯,犯壁垒阵。乙未,犯天阴。丙申,犯月星。戊戌,犯司怪。庚子,犯五诸侯。癸卯,犯轩辕次北星。乙巳,入太微,犯内屏。

  十月丁巳,入羽林军。甲子,犯天街,又犯诸王。癸酉,入太微。丙子,犯氐距星。十一月甲申,入羽林军。庚寅,犯天阴。癸巳,犯司怪。庚子,入太微。十二月癸丑,犯壁垒阵。戊午,犯月星。壬戌,犯五诸侯。乙丑,犯轩辕次北星。丁卯,入太微,犯内屏。庚午,犯亢。壬申,犯房。八年正月甲午,入太微。丙申,犯进贤。己亥,犯日星。二月癸亥,犯太微上相。丁卯,犯心大星。三月甲申,犯五诸侯。丁亥,犯轩辕大星北第一星。己丑,入太微,犯内屏。庚寅,犯左执法。乙未,犯天江。丙申,犯箕。辛丑,入羽林军。壬寅,犯壁垒阵东北星。四月丙辰,入太微。五月丁亥,犯亢。甲午,犯壁垒阵西南星。六月乙酉,犯轩辕。甲子,犯壁垒阵。八月己卯,入太微。甲申,犯心距星。庚寅,犯五诸侯西第三星。

  九月壬午,犯狗国。庚寅,犯天阴。壬辰,犯司怪。乙未,犯五诸侯。庚子,入太微。十月辛亥,犯壁垒阵。乙卯,犯外屏。戊午,犯天阴。壬子,入羽林军。壬戌,犯五诸侯。丁卯,入太微,犯上将。十一月庚辰,入羽林军。乙酉,犯天阴。己亥,犯氐。十二月壬子,犯天阴。乙卯,犯司怪。丁巳,犯五诸侯。壬戌,入太微。癸亥,犯左执法。

  绍圣元年正月丁亥,犯长垣。己丑,犯太微上将。二月庚戌,犯坐旗。庚申,犯角距星。甲子,犯箕距星。乙丑,犯斗。三月己卯,犯五诸侯东第二星。四月丙午,犯五诸侯西第三星。闰四月己丑,入太微,犯右执法。甲申,犯房距星。丁亥,入斗,犯东第二星。五月壬子,犯心距星。六月己卯,犯房距星。辛巳,犯箕。八月丙子,犯箕东北星。九月戊申,入羽林军。丁巳,犯五诸侯东第二星。癸亥,犯太微左执法。十月甲戌,入羽林军。壬辰,犯角距星。乙未,犯房距星。十一月壬寅,入羽林军。乙巳,犯外屏西第二星。戊申,犯昴西北星。壬子,犯五诸侯西第四星。癸丑,犯鬼东北星。癸亥,犯心大星。十二月庚午,入羽林军。己卯,卯五诸侯西第三星。甲申,犯太微上将。二年正月乙巳,犯坐旗南第一星。辛亥,犯灵台。甲寅,犯角距星。丁巳,犯日星。二月庚午,犯昴。己卯,入太微,犯右执法。乙酉,犯心东星。三月乙卯,入斗。己未,入羽林军。四月癸酉,犯太微西扇上将。乙亥,犯角南星。己卯,犯房南第二星。五月甲辰,犯天门东星。己酉,犯箕东北星。六月甲戌,犯房距星。辛巳,入羽林军。戊子,犯五车东南星。七月壬寅,犯心东星。戊申,入羽林军,犯壁垒阵西第六星。丙辰,犯坐旗南星。八月辛未,犯箕北第一星。戊寅,犯外屏西第一星。丙戌,犯鬼东北星。九月癸卯,入羽林军。甲辰,犯壁垒阵西第八星。十月庚午,犯屏西第一星。丙子,犯昴西北星。乙巳,犯五车东南星。丁未,犯五诸侯西第五星。戊申,犯舆鬼东北星。辛亥,犯灵台南第二星。戊午,掩心宿后星。三年正月乙未,犯外屏。戊戌,犯昴。乙巳,犯轩辕左角。三月庚午,犯鬼西北星。壬申,掩轩辕大星。癸酉,犯灵台。四月丁卯,犯轩辕左角。甲戌,犯日星,又犯房距星。庚辰,犯代星。辛巳,犯壁垒阵。五月乙未,犯灵台。壬寅,犯心宿东星。乙巳,犯南斗。六月壬午,犯昴。七月丙午,犯外屏。癸丑,犯五诸侯。八月丁卯,入犯南斗。戊寅,犯五车。辛巳,犯舆鬼。甲申,犯灵台。九月甲午,犯南斗。辛丑,犯外屏。甲辰,犯昴。丙午,犯司怪。戊申,犯水位。壬子,犯明堂。十月壬戌,犯狗星。十一月己亥,犯昴。癸卯,犯舆鬼。壬子,犯日星。十二月壬戌,入犯云雨。庚午,犯五诸侯。辛未,入舆鬼,掩积尸气。四年正月戊戌,犯鬼西北星,入鬼。辛丑,犯灵台南第一星。二月乙亥,犯心东星。闰二月辛卯,犯井东扇北第一星。壬辰,犯五诸侯西第五星。癸巳,入鬼,又犯舆鬼。乙未,犯轩辕左角。己亥,犯天门东星。

  乙巳,入斗,犯斗西第四星。三月癸亥,犯灵台南第一星。己巳,犯日星,又犯房距星。壬申,犯斗距星。戊辰,掩云雨西南星。四月己丑,犯轩辕御女星。丁酉,犯心东星。庚子,犯狗西星。庚戌,犯昴西北星。五月丁卯,掩斗西第四星。癸酉,入犯云雨。六月甲午,入斗。乙未,犯狗东星。庚子,犯云雨西南星。七月壬戌,犯狗西星。壬申,掩、犯昴西北星。乙亥,犯司怪北第二星。丙子,犯积薪。八月己丑,犯斗西第四星。癸巳,犯哭、泣东星。乙未,掩、犯云雨东北星。甲辰,入犯鬼及犯积尸气。九月丙辰,犯北距星。己未,犯秦西星。十月甲午,犯昴西北星。丁酉,入井,犯东扇北第一星。戊戌,犯积薪,又犯水位东第一星。庚子,犯轩辕御女星。壬寅,犯明堂南第三星。十一月丁巳,入犯云雨星。十二月辛卯,犯司怪北第二星。壬辰,犯井东扇北第一星。乙未,犯轩辕大民。丙申,犯灵台南第一星。丁酉,犯明堂。壬寅,犯心距星。癸卯,犯天江南第一星。

  元符元年正月庚申,犯天樽。辛酉,入犯鬼。己巳,犯日星,又犯房距星。二月丁亥,犯天樽。辛卯,犯灵台。甲辰,犯哭、泣。三月癸丑,犯司怪。己巳,犯罗堰,又犯牛。癸酉,犯云雨。四月癸未,犯鬼距星。甲申,犯酒旗。甲午,犯斗。五月己未,犯心距屋。庚申,犯天江。戊辰,犯云雨。六月乙未,又犯。庚子,犯昴西北星。八月壬午,犯天江。九月丙辰,犯虚梁。壬戌,犯昴。甲子,犯司怪。乙丑,入井。十月戊寅,犯斗。癸未,犯虚梁西第二星。己丑,犯天阴。癸巳,犯天樽。甲午,犯鬼距星。庚子,犯天门。十一月戊申,犯罗堰。壬子,犯云雨。丁巳,犯昴距星。庚申,入井。庚午,犯心大星。十二月戊寅,犯虚梁。丁亥,入井。戊子,犯水位。庚寅,犯酒旗,又犯轩辕右角。壬辰,犯明堂。戊戌,犯天江。二年正月甲寅,犯司怪北第三星。丙辰,犯水位第三星。壬戌,犯天门东星。甲子,犯日星,又犯房距星。己巳,掩牛南第一星。二月己卯,犯昴距星。壬午,入井。乙酉,犯酒旗南第三星,又犯轩辕右角。丁亥,犯明堂西南第二星。壬辰,犯心距星。癸巳,犯天江西南第二星。己亥,犯虚梁西第一星。三月乙酉,犯井距星。庚戌,犯天樽南星。丁巳,犯天门东星。庚申,犯天江西南第一星。甲子,犯罗堰南星。戊辰,犯云雨东北星。四月丙子,犯司怪北第三星。丁丑,入井,又犯井东扇北第三星。丁亥,犯心距星。辛卯,犯牛南星。甲午,犯虚梁西第三星。乙未,犯云雨西北星。庚子,犯天阴北星。五月乙巳,犯水位西第二星。丙辰,犯天籥下东星。丁巳,犯建星西第二星。辛酉,犯虚梁西南第一星。六月辛巳,犯日星。丙戌,犯牛南星,又犯罗堰南第二星。庚寅,犯云雨东北星。丙寅,犯天街东北星。戊戌,入井。七月庚戌,犯天江西南第四星。壬子,犯建星西第三星。丙辰,犯虚梁西第三星。丁巳,犯云雨西北星。壬戌,犯天阴西北星。乙丑,犯司怪北第三星。丙寅,入井,犯东扇北第三星。八月癸未,犯虚梁西第一星。庚寅,犯昴东南星。辛巳,犯诸王西第二星。癸巳,入井。丙申,犯酒旗南第三星。九月丁巳,犯天阴北星。闰九月甲申,犯天阴西北星。辛卯,犯轩辕右角。十月辛丑,犯建西第一星。壬寅,犯天鸡东南星。乙巳,犯虚梁西第一星。壬子,犯月星。癸丑,犯诸王西第二星。乙卯,入犯井东扇北第二星。丙辰,犯水位西第二星,戊午,犯酒旗南第二星。庚申,犯明堂西第二星。十一月壬午,犯井钺星,又犯井距星,又入井。十二月庚子,犯虚梁西第二星。丙午,犯天阴西北星。丁未,

  又犯月星。庚戌,入井,犯东扇北第二星。辛亥,犯水位西第二星。癸丑,犯酒旗南第二星,又犯轩辕右角大民。乙卯,犯明堂西第二星。三年正月乙亥,犯诸王西第一星。丁丑,入东井。

  四月庚戌,犯东咸西第三星。五月辛卯,犯昴。七月乙酉,犯天阴西南星。九月癸未,入东井。十二月甲辰,犯司怪北第二星。丙辰,入氐。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己巳,犯月星。二月己亥,犯井钺,癸卯,犯轩辕右角大民。四月乙巳,犯罚星。五月丙子,犯牛大星。六月己酉,犯外屏西第二星。七月己巳,犯南斗。八月丁酉,犯建西第二星。九月丁丑,犯司怪北第四星。十一月癸酉,入东井。十二月丁酉,犯天街西南星。

  崇宁元年正月丁卯,入东井。己巳,犯水位西第一星。二月癸卯,入氐。三月庚午,犯角距星。六月丁亥,犯轩辕大星。九月癸巳,犯壁垒阵。十月乙丑,入毕口。二年二月乙卯,犯天高。四月壬戌,入氐。五月己亥,犯云雨东北星。七月戊子,犯建星西二星。九月丙戌,犯哭泣。十一月庚寅,入井。三年正月乙未,入氐。丙申,犯键闭。二月辛酉,犯亢距星。四月戊午,犯房北第一星。七月癸未,犯建星西第二星。甲申,犯牛大星。九月辛卯,犯井西扇北第二星。十一月己丑,入太微。四年正月戊寅,犯诸王西第二星。闰二月甲戌,犯井距星。癸卯,犯水位。五月乙巳,犯亢距星。丙午,入氐。七月丙辰,入毕口。八月癸酉,犯建星西第三星。十月庚辰,入井。十二月丁丑,犯鬼东南星。五年正月戊申,入太微。三月辛亥,犯建距星。五月辛丑,入氐。七月壬寅,犯牛大星。甲辰,犯壁垒阵西五星。九月戊申,犯井距星。十一月丁未,犯长垣南一星。戊申,入太微。

  大观元年正月甲辰,入太微。五月甲午,犯进贤。六月甲子,入氐。八月乙亥,入毕。九月己丑,犯天籥。癸巳,犯壁垒阵。十二月丁未,犯建。二年正月庚申,犯井钺。甲子,犯轩辕。二月癸巳,入太微,犯内屏。四月庚子,入羽林军。五月己未,入氐。六月癸巳,犯壁垒阵。九月壬申,入太微。十一月辛酉,犯井。三年正月辛酉,犯太微西扇次将。二月己丑,入太微,犯内屏。三月癸亥,犯南斗。四月己卯,犯五诸侯。六月庚辰,犯平道。七月庚戌,犯房。八月甲午,犯井。九月壬子,入羽林军。十月甲午,犯太微西扇次将。乙未,犯谒者。十二月壬辰,掩亢。四年正月戊申,犯天街。二月辛卯,犯南斗。三月甲寅,犯亢。

  六月乙亥,犯进贤。七月戊申,犯南斗。八月甲戌,犯天江。十一月己卯,犯五诸侯。

  政和元年二月乙卯,犯南斗。三月庚辰,犯东咸。六月乙酉,入羽林军。七月壬申,犯狗。

  八月丙申,犯心距星。二年三月甲子,犯五诸侯。三年三月壬戌,犯长垣。甲子,入太微。

  四月丙戌,犯五诸侯西第四星。五月甲午,入南斗。丁酉,犯壁垒阵。七月庚寅,犯狗国。

  九月癸巳,犯昴。十月壬戌,犯五车。乙丑,犯鬼。己巳,犯右执法。四年二月庚戌,犯昴。五月己丑,入南斗。六月甲寅,犯心东星。八月癸亥,犯司怪。五年正月壬辰,犯心大星。三月丙戌,犯房。五月庚寅,犯云雨。六月壬子,犯狗。九月甲申,犯昴星。十月丙辰,入鬼星。十二月甲寅,犯明堂。六年闰正月癸卯,犯司怪。二月辛巳,犯房。四月己卯,犯南斗。六月辛未,犯心大星。八月乙丑,犯日星。九月庚戌,犯天樽。十月乙丑,犯罗堰。七年正月己酉,犯心。甲戌,犯天门。四月辛未,犯日星。七月庚子,犯哭、泣。八月乙丑,犯牛。十月壬申,入井。十一月丁酉,犯天街。

  重和元年二月乙丑,犯酒旗。六月己巳,犯云雨。八月丙辰,犯房。

  宣和元年十一月己未,犯鬼。二年正月己酉,犯毕。七月辛亥,犯牛。九月丁巳,入井。十二月辛卯,犯东咸。三年二月壬申,掩角。五月丙午,入氐。十一月丙戌,犯罚。四年七月戊辰,犯建。十月壬寅,入井。十一月癸酉,犯轩辕御女。五年正月壬戌,犯毕。三月己巳,入氐。七月甲子,犯牛。六年正月己巳,入氐。六月辛酉,犯壁垒阵。十月丁巳,犯毕。七年正月甲申,犯鬼。六月丁巳,入羽林军。十二月丙辰,入太微。

  靖康元年二月庚戌,入太微。甲寅,入氐。三月戊寅,入太微。庚辰,入氐。四月丁未,犯平道。己酉,入氐。辛亥,犯天江。五月己巳,犯鬼。壬申,入太微。六月己未,犯毕。七月戊辰,入太微。壬申,入氐。癸酉,犯罚。己卯,入羽林军。己丑,入井。八月戊戌,入氐。丙午,入羽林军。乙卯,犯天关。丙辰,入东井。九月癸未,犯井钺。十月辛丑,人羽林军。丙辰,入太微。十一月丁丑,犯天关。戊寅,入井。庚辰,犯鬼积尸气。十二月癸酉,入井。乙亥,犯鬼积尸气。二年三月乙未,入井。辛丑,入太微。四月壬戌,犯天关。

  建炎三年三月乙未,入氐。四年六月辛巳,犯心。七月辛亥,入南斗魁中。八月辛卯,犯五诸侯。十二月壬辰,掩心大星。

  绍兴元年三月癸卯,犯五诸侯西第五星。四月癸酉,犯轩辕大星。辛巳,犯心。戊子,入羽林军。六月丙子,犯心。癸未,犯昴。八月辛未,犯心宿东星。癸未,犯昴。九月辛丑,入南斗。乙巳,入羽林军。辛巳,犯五诸侯。十一月巳酉,犯五诸侯东第一星。十二月癸未,犯角。二年二月辛未,犯五诸侯西第四星。乙亥,入太微。三月己酉,犯心大星。五月戊寅,入羽林军。六月乙巳、七月癸酉,又入。辛丑,入南斗魁中。七月乙丑,犯房距星。八月戊申,犯司怪。三年四月辛丑,入南斗魁中。五月丙寅,掩心第三星。七月癸亥,入南斗魁中。九月戊午,入南斗,犯西第五星。十月壬寅,犯轩辕大星。十一月丁巳,犯壁垒阵西第六星。乙丑,犯五车。丁卯,犯五诸侯西第四星。己卯,犯斗。十二月辛卯,犯昴。丙申,犯鬼。丁酉,犯轩辕御女。甲辰,掩心前星。四年正月壬戌,犯五诸侯东第一星。癸亥,犯鬼西北星。三月乙卯,犯司怪。四月癸巳,犯房。八月癸未,犯心后星。十二月丙戌,犯昴西北星。五年四月癸未,犯房。十月庚辰,犯南斗。壬戌,入井。十一月甲申,又入。甲午,入氐。六年正月己卯,入井。三月甲申,犯心大星。四月辛丑,入井。六月己未,犯昴。九月戊子,犯轩辕右角大民。十月辛亥,犯司怪北第二星。十二月丙午,入井。七年正月辛未,犯天街。二月辛丑,入井。三月戊辰,犯井钺。六月丁巳,犯井。七月甲申,又犯。九月己卯,又犯。十月丁未、闰十月甲戌、十二月己巳,皆犯井。三月辛巳,犯斗宿西第一星。

  四月乙未,犯司怪。闰十月癸酉,又犯之。五月丁丑,犯建。八月己亥,又犯。丙午,犯房北第二星。八年三月癸亥,犯井。四月戊午、七月丁未、八月甲戌、九月辛丑、十月己巳、十二月甲子,皆犯井。乙亥,犯房北第一星。九年正月辛卯,入犯东井。四月癸丑、六月乙亥、八月己巳、九月丙申、十月甲子、十二月己未,皆入犯东井。二月己巳,入氐。四月癸亥、六月戊午、八月癸丑,皆入氐。六月乙未,犯建西第四星。九月丙辰,掩角距星。壬戌,犯天高。十二月丁巳,又犯。十年正月丙戌,犯入井。三月辛巳、四月戊申、闰六月丁酉、八月辛巳、十月丁亥,皆犯入井。三月辛卯,入氐。六月癸丑、七月戊申、八月乙亥、十二月辛卯,皆入氐。闰六月乙未,犯毕。九月丁巳,犯毕距星。十二月壬子,又犯毕。十一年正月戊午,犯氐。二月甲戌,犯毕。八月乙酉,皆犯毕。三月甲辰,入井。六月乙亥,入氐。十一月乙卯,入太微垣,犯左执法。丙辰,犯进贤。己未,犯氐东北星。十二月乙亥,入毕,掩大星。十二年正月壬寅,犯毕距星。四月辛未,入太微。十一月,行犯权大星,并掩御女。十三年正月癸卯,犯权星并御女。八月己酉,复掩权大星。十四年正月庚申,入毕,掩大星。六月丁亥,犯亢距星。十六年八月壬寅,犯钩钤。十七年二月己未,入羽林军,是岁凡六。三月己卯、入氐,五月甲戌、六月壬寅、十一月乙酉,皆入氐。七月癸酉,入南斗。

  十月乙未,又入。十一月甲戌,犯司怪。十八年三月乙丑,犯五诸侯。壬午,入羽林军,是岁凡八。四月壬寅,入氐。五月丙寅,入太微,犯东上相。六月丁酉,入氐。七月乙丑,犯房。戊辰,入南斗。闰八月癸亥,又入。十九年正月辛丑,犯亢。二月甲戌,入南斗。丁丑,入羽林军。是岁凡八。六月庚申,犯房。癸亥,入南斗。八月戊午,又入。二十年四月丁巳,犯角。六月戊午,入南斗,是岁凡三。壬戌,入羽林军,是岁凡五。七月己卯,犯角距星。壬午,犯房。八月癸亥,犯昴距星。十一月乙未,犯角距星。二十一年正月丙申,入南斗。二月辛酉,犯心东星。三月丙申,入羽林军,是岁,凡七。闰四月己丑,犯壁垒阵。八月乙亥,入南斗。十月癸未,犯壁垒阵。十一月戊申,犯昴。二十二年正月丙辰,犯心东星。二月庚午,犯昴,是岁,凡三。乙亥,犯鬼。三月癸丑,入南斗,是岁,凡四。二十三年正月癸卯、二月庚午,犯舆鬼。壬申,犯权御女星。三月戊申,犯南斗。七月乙未,犯房距星。十月癸酉,犯司怪。十一月辛丑,入东井。二十四年正月庚申,犯昴。六月丙午、十二月庚寅,皆犯司怪。戊戌,犯昴距星。九月己巳、十二月辛卯,皆入东井。二十五年四月庚辰、七月己巳,又入东井,是岁凡六。六月辛丑,犯钺。十月庚寅,犯天关。十二月乙酉,犯司怪。二十六年正月壬子、十月乙酉、十一月庚辰,皆犯司怪。癸丑,入东井,是岁,凡八。八月丙子,犯房。十月乙亥,犯牛。二十七年正月甲戌,犯天关。庚寅,犯建。二月癸卯、三月庚午,皆入东井,是岁凡七。四月己酉,犯房钩钤,又犯键闭。六月甲辰,犯罚,又犯东井。七月庚午,入氐。丙子,犯罗堰。乙酉,犯天关。十一月乙丑,犯牛。十二月辛亥,犯角宿距星。二十八年正月辛未,入东井。是岁凡五。二月甲寅,犯牛。三月庚辰,犯建。四月己酉,犯罗堰。五月丙子,犯牛。六月丁酉,犯氐。壬寅,掩建。

  八月丁酉,又掩。八月辛卯,犯亢。壬辰,入氐。丁未,入毕口内,犯大星。九月甲戌,掩犯毕。十月癸巳,掩牛宿距星。癸丑,犯氐距星。十一月辛巳、十二月戊申,入氐。丁未,犯亢。二十九年正月丙寅,犯入东井。是岁凡六。乙亥,犯氐距星。二月癸卯,入氐方口内,是岁凡四。甲辰,犯西咸。三月己未,犯天高。壬申,犯东咸。乙亥,犯建星。四月辛卯,犯权右角大民。甲辰,犯罗堰。五月甲子,犯亢。六月戊申,犯附耳。庚申,入氐。丙寅,犯罗堰。七月癸巳,掩牛宿距星。九月丁酉,入毕口,犯大星。十一月壬辰,犯毕。十二月己巳,犯亢距星。壬申,犯东咸。三十年正月戊戌,入氐。二月己丑,又入。是岁凡五。三月甲申,入东井,是岁凡三。七月戊子,犯牛。八月乙卯,又犯。九月庚辰,犯南斗。十月庚申,掩入毕。十一月庚寅,入犯东井。三十一年正月甲申,犯东井是岁凡五。二月乙卯,犯权星御女。庚申,入氐。三月戊子,又入,是岁,凡五。四月辛亥,犯太微垣西上将星。辛巳,犯平道星。戊子,犯牛距星。戊戌,犯毕距星。七月丁丑,犯西咸。癸未,犯牛。癸巳,入毕大星。九月丙申,犯太微东左执法星。十一月壬午,掩毕。辛卯,掩太微东上相星。十二月壬子、甲寅,犯舆鬼,掩积尸。三十二年正月丁丑,掩毕宿大星,犯附耳。庚辰,犯东井,是岁凡七。戊子,入氐,是岁凡二。己丑,犯西咸。二月庚戌,犯酒旗。壬子,入太微西,掩右执法星。乙卯,犯亢。己亥,犯太微西上将。庚辰,入太微。辛巳,犯进贤。四月癸未,犯牛。五月庚午,犯太微东上相星。庚辰,入羽林军。九月壬寅、十一月、十二月皆入。戊子,入毕,掩犯大星及附耳。七月甲辰,掩建。十月丙寅,又掩。九月庚戌,入毕。十二月壬申,又入。十月己卯,犯司怪。

  隆兴元年二月己巳,入东井,是岁凡六。癸酉,犯权大星。七月丙申,十月壬子,皆入氐。壬寅,犯毕、壁垒阵胜星。十月甲子,又犯。癸卯,入羽林军,是岁凡三。十月丙午,犯权。十二月丁卯,掩天高。戊辰,犯天关。二年正月戊子,入羽林军,是岁凡六。甲午,掩入毕。二月甲子,入东井,是岁凡五。己巳,犯长垣。辛未,入太微,掩、犯左执法并上相星。三月辛卯,犯东咸。四月丙申,入氐。七月丁亥,入太微,犯内屏星。八月乙丑,犯壁垒阵。十月丁卯,犯毕。庚辰,入氐。十一月丁亥,入羽林军。丙辰,掩司怪。己亥,犯舆鬼,掩积尸。丁未,入氐。戊申,犯西咸。闰十一月壬戌,犯天高。己巳,犯长垣。

  乾道元年二月甲申、五月癸酉、十月庚寅,皆掩、犯诸王星。戊戌,犯东咸。庚申,入太微,犯内屏。六月壬午,又如之。甲子,入氐。六月丙戌,又入。辛未,入羽林军,是岁凡八。五月辛酉,掩天江。七月丁巳,犯南斗。八月壬午,掩、犯钩钤。十二月戊戌,又掩。甲申,犯天籥。乙酉,掩南斗。九月壬子,又掩。九月庚午,入太微。十月丁酉、十二月壬辰,皆入太微。十月庚辰,犯狗。十一月丁巳,犯天街,掩诸王。二年正月壬子,犯诸王。二月己卯,又犯。乙卯,掩、犯五诸侯。二月乙酉,犯权。己亥,入羽林军。五月辛酉,又入。五月甲寅,犯键闭。六月辛巳,入氐。八月丙子,又入。壬子,犯房。乙酉,犯南斗,入魁。

  八月庚辰,又入。乙未,犯月。八月辛巳,掩、犯狗国。九月庚戌,犯哭。十一月戊午,犯权。十二月壬辰,入氐。三年二月戊子,掩、犯东咸。辛卯,入南斗。三月甲寅,入氐。四月辛巳,又入。四月壬申,犯五诸侯。九月癸未、十一月戊寅,皆犯。五月乙巳,入太微。癸丑,掩、犯南斗。丁丑,犯房。庚辰,入南斗魁。七月乙巳,犯心大星。闰七月丁丑,犯周星。戊寅,犯哭,又入羽林军。八月乙巳,犯代。九月庚辰,犯月星。十月戊午,犯亢。十二月壬寅,犯昴。甲寅,入氐,掩东南星。四年正月辛未,犯五车。二月丁巳,入羽林军,是岁凡九。三月庚午,犯权。四月庚子,犯左执法。乙巳,犯心前星。五月乙亥,入南斗。十月壬辰,又入。六月丙申,犯角。七月壬午,犯五车。丙辰,入太微。八月丁未,掩天阴。

  十月乙未,犯壁垒阵。戊戌,又犯。丙午,犯五诸侯。庚午,犯昴。壬申,犯司怪。癸未,犯心。十二月乙巳,入太微,犯左执法。丁未,掩犯角。五年正月癸酉,入太微,犯左执法。戊寅,掩心东星。二月壬辰、八月癸卯、十一月乙丑,皆犯昴。乙亥,犯长垣。三月癸亥、六月壬子、九月甲戌、十一月己巳,皆掩犯五诸侯。戊辰,犯左执法。己卯,入羽林军,是岁凡七。四月庚子,犯心。五月甲子,犯角距星。庚午,入南斗。六月辛亥,犯五车。

  九月壬申,又犯。七月甲子,犯箕。十月丁亥,入南斗魁,又掩第五星。六年正月庚申,犯昴。戊辰,犯右执法。癸酉,犯心东星。二月辛卯,犯五诸侯。癸酉,入犯南斗。丁未,入羽林军,是岁,凡三。三月壬戌,犯灵台。庚午,入南斗魁。五月己丑、七月丁亥,皆如之。五月壬戌,掩日星,又犯房。闰五月庚寅,犯心东星。七月戊戌,犯昴。庚子,犯五车。

  九月壬午,犯狗。十月壬戌,犯五车东南星。七年正月甲申,犯五车。三月甲申,犯权星御女。四月戊午,犯心大星。六月癸丑,掩心东星。乙卯,掩、犯南斗。九月丁丑、十二月丙寅,皆如之。十月乙卯,犯昴。十一月乙未,犯房宿日星。八年正月辛卯,犯心距星。三月丁丑,犯鬼。丙戌,犯心大星。四月癸丑,犯房。九月戊子,犯鬼宿距星。九年四月丙子,犯心。六月辛未,掩、犯心大星。

  淳熙元年七月戊申,入东井。十一月戊戌、十二月乙丑,皆入。八月乙亥,犯井钺。十二月癸亥,犯天街。二年正月壬辰,犯井钺。二月庚申,入东井。四月乙卯、九月戊戌,十月癸巳,皆入。六月癸亥,犯南斗。七月戊子,犯房。闰九月乙卯,犯牛。十月癸卯,入氐。三年正月乙丑、七月己酉,又入氐。三月庚戌、九月辛酉,皆入东井。四月乙酉,犯角宿距星。七月丁未,犯角。十一月甲寅,犯毕。四年正月庚申,入氐。三月戊寅,入东井。七月壬戌、十月甲申、十二月己卯,皆入。七月庚戌,犯牛宿距星。八月丁亥,入毕宿方口内。九月甲寅,犯毕。五年正月乙卯,入氐。闰六月己亥、十二月庚戌,皆如之。三月辛丑,入东井,是岁凡四。闰六月乙卯,入毕宿方口内。十一月壬申,掩毕宿附耳星。六年正月甲戌,犯太微右执法星。二月甲午,犯毕。四月辛卯,入东井,是岁凡三。五月丁卯,入氐。

  十月戊申,犯左执法,又行入太微垣。乙亥,又入。十二月丁未,犯壁垒阵西七星。七年正月庚午,入太微,犯左执法。癸酉,入氐。三月戊辰、四月乙未、六月庚寅、十一月甲戌、十二月辛丑,皆如之。四月壬辰,入太微。六月丁亥、十二月丁酉,皆如之。六月乙巳,掩毕大星。七月乙亥,入东井,是岁凡三。八月丙午,犯权大星。十一月戊辰,又犯。十月甲午,犯毕。十二月乙丑,又犯。十一月甲戌,入氐。八年正月己未,入东井,是岁凡六。

  二月丙申,入氐。四月戊午、六月癸丑,皆入。三月己未,入太微。闰三月丁亥,八月庚午,十月癸巳,又入。六月丁卯,入毕。八月壬戌,九月己丑,皆入。九年六月壬戌,又入。

  八月己未,入东井。十二月己未,入氐。十年正月丙子,入东井,是岁凡二。二月乙酉,入太微。三月丁丑、六月庚子、七月丙寅、十一月壬午、闰十一月庚戌,皆入。三月辛巳,入氐。六月癸卯、七月辛未,皆入。九月癸酉,入羽林军。十二月乙亥,犯权大星。十一年正月己酉,入氐。七月癸巳、八月庚申,皆如之。二月甲子,犯诸王。七月丁酉,犯南斗。十一月辛卯,入羽林军。十二年正月戊申,入南斗。八月癸酉,犯五诸侯。十三年四月己巳,入羽林军。五月甲申,入太微。七月甲申,犯心大星。八月己卯,亦如之。丁亥,犯南斗。十四年三月戊申,犯心距星。四月甲申,行犯房北第二星。辛卯,入羽林军,是岁凡二。五月壬子,行犯心大星。六月庚寅,行入斗。七月丙午,掩犯房。九月乙丑,掩犯角宿距星。十五年正月庚申,入南斗魁。六月丁丑、九月己亥、十二月戊子,皆如之。二月乙酉,掩心后星。六月己丑,犯昴。丁巳,犯五车东南星。十月己卯,又犯五车。十六年三月庚戌,入南斗魁。

  绍熙元年六月乙未,宿斗距星西北。四年七月丁亥,犯天关。十月庚戌,入东井。十二月乙巳,又入。五年三月丁卯、闰十月癸酉,皆入。十二月丁丑,入氐。

  庆元元年六月辛酉,十二月壬申,皆入。己卯,入东井。三年二月辛亥,入毕。四年六月庚寅,犯毕西第二星。壬申,入井。壬寅,入氐宿方口内。九月乙巳,犯壁垒阵西第八星。甲寅,入东井。戊午,行入太微垣内。十月癸酉,犯壁垒阵。十一月己卯、十二月壬午,亦如之。五年三月戊戌,入东井。七月甲寅、十二月辛未,亦如之。四月壬申,行入太微。六年二月壬申,又入。

  嘉泰元年七月乙卯,入氐。二年四月甲申,入太微。戊子,入氐。九月己酉,犯斗。三年四月辛丑,又犯。丙午,入太微。十月癸卯,入羽林军。辛酉,入氐。四年三月壬申,犯权。

  六月戊申,入羽林军。七月丙子,又入羽林军。十月壬子,入太微。癸丑,犯天江。

  开禧元年正月庚午,犯五诸侯。三月乙丑,又犯。三月己巳,入太微。四月戊申,入羽林军。二年六月丙寅,又入。七月己丑,入斗。十月辛亥,又入。三年二月癸丑,犯五车东南星。乙丑,犯心东星。六月丁巳,入南斗魁。丁卯,犯昴。十二月癸丑,犯五车。

  嘉定元年二月丙午,犯昴。三月乙亥,犯五车。六月丁丑,犯房。二年十月乙丑,犯斗。三年九月庚寅,犯心中星。四年闰二月己丑,入东井。五年正月丁巳,又入。己酉,犯南斗。六年三月庚辰,入东井。十月辛亥,犯毕。庚申,犯角宿距星。七年六月辛丑,入氐。八年正月戊辰,犯毕。七月辛卯,又犯。辛未,入东井。十一月辛未,又如之。九年正月丙寅,入东井。乙亥,入氐。十二月戊子、犯毕。十年三月庚辰,入毕。五月丁亥,入氐。十二月丙寅,又入。十一月壬辰,犯权大星。十一年二月庚戌,入东井。九月戊子,十二月庚戌,皆如之。四月辛亥,入太微。六月庚戌,入氐。九月丙戌,入毕。十二年四月癸酉,入太微。九月丙辰,又如之。八月癸未,入东井。十月庚午,入羽林军。十三年正月戊戌,犯毕。

  九月甲辰,又犯。二月癸酉,入太微。九月癸巳,犯南斗。丙午,入东井。十四年正月乙巳,入氐。七月己丑,又入。三月丙申,入太微。四月辛未,犯南斗。八月丙寅,入羽林军。十五年五月丁巳,入氐。八月癸未,入南斗。十六年六月辛巳,犯心前星,又犯中星。十一月庚申,入太微。

  宝庆三年七月乙酉,犯心后星。

  端平元年五月己酉,入氐。二年六月壬申,又入。十二月庚子,入井。三年四月丙申,入太微。十一月甲戌,又入。五月辛巳,入毕。七月壬戌,入氐宿。戊寅,入东井。

  嘉熙元年七月癸酉,入井。二年四月乙酉,入太微。闰四月丁未,入井。三年八月辛丑,入氐。四年正月辛己,入太微。五月庚午,又入。甲戌,入氐宿方口内。

  淳祐元年正月丁未,入氐。六年七月丁卯,犯斗西第五星。八月辛卯,犯房宿距星。七年七月己未,犯心宿中央星。十一年七月己丑,入氐宿方口内。八月癸巳,又入。十二年五月戊申,犯毕宿大星。十二月壬申,入氐宿方口内。

  宝祐元年九月壬辰,入毕。三年五月辛酉,又入。六月甲戌,入氐。七月辛丑,八月己巳,皆入。四年十月壬戌,犯斗。五年六月辛卯,入氐宿方口内。七月丙子,入井。六年十一月甲子,犯权。

  景定元年十一月戊子,犯房。二年七月辛未,犯斗。三年二月乙巳,入氐宿方口内。六月乙未,入氐宿方口内。八月癸卯,犯昴宿距星。十月丁卯,犯五车。四年四月乙卯,犯权。五月庚寅,入氐。五年二月甲子,犯房。丁卯,犯斗。四月癸丑,入太微。六月甲寅,犯心。

  十月丙午,犯斗。

  咸淳十年二月壬子,犯毕。
 
 



 
                   
志第八天文八
 
  ○五纬犯列舍

  岁星

  建隆二年四月乙巳,犯左执法。五月己丑,犯东井。十月乙巳,犯亢。

  太平兴国八年七月丙寅,入张。

  雍熙元年正月辛巳,犯灵台第一星。

  至道元年十一月庚戌,犯右执法。三年十月丁巳,入氐。

  咸平元年三月乙酉,退行入氐。七月庚戌,入亢。

  景德二年八月壬子,入太微。十二月壬辰,犯天樽。三年十月戊寅,犯轩辕大星。四年闰五月己巳,犯轩辕大星。九月乙亥,入太微。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甲子,犯右执法。四月丁未,入太微。七月己未,又在太微。二年十月庚戌,入氐。三年四月庚申,退行入氐。丙子,守氐。四年六月己巳,犯天江。五年三月丁丑,犯牵牛。六年四月乙丑,犯壁垒阵。九年五月辛未,失度。

  天禧三年九月壬戌,入太微。丙寅,犯右执法。十一月己丑,犯右执法。四年二月己酉,犯右执法。三月庚申,犯舆鬼、积薪,又犯哭星。五月乙丑、七月乙卯,犯右执法。五年十二月丁未,犯房。

  乾兴元年正月丁丑,犯键闭。二月庚午,犯房。

  天圣元年八月戊午,犯天籥。三年五月辛卯,犯壁垒阵。七月乙未,又犯。六年八月庚午,犯钺。十月丙寅,又犯。七年八月己亥,犯舆鬼。九月己未,犯积尸。八年九月丁未,犯轩辕。九年十月戊戌,犯左执法。

  明道元年正月辛巳,掩左执法。五月戊戌,犯太微左执法。

  景祐元年正月己巳,犯东咸。四月丙申,犯钩钤。戊申,犯房。甲寅,掩房上相。七月戊子,又犯房。二年五月丁未,犯天籥。

  康定元年六月丁未,犯井钺。七月戊午,犯东井。十月庚子,又犯。

  庆历元年八月庚辰,犯鬼。丙戌,犯积尸。十一月癸酉,退犯舆鬼。二年四月乙酉,犯舆鬼。庚寅,犯积尸。三年九月庚寅,犯左执法。四年二月戊午,犯左执法。

  嘉祐二年八月乙巳,犯氐。三年五月乙酉,退犯东咸第二星。七月辛卯,顺行,又犯。四年正月丙申,犯建。五年七月己亥,退犯十二诸国代星。

  治平元年闰五月癸未,入东井。八月丁未,犯天樽。二年四月癸巳,犯天樽。七月丙辰,犯舆鬼。三年九月庚午,犯灵台。十月甲午,犯太微上将。四年正月壬子,犯西上将。二月戊子,犯灵台。四月甲子,又犯。五月丙申,犯西上将。六月乙丑,入太微。十月丁卯,犯进贤。

  熙宁元年七月壬申,犯进贤。十一月丙戌,入氐。二年七月辛巳,犯氐。丁亥,入氐。八年六月己未,犯诸王。八月庚戌,又犯。九年六月辛卯,入东井。七月丁丑,犯天樽西星。十月戊戌,犯天樽东北星。十年三月戊寅,犯天樽西星。

  元丰元年八月丁巳,犯灵台北第一星。九月乙亥,犯西上将。十月戊申,入太微。二年正月己丑,又犯。三月辛未,犯灵台北星。三年十月辛酉,犯氐距星。庚午,入氐。四年二月壬午,退入氐。五年九月癸未,犯天江北第一星。七年四月壬午,犯壁垒阵西第六星。七月癸卯,又犯西第五星。十一月丙辰,又犯。十二月庚午,犯天樽。

  元祐四年二月壬子,犯天樽。五年五月壬辰,犯轩辕大星。十月癸巳,入太微。庚戌,犯右执法。七年十月庚申,入氐。八年四月癸亥,退入氐。十二月丁卯,犯天江。

  绍圣元年三月乙巳,犯天籥。三年三月丁未,犯壁垒阵。四月戊子,入羽林军。七月辛丑,又犯壁垒阵。十一月甲辰,又犯。

  元符元年正月己未,犯外屏。二年六月甲申,犯诸王东第一星。十一月丁亥,又犯。

  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己酉,犯轩辕大星。

  崇宁元年六月甲辰,犯轩辕左角少民。二年正月戊戌,退行入端门。三年八月乙卯,犯亢距星。四年正月辛巳,犯房北第一星。闰二月庚辰,犯房钩钤。五年十月辛未,犯南斗西第二星。

  大观元年二月庚午,犯斗。二年十月庚辰,犯壁垒阵。三年十二月丙申,犯外屏。四年六月癸未,犯天阴。

  政和元年八月甲寅,犯钺。二年三月乙亥,犯司怪。八月丁酉,犯积薪。九月丁卯,犯鬼。三年三月戊寅,犯积薪。闰四月壬戌,犯鬼,入犯积尸气。八月甲辰,犯轩辕。四年正月丁亥,犯轩辕大星。八月己巳,入太微垣。十月辛酉,犯左执法。五年正月丁丑,又犯。二月辛酉,入太微。六年闰正月己酉,犯亢。七月辛亥,又犯。十一月丙辰,犯房。七年三月丙辰,又犯。

  重和元年五月甲午,犯斗。

  宣和元年五月乙亥,犯牛。二年二月甲戌,犯壁垒阵。四年三月甲戌,犯昴。五年八月壬午,犯井。

  靖康元年十月癸卯,犯左执法。二年二月壬戌,又犯。丁卯,入太微。六月甲申,犯诸王东第一星。

  建炎三年五月丙午,逆行犯房。七月癸未,犯钩钤。

  绍兴二年八月庚寅,逆行犯壁垒阵。五年四月壬子,犯井钺。七月丁丑、十月丙午、十一月庚午朔至戊子,逆行入井。六年三月庚午,入井。壬辰,复入,留二十日。七月壬辰,犯鬼。癸巳,犯积尸气。十二月壬戌,又如之。十二月庚申,逆行犯鬼东南星。辛酉,入鬼宿内。七年正月癸亥,三月壬午,逆行入鬼,犯积尸气。八年九月己丑,犯太微垣东左执法。十年正月戊子,七月辛未,入氐。十一年七月戊午,犯东咸西第二星。十七年七月壬戌,顺行入东井,不犯星。十一月丙戌,退行入井。二十一年十一月辛丑,顺行犯氐。戊申,又入氐。二十二年七月辛亥,入氐。二十八年七月丁丑,顺行犯诸王。二十九年六月己酉、闰六月辛酉,顺行入犯东井。七月戊戌,顺行犯天樽。十二月己巳,入犯东井。三十二年正月戊寅,退行入太微。二月戊戌朔,退行犯太微垣西上将星。乙巳,退行逆出太微西门。五月庚子,顺行犯太微垣西上将星。乙巳,复顺行犯太微。乙酉,顺行犯右执法。十月庚午、顺行犯进贤。

  隆兴元年十月戊子,顺行犯氐。十一月庚寅,又入氐。二年二月己卯,退行入氐。六月壬申、癸未,犯氐。

  乾道三年十月乙巳,犯壁垒阵。四年九月丙戌,留守壁垒阵。六年六月癸丑,十一月丁丑,犯诸王。七年六月癸酉,犯天樽。十一月癸巳,又如之。八年三月丁丑,犯天樽。十一月癸未,留守权大星。九年五月乙卯,犯权大星。十月庚午,十二月庚午,犯太微右执法。

  淳熙元年二月壬午,犯太微垣西上将星。二年四月庚申,犯进贤。十月丁亥,入氐。三年五月己未,留守氐。五年四月壬午,留守牛。六年五月癸亥,留入羽林军。六月乙巳,十一月壬戌,犯壁垒阵西第六星。八月丁未,留守壁垒阵西第五星。九年十一月庚申,守诸王星。十年七月己巳,犯天樽。十一年九月癸卯、十月辛巳,皆犯、守权大星。十二年十月辛亥,犯太微右执法。十五年正月壬子,犯房北第一星。二月己巳,留守房。五月癸亥,留守氐。十六年六月乙未,留守天江。

  绍熙五年八月壬辰,犯司怪。十一月庚戌,犯诸王。

  庆元二年八月乙亥,犯权大星。四年三月乙巳,入太微,犯右执法。五年十二月己卯,犯房。六年三月丙寅,犯房。

  嘉泰二年八月丙戌,留守牛。三年七月戊午,行入羽林军。

  开禧二年七月乙未,犯井钺。八月庚戌,犯东井。三年九月甲戌,顺行入鬼,在积尸气、锧星西南。

  嘉定元年闰四月壬申,顺行入鬼,犯积尸气、锧星。七月辛酉,顺行犯权大星。二年二月丙戌,犯、守权大星。三年二月己巳,退行入太微,犯左执法。四月乙亥,留守太微。四年十一月甲子,犯房。五年四月乙巳,退行犯房宿。七月丙辰,顺行犯房。辛酉,顺行犯钩钤。六年三月丙寅,留守建星。八年八月甲午,犯壁垒阵,入羽林军。十年七月壬寅,留守毕。十一年七月甲戌,顺行犯井钺。八月丙午,顺行入东井。九月己丑,留守东井。十二年七月辛酉,顺行犯鬼。十三年二月庚寅,顺行犯鬼。十四年二月乙丑,退行犯权左角少民星。十五年三月甲子,退行犯太微左执法。十六年正月戊申,留守氐距星。

  绍定三年六月乙酉,顺行入井。十一月丁未,退行入井。

  端平元年四月戊寅,退守太微东上相。二年二月癸酉,留氐。八月癸巳,顺行入氐宿。

  嘉熙元年五月庚午朔,留守建星。二年五月壬寅,退行壁垒阵。

  淳祐二年六月丁丑,顺行犯井宿。六年十一月癸亥,入氐。

  咸淳三年十月甲寅,顺行犯权大星。

  荧惑

  建隆元年十月癸酉,犯进贤。十一月乙卯,犯氐。二年八月戊申,犯哭星。九月乙酉,犯壁垒阵。三年十月甲辰,犯氐。十二月庚戌,入天籥。

  乾德三年九月乙亥,犯司怪。四年四月壬子,入舆鬼,犯积尸。五月辛卯,犯轩辕。五年九月戊申,犯舆鬼。十二月戊辰,犯五诸侯。

  开宝元年五月壬子,犯太微上将。六月壬戌,掩心大星。二年七月乙亥,犯舆鬼。八月戊寅,掩积尸。三年八月壬辰,犯房。五年二月己卯,退入太微,犯上相。七月甲子,入氐。

  太平兴国八年七月癸亥,入舆鬼。

  雍熙元年七月乙卯,入东井。十二月辛巳,逆犯轩辕第二星。三年七月癸巳,入舆鬼。九月乙亥,犯轩辕大星。

  端拱元年六月己丑,入舆鬼,犯积尸。八月戊午,又犯轩辕大星。九月甲申,犯灵台。壬辰,犯太微上将。乙巳,犯右执法。十月癸亥,又犯左执法。十一月甲申,犯进贤。二年二月辛未,退行犯亢。六月壬申,犯氐东南星。八月丙寅,犯天江。十一月庚辰,犯哭星。十二月己巳,犯房,又犯钩钤。

  淳化元年八月戊申,犯轩辕大星。壬申,犯灵台。九月庚辰,犯太微上将。壬辰,犯右执法。癸巳,犯左执法。二年正月丙戌,犯房第一星。四月丁亥,犯天江。三年十月乙巳,犯左执法。十一月己亥,入氐。四年四月戊辰,入羽林。丙子,犯氐。五年三月甲戌,犯东井西垣第一星。十月己未,入氐。十一月癸丑,犯房第一星。

  至道二年正月丁卯,守昴。三月,守东井。闰七月丁亥,犯毕北小星。十月己未,入太微。甲子,入氐。十一月丁亥,又入太微。三年五月庚午,入太微端门。八月庚子,掩南斗魁。己未,入东井。

  咸平元年四月癸巳,入舆鬼。二年十一月戊申,退行犯舆鬼。三年二月癸酉,又犯。四月辛酉,犯轩辕大星。六月丁未,犯右执法。四年八月甲子,犯舆鬼。十月庚子,犯轩辕。十一月庚寅,犯太微上将。五年四月庚辰,又犯。甲申,犯太微西垣。壬辰,犯右执法。七月丁巳,犯氐。八月丙子,犯房。六年七月壬寅,犯舆鬼。八月庚申,犯轩辕大星。九月戊申,犯灵台。十月己未,入太微,犯上将。十一月庚寅,犯左执法。壬辰,犯进贤。甲辰,犯太微上相。十二月甲子,又犯进贤。

  景德元年三月丙申,犯太微上将。戊戌,犯次相。己酉,犯执法。七月乙丑,犯氐。闰九月庚戌,犯南斗。二年八月丁丑,犯轩辕大星。甲戌,犯左执法。十二月乙酉,犯氐。三年正月己巳,犯房上相。庚午,犯次相。二月甲戌,犯钩钤。丙寅,犯房次相。三月丁未,守心。乙丑,犯钩钤。丙寅,又退行犯房次相。七月丁酉,犯天江。四年八月丙申,与岁星犯太微上将。己酉,犯右执法。十一月丙寅,犯氐。丙戌,犯西咸。

  大中祥符元年九月戊辰,犯壁垒阵。二年十一月乙卯,犯氐。十二月庚寅,犯东井。三年四月辛卯,犯右执法。四年三月庚寅,犯东井。五月乙亥,入舆鬼。五年七月辛卯,犯毕。闰十月丁卯,在诸王北。六年正月己亥,犯毕。丁巳,犯司怪。二月甲戌,掩、犯东井。三月己未,犯舆鬼。五月辛丑,犯轩辕大星。七年七月己酉,犯井钺,又犯东井。八月己卯,犯天樽。八年二月己亥,犯五诸侯。三月辛丑,犯舆鬼。四月癸丑,掩井钺。五月丁亥,入太微。庚寅,犯轩辕大星。辛丑,犯太微上将。丙子,犯右执法。九年七月丁巳,犯天樽。八月丙戌,犯舆鬼。巳丑,犯积尸。十月丁丑,犯轩辕大星。十二月丁酉,又犯轩辕。

  天禧元年五月戊戌,犯灵台。己酉,掩太微上相。丁酉,犯右执法。六月丙子,犯左执法。二年五月庚寅,入东井。七月癸酉,犯舆鬼。九月辛巳,犯灵台。十月壬辰,犯太微上将。十一月丙寅,犯左执法。甲申,又犯太微上将。十二月壬辰,又犯。乙巳,入太微。己酉,犯氐。三年三月戊辰,入太微。四月己丑,又入太微,犯右执法。四年九月丁卯,犯灵台。庚午,犯五诸侯。十月辛巳,入太微。丁亥,犯右执法。辛丑,犯左执法。十一月丙寅,掩进贤。闰十二月辛未,入氐。五年三月辛卯,退行犯亢。六月甲寅,入氐。壬申,犯房。七月庚子,犯天江。八月庚戌,掩南斗魁第二星。壬戌,犯南斗。

  乾兴元年七月甲午,犯轩辕大星。九月辛未,入太微。己丑,出太微端门,犯左执法。十一月庚辰,犯亢。

  天圣元年正月丙寅,犯房。丁卯,犯钩钤、键闭。癸酉,犯罚。二月庚申,犯天籥。四月戊午,犯南斗魁。八月癸巳,又犯南斗距星。闰九月乙巳,犯壁垒阵。二年十一月戊申,犯房。三年正月辛卯,犯天籥。三月庚戌,又犯壁垒阵。五月辛卯,犯羽林。六月壬戌,又犯壁垒阵。七月戊子,又犯。十一月乙巳,犯外屏。四年正月己亥,犯天阴。二月癸酉,犯天高。八月甲午,犯东井。九月壬申,犯氐。十二月戊寅,犯天街。六年三月甲辰,犯东井。七年七月壬午,犯井钺。丙戌,又犯井距星。八年正月乙卯,犯东井。九年九月丁巳,犯舆鬼。壬戌,犯积尸。

  明道元年正月庚子,犯舆鬼东北星。二月甲辰,掩鬼。二年八月癸卯,犯积尸。

  景祐元年四月辛亥,犯太微上将。五月壬申,犯右执法。丁亥,犯左执法。八月戊午,犯房。丁卯,犯东咸。甲申,犯天江。九月丙午,犯南斗。二年七月甲午,入鬼。九月丁亥,犯牵牛。甲午,犯灵台。己亥,入太微。十月庚午,犯左执法。十二月辛亥,犯平道。戊辰,犯太微上相。三年正月壬辰,犯亢。三月己亥,犯进贤。七月甲辰,犯房次将。九月癸巳,犯南斗。

  宝元元年正月辛丑,犯房。三月丙午,犯轩辕。六月庚午,犯心前星。七月癸卯,犯天江。

  八月辛未,犯南斗。九月丙申,犯天鸡。

  康定元年正月乙酉,犯建星。

  庆历五年二月甲寅,犯东井。四月丙午,犯鬼积尸。五月乙酉,犯轩辕大星。六年七月乙巳,犯东井。九月甲午,犯舆鬼。七年正月壬寅,犯五诸侯。三月丁亥,犯鬼积尸。六月庚申,犯左执法。八年八月辛未,犯鬼积尸。

  皇祐元年五月甲辰,犯右执法。二年八月庚申,入鬼,犯积尸。十月庚午,犯太微上将。闰十一月丙辰,犯太微东上相。三年四月丙戌,犯左执法。七月戊午,犯氐。八月辛丑,犯天江。四年十月乙酉,犯太微左执法。五年六月丙戌,犯氐。闰七月壬午,犯天江。八月乙巳,犯南斗。

  至和元年十一月,犯亢。丁丑,犯氐距星。二年九月甲申,犯壁垒阵。

  嘉祐元年十月甲子,犯氐。二年三月戊子,犯壁垒阵。五月戊子,又犯壁垒阵东星。三年三月庚子,入东井。十一月癸未,犯钩钤。十二月丁未,犯天江。四年二月丁酉,犯羽林。七月己酉,犯毕距星。九月戊午,退犯天街。十月癸酉,犯月星。五年二月丙戌,犯东井。四月庚午,犯舆鬼。癸酉,掩积尸。六月壬戌,犯轩辕左角,光相接。六年八月丁巳,犯司怪。己巳,入东井。闰八月癸巳,犯天樽。十月乙亥,退犯五诸侯东壁。七年三月乙卯,犯舆鬼西北星。辛酉,犯鬼积尸。五月丙寅,犯灵台。六月壬午,入太微,不犯。八年六月癸酉,犯诸王。八月戊戌,犯舆鬼。辛丑,犯积尸。十二月甲申,犯轩辕。

  治平元年五月己未,犯太微西垣上将。闰五月癸酉,犯右执法。七月癸巳,入氐。二年六月辛丑,入东井。七月乙酉,犯鬼锧。十月壬辰,犯灵台。三年三月辛巳,犯太微西上将。四月己酉,犯右执法。七月壬午,入氐。四年六月辛酉,犯积薪。七月丁丑,犯舆鬼,又犯积尸。八月辛亥,犯轩辕大星。癸亥,又犯少民。九月甲申,犯西上将。戊戌,犯右执法。十月壬子,犯左执法。壬戌,犯上相。十一月丙子,犯进贤。十二月乙卯,犯亢。

  熙宁元年六月丙寅,犯氐东南星。丁卯,又入氐。七月丙戌,犯房北第二星。乙未,犯东咸南第一星。八月甲寅,犯天江南第二星。二年九月甲戌,犯西上将。丙戌,入太微。闰十一月乙巳,犯氐距星。己酉,入氐。十二月戊寅,犯房。戊子,犯壁。三年正月癸巳,犯东咸第二星。二月辛卯,入天籥。五月癸巳、正月乙巳,犯罚。八月戊午,犯南斗。十月戊午,犯壁垒阵西北星。四年三月乙未,犯诸王西第二星。十月戊寅,犯亢南第一星。十一月辛卯,犯氐距星。乙未,入氐。十二月戊辰,犯罚。五年正月己丑,犯天江东第一星。癸卯,入天籥。五月丙午,入羽林军。十二月戊午,犯外屏西第二星。六年正月庚戌,犯天阴西南第一星。庚午,犯月星。二月丁丑,犯天街西南星。甲申,犯诸王西第二星。三月戊辰,入东井。四月庚子,犯积薪。十月辛巳,犯氐距星。癸未,入氐。十一月戊申,犯钩钤西第一星。七年四月壬申,犯壁垒阵西第八星。十二月辛巳,犯天阴西南第一星。八年正月辛亥,犯月星。二月甲子,犯诸王西第一星。三月丁酉,犯司怪北第二星。丙辰,入犯东井东北第一星。四月己丑,犯积薪。闰四月辛丑,入舆鬼。九年七月壬戌,犯诸王东第三星。八月戊戌,犯井钺。壬寅,犯东井距星。丁未,入东井。十月戊戌,犯东井东北第一星。十一月丁卯,犯司怪。十年正月丙寅,犯司怪第二星。四月丙戌,又犯舆鬼东北星。戊子,入舆鬼。

  元丰元年六月己巳,犯司怪南二星。七月庚辰,入井。戊戌,犯天樽西北星。八月戊午,犯积薪。九月壬申,犯舆鬼西北星。丁丑,入舆鬼,犯积尸。二年二月壬戌,入犯舆鬼东北星。三年七月丁卯,入东井。甲申,犯天樽西北星。八月辛丑,犯积薪。乙卯,犯舆鬼积尸。闰九月丁巳,犯长垣。十月戊辰,犯灵台北星。癸未,入太微。四年四月甲申,犯右执法。

  七月庚戌,入氐。五年七月辛丑,犯舆鬼西北星。乙巳,入舆鬼。十月癸丑,犯西上将。丁巳,入太微。十一月壬午,犯左执法。甲午,犯西上将。六年三月戊寅,犯进贤。己亥,犯东上相。闰六月戊戌,入犯氐东南星。七月丙辰,犯房北第二星。甲子,犯东咸西第一星。

  八月癸未,犯天江南第二星。七年八月己巳,犯灵台。九月己亥,犯西上相。丁未,入太微。乙丑,犯左执法。十月己丑,犯进贤。十一月戊午,犯亢距星。十二月辛巳,入氐。八年正月戊午,犯房北第一星。二月乙丑,犯键闭。癸酉,犯罚北第一星。乙酉,犯东咸。三月壬戌,犯壁垒阵。七月巳未,犯天江。十月戊寅,犯秦星。十一月丙午,犯壁垒阵西第六星。十二月壬戌,顺行犯壁垒阵。

  元祐元年闰二月丙辰,犯天街。八月甲寅,入太微。十月丙午,犯亢。十一月己未,犯氐距星,入氐。十二月丁亥,犯房。己丑,犯钩钤。辛卯,犯键闭。三年二月乙巳,犯天街。三月壬子,犯诸王。四月丙申,入犯东井。十月丁未,犯亢南第一星。十一月戊申,犯氐距星,己酉,入氐。十二月甲辰,犯天江。甲寅,犯天籥。四年二月丁未,犯壁垒阵。三月丁丑,又犯壁垒阵。六月甲寅,犯外屏。八月己未,退行,又犯外屏。十二己未,犯天阴西南星。五年二月戊戌,犯诸王。三月癸未,入东井。甲申,犯之。六年八月乙巳,犯诸王。七年二月戊辰,犯东井。四月乙卯,犯舆鬼。丙辰,又入舆鬼。五月辛亥,犯长垣。八年四月乙卯,犯外屏。八月庚戌,入东井。庚午,犯天樽。九月乙未,犯、积薪。十月辛酉,犯舆鬼。

  绍圣元年二月丙寅,犯五诸侯东第一星。三月丁酉,犯鬼西北星。五月戊申,犯灵台北第一星。二年七月乙未,入井。八月丙戌,入鬼。三年正月戊戌,退犯轩辕。五月癸巳,犯灵台。辛丑,犯太微上将。丙辰,犯太微右执法。八月丁丑,入氐。四年六月丙戌,入犯井。己亥,犯天樽西北星。七月丁巳,掩犯积薪。丁卯,犯鬼西北星。庚午,入鬼,犯积尸气。八月丁未,犯轩辕大星。十月癸未,犯太微西垣上将。甲申,入太微。十一月甲戌,犯太微东扇上相。丁丑,掩之。

  元符元年正月壬戌,犯太微东垣上相。乙丑,入太微垣,行轨道。四月丙午,犯太微左执法。六月丙午,犯亢。七月乙丑,入氐。己巳,又犯之。八月乙酉,犯房南第三星。辛卯,犯东咸。十一月壬戌,犯代星。十二月戊寅,犯壁垒阵。乙未,又犯壁垒阵。二年七月庚申,入鬼,犯积尸气。八月丙申,犯轩辕大星。九月丁卯,犯太微西垣上相。闰九月壬申,入太微。甲午,犯太微左执法。十月甲辰,犯太微东垣上相。己未,犯进贤。十一月庚寅,犯亢距星。十二月壬戌,入氐。二年正月辛未,犯氐东南星。四月壬寅,退行犯亢南第一星。八月丁巳,犯南斗西第二星。

  建中靖国元年九月己未,入太微。十月甲辰,犯平道西第一星。

  崇宁元年五月丁巳,退行入南斗魁。戊辰,又犯南斗西第二星。二年二月壬戌,犯昴西南星。丙子,犯天街北星。十月甲子,犯亢南第一星。三年四月壬子,犯壁垒阵西五星。四年三月壬寅,犯井钺。甲寅,犯井距星。乙巳,又入井。五年八月乙卯,犯天街南星。十月乙丑,犯昴东南星。甲申,犯天阴东北星。

  大观元年正月辛丑,犯毕。三月癸巳,入井。四月癸未,犯鬼及犯积尸气。五月己酉,犯酒旗。六月壬戌,犯轩辕大星。七月乙酉,犯灵台。二年六月辛卯,犯天街。七月癸酉,犯司怪。八月己丑,入井。三年正月庚午,又犯井。三月丙寅,犯鬼。六月癸未,入太微。七月己酉,犯太微左执法。己巳,犯进贤。四年六月庚午,犯月星。七月辛酉,入井。闰八月丙辰,犯鬼,又犯积尸气。

  政和元年五月乙酉,犯右执法。二年六月辛亥,入井。三年正月乙亥,犯太微垣内屏。四月丙午,犯太微上将。闰四月乙丑,犯太微右执法。七月癸巳,入氐。九月庚辰,犯天江。四年九月乙未,犯上将。十月甲子,又犯左执法。十一月庚寅,犯进贤。五年正月乙亥,犯亢。七月庚辰,犯氐。八月乙丑,犯天江。六年八月丁丑,犯灵台。九月癸巳,入太微。庚戌,又犯太微左执法。十二月癸亥,入氐。七年正月丁酉,犯键闭。七月乙未,犯天江。

  重和元年正月丁亥,犯外屏。闰九月癸亥,犯进贤。十月戊申,又入氐。

  宣和元年九月癸亥,犯壁垒阵。二年十月庚辰,犯亢。三年正月戊申,犯南斗。丙辰,又入南斗。四年正月辛未,犯天街。五年六月乙未,犯天阴。九月己未,犯司怪。六年闰三月庚辰,犯五诸侯。七年九月壬辰,犯鬼。

  靖康元年正月乙酉,又犯五诸侯。丁亥,又守五诸侯。三月戊寅,又入鬼。己卯,又犯鬼积尸气。

  建炎三年八月癸丑,入鬼,犯积尸。甲子,犯太微垣西上将星。丙寅,又入太微。十月乙巳,出太微垣东左掖门。己酉,犯垣东上相,徘徊不去。四年三月乙亥,犯左执法。七月戊辰,犯房。八月丁丑,犯东咸。乙未,犯天江。十一月乙卯,入壁垒阵。

  绍兴元年正月乙亥朔,入羽林。九月丙辰,入太微。十月丁丑,犯左执法。庚辰,顺行出太微垣内左掖门。十一月辛丑,犯进贤。二年正月丙申,入氐。五月乙亥,犯氐东南星。七月乙丑,犯天江。八月戊戌,犯斗西第二星。三年九月壬子,顺行入太微。甲寅,犯右执法。乙丑,出端门。丙寅,犯左执法。十月癸巳,犯进贤。十一月丁巳,犯亢南第一星。辛未,犯氐。甲戌,入氐。十二月辛丑,犯房北第一星。壬寅,犯钩钤。癸卯,犯键闭。四年正月辛亥朔,犯东咸。十月丙子,犯壁垒阵。戊戌,又犯西第六星。己亥,入羽林军。五年四月甲辰,入井。十月乙丑,入氐。十一月丙戌,犯房。丁亥,犯钩钤。乙未,犯东咸。十二月乙卯,犯天江。六年五月戊寅,犯壁垒阵。七年二月己酉,犯诸王西第二星。四月甲午,入井。五月庚辰,入鬼,犯积尸。九年四月己巳,入鬼,犯积尸。十年十月庚子,犯五诸侯。十一年三月乙卯,入鬼。十二年七月乙未,犯司怪。丁未,入井。八月,入鬼,犯积尸。十二月丙戌,逆行犯权大星北第一星。十四年八月庚辰,犯积尸。十五年九月辛酉,犯天江南第一星。十六年十月丙午,犯左执法。甲寅,出太微左掖门。十七年七月己卯,顺行犯房宿。己丑,顺行犯东咸。八月戊申,顺行犯天江。十月乙酉,顺行犯壁垒阵。庚寅,晦,顺行入羽林军。十八年闰八月戊辰,顺行犯太微西上将。九月癸巳,犯太微左执法。十一月甲辰,顺行入氐。十二月壬申,顺行犯房。十九年七月戊申,犯南斗。十月辛未,顺行犯壁垒阵,入羽林。二十年十一月丙戌,顺行犯氐。二十一年四月戊辰,入羽林。庚午,行犯壁垒阵。二十二年二月壬申,顺行犯天街。三月丙午,顺行犯司怪。十一月癸卯,顺行犯房宿钩钤。十二月癸酉,顺行犯天江。二十三年三月戊午,顺行入羽林。二十五年八月壬寅,顺行入东井。十月壬寅,退行犯东井。十一月癸酉,退行犯司怪。二十六年二月丁亥,顺行犯东井、钩钤。六月甲午,顺行犯太微垣西上将。七月庚申,顺行犯太微左执法。二十七年六月癸亥,顺行犯司怪。七月癸酉,又入东井。癸巳,顺行犯天樽。九月乙丑,顺行犯舆鬼,又犯积尸。二十八年二月癸丑,顺行犯舆鬼。乙卯,又如之。六月乙未,顺行犯太微垣西右执法。二十九年六月壬子,顺行犯司怪。闰六月壬戌,顺行入东井。是月壬辰,又如之。庚辰,顺行犯天樽。七月戊申,顺行犯舆鬼。辛亥,入鬼,犯积尸气。十月辛未,顺行犯太微垣西上将。十二月辛酉,留太微垣内屏西南星十日。三十一年四月庚申,犯太微垣西上将。

  八月戊申,顺行入氐。九月庚寅,犯天江。十一月乙酉,犯牛。三十二年闰二月壬午,退行犯进贤。五月癸巳,顺行入犯氐。

  隆兴元年八月壬午,犯长垣。九月乙未,犯太微垣西上将。十月庚申,入太微垣东,犯左执法。癸未,犯进贤。十二月甲戌,入氐。二年正月辛亥,犯房。甲寅,犯键闭。二月辛未,顺行犯东咸。三月辛亥,退行犯东咸。四月戊寅,退行犯房。七月壬子,犯天江。己卯,顺行犯南斗。十月乙丑,顺行犯周星。己巳,犯秦星。己亥,犯代星。十一月庚子,犯壁垒阵。癸卯,顺行入羽林军。

  乾道元年三月甲寅,犯诸王星。八月乙酉,顺行犯太微垣西上将星。辛丑,入太微。九月庚戌,犯太微垣左执法。壬申,犯进贤。十一月丙辰,顺行入氐。十二月癸未,顺行犯房,又犯钩钤。二年正月乙卯,顺行犯天江。九月庚戌,顺行犯壁垒阵西胜星。辛亥,入壁垒阵。丙辰,入羽林军。甲子,犯壁垒阵。十月乙未,犯壁垒阵西第八星。三年二月壬辰,犯月星。四月乙亥,犯司怪。九月庚寅,犯亢。十月乙巳,入氐。十一月庚午,犯钩钤。十二月己亥,犯天江。四年三月甲子,犯壁垒阵。辛巳,犯壁垒阵及入羽林军。七月丙戌,留守天囷。十二月乙卯,犯天阴。五年正月乙亥,犯月星。甲申,犯天街。三月丁丑,犯东井。十一月戊子,犯天江。六年二月甲申,犯牛。七月己亥,犯诸王。七年二月壬戌,犯东井。四月癸丑,入鬼,犯积尸。五月己丑,犯权大星。八年八月丙午,入东井。癸亥,犯天樽。十月癸卯,犯鬼。辛亥,又犯。戊午,犯积尸气。十一月己巳,又犯鬼。九年四月丁丑,犯权。

  五月庚戌,犯太微垣西上将星。六月癸亥,犯太微垣西右执法。

  淳熙元年七月辛卯,入东井。丙午,入天樽。八月乙亥,犯鬼。二年正月庚子,犯权大星。

  五月甲午,犯太微西上将。八月乙亥,入氐。三年十月乙亥,犯太微西上将。十一月丙寅,犯太微东上将。四年正月己巳,入太微。七月庚申,入氐。辛酉,犯氐。八月己卯,犯房。五年九月乙亥,犯太微右执法。十月壬辰,出左掖门。十二月壬子,入氐。六年二月己酉,入氐。三月辛未,犯氐宿距星。四月丙午,守亢。六月丙申,犯氐。七月己未,犯房。八月己丑,犯天江。十一月乙亥,入羽林军。丁丑,犯壁垒阵西第七星。七年九月乙丑,入太微。庚午,出。十二月壬午,犯氐。甲申,又入。八年五月己卯,入南斗。六月庚戌,守箕。癸酉,犯南斗。七月戊寅,入南斗。庚寅,犯狗。九月戊寅,犯秦星。壬辰,犯壁垒阵。十月辛酉,入羽林军。九年十一月庚午,犯氐距星。辛未,入氐。十二月戊戌,犯钩钤。十年五月甲子,入羽林军。六月庚子,入壁垒阵。八月癸丑,又犯。九月戊辰,退入羽林军。十一年二月壬戌,犯诸王星。十二年三月丁未,入羽林军。十三年四月丙子,犯舆鬼。十四年七月壬寅,犯诸王星。甲子,犯司怪。癸未,入井。十月庚辰,留守五诸侯。十五年六月庚寅,犯右执法。十六年闰五月丙戌,犯诸王。六月丙辰,入东井。八月乙巳,犯舆鬼。乙卯,顺行入鬼,犯积尸气。

  绍熙元年五月丙辰,犯灵台。二年七月丁未,入东井。庚寅,入鬼,犯积尸气。十一月庚戌,入太微。三年正月己酉,入太微垣内,留守。三月乙未,入太微垣西,犯上将星。四月丁巳,犯太微右执法。七月乙酉,入氐。八月丁未,犯房北第二星。四年十月丁酉,入太微垣内,徘徊内屏者凡四阅月。十一月己巳,犯上相。五年七月癸酉,犯氐。八月壬辰,犯房。十一月庚寅,犯壁垒阵。

  庆元元年九月丙戌,入太微垣内。戊申,始出。二年三月癸卯,退犯天江。五月甲辰,守犯心大星。十月戊戌,犯氐宿距星。四年五月庚子,入羽林军。五年十一月癸巳,入氐。

  嘉泰元年五月丁丑,细行不由黄道。三年二月壬寅,犯井宿。

  开禧元年正月庚辰,留守五诸侯西第四星。四月丁巳,犯权大星。六月丙午,犯太微西右执法。甲戌,入东井。十一月甲辰,入太微。十二月戊午,留守太微垣。三年二月己未,退,留守权星。

  嘉定元年九月辛酉,入太微顺行。二年二月乙酉,退行犯太微上相。三月癸卯,退行犯左执法。己酉,留守太微垣。六月壬戌,顺行入房。己丑,顺行犯天江。九月己酉,顺行犯南斗。三年十月己未,入太微垣,犯右执法。四年正月辛卯,入氐宿方口内。二月丁丑,犯房。

  四月丙戌,退行入氐。五月丙寅,犯氐。六月乙巳,犯东咸。八月壬辰,犯南斗。十一月壬子,犯壁垒阵。五年八月癸卯,入太微。九月戊申,又犯右执法。十一月丙寅,入氐。六年闰九月庚午,犯壁垒阵。十月戊戌,入羽林。七年十月甲寅,顺行犯氐。八年四月戊午,入羽林军。十年九月丁亥,留守天关。十一月壬午,退行犯月星。辛卯,留守昴宿月星。十一年四月壬戌,顺行入鬼,犯积尸气。十二年七月壬戌,顺行入井。十四年七月己丑,顺行犯司怪。十六年十月丁酉,入太微。十七年正月戊申,留守太微垣东上相星。

  宝庆二年正月戊寅,入氐。

  绍定元年七月戊戌,犯南斗。十月戊申,犯壁垒阵。十一月癸酉,顺行入羽林军。二年十一月己丑,顺行入氏。三年七月丁巳,退行入羽林军。六年二月癸卯,犯东井。

  端平元年九月辛丑,入井。十二月,犯司怪。二年六月己丑,入太微。三年七月庚午,入井。

  嘉熙元年正月癸酉,守鬼宿。四月庚子,犯权。五月丙子,犯将星。二年七月壬寅,顺行入鬼,犯积尸气。九月壬午,犯权大星。十月丁卯,入太微。三年五月辛未,犯太微垣执法星。八月己亥,入氐。丁巳,犯房。四年八月乙巳,犯太微垣左执法。十一月辛巳,犯太微垣东上相。甲子,顺行入太微垣。

  淳祐元年六月乙酉,犯氐宿东南星。丙戌,入氐宿方口内。三年正月庚辰,顺行入氐。十一年八月丁酉,顺行入井。十二年四月壬申,犯权。

  宝祐二年二月甲辰,又犯。三年十一月丁巳,犯太微垣上相星。五年十二月丁未,入氐。六年三月庚午,退行入氐。

  开庆元年闰十一月己卯,入氐。十二月丁未,入房宿钩钤星。

  景定元年五月壬午,退行斗宿。三年五月壬戌,犯壁垒阵西方胜星。

  德祐元年四月乙丑,犯天江。八月戊午,犯南斗。十月壬戌,犯壁垒阵。

  填星

  开宝五年七月乙丑,犯东井。

  端拱元年闰五月庚寅,退行犯建星,相去五寸许。

  咸平二年七月辛巳,犯毕。四年六月丙申,犯东井。十月辛丑,犯井钺。己未,犯东井。五年三月戊戌,犯钺。六年九月戊戌,守舆鬼。

  景德二年十月丙子,守轩辕。三年五月癸亥,犯轩辕。九月戊辰,犯灵台。四年八月辛亥,入太微右掖。乙卯,又入太微。

  太中祥符二年正月辛巳,入太微。十月癸巳,犯进贤。十一月乙卯,犯平道。三年三月辛卯,犯进贤。五月癸卯,又犯。十一月戊寅,犯亢。四年十二月壬寅,入氐。五年正月甲戌,守氐。九月戊辰,入氐。十月己巳,又入。六年四月癸未,入氐。十二月丙戌,犯东井。七年三月丁未,犯罚。五月乙酉,犯键闭。丙戌,犯舆鬼。六月辛酉,犯房上将。

  天禧元年二月癸酉,犯建星。三年五月丁卯,犯牵牛。

  天圣四年十月庚寅,犯右更。

  明道二年七月癸巳,犯鬼。十二月壬子,又犯。

  景祐元年正月丁卯,犯南斗,又犯鬼。三月戊子,又犯。三年九月辛巳,犯太微上相。四年十月己卯,犯左执法。

  康定元年三月戊寅,犯平道。

  庆历七年六月庚申,犯建。

  嘉祐三年六月丙寅,犯毕。九月庚辰,犯毕。五年六月己巳,犯井钺。甲申,犯东井。十月甲申,退犯东井距星。六年七月己亥,犯天樽。七年八月己丑,入鬼。十一月乙巳,退犯舆鬼距星。

  治平元年七月壬辰,犯轩辕大星。二年九月戊辰,犯灵台。四年九月癸卯,犯东上相。

  熙宁元年正月庚辰,退犯上相。二月乙巳,入太微。十月乙亥,犯东上相。二年十一月丙子,犯亢距星。三年正月丁巳,犯亢。十一月壬寅,入氐。五年五月丙午,又入。十一月己酉,犯罚南星。六年四月戊寅,犯罚南第一星。五月庚申,又退犯键闭。八月甲申,犯罚。七年正月丁未,犯天江东北第一星。八年八月丁巳,犯天籥西北星。九年正月壬午,犯建西第二星。

  元丰二年二月丙午,犯十二国代东星。三年七月丙寅,犯壁垒阵西第五星。十月丁亥,又犯之。七年六月乙未,犯外屏。

  元祐三年七月己未,犯诸王。五年六月乙巳,入东井。七月甲子,十一月丁亥,皆犯东井。六年三月庚辰,犯东井。四月己亥,入太微垣,行轨道。十一月癸巳,犯水位。七年七月己丑,入舆鬼。十二月丁丑,犯舆鬼。八年正月甲申,犯舆鬼。壬辰,退入舆鬼。丁酉,入鬼,犯积尸。

  绍圣二年八月己丑,入太微垣上将。九月庚申,入太微垣轨道。三年二月己卯,入太微,犯上将。是月庚戌、四月庚辰、五月丙申,俱犯。甲辰,入太微垣,行轨道。九月乙巳,又入太微。十月甲戌,犯太微左执法。四年正月丁未,又犯。十月癸巳,犯进贤。

  元符元年正月丙辰,又犯。七月癸亥,又犯。

  建中靖国元年五月辛酉,犯氐东南星。

  崇宁元年四月庚戌,犯房北第一星。四年十二月己卯,犯建西第二星。五年六月戊辰,又犯。

  大观元年闰八月丙午,犯泣星。

  政和七年十月丙辰,犯毕。

  重和元年二月甲戌,犯天街。

  宣和七年十月庚子,入太微。

  靖康二年正月丁巳,犯上相。

  建炎三年三月乙未,犯亢。

  绍兴二年三月己未,犯东咸第三星。八月戊申,复犯第三星。五年闰二月庚戌、三月癸卯、五月丁丑,皆犯建星。七年六月己未,犯牛宿南星。十一年八月甲午,入羽林军。十八年八月辛丑,顺行犯东井钺星。二十年正月辛卯,退,留守东井。二十四年八月庚戌,顺行入太微。二十五年三月戊午,退行犯太微垣西上将。二十六年十一月庚辰,犯平道。二十七年正月癸巳,退行犯进贤。三十年十一月辛巳,顺行犯房。壬寅,顺行犯键闭。三十一年三月己亥,退行犯键闭。八月庚戌,顺行犯房。

  乾道元年七月丙寅,留守建星。二年二月甲午,犯牛。三月庚申,留守牛宿。五月己未,掩狗国星。三年七月乙丑,犯周星。四年八月乙卯,守壁垒阵。五年四月戊子,入羽林军。五月丙辰,留守羽林军。七月丙戌,犯壁垒阵。九月甲戌,守壁垒阵。六年六月戊午,退入羽林军。九月庚寅,又入守之。七年八月丁卯,退行犯壁垒阵东胜星。十月乙卯、十一月庚寅,又犯、守之。

  淳熙三年十月己丑,犯毕。四年六月丁丑,十月甲申,犯天关。五年正月壬戌,留守诸王。

  五月辛卯,入井。八月丙辰,留守东井。十一月辛巳,又犯。六年正月壬申,留守井钺星。

  是月戊子、二月戊申,皆犯入东井。九月庚午,留守水位。十二月戊戌,犯天樽。七年八月壬辰,入鬼,犯积尸气。戊申,犯鬼。十一月丙辰,又如之。八年四月戊午,入鬼。九年十一月己丑,留守权左角。十年三月辛巳,留守权大星。十月癸卯,犯太微上将。癸丑,入太微。十二月壬戌,犯上将。十一年九月甲辰,入太微。十一月己亥,留守太微垣。十二年四月庚午,守太微垣右执法。十三年三月壬午,犯太微东上相星。四月乙丑,入太微。乙巳,留守太微垣。十五年三月丁巳,五月癸亥,犯亢。十月辛卯,入氐。十六年正月辛丑,留守氐。

  绍熙三年二月辛丑,留守天江。

  庆元四年七月乙丑,犯壁垒阵西第五星。

  嘉泰四年七月己卯,留守天廪。

  开禧元年八月甲辰,留守毕。二年八月壬子,留守诸王。三年七月辛卯,犯井钺。九月甲戌,留守井。

  嘉定元年四月辛亥,犯井。二年正月癸亥,犯守井。六年三月壬戌,留守权左角少民星。闰九月己丑,顺行入太微。十一月丙子,留太微垣,守右执法。七年十二月戊戌,留守太微垣东上相星。十一年正月辛巳,守氐距星。六月辛亥,留守亢。十一月丙子,入氐。十二年四月壬申,退行入氐。五月乙卯,留守氐。十三年七月乙巳,犯房。

  端平二年十月己未,退行犯毕宿距星。十二月己亥,留守天街。三年正月丁卯,顺行犯毕距星。

  嘉熙元年八月乙酉,顺行犯井东第二星。

  淳祐四年四月癸未,留守太微垣,守右执法。五年四月甲申,退守上相。七年四月丁亥,犯亢。

  景定元年正月庚辰,入尾。五年七月甲午,留守于毕。

  咸淳二年八月庚午,入井。

  太白

  建隆二年九月丁丑,犯南斗。

  乾德三年八月庚申,犯太微上将。四年六月辛丑,犯右执法。五年八月辛酉,又犯。

  开宝元年十一月庚寅,犯房。四年四月己巳,犯东井。五年十一月己未,犯哭星。

  太平兴国六年八月戊子,入太微,犯右执法。

  雍熙元年二月壬辰,犯昴。八月壬寅,掩轩辕第一星。十一月戊戌,入氐。戊午,又犯心前星。己未,又犯大星。二年闰九月癸未,入南斗魁。四年十月癸卯,犯进贤。

  端拱元年十月辛巳,犯哭星。癸未,犯天垒。二年五月己亥,犯毕右股第一星。六月乙卯,犯天关。七月壬申,犯舆鬼东南星。八月壬子,犯轩辕大星。九月庚辰,犯左执法。

  淳化元年六月庚申,犯太微垣,入端门。三年九月辛丑,犯右执法。癸卯,犯太微端门。十月壬午,入氐。四年十月乙丑,犯南斗魁第二星。

  至道元年三月癸巳,凌东井第一星。五月壬戌,犯轩辕大星,相去一尺许。十一月庚戌,入氐。三年八月戊申,犯太微上将。

  咸平元年七月癸酉,犯角左星。八月,犯轩辕。九月癸亥,犯南斗魁。庚辰,犯太微次将。十一月癸酉,又入轩辕。乙亥,入太微。二年正月己卯,入南斗魁。四月己未,入太微,犯次将,守屏星。甲子,又入。六月丁丑,入东井。三年二月甲寅,犯昴。八月己未,犯轩辕大星。九月壬午,犯右执法。四年九月乙亥,犯房、心。十月丙午,入南斗。闰十二月丙戌,犯角大星。己酉,犯房。辛卯,犯箕。壬辰,犯南斗魁。五年正月丁巳,犯心后星。二月庚申,掩昴。壬申,掩五车。六年四月庚辰,犯舆鬼。五月乙巳,犯轩辕。九月戊申,犯左执法。十一月癸巳,入氐。

  景德元年闰九月丙寅,犯南斗。十月丙午,犯哭。二年五月己未,掩心前星。六月己丑,犯南斗。七月甲寅,犯舆鬼积尸。八月己丑,犯太微上相。三年十一月甲子,犯西咸。

  大中祥符元年七月丁卯,犯水位。庚辰,犯舆鬼。丁亥,犯权。八月辛丑,犯轩辕大星。丁未,犯轩辕少民。二年八月壬寅,入氐。九月戊午,在心。戊辰,犯天江。三年正月戊辰,犯牵牛。四年四月甲子,犯舆鬼。五月戊子,犯轩辕大星。丙申,犯轩辕少民。九月己丑,犯右执法。乙未,犯左执法。十月戊申,在进贤西南。十一月丁亥,犯房上相。十二月壬戌,犯建星。五年十月戊申,犯箕。十一月甲辰,犯壁垒阵。六年正月丁酉,犯右更。五月戊午,犯天关。六月乙丑,犯罚星。辛未,犯东井。己卯,犯天樽。七月乙未,犯舆鬼。甲寅,犯轩辕大星。八月,犯建。丁丑,掩毕,又犯右执法。七年四月甲子,犯东井。六月甲子,犯太微上将。辛未,犯执法。七月丁酉,犯角南星。十一月戊子,入氐。九年二月己卯,犯昴。甲辰,犯五车。八月癸未,犯轩辕大星。己丑,犯轩辕东南。丙申,在灵台南,相去一尺。九月丙午,犯右执法。壬子,犯左执法。

  天禧元年七月戊戌,犯右执法。八月甲午,犯房次相。十月己巳,入南斗。三年九月己巳,犯左执法。十月庚寅,犯进贤。甲辰,犯亢。十一月乙卯,入氐。四年七月丁巳,掩房。己未,犯箕。庚申,入南斗魁。辛未,犯昴。八月乙酉,犯心后星。丁亥,入南斗魁。戊戌,犯昴。庚子,掩五车。五年六月甲寅,入东井。七月戊寅,犯舆鬼。壬午,犯五诸侯、箕。丙申,犯轩辕大星。八月壬子,犯太微上相。戊午,犯右左执法。

  乾兴元年五月庚午,犯鬼及积尸。七月己卯,犯角。

  天圣元年正月庚午,犯建。二年二月丙戌,犯五车。八月庚午,犯轩辕东星。甲申,自右掖门行入太微。辛巳,犯太微上将。九月戊子,犯右执法。甲午,犯左执法。三年六月己卯,犯太微上将。十月乙卯,犯南斗。五年九月辛丑,犯灵台。乙巳,犯明堂。庚申,犯左执法。七年五月己巳,犯毕距星。八年四月辛亥,犯舆鬼。

  明道元年二月庚午,犯五车。六月乙丑,犯东井。八月壬子,掩轩辕左角。九月丙子,犯左执法。二年八月戊午,犯房。十月癸巳,犯南斗。十一月癸亥,又犯。

  景祐二年三月壬寅,犯东井。四月乙卯,犯五诸侯。己巳,入鬼。九月甲午,犯右执法。十一月甲申,入氐。四年六月癸酉,犯东井。七月辛丑,犯鬼。己未,犯轩辕大星。

  宝元元年四月己巳,犯东井。癸巳,犯舆鬼。七月甲辰,犯角南星。

  康定元年正月乙酉,犯昴。六月丁未,犯东井。

  庆历三年五月己卯,犯轩辕大星。九月甲申,犯左执法。五年六月辛酉,犯东井。六年七月丙戌,犯左执法。八年闰正月丙寅,犯昴。二月丁酉,犯五车东南星。六月庚辰,犯东井。

  八月庚午,犯轩辕大星。

  皇祐元年九月戊戌,犯斗天相。四年十月丙子,犯南斗。五年六月癸酉,犯毕。乙未,犯井钺。

  至和二年三月壬午,犯五车。四月辛巳,犯毕。七月癸巳,犯舆鬼。入月庚申,犯轩辕大星。九月庚辰,犯太微左执法。

  嘉祐元年十月丁巳,入氐。戊辰,犯房。二年九月庚子,犯南斗。四年八月甲子,犯轩辕右角。九月丁未,犯太微左执法。十月癸酉,犯亢。癸未,入氐。十月庚子,犯罚南星。癸卯,犯东咸。十二月辛未,犯建。五年九月庚寅,犯房。乙巳,犯天江。十一月戊戌,犯壁垒阵。丁未,退犯井钺。六年六月乙卯,犯毕距星。七月甲申,犯东井。庚寅,犯天樽。甲辰,犯舆鬼距星。八月甲子,犯轩辕大星。戊午,犯灵台北星。七年三月癸酉,入东井。十一月乙巳,入氐。己未,犯西咸南星。癸亥,犯罚。

  治平元年二月辛卯,犯昴。闰五月丙寅,入毕,不犯。六月甲子,犯东井。七月壬申,犯舆鬼。癸巳,犯轩辕大星。八月己酉,犯灵台。甲寅,入太微。丙寅,犯右执法。十月丙申,入氐。壬子,犯心前星。二年八月乙未,犯氐。己酉,入太微。庚戌,犯右执法。九月壬午,犯斗距星。十月庚寅,入氐。丙午,犯心距星。四年闰三月庚寅,犯东井东第一星。癸卯,犯五诸侯东第一星。四月丁巳,犯舆鬼东北星。八月丁未,犯轩辕大民。甲寅,犯轩辕御女。庚午,犯灵台。九月辛巳,犯右执法。壬午,掩之。戊子,入太微。十月乙卯,犯亢。丙寅,入氐。十一月丁丑,犯房。己卯,犯键闭。丁酉,犯天江。

  熙宁元年八月己未,入氐。十一月辛己,犯壁垒阵西第二星。二年六月辛亥,犯天关。庚申,犯东井距星。辛酉,入东井。七月辛未,犯天樽,犯舆鬼东南星。八月丙午,犯轩辕大星。三年五月壬子,犯灵台。六月乙丑,犯右执法。十月癸酉,犯亢距星。十一月庚寅,入氐。丁未,犯罚。四年十一月辛丑,犯十二国代星。庚戌,犯壁垒阵西第五星。五年二月甲戌,犯昴东北第二星。六月己酉,犯毕距星。七月丁亥,入东井。十月戊寅,入氐。十一月己酉,犯罚。六年六月癸未,犯东上相。丁酉,犯左执法。八月丁丑,掩氐东南星。九月甲辰,犯天江南第二星。丙寅,犯南斗距星。丁卯,入南斗。七年二月乙未,犯壁垒阵西第七星。八年二月庚寅,犯天阴中星。三月戊戌,犯月星。癸卯,犯天街北星。辛酉,犯司怪北第二星。闰四月戊戌,犯舆鬼西北星。八月丁酉,犯轩辕御女。九月癸亥,犯右执法。辛未,犯左执法。十月丁酉,犯亢距星。丙午,入氐。九年九月丁巳,犯东咸西第一星。辛巳,犯南斗西第二星。十月庚寅,犯狗国西北星。十一月辛酉,犯壁垒阵西北星。十年六月壬寅,犯东距星。癸卯,入东井。九月己酉,入太微。

  元丰元年十月丙辰,犯亢距星。庚午,入氐。十一月己丑,犯罚南第二星。十二月壬戌,犯建西第二星。二年十一月壬辰,犯壁垒阵西第五星。十二月戊戌,犯壁垒阵。三年正月甲戌,又犯外屏西第二星。二月甲寅,犯昴距星。六月癸巳,犯毕距第二星。乙未,入毕口。七月戊辰,犯东井西北第二星。己巳,入东井。戊子,犯水位西第三星。八月丙申,犯舆鬼。

  九月戊寅,入太微。乙酉,犯左执法。闰九月丙申,犯进贤。丁巳,犯氐距星。十月己未,入氐。四年八月甲戌,犯心距星。九月戊申,犯南斗距星。庚戌,入南斗。六年二月壬申,犯天阴东北星。三月癸未,犯司怪北第二星。四月丁卯,犯五诸侯。八月己卯,犯轩辕御女。九月乙巳,犯右执法。丁巳,犯东上相。甲子,犯进贤。十月戊寅,犯亢距星。戊子,入氐。七年十一月己酉,犯壁垒阵西第五星。十二月辛巳,犯云雨。八年六月甲戌,顺行犯天关。癸未,顺行犯井距星。甲申,顺行入井。七月乙未,犯天樽。八月甲戌,犯轩辕少民。辛巳,犯灵台。

  元祐元年闰二月丙辰,犯诸王。十月戊戌,犯亢。壬子,入氐。二年十二月己丑,犯壁垒阵。三年二月己亥,犯昴。六月癸未,犯天高。七月辛亥,入东井。壬戌,犯天樽。庚午,犯水位。八月丁丑,犯鬼。戊戌,犯轩辕大星。九月甲寅,犯太微垣上将。庚申,入太微,犯右执法。丁卯,犯左执法。十月丁未,犯亢南第一星。十一月甲辰,入氐。丁巳,犯罚。四年六月丙午,犯太微垣西上将。戊申,入太微。九月壬辰,入斗。五年正月丁亥,犯罗堰。十一月戊戌,犯壁垒阵。六年正月乙酉,犯外屏。二月甲寅,犯天阴。三月癸酉,犯平道。丁丑,犯天江。四月己酉,犯五诸侯。闰八月辛酉,犯轩辕御女。丁卯,犯轩辕左角。九月丁亥,犯右执法。己丑,入太微。十月庚午,入氐。十一月丙戌,犯罚。七年八月丙寅,入氐。己巳,犯月星。辛未,犯司怪。丁丑,犯房,又犯钩钤。十月庚戌,犯南斗。十一月庚辰,犯伐。甲申,犯壁垒阵。十二月壬戌,犯云雨。八年六月乙酉,犯诸王东第二星。丙辰,犯天关。丙寅,入东井。庚午,犯东井。八月庚戌,犯轩辕大星。甲戌,入太微。

  绍圣元年五月戊午,犯灵台北第一星。十月甲午,入氐。十一月丙午,犯西咸南第一星。癸丑,犯罚南第二星。二年正月乙巳,犯罗堰南第一星。十一月辛亥,犯壁垒阵西星。庚申,犯壁垒阵西第六星。三年二月庚戌,犯昴。庚辰,入昴。五月戊午,犯毕。六月庚申,又入。戊辰,入犯天高。庚辰,犯天关。丙戌,犯司怪。七月壬辰,犯东井。癸巳,入东井。

  八月庚申,犯舆鬼。庚辰,犯轩辕大星。九月乙酉,犯轩辕左角。乙未,犯太微上将。己亥,入太微垣,行轨道。己酉,犯太微左执法。甲寅,犯太微上相。癸未,入氐。十一月辛丑,犯东咸。四年四月壬寅,犯五诸侯西第五星。五月己卯,犯长垣南第一星。六月乙酉,犯灵台北第一星。丁亥,犯太微垣西上将星。戊子,入太微。壬寅,犯太微左执法。八月壬午,犯氐东南星。壬辰,犯房南第三星。庚子,犯心大星。己酉,犯天江南第一星。十二月戊申,入建。

  元符元年正月庚戌,犯建。丙辰,犯天鸡。己巳,犯罗堰。二月乙未,犯壁垒阵。十二月乙亥,犯代星。己亥,犯壁垒阵。二年正月己酉,犯壁垒阵东北星。二月乙未,犯天阴东南星。三月甲辰,犯月星。庚戌,犯诸王西第一星。丁卯,犯司怪北第二星。四月辛卯,犯五诸侯西第五星。五月乙巳,入犯鬼西北星。九月癸卯,犯轩辕御女。丁巳,犯灵台南第二星。戊辰,入太微。己巳,犯太微右执法。闰九月丙子,犯左执法。十月壬子,入氐。壬戌,犯西咸南第一星。戊辰,犯罚星南第一星。十二月乙亥,犯建西第二星。三年七月己巳,犯角南星。八月丙申,犯亢南第一星。九月丁亥,犯南斗西第二星。

  建中靖国元年四月丁酉,犯外屏西第二星。六月辛亥,入东井。

  崇宁元年三月壬申,犯月星。四月戊戌,犯井钺。六月庚辰,犯进贤。十月甲戌,犯亢距星。二年正月乙巳,犯壁垒阵西第五星。八月丙子,入氐。九月戊子,犯房钩钤。三年二月癸亥,犯昴距星。七月戊戌,犯积薪。八月壬寅,犯鬼积尸气。四年五月甲寅,犯轩辕大星。

  八月庚辰,犯罚。十二月庚辰,犯建西三星。五年正月丁未,犯灵台,犯牛东南星。

  大观元年正月丁未,犯外屏。二月丙戌,犯月星。三月庚寅,犯天街。壬辰,犯毕。四月戊午,入井。十月辛酉,犯左执法。丙子,犯角大星。闰十月丙戌,犯亢。丁未,犯房。十一月壬子,犯心。二年七月丁丑,犯亢。八月丙戌,入氐。庚子,犯房钩钤。三年二月癸卯,犯壁垒阵。五月辛亥,犯天阴。六月壬辰,入井。四年四月己卯,犯井钺。庚辰,犯井。辛巳,入井。十月戊午,入氐。十一月庚寅,犯天江。

  政和元年十一月甲戌,犯天江。三年六月戊午,入太微垣,犯右执法。四年十二月乙卯,入羽林军。五年三月辛未,犯天街。四月乙卯,犯五诸侯。十一月壬辰,犯罚。六年九月庚戌,犯南斗。十一月庚寅,犯壁垒阵。七年八月癸酉,入太微。

  重和元年六月庚午,犯上将。十一月壬申,犯天江。

  宣和二年五月丁丑,犯天阴。三年八月己亥,犯钩钤。十月丁未,入井。四年二月辛丑,犯壁垒阵。五年五月甲寅,犯鬼。十一月庚午,犯房。六年七月庚子,犯亢。七年五月壬辰,犯毕。

  靖康元年四月丁未,犯井东扇北第一星。五月壬申,入鬼,犯积尸气。十一月庚午,犯亢。壬午,入氐。闰十一月戊戌,犯键闭。

  建炎三年七月辛巳,入太微。闰八月丙戌,犯心前星。四年正月癸亥,犯建星。

  绍兴元年九月丁酉,犯轩辕左角。乙卯,入太微。丙辰,犯右执法。癸亥,复犯。十月戌辰,入太微。己丑,犯亢南第二星。十一月己亥,入氐。二年九月庚申,犯天江。三年六月甲午,入井。八月乙酉,犯轩辕左角少民星。四年四月庚辰,犯司怪。五月辛亥,犯舆鬼。十一月甲子,入氐。五年正月乙卯,犯建。十一月己丑,犯壁垒阵。庚寅,入羽林。六年五月辛卯,犯毕。六月辛酉,入井。七月己巳,复犯井东北第二星。己卯,犯水位。八月戊申,犯轩辕大星。九月戊辰,顺行入太微垣,乙酉,始出。丁亥,犯进贤。十月辛丑,入亢。己酉,入氐。辛亥,又如之。七年五月辛巳,犯鬼宿西北。六月丙辰,犯太微垣西上将。八年十二月戊午,入羽林军。乙亥,经行壁垒阵,入羽林军。九年二月壬申,犯月星。四月癸亥,犯五诸侯西第五星。五月甲申,入鬼,犯积尸气。九月乙巳,入太微垣,犯左执法,丁未,始出。十年四月丙子,入氐。十一年六月乙亥,犯井距星。十二年五月甲午,犯鬼西北星。乙未,犯积尸气。十七年四月丙午,顺行犯五诸侯。九月己卯,顺行入太微垣。庚辰,顺行犯右执法。十一月乙丑,顺行入氐。十九年六月乙卯,犯井钺。丙辰,犯东井。丁巳,入东井。二十一年十一月己酉,顺行入羽林军。二十二年六月甲子,犯东井。乙酉,入东井。

  七月辛亥,顺行入鬼,犯积尸气。九月壬辰,顺行入太微垣。庚子,犯左执法。十月甲戌,入氐。二十三年八月辛酉,顺行犯亢。二十五年四月戊子,顺行犯五诸侯。八月癸卯,顺行犯权左角少民。十月癸卯,顺行入氐。二十六年七月壬戌,顺行犯太微左执法。八月丁亥,顺行犯亢距星。戊戌,顺行入氐。九月乙丑,顺行犯天江。十月甲申,顺行犯南斗。闰十月辛酉,顺行犯壁垒阵。二十七年六月丙申,顺行犯井钺。己亥、甲辰,皆入东井。七月戊子,顺行犯权左角少民星。二十八年三月甲申,犯司怪。十一月庚午,顺行入氐。二十九年十一月癸未,顺行犯壁垒阵西胜星。戊戌,顺行入羽林军。三十年六月丙辰,顺行犯天关。壬申,入东井。八月癸亥,顺行犯权大星。丁巳,犯权左角少民星。十月庚申,顺行入氐。三十一年六月戊辰,掩犯太微右执法。七月壬辰,顺行犯角宿距星。三十二年正月丁亥,顺行犯建。二月己亥,顺行犯牛。

  隆兴元年六月丙子,入东井。八月乙酉,犯权左角少民星。九月辛丑,入太微。庚戌,犯左执法,入守垣内,壬子,始出。十月辛酉,顺行犯进贤。十一月戊戌,犯房。庚子,犯键闭。十二月庚申,顺行犯天籥。辛未,犯建。二年八月庚辰,顺行入氐。辛巳,犯氐。十月己卯,犯天籥。丙寅,顺行犯南斗。己巳,顺行犯狗。十一月甲申,顺行入天田。甲辰,顺行犯壁垒阵。

  乾道元年五月戊午,顺行犯诸王。六月辛巳,入东井。丁未,顺行犯鬼。八月癸未,入太微。十二月庚子,顺行入羽林军。二年三月己酉,顺行犯天街。己亥,顺行入鬼。九月己酉,犯明堂。十一月辛亥,顺行入氐。十二月壬辰,顺行犯南斗。三年十一月丁丑,犯羽林军。四年五月己卯,犯毕。辛巳,入毕口内。六月丁酉,犯天关。癸卯,犯司怪。辛亥,入东井。七月庚申,犯天樽。甲戌,犯鬼。八月己亥,犯权。丙辰,入太微,九月丙寅,出。十月丁酉,入氐。五年九月庚申,犯心宿大星。七年八月丁卯,犯权左角少民星。九月甲申,犯右执法,入太微垣,甲午,出。十月丁卯,入氐。十一月己卯,犯房。丙戌,犯东咸。八年八月壬戌,入氐。甲子,犯氐东南星。九月癸酉,犯房。甲戌,犯钩钤。戊子,犯天江。十一月丁亥,犯壁垒阵。

  淳熙元年十一月甲午,入氐。辛亥,犯罚。十二月壬午,犯建。二年十一月丁卯,入羽林军。三年五月癸亥,犯毕。六月乙卯,犯天关。丁亥,犯井钺。辛卯,入东井。八月戊戌,入太微,犯右执法。四年七月己卯,犯角宿距星。九月辛丑,犯心前星。六年六月乙未,入东井。八月癸卯,犯权、御女星。十月戊申,人氐。七年八月己巳,入氐。八年五月甲辰,入东井。九年十一月乙亥,入氐。十年闰十一月己亥,犯壁垒阵。十一年七月壬申,入东井。

  八月丁巳,犯权大星。十二年六月癸酉,犯太微右执法。十四年六月甲戌,入井。九月丁未,入太微。戊申,顺行犯太微右执法。丙寅,犯进贤。十五年九月丙申,犯房。十月辛未,犯南斗魁。十六年闰五月丙戌,入井。

  绍熙元年十一月戊午,入氐。三年七月己卯,犯天江。八月甲辰,犯权左角少民星。四年九月甲戌,犯心东星。

  庆元元年六月丁卯,入东井。九月戊子,入太微,戊戌,始出。

  嘉泰三年六月甲寅,入井。十月甲寅,入氐。四年六月乙未,犯斗。

  开禧元年六月壬子,入井。二年五月辛卯,犯权大星。十一月壬戌,入氐。三年十一月癸巳,顺行入壁垒阵。

  嘉定元年六月甲戌,犯井钺。四年六月庚子,入井。八月庚寅,犯权大星。七年十一月丙寅,顺行入氐。十年七月乙酉,犯角。十二年六月庚辰,顺行入井。八月壬申,顺行犯权星、御女。丁丑,犯权左角少民星。十三年十月丁巳,顺行犯南斗。十五年十一月丙午,顺行入氐宿方口内。

  绍定五年七月甲申,顺行入井。

  端平二年七月丙午,顺行入井。八月丁巳,犯太微右执法。

  嘉熙二年十月戊辰,顺行入氐。四年六月己亥,顺行犯毕距星。癸丑,犯天关。七月乙丑,顺行入井。八月己酉,顺行犯权大星。

  淳祐元年十月庚辰,顺行入氏。三年闰八月丁丑,顺行犯权大星。十月丙戌,顺行入氐。四年九月癸亥,顺行犯斗。六年五月壬戌,顺行犯权大星。十月己酉,顺行入氐。八年七月戊申,入井。九年七月癸酉,犯进贤。十月辛丑、十一月辛未,顺行入氐。十一年二月甲寅,顺行犯昴。七月壬申,顺行入井。闰十月癸亥,顺行入氐。十二年九月丙午,顺行犯斗宿距星。

  宝祐四年六月丁亥,顺行入井。

  开庆元年七月辛亥,顺行入井。八月庚子,顺行犯权。

  景定元年八月壬子,犯房。三年十月庚午,顺行入氐。五年六月戊午,顺行犯天关。己巳,与太阴并行入井。

  咸淳四年七月庚午,顺行入斗。

  德祐元年七月丙子,入东井。十一月辛巳,犯房。

  辰星

  景德四年九月戊子,见东方,在亢。

  大中祥符四年六月己巳,犯轩辕大星。六年十月壬戌,入氐。

  天圣八年四月壬寅,犯鬼积尸。

  熙宁四年十一月丁亥,犯罚南第一星。五年九月癸酉,入氐。

  元丰八年十月癸未,入氐。

  元祐五年七月丁亥,犯轩辕大星。六年十月庚午,犯键闭。

  元符元年五月戊午,入舆鬼,犯积尸气。十月辛丑,犯西咸。二年闰九月壬辰,入氐。

  绍兴二十一年十月庚午、二十八年十月癸卯,俱入氐。

  隆兴二年十月壬申,入氐,至戊寅出,凡七日。
 
 



 
                   
志第九天文九
 
  ○岁星昼见太白昼见经天五纬相犯老人星景星彗星客星

  岁星昼见

  嘉祐五年三月乙未,岁星昼见。六年六月壬申,昼见。七年六月丙子,昼见。八年七月癸亥,昼见。

  治平元年六月壬戌,昼见。

  元符二年八月癸未,昼见。

  太白昼见经天

  开宝元年六月丁丑,太白昼见。戊寅,复见。

  淳化元年六月庚午,七月丁丑,十一月戊戌,皆昼见。

  咸平三年六月己未,昼见。四年十二月丙寅,昼见在南斗。六年五月甲午、八月庚午,皆昼见。

  景德元年十一月辛亥,昼见。二年四月甲辰,昼见。三年七月乙巳,昼见。庚申,又见。十二月癸酉,又见。

  大中祥符元年七月庚申,昼见。四年六月丙午、八月乙巳,皆昼见。六年四月壬午,昼见。七年七月癸卯,昼见。九年五月庚午,昼见。

  天禧三年六月辛卯,复见。四年七月丁巳,昼见。五年六月丙午,昼见。

  乾兴元年十一月壬辰,又见。

  天圣三年六月壬戌、十二月戊寅,皆昼见。五年五月壬寅,昼见。

  明道元年七月,昼见三十日。

  庆历三年八月甲寅,昼见。

  皇祐三年四月丙午,昼见。

  至和元年五月壬辰、九月己丑、十月辛卯,皆昼见。三年四月己丑,昼见。

  嘉祐二年六月己未,昼见。四年正月庚寅,昼见。七月辛丑,昼见。五年九月庚寅,昼见。六年六月乙丑,昼见。七年五月戊午,昼见。七月己酉,经天,复见。十月乙未,昼见。

  治平元年正月戊戌,昼见。六月辛酉,昼见。二年七月丁丑,昼见。十二月辛亥,又见。四年二月丁酉,昼见。闰三月癸未,昼见。五月辛巳,昼见。七月癸卯,八月丁未,昼见。

  熙宁元年十一月癸酉,昼见。二年六月壬戌,昼见。三年五月癸巳、九月壬子、五年二月癸亥、五月丙午、八年三月戊午、七月戊寅,皆昼见。九年十月乙酉,昼见。十年五月甲戌,昼见。

  元丰元年四月癸亥,昼见。三年七月戊子,昼见。四年七月己丑,昼见。六年八月己卯,昼见。七年十月乙卯,昼见。

  元祐元年六月庚戌,昼见。十月庚寅,昼见。三年二月辛丑,昼见。七月辛未,又见。六年四月壬寅,昼见。闰八月乙丑,又见。七年十一月辛巳,昼见。八年四月己未,昼见。

  绍圣元年五月己酉,昼见。九月庚申,又见。二年十一月丙申,昼见。三年五月壬子,昼见。四年六月己酉,昼见。

  元符二年五月甲辰,昼见。八月癸巳,又见。

  崇宁元年六月己酉,昼见。三年正月癸卯,昼见。

  大观二年十一月丁未,昼见。四年十月戊戌,又见。

  政和三年十二月辛酉,昼见。六年十月乙丑,昼见。七年三月辛未,昼见。

  重和元年十月己卯,昼见。

  宣和二年六月丁丑,昼见。六年十一月丙子,昼见。

  建炎元年十月甲戌、绍兴元年四月壬申,昼见。四年六月庚子、十一月戊申,昼见经天。六年正月壬辰,昼见经天。十七年七月辛巳,昼见。二十八年六月壬辰,昼见。

  隆兴元年七月丙申,经天昼见。二年六月戊辰,昼见。七月庚子,经天昼见。

  乾道元年三月甲寅,昼见。乙亥,昼见经天。二年四月甲申,昼见。五月甲寅,经天昼见。庚午,昼见。三年九月戊子,四年五月乙丑,昼见,与日争明。六月辛卯,经天。五年六月庚寅,昼见。十一月甲子,昼见。庚午,昼见。

  淳熙三年五月癸酉,经天昼见。四年十一月壬戌,又见。六年七月乙丑,昼见。癸未,经天。九年六月庚申,昼见。甲子,经天。九月癸巳、十一年五月乙卯、十二年六月戊寅,昼见。七月丁酉,经天昼见,至八月壬申始灭。十四年六月辛卯,昼见。七月辛丑,经天。

  绍熙元年五月丙子,昼见。与日争明。四年七月乙丑,十一月甲戌,昼见。

  庆元元年三月庚寅,经天昼见。七月己亥,昼见。四年九月壬寅,昼见。癸卯,经天。

  嘉泰元年六月丙午,经天昼见。十一月己巳,昼见。十二月己卯,经天昼见。三年六月癸亥,经天昼见。

  开禧元年三月庚申,二年五月壬寅,三年十二月乙巳,昼见,与日争明。

  嘉定元年五月甲子,四年七月壬戌,五年九月丙午,六年二月丁丑,昼见。七年五月丁丑、八月乙巳、九月壬戌,昼见。九年五月癸酉、十年五月乙丑,昼见。癸酉,经天。十一月庚辰,昼见。戊戌,经天。十二年二月庚子,昼见。三月丁亥,经天昼见。六月辛未,昼见。辛亥,经天,昼见。十三年九月甲午、十四年三月甲午、十五年五月庚戌、九月辛未,昼见。十七年六月丁卯,昼见经天。

  宝庆元年六月辛卯,昼见。

  绍定五年四月丁丑,昼见。五月癸巳,经天。

  端平元年十一月壬戌,经天。二年四月丁亥、七月戊戌,昼见经天。

  嘉熙元年二月己酉,二年五月辛巳,八月辛酉,昼见经天。三年十二月辛酉、四年二月丁未、淳祐元年六月庚寅,昼见。十月戊戌,昼见。乙巳,经天。二年十二月壬戌,昼见。三年七月己亥、四年八月壬辰、五年二月辛卯,昼见经天。六年四月辛酉、八月壬子,昼见。

  九月戊辰,昼见经天。七年十月辛巳、九年十二月戊申、十一年二月乙卯、七月癸亥、宝祐二年九月丁卯、三年十月甲戌、四年五月丁未、五年七月己未、开庆元年六月壬寅、景定三年四月庚寅、闰九月甲申、五年四月戊午,昼见。五月乙亥、咸淳元年七月丁酉、四年九月癸酉德祐元年七月丙子,昼见。

  五纬相犯

  建隆元年正月甲子,太白犯荧惑于娄。十月壬申,又相犯于轸。三年十一月甲戌,荧惑犯岁星于房。

  乾德四年六月甲辰,太白犯荧惑于张。

  开宝四年十月甲辰,太白犯荧惑于牵牛。

  太平兴国八年三月乙巳,荧惑犯岁星。

  端拱二年正月丁亥,辰星犯岁星于须女。十一日壬辰,荧惑犯岁星。

  淳化二年三月癸丑,太白犯岁星于娄。五年六月丙午,太白、岁星相犯于柳。十一月丙子,太白犯辰星于虚。

  至道元年五月戊午,荧惑犯填星于奎。

  咸平元年二月甲寅,太白犯填星。三年四月癸亥,辰星掩太白。六年正月庚戌,太白犯填星。

  景德二年六月己亥,太白犯岁星。三年七月戊辰,辰星犯岁星。己酉,太白犯岁星。四年七月癸巳,荧惑犯岁星。八月乙未,荧惑又犯岁星。

  大中祥符元年九月壬申,太白犯填星。二年十一月癸亥,荧惑犯岁星。四年十一月庚午,太白犯填星。辛未,辰星犯填星。五年正月壬午,荧惑犯岁星。七年三月乙巳,荧惑犯岁星。九年六月甲戌,荧惑犯岁星。

  天禧元年四月壬辰,太白犯岁星。二年六月戊午,太白犯岁星。七月癸酉,辰星犯太白。五年九月庚子,太白犯岁星。十月己巳,荧惑犯填星。

  天圣元年三月丁丑,荧惑犯岁星。二年九月戊申,太白犯荧惑,十一月壬子,辰星犯太白。三年五月癸未,太白、辰星相犯于井。五年六月辛卯,荧惑犯填星。壬辰,掩填星。七年五月辛未,太白犯填星,在毕宿一度半。八年六月乙酉,太白犯荧惑。

  景祐元年闰六月庚辰,太白犯填星。十一月甲寅,又犯荧惑。二年五月丁亥,又犯填星。九月辛巳,荧惑犯填星,在张六度。四年七月己未,太白犯荧惑。九月辛亥,荧惑犯填星,在翼十五度。

  康定元年九月壬申,辰星犯填星。

  庆历三年九月甲申,太白犯岁星。

  皇祐三年十一月丁丑,荧惑犯填星。

  嘉祐元年九月乙巳,太白犯岁星。三年闰十二月甲戌,荧惑犯岁星,躔斗四度。五年正月壬辰,太白犯岁星。六年三月癸巳,荧惑犯岁星,在营室。七月己丑,太白犯填星,躔井十二度。闰八月己亥,太白犯辰星,在轸四度。七年正月庚申,太白犯岁星,在营室。六月丁丑,太白犯荧惑,在翼一度半。八年四月己丑,太白犯岁星,在胃。是日,荧惑晨见东方。五月庚辰,荧惑犯岁星,在昴四度。

  治平元年十一月庚午,辰星犯太白,在尾十六度。二年四月丁巳,太白犯岁星。五月癸亥,辰星犯太白。戊子,太白犯填星,在张五度。八月己亥,荧惑犯岁星,躔柳七度半。十月丙申,又犯填星,在翼二度。三年十二月癸卯,太白犯荧惑,躔危四度。四年九月癸巳,太白犯填星。丙申,犯岁星。十月甲子,荧惑犯填星。十一月己卯,又犯岁星。十二月丁卯,太白犯荧惑。

  熙宁元年十一月己丑,太白犯荧惑。三年正月己未,荧惑犯岁星。十月乙酉,太白犯填星。八年三月庚寅,太白犯填星。十年七月癸酉,太白犯岁星。

  元丰二年五月庚寅,荧惑犯岁星。四年十月乙亥,荧惑犯太白。五年三月丙戌,太白犯填星。十二月丙寅,辰星犯岁星。七年十一月甲寅,太白犯岁星。

  元祐元年闰二月戊申,太白犯荧惑。八年四月乙卯,太白犯荧惑。

  绍圣元年闰四月庚午,荧惑犯填星。三年九月丙午,太白犯填星。

  元符元年十二月乙未,太白犯荧惑。二年闰九月癸未,辰星犯填星。十月乙巳,太白犯填星。十二月辛亥,荧惑犯填星。三年四月丙辰,荧惑犯填星。

  崇宁元年十一月壬寅,太白犯填星。三年十一月庚寅,太白犯辰星。

  大观元年十二月乙酉,太白犯荧惑。二年正月甲寅,太白犯岁星。二月壬午,荧惑犯岁星。

  十月丁酉,太白犯填星。十一月壬申,太白犯岁星。三年三月辛未,太白犯岁星。四年二月辛未,太白犯岁星。五月甲辰,荧惑犯岁星。

  政和元年二月辛丑,太白犯填星。十二月乙未,又犯。三年七月乙丑,荧惑犯太白。四年十月甲子,荧惑犯岁星。七年正月癸卯,荧惑犯岁星。

  宣和二年十月己卯,太白犯荧惑。三年闰五月壬午,荧惑犯岁星。六年二月己卯,荧惑犯岁星。七年七月乙未,太白犯岁星。

  靖康元年六月辛丑,太白犯岁星。

  绍兴十九年六月壬戌,太白犯填星。二十年九月戊子,荧惑犯岁星。二十一年闰四月甲午,辰星犯填星。二十六年七月癸亥,太白犯荧惑。二十七年四月壬寅,太白犯岁星。二十八年十月乙未,辰星犯填星。三十年七月己亥,太白犯岁星。

  隆兴元年九月丁酉,太白犯荧惑。十二月甲子,太白犯填星。二年正月丁亥至己丑,荧惑犯守岁星。十一月甲午,辰星犯岁星。

  乾道三年十一月乙亥,太白犯岁星。四年三月丁卯,荧惑犯填星。六年七月乙巳,荧惑犯岁星于毕。八年五月癸巳,太白犯岁星。九年二月庚申,荧惑犯岁星。七月丁巳,太白犯岁星。

  淳熙二年闰九月丁巳,太白犯荧惑。八年七月丁丑,太白犯填星。十一年七月庚戌,太白犯岁星。十四年十月庚辰,填星犯太白。十六年五月乙未,太白犯荧惑。

  绍熙二年十二月戊子,太白犯岁星。

  庆元元年九月戊子,太白犯荧惑。四年十月壬午,太白犯岁星。五年十一月辛丑,荧惑犯岁星。十二月辛未,太白犯填星。六年四月癸巳,荧惑犯填星。

  嘉泰二年五月庚戌,荧惑犯填星。

  开禧二年六月甲寅,荧惑犯岁星。三年十月丁未,太白犯荧惑。

  嘉定十年七月戊子,荧惑触岁星。

  宝庆二年十月辛亥,荧惑犯填星。十一月辛酉,荧惑犯岁星。

  绍定元年十月甲子、五年六月乙丑、端平元年六月辛巳、三年六月丁未、嘉熙四年八月癸丑、宝祐四年十二月戊午,荧惑俱犯填星。

  开庆元年九月戊辰,太白犯荧惑。

  咸淳十年十月丙寅,荧惑犯填星。

  德祐二年正月癸酉,荧惑犯岁星。

  五纬相合

  岁星

  建隆三年十一月壬申,与荧惑合于房。

  开宝元年正月壬寅,与填星、太白合于娄。

  淳化五年六月丙午,与太白合于柳。

  至道元年五月庚戌,与太白、太阴同度,不相犯。

  景德四年九月戊子,与填星合于翼。

  天禧二年八月癸丑,与荧惑合于张。

  绍兴十六年三月乙丑,与填星、太白合于昴。十月戊戌,与填星合于毕。十七年七月壬戌,与太白合。二十二年十二月乙丑,与荧惑合于尾。三十一年六月甲寅,与太白合于张。

  隆兴元年十一月庚寅,与太白合。

  乾道元年十二月庚子,与填星合于南斗。二年十一月丁巳,与填星合于牛。六年五月戊寅,与太白合于毕。七年六月庚戌,与太白合于井。

  淳熙十四年四月癸未,与填星合于轸。十月己丑,与太白合于氐。

  庆元元年四月辛酉,与太白合于井。

  开禧元年七月癸未,与填星合。二年二月甲子,与填星合于昴。

  端平二年十月己未,与太白合于心。

  嘉熙四年五月甲子,与太白合于娄。

  宝祐三年八月丁卯,岁星、荧惑在柳。

  景定元年正月庚辰,与荧惑行入尾。

  荧惑

  雍熙二年七月丙戌,与岁星合于轸。

  建炎四年六月戊子,与填星合于亢。九月壬戌,与岁星合于斗。

  绍兴二年六月丙午,与填星合于房。十一月乙亥,与岁星合于室。三年八月戊子,与太白合于张。四年二月戊子,与填星合于箕。五年闰二月丙午,与岁星合于昴。六年正月丁亥,与填星合于斗。七年五月甲申,与岁星、太白合于柳。闰十一月丁卯,与辰星行入氐。八年二月己未,与填星合于女。十三年九月辛未,与太白合于尾。十五年八月庚寅,与太白合于氐。二十年三月甲午,与太白合于毕。九月戊子,又合于轸。十一月戊子,与太白合于氐。二十二年十月己卯,与太白合于氐。十一月壬子,与岁星合于心。二十六年七月庚申,与填星合于轸。二十九年闰六月己未,与岁星合于井。三十年七月庚子,与填星合于氐。三十一年十一月丁未,与岁星合于翼。三十二年八月辛未,与填星合于尾。十一月壬戌,与太白合于羽林军。

  隆兴元年七月壬寅,与辰星合于柳。十二月壬申,与岁星合于氐。二年四月癸未,与岁星合于氐。八月癸酉,与填星合于箕。

  乾道元年八月辛巳,与太白合于翼。二年二月乙酉,与岁星合于斗。三月癸酉,与填星合于牛。四年二月庚申,与填星合。五月壬戌,与岁星合。五年十一月甲子,与太白合于房。戊辰,与辰星合于心。辛巳,又合于尾。六年二月甲申,与太白合。辛卯,合于女。三月戊午,合于危。乙丑,与岁星合于室。七月辛巳,与填星合于土。九月癸卯,合于毕。八年四月辛丑,与填星合于奎。九年三月辛丑,与岁星合于柳。四月乙丑,又合于星。

  淳熙二年六月丙寅,合于轸。四年九月己亥,合于尾。六年十一月甲子,合于危。九年二月壬寅,合于胃。十一年三月甲寅,合于井。

  绍熙三年九月乙亥,与填星合于尾。

  庆元四年五月庚子,又合。八月甲戌,合于虚。六年四月癸巳,合于室。

  嘉泰四年五月乙亥,合于胃。

  开禧三年十月丙辰,与太白合于箕。

  嘉定元年五月戊辰,与填星合于井。八月庚寅,与岁星合于张。六年三月癸卯,合于斗。七年三月辛巳,与太白合于参。八年四月戊午,与岁星合于室。九年十月庚午,与辰星合于房。十年七月戊寅,与岁星合于昴。十五年五月丁丑,合于轸。

  宝庆二年十月辛亥,与岁星、填星合于女。

  绍定元年十月丁巳,与填星合于危。二年正月丁亥,与岁星合于娄。三年十月己巳,与填星合于室。五年六月乙丑,与填星合于娄。

  端平元年六月庚午,与填星合于胃。三年六月癸卯,合于毕。

  嘉熙三年八月癸亥,与太白合于斗。四年七月己丑,与太白合于鬼。八月己酉,与填星合于柳。

  淳祐四年九月癸丑,合于轸。

  宝祐元年五月丁酉,与岁星合于昴。

  景定三年四月庚子,合于危。十一月丁未,与填星合于娄。五年六月戊辰,与岁星合。八月壬寅,与填星合。

  咸淳十年十月丙寅,与填星行在轸。

  填星

  端拱二年九月乙巳,与荧惑合于危。

  淳化二年正月癸丑,与太白合于须女。

  至道元年五月乙卯,与荧惑合于东壁。

  绍兴十年十二月戊子、十一年三月庚子,与太白合于室。

  隆兴二年十月辛巳,合于斗。

  乾道二年五月己未,与岁星合于南斗。

  淳熙五年闰六月己酉,与荧惑合于井。

  淳祐六年十月乙未,与岁星、荧惑合于亢。

  宝祐六年十一月甲戌,与荧惑顺行在危。十二月辛丑,与太白、荧惑合于室。

  太白

  乾德四年六月己亥,与荧惑合于张。

  开宝三年五月庚戌,与填星合于毕。六月乙未,与岁星合于东井。五年十月甲辰,与荧惑合于牵牛。

  雍熙四年十二月丁巳,与填星、岁星合于南斗魁。

  淳化二年三月癸丑,与岁星合于娄,太白在南。三年正月丙辰,与荧惑合于娄,岁星在胃。

  至道元年五月丙辰,与岁星合于七星,不相犯。

  太中祥符元年九月乙酉,与岁星合于角、亢。

  建炎四年十一月辛丑,与岁星合于南斗。十二月壬午,与荧惑合于危。

  绍兴元年九月丁酉,与荧惑合于张。十一月乙卯,与填星合于心。二年十一月甲子,与荧惑合于危。癸未,与岁星、荧惑合于室。三年四月戊子,与岁星合于奎。四年二月丁酉,合于娄。五年正月己卯,十月戊申,与填星合于斗。六年七月癸酉,与岁星合于井。七年四月丁巳,与荧惑合于东井。五月乙亥,与荧惑、辰星合于井。十一月癸巳,与荧惑合于尾。八年正月乙巳,与填星合于女。十一月丙午,合于虚。九年三月癸卯,与荧惑合于井。十一月壬申,与岁星合于角。十年十一月丁未,与填星合于危。十三年十二月乙巳,合于奎。十四年六月癸卯,与荧惑合于井。十七年二月庚戌,与填星合。庚申,与岁星合。十二月庚戌,与辰星合于南斗。十九年六月戊午,与填星合于井。七月丁未,与岁星、辰星合于张。二十年三月戊寅,与荧惑合于昴。四月庚戌,与填星合于东井。六月甲寅,与岁星合于翼。十月丙午,与岁星、荧惑合于轸。己巳,与荧惑合于角。二十二年九月庚申,与荧惑、辰星合于角。十月庚午,与荧惑合于亢。二十三年六月甲子,与填星合于张。九月癸卯,与岁星合于尾。闰十二月癸卯,合于南斗。二十五年九月壬申,与填星合于轸。十一月壬申,与辰星合于尾。二十六年七月丙辰,与荧惑合,壬戌,与荧惑、填星合于轸。二十七年三月辛卯,与荧惑、岁星合于奎。二十八年二月丁未,与岁星合于胃。六月乙未,与荧惑合。十一月己未,与填星合于亢。三十年七月丙申,与岁星合于柳。三十一年六月壬寅,合于星。九月庚午,与填星合于房。十二月甲辰,合于尾。

  隆兴元年八月庚辰,与荧惑合于张。十月丁丑,与岁星合于亢。十二月辛酉,与填星合于箕。二年八月乙卯,与岁星合于氐。十月丙辰,与填星合于箕。

  乾道元年七月乙亥,与荧惑合于张。三年正月癸亥,与填星、岁星合。十一月壬申,与岁星合。五年四月乙巳,与荧惑合于井。十一月甲子,合于房。十二月癸巳,合于尾。六年正月甲子,合于斗。三月壬戌,与填星合。五月乙丑,与岁星合于昴。七年二月丙寅,与岁星合于毕。三月甲午,与荧惑合于井。八年五月癸未,与岁星合于井。九年三月辛酉,与填星合于奎。七月甲寅,与岁星合于张。

  淳熙元年正月丁未,与填星合于奎。十月乙丑,与岁星合于轸。二年闰九月甲寅,与荧惑合于尾。三年二月庚辰,与填星合于胃。五月乙丑,合于毕。六月癸巳,与荧惑合于井。四年九月壬子,与荧惑、岁星合于尾。五年正月庚戌,与岁星合于斗。十一月壬戌,合于牛。六年三月丁丑,六月丁酉,与填星皆合于井。八年六月壬申,合于柳。九年二月丙寅,与荧惑合于昴。五月乙亥,与填星合于柳。十一月乙亥,又与荧惑合于氐。十一年七月壬寅,与岁星合于柳。八月己卯,与填星合于翼。九月乙卯,与辰星、荧惑合于亢。十二年六月癸酉,与填星合于翼。十五年六月丙子,与填星合于亢。甲申,与岁星合于氐。

  绍熙元年十一月丁丑,与填星合。五年十一月庚戌,与荧惑合于危。

  庆元元年三月庚寅,与岁星合于参。六月庚午,合于井。八月癸酉,与荧惑合于张。二年十一月丙子,与填星合于牛。三年八月甲戌,与荧惑、岁星合于翼。四年十月戊寅,与岁星合于角。五年十二月辛未,与填星合于危。

  嘉泰元年五月戊午,与荧惑合于柳。二年正月丁巳,与荧惑、岁星合于南斗。十二月癸酉,与岁星合于女。

  开禧二年二月壬申,与填星、岁星合于昴。

  嘉定元年六月戊寅,与填星、荧惑合于井。二年四月丁丑,与填星合于井。四年八月乙酉,与填星合于室。五年九月丁未,与岁星合于心。七年六月庚子,与填星合于翼。十一月丁卯,与荧惑合于氐。九年九月庚寅,与填星合于角。十二年闰三月甲寅,七月壬寅,与岁星合于井。十三年八月丙戌,与填星合于房。

  宝庆二年正月壬午,与岁星、填星合于女。三年八月甲申,与荧惑合于星、翼。

  绍定三年闰二月乙酉,与岁星合于毕。五年八月壬申,合于张。六年五月庚戌,与荧惑合在柳。

  端平元年正月丁未,合于斗。二年二月壬午,与填星合于胃。三年九月庚申,与岁星合在尾。

  嘉熙元年六月乙未,与填星合于井。四年七月甲戌,与荧惑合于井。

  淳祐三年闰八月壬寅,与填星合于翼。六年三月戊午,与荧惑合于毕。十年十二月戊戌,与岁星合于危。十二年七月庚寅,与荧惑合于轸。九月戊戌,与填星合于箕。

  宝祐五年六月丙戌,与岁星合于翼。

  景定五年四月庚午,与岁星合于娄。

  咸熙三年七月己亥,与填星合于井。

  德祐元年十月丁巳,与填星合。

  辰星

  景德三年七月己酉,与岁星、太白合于柳。

  绍兴四年三月乙亥,与太白合于毕。七年五月戊子,与荧惑、太白合于柳。九年九月乙巳,与岁星合于角。十七年三月乙卯,与填星合。二十一年闰四月壬辰,与填星合于东井。二十三年四月丙寅,与太白合于毕。二十八年十月丙申,与填星合于亢。

  隆兴二年十一月庚寅,与岁星合。十二月丁亥,与太白合。

  乾道元年三月甲戌,与荧惑合于毕。四年二月壬子,与太白合于胃。五年六月庚寅,与岁星合。七年四月丙寅,淳熙四年五月乙巳,与太白合于井。十五年六月庚寅,与太白合于张。十二月壬戌,与岁星合于尾。

  绍熙四年三月辛己,与太白会于昴。

  五纬俱见

  乾德五年三月,五星如连珠,聚于奎、娄之次。

  景德四年七月,五星当聚鹑火而近太阳,同时伏。

  庆历三年十一月壬辰,五星皆见东方。

  靖康元年六月丙辰,填星、荧惑、太白,岁星聚。

  乾道四年二月壬子、六月辛丑、八月己亥、六年五月乙亥、十月庚申、八年十月癸卯,五星俱见。

  淳熙十三年闰七月戊午,五星皆伏。八月乙亥,七曜俱聚于轸。

  老人星

  乾德三年八月辛酉、四年八月乙卯、六年正月戊申、开宝二年七月丁亥、本平兴国四年八月乙亥、五年八月己卯、六年八月己卯、八年八月辛卯、雍熙三年八月己酉、四年八月辛亥、端拱元年八月乙卯、二年八月己亥、淳化元年八月丁卯、二年八月辛未、三年八月戊寅、四年九月己亥、五年八月己丑、至道元年八月己亥、二年闰七月己亥、三年八月辛丑、咸平元年八月癸丑、二年八月癸亥、三年八月丁卯、四年八月甲子、五年八月己丑、六年八月丙子、景德元年八月癸酉、二年八月庚辰、三年八月庚寅、四年二月己卯、八月甲午、大中祥符元年正月丁亥、八月丙申、二年二月壬辰、八月乙巳、三年二月辛巳、八月己酉、四年正月戊寅、八月丙寅、七年正月癸丑、八月己巳、八年七月癸酉、九年正月甲寅、八月壬午、天禧元年八月癸巳、二年正月丁巳、八月辛卯、三年八月己亥、四年八月己亥、五年二月丙午、八月己巳、老人星皆出丙。

  治平四年二月癸巳、八月戊申、熙宁元年正月乙未、八月己卯、二年二月乙卯、八月壬戌、三年正月甲寅、八月癸酉、四年二月己未、八月丁丑、五年二月己未、闰七月己亥、六年正月庚午、八月丁酉、七年二月甲申、八月庚寅、八年二月己丑、八月庚戌、九年二月丁酉、八月庚子、十年正月己卯、九月戊申、元丰元年二月乙酉、八月丙午、二年二月壬戌、八月乙卯、三年二月甲寅、八月己未、四年八月丁卯、五年二月甲戌、八月己巳、六年二月己未、八月丁丑、七年二月辛巳、八月己卯、八年二月庚辰、八月辛巳、元祐元年二月戊寅、八月庚子、二年二月庚寅、九月辛亥、三年二月癸巳、八月己亥、四年二月壬子、八月丁未、五年正月甲午、八月辛亥、六年二月己亥、闰八月壬戌、七年正月壬子、八月壬戌、八年二月丙寅、八月己巳、九年二月己丑、绍圣元年八月丙子、二年二月壬午、八月丁丑、三年二月庚午、八月癸未、四年二月甲申、八月甲申、五年二月庚辰、元符元年八月辛卯、二年二月乙未、九月壬辰、崇宁元年二月壬寅、八月癸未、二年二月甲寅、八月庚戌、三年二月戊午、八月辛酉、四年二月庚申、八月丙寅、五年二月戊辰、八月甲戌、大观元年二月乙亥、八月丁丑、二年二月甲午、八月壬午、三年二月戊子、八月癸巳、四年二月乙未、闰八月丁酉、政和元年二月癸卯、八月己亥、二年二月乙巳、八月己酉、三年二月甲午、八月己未、四年二月己酉、八月辛未、五年二月庚申、八月甲子、六年闰正月壬戌、、八月丁卯、七年正月戊午、八月丙子、重和元年二月壬申、八月乙亥、宣和元年二月癸未、八月癸未、二年二月辛巳、八月己丑、三年二月丙戌、八月癸巳、四年二月己亥、八月辛丑、五年二月庚子、八月丙午、六年二月戊申、八月辛亥、七年二月癸丑、八月庚申、建炎四年七月戊辰、皆见于丙。

  景星

  开宝四年八月癸卯,景星见。

  景德三年四月戊寅,周伯星见,出氐南骑官西一度,状如半月,有芒角,煌煌然可以鉴物,历库楼东,八月,随天轮入浊,十一月,复见在氐。自是常以十一月辰见东方,八月西南入浊。

  大中祥符七年正月己酉,含誉星见。其年九月丙戌,又见,似彗有尾而不长。

  天圣元年二月己亥,奇星见。二年八月丙子,四年七月壬申,又见。

  明道二年二月戊戌,含誉星见东北方,其色黄白,光芒长二尺许。

  景祐二年正月己丑,奇星又见。

  至和三年二月辛卯、八月己未、嘉祐二年八月庚午、三年八月丙辰、四年正月庚戌、八月癸未、五年八月庚午、六年正月癸丑、八月壬辰、七年正月辛亥、八年正月辛酉、治平元年二月己丑、七月癸巳、二年二月癸巳、八月己亥、三年正月庚辰、八月庚戌、奇星皆见。

  彗孛

  彗星

  开宝八年六月甲子,出柳,长四丈,辰见东方,西南指,历舆鬼至东壁,凡十一舍,八十三日而灭。

  端拱二年七月戊子,又出东井积水西,青白色,光芒渐长,辰见东北,旬日夕见西北,历右摄提,凡三十日至亢没。

  咸平元年正月甲申,又出营室北,光芒尺余,至丁酉,凡十四日灭。六年十一月辛亥,旄头犯舆鬼。甲寅,有彗孛于井、鬼,大如杯,色青白,光芒四尺余,历五诸侯及五车入参,凡三十余日没。

  天禧二年六月辛亥,彗出北斗魁第二星东北,长三尺许,与北斗第一星齐,北行经天牢,拂文昌,长三尺余,历紫微、三台、轩辕速行而西,至七星,凡三十七日没。

  景祐元年八月壬戌夜,有星孛于张、翼,长七尺,阔五寸,十二日而没。十二月己未夜,有星出外屏,有芒气。

  皇祐元年二月丁卯,彗出虚,晨见东方,西南指,历紫微至娄,凡一百一十四日而没。

  嘉祐元年七月,彗出紫微,历七星,其色白,长丈余,至八月癸亥灭。

  治平三年三月己未,彗出营室,晨见东方,长七尺许,西南指危洎坟墓,渐东速行,近日而伏。至辛巳,夕见西南,北有星,无芒彗,益东方,别有白气一,阔三尺许,贯紫微极星并房宿,首尾入浊,益东行,历文昌、北斗贯尾。至壬午,星复有芒彗,长丈余,阔三尺余,东北指,历五车,白气为岐横天,贯北河、五诸侯、轩辕、太微五帝坐内五诸侯及角、亢、氐、房宿。癸未,彗长丈五尺,星有彗气如一升器,历营宿至张,凡一十四舍,积六十七日,星气孛皆灭。

  熙宁八年十月乙未,星出轸度中,如填,青白。丙申,西北生光芒,长三尺,斜指轸,若彗。丁酉,光芒长五尺。戊戌,长七尺,斜指左辖,至丁未,入浊不见。

  元丰三年七月癸未,彗出西北太微垣郎位南,白气长一丈,斜指东南,在轸度中。丙戌,向西北行,在翼度中。戊子,长三尺,斜穿郎位。癸卯,犯轩辕,至丁酉入浊不见。庚子晨,复出于张度中。至戊子,凡三十有六日,没不见。

  绍圣四年八月己酉,彗出氐度中,如填,有光,色白,气长三丈,斜指天市左星,九月壬子,光芒长五尺,入天市垣。己未,犯天市垣宦者。庚申,犯天市垣帝坐。戊辰,没不见。

  崇宁五年正月戊戌,彗出西方,如杯口大,光芒散出如碎星,长六丈,阔三尺,斜指东北,自奎宿贯娄、胃、昴、毕,后入浊不见。

  大观四年五月丁未,彗出奎、娄,光芒长六尺,北行入紫微垣,至西北入浊不见。

  靖康元年六月壬戌,彗出紫微垣。

  绍兴元年九月,彗星见。十二月戊寅、二年八月甲寅,见于胃。丙辰,行犯土司空,至九月甲戌始灭。十五年四月戊寅,彗星见东方。丙申,复见于参度。五月丁巳,化为客星,其色青白。壬戌,留守张,至六月丁亥乃消。十六年十一月庚寅,彗星见西南危宿。二十六年七月丙午,彗星见东井,约长一丈,光芒二尺。癸丑,又犯五诸侯。三十一年六月己巳,彗星见北斗天权星东北,太史妄称为含誉。

  淳熙二年七月辛丑,有星孛于西北方,当紫微垣外七公之上,小如荧惑,森然蓬孛,至丙午始消。

  嘉定十五年八月甲午,彗星见右摄提,光芒三尺余,体类岁星,凡两月,历氐、房、心乃没。

  绍定三年十一月丁酉,有星孛于天市垣屠肆星之下,明年二月壬午乃消。五年闰九月,彗星见东方,十月己未始消。

  嘉熙四年正月辛未,彗星见于室,至三月辛未乃消。

  景定五年七月甲戌,彗星见于柳,芒角烛天,长十余丈,日高方敛,凡月余,己卯,退行,见于舆鬼。辛巳,在井。丙申,见于参。戊戌,在参宿度内。八月末,光芒稍减,凡四月乃灭。

  客星

  建隆二年十二月己酉,出天市垣宗人星东,微有芒彗,三年正月辛未,西南行入氐宿,二月癸丑,至七星没。

  太平兴国八年二月甲辰,出太微垣端门东,近屏星,北行。

  端拱二年七月丁亥,出北河星西北,稍暗,微有芒彗,指西南。

  淳化元年正月辛巳,出轸宿,逆至张,七十日,经四十度乃不见。

  景德二年八月甲辰,出紫微天棓侧,孛孛然如粉絮,稍入垣内,历御女、华盖,凡十一日没。三年三月乙巳,出东南方。

  大中祥符四年正月丁丑,见南斗魁前。

  天禧五年四月丙辰,出轩辕前星西北,大如桃,速行,经轩辕大星入太微垣,掩右执法,犯次将,历屏星西北,凡七十五日,入浊没。

  明道元年六月乙巳,出东北方,近浊,有芒彗。至丁巳,凡十三日没。

  至和元年五月己丑,出天关东南,可数寸,岁余稍没。

  熙宁二年六月丙辰,出箕度中,至七月丁卯,犯箕乃散。三年十一月丁未,出天囷。

  元祐六年十一月辛亥,出参度中,犯、掩厕星,壬子,犯九游星,十二月癸酉,入奎,至七年三月辛亥乃散。

  绍兴八年五月,守娄,鲁分也。九年二月壬申,守亢,陈分也。

  乾道二年三月癸酉,出太微垣内五帝坐大星西,微小,色青白。

  淳熙八年六月己巳,出奎宿,犯传舍星,至明年正月癸酉,凡一百八十五日始灭。

  嘉泰三年六月乙卯,出东南尾宿间,色青白,大如填星。甲子,守尾。

  嘉定十七年六月己丑,犯尾宿。

  嘉熙四年七月庚寅,出尾宿。
 
 



 
                   
志第十天文十
 
  ○流陨一

  流陨

  建隆元年正月戊午,有星出东北方,青赤色,北行,初小后大,尾迹断续,光烛地。四月,有星出天市垣。六月癸酉,有大星赤色,出心大星。甲申,有星赤色,出太微垣,历上相。乙未,有大星色赤,流虚东北。九月癸亥,有星出昴。甲子,有星如缶,出卯,光明烛地。十二月戊辰,有星青赤色,出参旗西南,慢行而没,苍光烛地。三年六月丁酉,有星出天市,入南斗魁。

  乾德元年二月丙午,有星如桃,色赤,出弧矢东南没,有光明。二年二月乙丑,有星黄白色,出太微五帝南,速行至外厨没,其体散落,光烛地。三年六月丁巳,有星如桃,色黄赤,出北斗魁,经太微垣北,过角宿西,渐大,行五尺余,没,尾迹凝天有光明。十二月丁巳,有星出天河,青白色,南行至天仓没,初小后大,光浊地。四年正月乙未,有星出天社,青白色,速行,尾迹三丈余,初小后大,没,有光明。四月甲寅,有星出天乳,青赤色,东南行,贯房没,光烛地。闰八月己丑,有星出天船,青白色,西北速行,没于文昌。

  开宝元年七月戊子,有星出大角,青白色,北行没,明烛地。九月戊子,有星出文昌,赤黄色,东北速行而没。二年六月己卯,有星出河鼓,慢行,明烛地。三年九月庚午,广州民见众星皆北流。四年八月辛卯,有星出织女,西北行,尾迹三丈余,没,久有声。五年八月乙巳,有星出王良,西北行,四丈余,有声而散。七年九月甲午,有星出室,西北行,星体散落有声,明烛地。

  太平兴国三年十月甲寅,有星出天船,赤黄色,至天棓,星体散落,明烛地。八年三月丙寅,有星昼出西南,当未地,青白色,尾迹二丈余,没于东南,有光明。七月辛巳,有星如称权,没于娄。八月壬寅,有星出紫微钩陈东,赤黄色,向北速行,近北极没。

  雍熙元年十月丁酉,有星出昴,赤色,东南蛇行二丈余,没。二年正月壬戌,有星出东井,其大倍于金星,入舆鬼没。四年六月庚戌酉初,有星出西北,色青白,入浊,当戌地,有声如雷。八月乙亥,有星出天关东,色赤黄,尾贯月。

  端拱元年四月辛亥,有星出天津,赤黄色,蛇行,有声,明烛地,犯天津东北。闰五月辛亥丑时,有星出奎,如半月,北行而没。乙卯,有星出紫微钩陈西,色青,尾迹短,赤光照地,北行而没。九月癸丑,有星出西南,如太白,有尾迹,至中天。旁出一小星,行丈余,又出一小星,相随至五车没。二年四月辛亥戌时,有星出东南,色白,坠于氐、房间。壬申,有星出渐台,血色赤,东南急行,掩左旗,过河鼓没。

  淳化元年九月辛巳,有星出羽林,色青,南行,光夺月。十一月壬午,流星出天关,南行,历天井、郎位、摄提,至大角东北坠于地,光芒四照,声如隤墙。二年正月丙申,有星出水府西,色赤黄,经参旗分为三星,相从至天苑东没,光烛地。七月癸酉,有星出云雨侧,色青白,缓行三尺余,没。二年三月己酉未时,西北方有星西北速行,色青白,有尾迹。四月己卯,有星出文昌,西南速行至柳,分为二星而没。六月己丑,有星出天市垣屠肆东,色青白,西北慢行丈余,分为三星,从而没。四年五月乙未平明,有星东南出南斗,色青白,西北行而没。五年八月己酉,常星未见,有星出东方,色青白,东北慢行,至浊没,大约出奎、娄间。九月庚午,有星出昴北,缓行,过卷舌,至砺石没。

  至道元年四月乙巳,常星未见,有星出心北,色青赤,急行而坠。七月癸丑,有星出危,色青白,入羽林没。二年五月辛丑,有星出紫微北,尾迹丈余,如彗而有声,坠于壁、室间。五月己未,日未及地五尺间,有星出中天,色赤黄,有尾迹,东行速行二丈余,没。六月己卯,有星出牵牛西,历狗国,光芒丈余,坠东南,及地无声。又有星出翼,贯天庙,坠于稷星东,光烛地。九月丁酉平明,有星出北方,东行三丈余,分为三星,从而没。三年九月丁丑,有星二,陨于西南,一出南斗,一出牵牛,有光三丈许。

  咸平五年三月丙午,有星昼出心,至南斗没,赤光丈余。八月辛巳,有星出营室,色白。丙申,有流星出东方,西南行,大如斗,有声若牛吼,小星数十随之而陨。戊戌,又有星十数入舆鬼,至中台,凡一大星偕小星数十随之,其间两星,一至狼星,一至南斗没。丁未,有星昼出紫微垣,贯北斗没。壬子,有星出中天,尾迹数道如迸火,西流至狼、弧没。六年五月乙未,有星出王良西,又出北极稍东北,至垣外没,有声如雷。六月庚午,有星昼出东北方,色黄白,有尾迹。七月壬辰,有星出昴,尾迹丈余,色白,隐隐有声,至狼星没。十一月癸丑,有星出毕,至屏星北没,尾迹蛇行,屈曲三丈余,久方没。十二月乙酉,威虏军有星历城西北,尾迹长数里,光照地,落蕃帐,有声如雷者三。

  景德元年六月戊午,有星昼出西南方,赤黄,有尾迹,速流丈余,没。十月戊申,天雄军有星出北方,陨于西北,光丈余。十二月庚辰,有星出文昌,慢行西北,分为数星,至紫微垣东北没。戊子,有星出昴,至参旗,迸为数星没。二年正月丙子,日未没,有星速流西南。二月己亥,有星出太微上将,光烛地。四月癸卯,有星北流入天仓,尾迹丈余。十月戊寅,有星出太微垣内屏北,至翼分为三星,随而没,尾迹青白色。十一月壬子,有星出南昼,声如雷,光烛地。三年五月乙卯,有星出天津东北、紫微垣北,分为四星,随而没,赤黄,有尾迹。六月乙亥,有星出云雨星北,至羽林天军南,迸为三星没。丁酉,有星出胃北,入天囷,迸为数星,光烛地。七月庚申,有星出灵台,有炬彗,声如雷,至南北没,赤光烛地。十一月辛丑,有星出中台东北,速流,有声,光烛地。四年三月庚申,有星昼出南方。六月丙辰,有星出北方,慢流至八谷,迸为数星没,光烛地。己未,有星出天市,分为三星,至尾没。

  七月辛卯,有星出败瓜南,慢流,历河鼓,入天市,至宗人东北,迸为二星没,色赤黄,有尾迹。十二月癸巳,有星出弧矢,赤黄色,尾迹丈余,光烛地,速流入浊。

  大中祥符元年二月戊申,有星十余,急流入浊,色赤黄,有尾迹。五月辛未,有星如太白,出天市垣宗人东南,尾迹丈余,阔三寸,向北慢流,至女床西,分为数星没。六月戊申,有星出北斗魁内,赤黄,有尾迹,稍北速行,迸为数星没。八月己丑,有星昼出中天,如太白,有尾迹,急流东南,近日没。九月乙丑,有星出天仓,急流东南,星体散落。二年三月己未,有星出天津南,至离珠没,尾迹五丈余,照地明。四月丙申,有星出八谷,有尾迹,速流而西,至五车东,迸为数星没。五月乙亥,有星昼出东方,如太白,尾迹赤黄,流至日北没。八月丙申,有星出北斗杓,西南急行,至郎将西,分为数点。九月乙丑,有星出南河,如桃,色赤,至中台没。三年三月丁未,有星出天市宗人东北,尾迹二丈,至左旗,迸为数星没,光烛地。五月丁亥,有星出北斗魁,如桃,色青白,尾迹二丈余。六月丁巳,有星出文昌,至上台没。乙卯,有星出传舍,如桃,色赤黄,至紫微没。壬申,有星出建星,入南斗没,赤黄,有尾迹。七月庚辰,有星出宗人西,北流入浊,光照地。八月丁未,有星出贯索,至帝座没,尾迹光明。壬戌,有星出文昌,至北极没,尾迹丈余。九月庚辰,有星出轩辕左,入太微垣没。十月庚戌,有星出东方,赤黄,无尾迹,分为数星,稍南没。四年二月辛亥,有星出东方,尾迹赤黄,二丈余。四月乙丑,有星出柳,色赤黄,至翼没。五月戊子,有星出东方,赤黄色。六月壬戌,有星出觜东北,流入浊。七月壬申,有星出紫微宫,速流至天皇没。戊寅,有星自内阶流经文昌,至上台,迸为数星,随而没。十月戊午,有星出东北,入浊。又星出七星南,至天稷没,尾迹丈余。五年二月戊申,有星出贯索,经库楼,迸为数星没。八月戊午,有星大小二十余,皆有尾迹,北流。又一星光烛地,出紫微垣外,尾丈余,阔三寸许,东北流,至传舍没。庚申,星出天耗北,尾迹十丈余,明烛地,至文昌没。六年乙巳,有星昼出南方,赤光迸逸,照地明。十一月丁巳,有星出太微郎位东,色赤黄,有尾迹,至轸北,迸为数星没。十二月癸亥,有星出西南,色青白,入东北没。七年三月内戌,有星出南河,大如杯,至玉井没。四月辛酉,星出钩陈,尾迹赤黄。七月丁未,有星昼出东南方,色黄,急流而北。九月辛亥,有星出军市,至柳,迸为三星没。十一月癸未,有星昼出日西南,尾迹二丈余,阔三寸许,青白色,西流而没。己丑,有星出南河,至弧矢没,光烛地。八年二月丁卯,有星出郎将北,迸为三星。四月癸丑,有星出亢西,至

  右摄提,迸为数星,随而没。五月乙酉,有星青白色,出人星,至腾蛇没,光烛地。丙申,有星西南流,迸为数星没,明照地。八月己亥,有星出参,南流入浊。九年四月庚子,有星昼出,赤黄色,急流西北没。

  天禧元年四月己巳,有星出轸,至器府北没,光照地。六月,有星出河鼓,速流至天田,迸为数星没。十二月癸巳,有星出东北,尾迹赤黄,急流西南没。二年八月乙卯,有星二,有尾迹,赤黄,一出五车,一出狼北,入浊。戊午,有星出酒旗,至明堂没,光烛地。九月戊子,有星出西南,至天园没。十一月辛酉,有星出南河,色赤黄,至柳没。三年六月乙巳,有星出昴,急流至天仓没。十二月壬寅,有星出轩辕,尾迹黄,慢流至太微垣,久之,有声如雷。四年正月丁丑,有星出王良,明照地,至腾蛇没。五年四月丙辰,有星出轩辕前星,大如桃,状若粉絮,犯次将,入太微垣,历屏星,凡七十五日,入浊没。己未,有星出南方,如二升器,色青赤,北流入浊,尾迹三丈许。七月辛巳,有星出文昌,光明烛地。十月乙巳,有星出天津西。

  乾兴元年三月庚寅,夜漏未上,星出七星,曳尾缓行,至翼没。五月己巳,星出天棓,速行入紫微极星西没。癸酉,星出张,西北入浊。壬午,星出危,赤黄,有尾迹,速行而东,炸烈如迸火,随至羽林军南没,明烛地。己丑,星出北河,至轩辕没。九月己巳,星出羽林,流至刍稾没。己丑,星出天市垣旁,缓行经天,过天市垣,至营室没。壬辰,星出营室,行至天仓没。十月丁酉,星出右旗,如太白,西南速行,至天弁没,明烛地。十一月壬辰,常星未见,有星出五车,南行至奎没。

  天圣元年正月丙戌,星出北斗魁西,至八谷没。三月戊辰,星出贯索,至五车没。六月戊戌,星出天弁,至建星没。己丑,星出北斗星,东北入浊没。庚寅,星出五车,至五诸侯没。闰九月癸巳,星出五车,至参没。丙申,星出东壁,至天仓没。甲辰,常星未见,星出营室,至外屏没。己酉,星出翼,南行入浊。二年辛丑,星出五车,至毕没。六月丁卯,昼漏上,星出中天,赤黄色,有尾迹,西南缓行入浊。辛巳,星出牵牛,南入浊。九月辛卯,星出太微,没于右执法。四年正月壬午,星出亢,东南流入浊。丁巳,星出灵台,至翼没。丙午,星出北斗魁,近文昌没。其夜,又有星出箕,南行入浊。四月丙寅,星出太微从官侧,南行入浊。五月辛巳,星出天市垣市楼侧,东北流入浊。闰王月丙辰,星出天船,没于紫微钩陈侧。六月乙亥,星出土司空,东南入浊。八月乙未,星出天棓,近天仓没。

  九月丁未,星出王良,西北入浊。十一月丙辰,星出东井,没于南河侧。十二月丁丑,星出钩陈,没于天棓侧。戊戌,星出太微,至文昌没。五年正月壬寅,星出天社,西南入浊。九月癸卯,星出天厨,北流入浊。丁未,星出北辰,没于天床侧。甲子,有星出北河,没于东井。六年四月甲申,夜漏欲尽,有星大如斗器,自北方至于西南,光照地,有声如雷,曳尾迹长数丈,久之,散为苍白云。七年二月乙丑,星出天乳,贯天市,入浊。八年二月丁酉,星出轩辕大星侧,如杯,速行至器府没。

  明道元年三月癸巳,星出中台,贯北河,入东井没,炸烈有声,明烛地。食顷,又有星出天市垣宗人侧,东流入浊。四月乙巳,星出贯索,大如杯,没于钩陈侧,光照地。八月癸亥,星出天船,近钩陈没,明烛地。乙丑,星出胃,大如杯,有尾迹,西北缓行,迸为六七小星,相随没于大陵,明烛地。丙寅,星出营室,西南速行,至危没。良久,又有星出天园,至天社没,光烛地。九月丙子,星出娄,没于云雨侧,尾迹久方散。食顷,又有星出天大将军,近奎没,尾迹久方散,明烛地。续又星出北辰,西北速行,至内阶没。又有星出天苑,没于天园,明烛地。

  景祐元年八月己卯,星出东井,行至厕星没,尾迹久方散,明烛地。乙酉,星出北斗魁,西北速行,入紫微东南垣没。又有星出文昌,西北速行,至紫微钩陈没,尾迹久方散,明烛地。九月丁亥,星出天津,如太白,青色,有尾迹,没于危。良久,星出五车,没天廪。己丑,星出东井,如太白,赤黄色,有尾迹,向东速行,至柳没,光照地。其夜,星出娄,至奎没,明烛地。十一月乙卯,星出轩辕大星侧,如太白,赤黄,向东速行,入浊,明照地。二年八月庚申,星出大陵,如太白,赤黄色,东南缓行,没于昴,尾迹久方散,明烛地。九月丙午,常星未见,星出婺女,缓行,近南斗没。十一月辛丑,星出五车,至觜觿没,明烛地。四年闰四月癸未,夜漏未上,星出天津,大如杯,东北行入浊。己亥,星出上台,至轩辕没。五月辛亥,星出华盖,至北辰没。六月壬申,星出天津,入天市垣,至宗人没。是夜,星出王良。如太白,青白色,有尾迹,东南速行,至娄没,明烛地。己卯,星出梗河,没于亢。七月戊申,有星数百皆西南流,其最大者一星至东壁没,光烛地,久之不散。九月庚子,星出南河,东南速行,近狼星没,青白色,有尾迹如太白,明烛地。己酉,星出牵牛,如太白,青白色,西南入浊。丁卯,星出紫宫,没天棓,有尾迹,明烛地。

  宝元元年正月戊戌,星出左摄提,如太白,赤黄色,至天市西垣没,明烛地。二月甲午,星出河鼓,至七公没。三月辛丑,星出东井,没参侧。庚戌,星出大角,至氐没。辛亥,星出北斗魁,如太白,青白色,有尾迹,东北速行入浊,光照地。四月壬申,有星出中台,如太白,青白色,有尾迹,向北速行入浊,明烛地。又星出天江,如太白,有尾迹,西南速行,至房没。八月壬申,星出东井,如太白,东北速行,没舆鬼,明烛地。十月壬午,星出天津,至营室没。己丑,星出东井,如太白,赤黄,有尾迹,至狼侧没,明烛地。十一月癸丑,星出中台,至轩辕没。二年正月庚申,星出翼,如太白,行至角没。三月癸丑,星出右旗,赤黄,有尾迹,向南速行,没于建星,明烛地。五月庚戌,星出房,至积卒没。闰十二月甲寅,星出文昌,如太白,有尾迹,西北速行,至五车没,明烛地。

  康定元年三月戊寅,有星出文昌,如太白,青白色,北行入浊。四月丁未,有星出紫宫东垣上卫侧,至北辰没。癸丑,星出北斗,北行入浊。六月庚戌,星出天弁,西北入浊,明烛地。九月戊寅,星出天船,东行,入五车没。十月壬辰,星出天津,速行至紫宫西垣没。壬戌,中天有星大如杯,赤黄,有尾迹,西南速行,没于浊,光照地,良久,有声如雷。十一月乙亥,星出文昌,北行,明烛地,入浊。

  庆历元年八月癸未,星出天船,如太白,东北速行入浊,青白色,明烛地。己亥,星出奚仲,大如杯,色青白,西南缓行,没于天津侧,明烛地。辛丑,有星经天廪,东南缓行入浊。乙巳,夜漏未上,星出营室,如太白,东行入浊,青白色。九月己酉,星出奎,如太白,有尾迹,西行,没于东壁,明烛地。丙辰,星出毕,如太白,有尾迹,西北速行,至王良没。丁卯,星出北辰,如太白,北行入浊,明烛地。戊辰,星出壁垒阵,如太白,赤黄,有尾迹,西南入浊,明烛地。二年二月庚子,星出房,如太白,赤黄,有尾迹,西南速行,入浊没,明烛地。三月戊寅,星出钩陈侧,如太白,赤黄,有尾迹,西行缓行,至天棓没,明烛地。四月丁丑,星出贯索,大如醆,青白色,有尾迹,东北慢行,至阁道没,明烛地。丙申,星出贯索,如太白,赤黄色,西北速行,没于中台侧,明烛地。七月壬寅,星出河鼓,大如杯,青白色,西速行,至牵牛没,明烛地。己酉,星出婺女,如太白,青白色,有尾迹,东南慢行入浊,明烛地。乙丑,星出天津,如太白,赤黄,向西速行,至贯索没,尾迹久方散,明烛地。八月壬寅,星出北斗杓,如太白,青白色,西北行,没于浊。乙亥,夜漏未上,星出箕,南行入浊。又有星出天仓,如太白,东南入浊没。壬午,星出危,东南行,至浊没。九月辛亥,星出天船,如太白,东行入浊,青白色,有尾迹。庚申,星出娄,至东壁没。乙丑,星出娄,至天仓没。丁卯,星出五车,东北流,没于文昌侧。闰九月辛未,星出羽林军,如太白,赤黄色,西南行入浊。乙亥,星出娄,西行入浊。十二月庚申,有星出弧矢,南行入浊,赤黄,有尾迹,烛地。三年二月壬寅,星出上台,至轩辕没,有尾迹,明烛地。

  四月戊申,夜漏未上,中天星出大角,如太白,西行至轩辕没。辛亥,星出女床,至天市西垣没。丙辰,星出牵牛,如太白,西南缓行,至天渊没。七月己卯,星出北斗魁,西北行入浊。甲申,星出贯索,如太白,速行至北斗柄没。甲寅,星出阁道,如太白,东北速行入浊,有尾迹,明烛地。十月戊申,星出柳,如太白,西南速行,至弧矢没,尾迹久方散。五年五月辛巳,星出紫宫钩陈侧,北行入浊。六月辛酉,星出奎,如太白,西行,至天仓没,有尾迹,明烛地。壬戌,星出营室,如太白,赤黄色,东南速行,过危,至虚没,有尾迹,明烛地。七月甲午,星出建星,如太白,向南速行,至浊没。乙巳,星出牵牛,如太白,南行,至浊没。八月甲寅,星出八谷,东北入浊。少顷,有星出天将军,如太白,西北速行,至王良没,有尾迹,其色赤黄。巳卯,星出文昌,大如醆,直北速行入浊,有尾迹,明烛地。壬午,星出北河,至柳没。十月甲寅,星出毕,东南速行,至天苑没,赤黄,有尾迹。丙辰,星出张,东南速行,至浊没。丙寅,星出天津,大如杯,东南速行,至危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六年三月乙未,星出大角,如太白,西南速行,至浊没。庚戌,星出文昌,如太白,向北速行入浊,青白色,有尾迹,明烛地。六月丁巳,星出营室,大如杯,光烛地,有声,北行,至王良没。七月癸巳,星出昴,至参没。九月辛巳,星出王良,如太白,东北速行入浊。乙巳,星出南河,如太白,东北速行,没于舆鬼侧。七年四月己酉,星出营室,东北速行入浊。戊辰,星出郎位,如太白,至梗河没,有尾迹,明烛地。六月己巳,星出天田,赤黄色,有尾迹,西南缓行,至折威没。戊辰,星出尾,西南速行入浊。九月乙亥,星出河鼓,入天市垣,至宗人没。戊寅,星出天苑,如太白,南行,至天园没,有尾迹,明烛地。庚辰,星出东井,没于狼。丙戌,星出北落师门,西南缓行,至浊没。十二月癸亥,星出五车,赤黄色,西北速行,至天船没。八年正月乙酉,星出天厕侧,西南速行入浊,有尾迹,明烛地。丁酉,星出柳,直南速行入浊。二月乙酉,星出文昌,青白色,东北速行,至浊没。四月己巳,星出奎,如太白,东北速行,至娄没。五月壬寅,星出氐,如太白,向西南速行,入浊没。戊午,星出房,色赤黄,东南入浊。六月戊寅,星出北落师门,西南速行,没于浊。己卯,星出北斗,至郎位没,有尾迹,明烛地。癸巳,星出天津,至紫宫西垣没。七月庚申,星出七公,如太白,西北速行,入浊没。八月乙亥,星出天市,西南速行

  入浊,有尾迹,色赤黄。是夜,星出东壁,赤黄色,东北速行,至浊没。九月壬寅,星出天仓,如太白,东北速行,至胃没。甲子,星出天苑,西南速行,入浊没。十月乙酉,星出匏瓜,如太白,向东速行,至天津没。十二月乙丑,星出南河,如太白,东南行,至弧矢没。己丑,星出天市垣,东南行,至浊没。

  皇祐元年三月庚子,星出轸,西南速行,没于翼。四月辛巳,星出织女,向南速行,入天市垣,至宗人没,明烛地。甲申,星出心,如太白,东南速行入浊。六月丙寅,星出紫宫钩陈侧,如太白,北行入浊。己巳,星出匏瓜,赤黄,有尾迹,向南速行,至建星没。丁丑,星出造父,如太白,向西南速行,至天棓没,有尾迹,明烛地。九月壬子,星出阁道,东南速行,至娄没,有尾迹,明烛地。十一月癸巳,星出文昌,向东速行,至五车没,有尾迹,明烛地。十二月乙丑,星出亢,赤黄色,向东北缓行,至天市垣西没。丁酉,星出文昌,向北速行,没于北辰侧。二年四月癸未,星出氐,赤黄色,东南速行,至心没,有尾迹,明烛地。

  五月乙巳,星出贯索,向东速行,至女床没。七月己丑,星出奎,赤黄色,西南缓行,没于营室侧。九月辛卯,星出织女,如太白,向西速行,入浊没。十二月丁未,星出库楼,如太白,赤黄色,至翼没。三年七月丙辰,星出南斗,赤黄色,尾迹凝天,向南缓行,至浊没。

  八月庚辰,星出奎,如太白,西北速行,没于浊。九月癸丑,星出上台,东北入浊。十月乙巳,星出天枪,如太白,西北速行入浊。四年三月庚申,星出郎将,东行,至贯索没。壬申,星出文昌,没于五车侧。四月辛巳,星出天市垣市楼侧,至南斗没。癸卯,星出东壁,没于天船侧。六月庚子,星出危,如太白,东南速行入浊。壬寅,星出天船,如太白,东北入浊。八月丁酉,星出天仓,如太白,西南速行,至浊没。戊戌,星出参旗,如太白,西南速行,至天苑没。九月丙午,星出娄,西南速行入浊。戊申,星出紫宫北辰侧,赤黄色,西南速行,至贯索没,尾迹凝天,明烛地。己酉,星出营室,如太白,东南速行入浊。是夜,星出参,如太白,东南速行入浊,尾迹赤黄。甲子,有星出南河,如太白,东北入浊。十月丁丑,星出天棓,西北速行入浊,有尾迹,明烛地。丙申,星出天仓,如太白,西南速行入浊。十一月丙申,星出北河,没于北斗璇星侧。五年正月壬寅,夜漏未上,星出东井,如太白,东北速行,至浊没,有尾迹,明烛地。五月庚戌,星出北斗魁侧,西北速行入浊,尾迹赤黄。庚申,星出大角,如太白,西北行,至中台没,青白色,有尾迹。六月癸酉,星出紫宫北辰侧,赤黄色,北行,至浊没。七月癸卯,星出王良,至天津没。甲辰,星出奎,如太白,速行没于危。是夜,星出紫宫北辰侧,色赤黄,西南速行,至天市垣东没,有尾迹,明烛地。乙巳,星出王良,速行至营室没。戊午,星出贯索,西南速行,入天市垣,至宦者没。八月丙戌,星出紫宫北辰侧,至王良没。是夜,又星出危,没婺女侧。癸亥,星出大陵,至营室没,有尾迹,明烛地。九月乙亥,星出参,如太白,西北速行,至昴没,有尾迹,明烛地。

  至和元年七月壬戌,星出王良,色赤黄,向北速行,至天船没,有尾迹,明烛地。八月壬寅,星出上台,东北行入浊。二年七月甲申,星出牵牛,如太白,赤黄色,南行入浊,有尾迹,明烛地。九月己卯,星出弧矢,如太白,西南速行,至丈人没,尾迹青白。又有星出轩辕,向北速行,至中台没。庚辰,星出天廪,东南缓行,至天苑没。十一月戊辰,星出南河,向南行,至弧矢没。辛酉,星出弧矢,色赤黄,南行入浊。十二月甲申,星出太微东垣,如太白,赤黄色,东南速行,至轸没。辛卯,星出柳,如太白,赤黄色,直北速行入浊。

  嘉祐元年三月辛酉,星出库楼,没于尾。乙亥,星出紫微北辰东,如太白,色赤黄,西南速行,至右摄提没。壬午,星出张,至东瓯没。九月壬午,星出东井,如太白,赤黄色,向北速行,至文昌没。二年正月丁酉,星出文昌,如太白,速行入紫宫北辰没。辛丑,星出华盖,缓行至北辰没。甲辰,星出觜觿,缓行至毕没。二月甲子,星出紫宫东垣,大如杯,东北行入浊。七月乙亥,星出北斗魁西,如太白,西北速行入浊。丁丑,星出王良,如太白,赤黄色,西南缓行,至亢没,有尾迹,明烛地。九月丙子,星出王良,如太白,赤黄色,向西速行,至腾蛇没,有尾迹,明烛地。丁亥,星出南河子星侧。戊戌,昼漏上,中天有星出狼,大如杯,东南速行,至浊没,尾迹青白。三年正月乙未,星出参,赤黄色,向西速行,至天廪没。五月甲午,星出河鼓,如太白,赤黄色,东北缓行,至虚没。七月辛未,星出天船,东北行,至浊没。乙酉,星出北河,如太白,赤黄色,东南缓行,散为数道,至狼没,尾迹凝天。丁酉,有星出危,西南速行入浊。其夜,又有星出天苑,缓行入浊。八月丙午,星出天纲,东南速行入浊,尾迹赤黄。戊申,星出危,西南速行入浊,有尾迹,明烛地。己未,星出牵牛西,速行至牵牛北没。癸亥,星出王良,向南速行,至天津没。夜漏尽,有星出柳,如太白,赤黄色,西北行,至北斗没。乙丑,星出文昌,向西速行,至北极没。九月庚午,星出娄,向南速行,至土司空没。甲申,出天将军,如太白,青白色,向西速行,至浊没。庚寅,星出五车,如太白,赤黄色,东北速行,至北河没,有尾迹,明烛地。辛卯,星出王良,北行至钩陈没。四年二月己亥,星出翼,入浊。夜漏尽,又有星出营室,没于钩陈。癸卯,星出天枪,至郎将没。乙卯,星出角,西行,至翼没。五月辛丑,星出右摄提,西行入浊。己酉,星出大角,至轸没。癸丑,星出营室,大如杯,赤黄色,西南速行,至羽林军没,炸烈有声。六月癸亥,星出天仓,至天苑没,有尾迹,明烛地。甲子,星出天津,至北辰没。辛未,星出胃,没于钩陈。又星出天船,至王良没。乙亥,星出坟墓,至北落师门没。又有星出天船,东南速行,至昴没。癸未,星出氐宿,西南行入浊。己丑,星出毕,速行至五车没。八月乙亥,夜漏尽,星出舆鬼,速行至五车没。又星出舆鬼,速行至太微北落。癸未,星出军市,速行至弧矢没。己丑,星出天囷,至天仓没。九月己亥,星出紫宫钩陈侧,大如碗,东北速行,曳尾长五尺,初直后曲,流至北辰东没,后尾迹凝结如盘,食

  顷散。又有星出太微西,东北速行入浊。辛丑,星出天津,速行至织女没。癸丑,星四,皆如太白,赤黄色,有尾迹,明烛地:一出天棓,西南速行,至天市垣侯星没;一出危,西南速行,至女没;一出毕,南行没于天苑侧;一出五车北,速行至钩陈没。十月乙丑,昼漏上,星出天大将军,西南行,至浊没,色青白,尾迹凝天,良久散。其夜,星出参,至弧矢没。丁卯,星出婺女,东南至浊没。戊辰,星出东井,东行,至柳没。戊寅,星出狼,南行,至浊没。丁亥,星出天仓。乙未,星出上台南,速行至北河没。十二月甲子,星出贯索,至女床没。五年正月辛卯,星出毕,大如碗,赤黄色,速行至天仓没,明烛地,尾迹炸烈而散,有声如雷。四月辛未,星出氐,缓行,东南入浊没。癸酉,星出婺女,至羽林军没。庚辰,夜漏尽,星出大角,西南行,至浊没,尾迹青白。癸未,星出女床,东行,至河鼓没。乙酉,星出骑官,西南行,至浊没。甲午,星出天市东,如太白,向东速行,至河鼓没,尾迹赤黄。丙申,星出贯索,东北行,至北斗柄没。辛亥,星出天棓,西南行,入天市,至宦者没。六月己未,星出娄,东北行,至浊没。壬戌,星出天仓,东南行,至浊没。辛巳,星出天津,西南行,至天市垣宦者没。又有星出王良,至土司空没。癸酉,星出南斗,大如杯,行入浊。八月庚申,星出东壁,东行入浊。丙寅,夜漏未上,星出虚,大如杯,东南入浊。甲午,星出五车,至文昌没。乙卯,星出天苑,南行入浊。十月乙亥,星出轩辕星北斗魁旁,没,尾迹赤黄。十一月壬辰,星出五车,至毕没。十二月壬申,有星出北河,至舆鬼没。戊寅,星出弧矢,至南河没。己卯,夜漏未上,星出轸,至氐侧没。六年六月丁巳,星出天市垣宦者侧,没于氐。己巳,星出天市垣车肆侧,西南行,至尾没。七月乙酉,星出腾蛇,至危没。其夜,又有星出娄,大如杯,赤黄色,速行入羽林没。丙戌,星出天津,至危没,尾迹赤黄。庚寅,星出文昌,北行,至浊没。八月丁巳,星出娄,东北速行,至昴没。戊辰,星出钩陈,北行入浊。己卯,星出天市垣北,东行,入浊没。丁卯,星出狼,大如杯,至天社没,明烛地,尾迹凝天,良久散。九月甲寅,星出营室,西南行入浊。癸亥,星出柳,东行,至翼没。十一月癸丑,星出东北维,去地五丈许,大如碗,向东北缓行入浊,尾迹青白。壬申,星出参旗,至浊没。丙子,星出狼,大如杯而赤黄,缓行至弧矢没,有尾迹,明烛地。十二月辛丑,星出贯索,如太白,东北速行,入天市,至候星没,尾迹青白。七年正

  月乙亥,星出下台,至上台没。二月己卯,星出北河,大如杯,色赤黄,速行,没于阁道侧,有尾迹,明烛地。壬辰,星出东井,如太白,至毕没。四月庚子,星出太微郎位,如太白,西南缓行,至张没,尾迹赤黄。六月丁丑,星出北落师门,南行入浊。七月丁未,星出牵牛,至南斗没。又有星出羽林军,至北落师门没。己酉,星出壁垒阵,如太白,向西速行,至败臼没,尾迹赤黄。辛酉,星出天纪,西北速行入浊。八月己卯,星出文昌,至下台没。乙未,星出天苑,南行入浊,尾迹赤黄。己亥,星出天津,西南入浊。九月丙辰,星出土司空,东南入浊。丁卯,星出东壁,大如杯,西行,至虚没,有尾迹,赤黄,明烛地。十月丙子,星出昴,如太白,西北速行,至天大将军没,尾迹赤黄。丁丑,星出大陵,如太白,南行,至天仓没。庚寅,星出南河,至天社没,明烛地。丁酉,星出天庙,南入浊。己亥,星出参,如太白,西南行,至天园没,尾迹青白。八年正月辛酉,星出轸,赤黄色,东南速行,入库楼没。三月癸卯,星出匏瓜,东南至危没,赤黄色,有尾迹,明烛地。癸亥,星出文昌,北行入浊,有尾迹,明烛地。又有星出传舍,速行至北辰没。五月癸卯,星出天市垣宗人侧,东南速行,至鳖星没。己亥,星出招摇,赤黄色,行南向,入氐没。七月乙丑,星数百,纵横西流。八月庚寅,星出阁道,东南速行,入浊没。甲子,星出上台,大如杯,赤黄色,向东速行,至下台没。

  治平元年二月丁卯,星出紫宫钩陈侧,西北入浊没,明烛地,尾迹炸烈有声。六月辛酉,夜漏未上,星出河鼓,东南速行,至危没。七月癸未,星出危,西南速行,入天市垣没。八月辛亥,星出北辰,大如杯,速行至钩陈没,尾迹青黄。丁巳,星出奎,大如碗,速行至五车没。壬戌,夜漏尽,星出奎,西南行,至浊没。九月癸酉,星出北斗魁,大如盏,东北速行,至浊没,尾迹赤黄。十一月癸丑,星出军市,东南速行,至浊没。二年二月丁酉,星出太庙,色青白,西南入浊。乙卯,星出中台,色赤黄,西北慢行,至内阶没。五月壬戌,星出北斗魁,如杯,色青白,北行,至浊没。六月己丑昼,有星出中天,大如碗,西速行,至浊没,尾迹赤黄。八月己未,星出河鼓,大如盏,色赤黄,速行至天市垣宗内星没。丁巳,星出危,至浊没。九月癸酉,星出北斗魁,东北速行,至浊没。三年四月癸巳,星出房,至浊没,明烛地,尾迹炸而散。七月庚申,昼漏未上,星出紫宫,西行,曳尾长二丈,没,尾迹青白。九月丁丑,有星出参,至天仓没。十一月己卯,星出王良,西北速行,至浊没,尾迹青黄。
 
 



 
                   
志第十一天文十一
 
  ○流陨二

  熙宁元年正月辛卯,星出张西南,如太白,速行入浊没,赤黄。乙未,星出左摄提西,如太白,东南急行,至库楼北没,赤黄,有尾迹。二月戊午,星出常陈南,如太白,西慢行至轩辕东没,赤黄,有尾迹。辛酉,星出北斗魁东,如太白,南急行,至轩辕大星南没,赤黄,有尾迹。壬戌,星出角东,如太白,西急行,至翼没,赤黄,有尾迹。戊辰,星出大角南,如太白,东南急行,至氐没,赤黄,有尾迹。己巳,星出天市垣内宦者,如太白,西南急流,至氐没,青白,有尾迹。四月壬寅,星出轩辕南,如太白,东南慢行,至轸没,赤黄,有尾迹。己酉,星出天市垣内宦者西,如太白,西南慢流,至织女没,青白,有尾迹。壬戌,星出天棓东,如太白,东北慢行,至天津没,赤黄,有尾迹。五月乙亥,星出天棓,如太白,东北急行,至天津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六月癸卯,星出天枪南,如太白,西南速行,至角没,赤黄,有尾迹。有星出平星南,如太白,西南急行,入浊没,青白,有尾迹。乙巳,星出轸东,如太白,缓行入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丁未,星出牵牛西,如太白,东南速行,入浊没,赤黄。戊申,星出骑官北,如太白,南缓行,入浊没,青白。又星出垒壁阵,如太白,东南速行,至浊没。戊午,星出阁道北,如岁星,东北缓行,入浊没,青白。庚申,星透云出天棓西,如太白,北急行,至天市垣西墙没,赤黄,有尾迹。壬戌,星出王良南,如岁星,东北急行,至天大将军没,赤黄,有尾迹。有星出紫微垣内,至钩陈没,赤黄,有尾迹。又星出紫微垣内北极南,如太白,西北速行,至西咸北没,赤黄,有尾迹。甲子,星出尾北,如杯口,西缓行,至平星没,赤黄,有尾迹。丙寅,星出氐北,如岁星,西南急流,入浊没,赤黄,有尾迹。七月乙亥,星出虚南,如岁星,西急行,至天市垣西墙没,赤黄色,有尾迹。丙子,星出东壁东,如太白,东南急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丙戌,星出天大将军北,如岁星,东北慢行,入浊没,青白。乙未,星出九坎北,如太白,西北缓行,至牵牛,分迸而没,赤黄。又星出右旗,如太白,西缓行,入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己亥,星出天廪北,如太白,南急行,至天苑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八月癸卯,星出天棓东,如太白,北速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甲辰,星透云出虚北,如岁星,北缓行,至奎没,赤黄。乙巳,星出女床东,如杯口,西北急流,至天市垣墙河中北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又星出参北,如太白,东速行,入浊没,赤黄

  ,有尾迹,照地明。又星出王良南,如太白,西南急行,至天津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丙午,星出左摄提南,如太白,西北慢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丁未,星出牵牛,如杯口,东南缓行,入浊没,青白,有尾迹。癸亥,星出垒壁阵,如太白,西南缓行,至狗国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乙丑,星出垒壁阵北,如太白,西南速行,至十二国没,赤黄,有尾迹。九月甲戌,星出上台南,如太白,东北急行,至内平星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庚辰,星出北斗魁中,如岁星,西北缓行,入浊没,青白。又星出弧矢西,如太白,西南急行,至天社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辛巳,星出紫微垣内北极星北,如太白,北急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癸未,星出紫微垣南,如太白,北急行,至北斗没,赤黄,有尾迹。戊子,星出毕南,如太白,东南慢行,入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癸巳,星出织女西,如太白,西南慢流,入天市垣内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甲午,星出中台北,如太白,东南急流,至下台没,青白,照地明。丙申,星出天津北,如岁星,西北急流,至女床没,赤黄。丁酉,星出轩辕,如太白,西北慢流,至紫微垣内北极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十月庚子,星出羽林军东,如太白,东急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又星出垒壁阵西,如杯口,西南速行,入浊没,青白,照地明。壬寅,星出钩陈西,如太白,北急行,至北斗没,赤黄,有尾迹。又星出东井北,如岁星,东北急行,至柳没,赤黄,有尾迹。又星出扶筐,如太白,西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甲辰,星出垒壁阵东,如太白,南急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又星出天津西,如太白,西北缓行,入浊没,青白,照地明。又星出昴南,如太白,西南缓行,至天囷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又星出郎位东,如太白,东北速行,至右摄提没,赤黄,明烛地。庚戌,星出娄南,如岁星,西南速行,至昴没,青白,有尾迹。乙卯,星出天市垣南墙西,如太白,西急行,入浊没,青白。壬戌,星出轩辕西,如太白,东南急行,至张没,赤黄,有尾迹。癸亥,星出娄北,如太白,西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十一月庚午,星出钩陈东,如太白,东北急流,至北斗魁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癸未,星出营室东,如太白,西南急行,至羽林军没,赤黄,有尾迹。十二月己亥,星出王良北,如太白,东慢行,至五车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庚子,星出天仓东,如太白,东南急行,至浊没,青白,有尾

  迹。辛酉,星出太微垣东墙,如太白,速行至柳没,黄白,有尾迹。

  二年正月庚寅,星透云出紫微垣内钩陈西,如太白,西慢行,入浊没,青白。二月甲辰,星出平星南,如太白,南急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三月壬辰,星出天市垣西墙东,如太白,北急行,至天纪没,赤黄,有尾迹。癸巳,星出贯索南,如太白,东南慢行,至浊没。

  四月庚戌,星出轩辕东,如杯口,北慢行,至北斗没,赤黄,有尾迹。辛酉,星出阁道西,如太白,东南速行,至东壁没,青白,有尾迹。五月己丑,星出太微垣内五帝坐,如杯口,东行至角宿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六月己亥,星出心西,如岁星,西南急行,至库楼没,赤黄,有尾迹。乙巳,星出氐南,如太白,南缓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壬子,星出天津,如太白,西北速行,至天枪没,青白,有尾迹。辛酉,昼有流星;夕有星透云出织女,西南急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癸亥,星出太微垣东墙,如太白,西急行,入浊没,青白,有尾迹。甲子,星出尾北,如太白,南急行,入浊没,青白。七月丁卯,星出危南,如太白,西南急行,至垒壁阵没,赤黄,有尾迹。辛未,星出梗河东,如太白,西北速行,至天枪没,赤黄,有尾迹。丁亥,星出天船西,如太白,东北速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甲午,星出天津西,如太白,西南缓行,至心没,赤黄,有尾迹。八月丁酉,星透云出钩陈西,如太白,西南急流,至天棓没,赤黄,有尾迹。癸亥,星出北斗魁北,如太白,北急流,入浊没,青白,有尾迹。九月甲子,星出娄北,如岁星,西北急行,至王良没,青白,有尾迹。甲戌,星出右旗,如太白,西南急行,至天市垣西墙没,青白,有尾迹。丁丑,星出五车东,如岁星,东北速行,至北河没,青白,有尾迹。十月乙未,星出天苑南,如太白,速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甲辰,星出毕东,如太白,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癸丑,星出胃东,如太白,东南急流,至天苑没,青白,有尾迹。甲寅,星出卷舌西,如岁星,西南急行,至娄没,青白,有尾迹。十一月丙寅,星出织女北,如太白,西南急行,至河鼓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壬申,星出羽林军内,如岁星,西南急行,至浊没,青白。己卯,星透云出大陵北,如太白,西南急行,至东壁没,青白,有尾迹。闰十一月辛酉,星出天仓,如岁星,西南缓行,至浊没,青白。

  三年正月丙申,星出右摄提,如太白,东北速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己未,星出毕,如杯,西南缓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二月丁卯,星出七星南,如太白,西南急行,至浊没,青白。己丑,星出太微西扇上将南,如盂,西急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又星出文昌中,如杯,西北急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又星出北斗魁南,如盂,西北急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庚寅,星出紫微垣西墙东,如杯,北慢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三月戊戌,星出七公,如杯,速行入紫微垣中钩陈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壬寅,星出天市垣西墙东,如杯,东南急流,至骑官没,青白,有尾迹。己未,星出轸北,如太白,西北慢行,至明堂没,赤黄,有尾迹。四月壬戌,星出紫微垣内帝星南,如太白,北急行,至钩陈没,赤黄,有尾迹。癸未,星出文昌南,如杯,西北慢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甲申,星出轩辕东,如太白,东南慢行,至太微垣左执法,赤黄。六月己巳,星出牵牛东,如太白,东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壬申,星出紫微垣西墙北,如太白,东北慢流,至浊没,赤黄。庚辰,星出羽林军东,如杯,东南急流,入浊没,青白,有尾迹。七月庚子,星透云出紫微垣西墙,如太白,南慢行,至天市垣西墙没,青白,有尾迹。八月丙戌,星出紫微垣西墙,如杯,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九月己亥,星出紫微垣西墙,如太白,西北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丁未,星透云出天船,如太白,西慢流,至内阶没,赤黄,有尾迹。庚戌,星出紫微垣东墙,如太白,东北急流,至钩陈没,青白,有尾迹。十月己未,星出奎西,如太白,南慢行,至天仓南没,青白,有尾迹。戊辰,星出天囷西,如太白,西南速行,至土司空没,赤黄,有尾迹。十一月戊戌,星出五车,如太白,西南缓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十二月甲子,星出外屏,如太白,西南速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

  四年正月丙午,星出五车西,如杯,南速行,入浊没,赤黄,照地明。二月甲子,星出昴西,如杯,西缓行,入浊没,青白。三月癸巳,星出天市垣内斗星西,如太白,西北速行,至贯索西没,赤黄,有尾迹。五月己亥,星出左摄提,如太白,东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六月丁丑,星出营室西,如太白,西南急流,至垒壁阵没,赤黄,有尾迹。辛巳,星出造父西,如太白,东南慢流,至天棓没,青白,有尾迹。七月戊申,星出天津东,如太白,西慢流,至天?咅没,赤黄,有尾迹。八月己未,星出五诸侯西,如太白,东南慢流,入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辛酉,星出天市垣西墙西,如太白,西急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癸亥,星出北河西,如太白,西北急行,至上台没,赤黄。乙丑,星出南斗北,如太白,西南缓行,入浊没,赤黄。九月甲午,星出紫微垣西墙东,如太白,东北速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乙巳,星出天廪,如太白,南缓行,至天苑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丙午,星出北落师门南,如太白,南缓行,至天苑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又星出北落师门南,如太白,南缓行,入浊没,青白,有尾迹。十月壬子,星出紫微垣内北极北,如太白,东北缓行,至紫微垣西墙没,青白,有尾迹。癸丑,星出外屏北,如太白,东缓行,至天囷没,赤黄,有尾迹。甲寅,星出文昌西,如杯,北速行,至紫微垣右枢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乙卯,星出牵牛,如太白,南速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庚申,星出天苑南,如太白,东南慢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戊辰,星出天囷东,如杯,东缓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癸酉,生出五车东,如太白,东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十一月壬辰,星出天棓西,如杯,西北缓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庚子,星出太微垣左执法南,如太白,东南慢行,至角没,赤黄,有尾迹。

  五年七月己丑,星出七公南,如太白,西南急行,至天市垣西墙没,赤黄。癸巳,星出太微垣东,如杯,西急行,入浊没,青白,有尾迹如钩,南行。十月戊寅,星出紫微垣内后宫东,如杯,北慢行,入浊没,赤黄,照地明。又星出文昌西,如杯,急行至卷舌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甲申,星出天鸡南,如杯,西慢行,至浊没,赤黄。丁亥,星出紫微垣东,如杯,北慢行,至浊没,青白。戊子,星出羽林军,如太白,西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乙巳,星出娄南,如杯,西北急行,至七公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十一月甲寅,星出七星南,如杯,西慢行,至参旗没,青白,有尾迹。十二月辛未,星透云出五车东,如太白,东北急行,至文昌没,赤黄,有尾迹。壬辰,星出招摇东,如太白,西北急行,至浊没,青白。丙申,星出角南,如太白,南慢行,至库楼没,赤黄,有尾迹。

  六年正月庚申,星出天市垣东,如杯,东南急行,至浊没,青白。三月庚午,星出氐东,如盂,西慢行,入浊没,赤黄,照地明。四月丙子,星出贯索西,如杯,北慢行,至紫微垣墙上宰没,青白,照地明。戊寅,星出贯索西,如太白,西南急行,至亢没,赤黄,有尾迹。己卯,星出柳北,如太白,西南急行,至南河没,赤黄,有尾迹。五月癸卯,星出腾蛇西,如杯,西北慢行,至浊没,青白,照地明。六月辛卯,星出营室北,如杯,东南急行,至垒壁阵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庚子,星出天市垣吴越东,如杯,东南急行,至牵牛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七月丙寅,星出垒壁阵西,如杯,南缓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戊辰,星出天关,如杯,东南缓行,至东井内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己巳,星出天仓东,如太白,南速行,至天囷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八月庚辰,星出天市垣内宗正南,如太白,西南速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壬辰,星出羽林军西,如杯,南缓行,入浊没,青白,有尾迹,分迸,照地明。乙未,星出河鼓,如杯,南速行,至建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九月甲辰,星出钩陈东,如杯,北速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丙午,星出天苑南,如杯,南速行,入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辛亥,星出天船西,如杯,西速行,穿北斗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辛酉,星出钩陈东,如杯,西南速行,至天纪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丁卯,星出文昌西,如杯,西北速行,至王良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十一月甲辰,出弧矢东,如盂,西南缓行,至天社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辛酉,出轩辕南,如杯,南缓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七年正月丁未,出角南,如太白,东南速行,至浊没,青白。丁巳,出张南,如杯,西南缓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二月壬申,出天棓北,如杯,东北缓行,至造父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辛卯,出轸北,如杯,东慢行,至角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三月甲子,出西咸北,如杯,南急行,至氐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四月壬申,出轩辕西,如太白,西北慢行,至五车没,青白,有尾迹。又出渐台南,如杯,东北急行,至天津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丙戌,星出天市垣蜀星西,如杯,东北慢行,至候星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六月辛未,星出辇道东,如太白,北急行,至钩陈没,赤黄,有尾迹。又星出狗国南,如太白,东北慢行,至天田南,曲尺东行,至天垒城没,赤黄。己卯,星出天市垣内列肆西,如太白,西南慢行,入浊没,赤黄色,有尾迹。庚辰,星出华盖北,如杯,东北慢行,至天船没,赤黄,有尾迹。乙酉,星出垒壁阵北,如太白,东南急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庚寅,星出梗河西,如太白,西南急行,至氐没,赤黄,有尾迹。又星出五车北,如太白,东北急行,至北河没,青黄,有尾迹,照地明。辛卯,星出危西,如太白,西南急行,至南斗没,赤黄,有尾迹。壬辰,星出紫微垣墙内钩陈北,如太白,西北急行,至北斗魁内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七月甲寅,星出王良北,如盂,北慢行,至文昌没,赤黄,有尾迹。丁巳,星出天津北,如太白,北急行,至紫微垣墙内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戊午,星出大陵北,如太白,东北慢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壬戌,星出羽林军东,如太白,东南急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癸亥,星出天仓,如杯,南急行,入浊没,青白,有尾迹。八月戊寅,星出北斗天枢南,如太白,东北慢行,至文昌没,青白,有尾迹。癸未,星出羽林军内,如杯,北慢行,至大陵没,赤黄,有尾迹。乙酉,星出天纪西,如太白,东慢流,至奚仲没,赤黄,有尾迹。九月丁酉,星出羽林军南,如太白,南慢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辛丑,星出王良西,如太白,西北急流,至浊没,有尾迹。丙午,星出天囷东,如太白,东急流,至九斿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戊申,星出天仓北,如杯,东北慢流,至浊没,青黄。甲子,星透云出营室东,如太白,西南急流,至左旗没,赤黄。十月丙子,星出天仓西,如杯,西南慢流,至败臼没,赤黄,尾迹分裂,照地明。又星出轸东,如杯,东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丙戌,星出五车,如杯,东北

  慢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戊子,星出天苑南,如太白,西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又星出右枢星东,如太白,东北慢流,至浊没,青白。

  八年正月壬子,星出贯索西,如杯,东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二月乙亥,星出七星,如太白,西缓行,至弧矢没,赤黄,有尾迹。三月丁酉,星出积水东,如太白,西北速行,至五车东没,赤黄,有尾迹。戊戌,星出贯索东,如太白,东北速行,至织女没,赤黄,有尾迹。四月癸亥,星出北斗天枢北,如杯,北速行,至钩陈没,赤黄。闰四月癸巳,未昏,星出土司空南,如太白,西南速行,至天庙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又星出心东,如杯,南速行,至浊没,赤黄,照地明。五月壬戌,星出尾东,如太白,西南速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戊寅,星出文昌西,如太白,西北缓行,至浊没,赤黄。六月癸巳,星出天市垣西墙西,如太白,西南缓行,入氐没,赤黄。戊戌,星出天市垣齐星东,如太白,西南缓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又星出齐星北,如太白,西南速行,至天市垣内列肆没,赤黄,有尾迹。又星出文昌东,如太白,北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乙巳,星出北落师门南,如太白,南速行,至浊没,赤黄。壬子,星出北斗魁东,如杯,北缓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七月辛酉,星出天津北,如太白,东北缓行,至天船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庚午,星出北斗摇光西,如杯,北速行,至浊没,赤黄。癸未,星出奎北,如太白,东北速行,至大将军没,赤黄,有尾迹。甲申,星出天市垣东,如太白,西南速行,至浊没,赤黄。八月癸巳,星出垒壁阵南,如太白,南缓行,至浊没,赤黄。九月壬戌,星出织女南,如太白,西南缓行,至浊没,赤黄。乙丑,星出织女南,如太白,西北速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丙寅,星透云出河鼓北,如太白,东南缓行,至危没,赤黄。又星出天仓南,如太白,西南速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又星出中台东,如太白,东北速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十月壬辰,星出军市西,如太白,西南速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乙未,星出弧矢西北,如杯,东南缓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丙申,星出大陵西,如杯,西北缓行,至阁道没,青白。又星出五车西,如太白,北速行,至天船没,青白,有尾迹。

  九年正月丙子,星出七公北,如太白,东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己卯,星出天船东,如杯,西北急行,至天大将军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三月甲子,星透云出天市垣内宗正西,如太白,西北慢行,至太微垣内五帝坐没,赤黄,有尾迹。又星透云出紫微垣西,如杯,西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丙子,星出卷舌东,如太白,南慢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四月庚寅,星出天市垣,如杯,北急行,至紫微垣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辛亥,星出心南,如太白,南急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五月庚申,星出天津,如杯,东南慢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丁丑,星出尾北,如太白,东南急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戊寅,星出心南,如太白,南急行,入浊没,赤黄。壬午,星出天津北,如太白,西南急行,至天江没,赤黄,有尾迹。六月丙戌,星出华盖西,如太白,西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戊子,星出车府东,如太白,东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壬辰,星出牵牛东,如太白,南慢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甲辰,星出阁道北,如杯,西南急行,至钩陈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乙巳,星透云出虚南,如太白,南急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丙午,星出东壁北,如杯,南急流,至羽林军没,赤黄,有尾迹。己酉,星出阁道南,如太白,西急行,至车府没,赤黄,有尾迹。辛亥,星出天市垣内斛星南,如太白,东南急流,至建没,赤黄,有尾迹。又星出北斗内大理北,如太白,东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又星出天枪南,如太白,西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癸丑,星出天棓南,如太白,东南慢行,至天津没,赤黄,有尾迹。七月乙卯,星出羽林军西,如太白,西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戊寅,星出外屏西,如太白,东北急行,至天囷没,赤黄,有尾迹。壬午,星出王良西,如杯,东北慢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八月戊子,星出大角东,如太白,南缓行,至氐没,赤黄,有尾迹。又星出王良北,如太白,西北急流,至天津没,青白,有尾迹。壬寅,星出危北,如杯,西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甲辰,星出梗河南,如太白,西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戊申,星出外屏北,如太白,南急流,至土司空没,赤黄,有尾迹。辛亥,星出营室西,如太白,南急流,至坟墓没,赤黄。壬子,星出参西,如太白,东南急流,至狼星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又星出紫微垣内后宫东,如杯,北

  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癸丑,星出天大将军,如太白,急流至造父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九月丁巳,星出昴北,如杯,东北急流,至五车没,赤黄,有尾迹。又星出紫微垣少辅东,如杯,西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戊午,星出南河东,如岁星,东慢流,至七星没,赤黄,有尾迹。辛酉,星出牵牛西,如太白,东慢流,至危没,赤黄,有尾迹。戊辰,星出王良西,如太白,西北慢流,至北斗没,青白,有尾迹。丁丑,星出危西,如太白,南慢流,至牵牛没,青白,有尾迹。庚辰,星出紫微垣墙右枢北,如太白,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十月己酉,星出天囷西,如太白,东南缓行,至天苑没,赤黄,有尾迹。己丑,星出昴南,如太白,西北缓行,至内阶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庚子,星出五车西,如杯,缓行至钩陈没,赤黄。辛丑,星出屏星,如盂,向东速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癸卯,星出天仓北,如太白,东北缓行,至天囷没,赤黄,有尾迹。丁未,星出柳东,如太白,东速行,入浊没,青白,有尾迹。十一月甲寅,星出参旗西,如太白,南缓行,至天苑内没,赤黄,有尾迹。庚午,星出弧矢东,如太白,东南缓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十二月癸未,星出天苑东,如太白,西南缓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庚子,星出娄东,如杯,西南缓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甲辰,星出军井西,如太白,南缓行,至天囷没,赤黄,有尾迹。

  十年正月丁丑,星出紫微垣内相南,如太白,南缓行,至太微垣右执法没,赤黄,有尾迹。辛巳,星出参西,如太白,西南速行,至天苑没,赤黄,有尾迹。二月丙戌,星出五车大星西,如太白,赤黄色,北急流,至大陵没,有尾迹。癸巳,星透云出北斗北,如太白,速行入浊没,青白,有尾迹。戊申,星出天弁东南,如杯,东速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三月丁巳,星出右枢东,如太白,东北速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四月甲申,星出河鼓北,如太白,东速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甲辰,星出郎位北,如太白,西急行,至下台南没,赤黄,明烛地。己酉,星出积卒北,如杯,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又星出太微垣内屏南,如太白,西南慢流,至翼南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五月甲戌,星出库楼北,如太白,西南慢流,至浊没,赤黄。乙亥,星出五车西南,如太白,西北急流,至文昌没,赤黄,有尾迹。丁丑,星出天市垣内候北,如太白,东北急流,至左旗没,赤黄,有尾迹。六月辛丑,星出天市垣西,如杯,西北急流,至右摄提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乙巳,星出王良东,如太白,西北急行,至紫微垣内钩陈没,赤黄,有尾迹。丙午,星出天鸡南,如太白,南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戊申,星出南斗南,如太白,东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七月庚戌,星透云出北斗南,如太白,西南急流,至氐宿没,赤黄,有尾迹。又星出天市垣内宗人东,如太白,南急流,至尾没,赤黄,有尾迹。甲寅,星透云出氐,如太白,西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乙亥,星出人星西南,如太白,西北急流,至织女没,赤黄,有尾迹。八月己卯,星出左摄提东,如杯,东慢流,至天大将军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壬午,星出钩陈东,如太白,东北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壬辰,星出天船西,如太白,西慢流,至紫微垣没,赤黄,有尾迹。甲辰,星出军市西,如太白,东南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九月庚戌,星出内阶北,如杯,北慢流,至文昌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戌辰,星透云出织女,如太白,西北急流,至紫微垣内北极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又星出紫微垣内北极东,如太白,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己巳,星出司怪西,如太白,东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庚午,星出天船北,如太白,西北急流,至紫微垣内阶没,青白,有尾迹。壬申,星出紫微垣少尉东,如杯,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丙子,星出河鼓北,如太白,西急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十月己卯,星出七星北,如太白,东急行,至浊没,赤黄。乙酉,星出天纪北,如杯,西慢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丁亥,星出昴南,如杯,西急行,至营室北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又星出东井北,如杯,东急行至轩辕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辛卯,星出天棓北,如太白,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己亥,星出霹雳北,如太白,西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庚子,星出紫微垣内,如太白,北急流,至浊没,青白,照地明。辛丑,星出轩辕西第三星北,如杯,东南慢流,至天狗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乙巳,星出紫微垣内钩陈东,如太白,东北慢行,至浊没,青白。十一月癸丑,星出天庙西,如太白,西

  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甲寅,星出天厨北,如杯,西行至天棓没,赤黄。又星出天船北,如太白,西北急行,至腾蛇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乙卯,星出紫微垣内五帝坐南,如太白,东北急行,至角没,青白,有尾迹。十二月甲申,星出天庙东南,如杯,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
 
 



 
                   
志第十二天文十二
 
  ○流陨三

  元丰元年正月丁卯,星出天纪,向南速行,至天社北没,赤黄。庚午,星出天纪南,如太白,西南慢行,至天社没,赤黄,有尾迹。闰正月壬寅,星出紫微垣内钩陈北,如杯,北慢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甲辰,星出柳北,如杯,西急行,至天廪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二月己酉,星出太微垣内,如杯,西南急行,至翼没,有尾迹,照地明。癸亥,星出角南,如杯,西南急行,至土司空没,青白。三月丁酉,星出箕东,如杯,西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四月丙寅,星出阁道东,如杯,北急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六月甲辰,东南方光烛地,有星如盂,出瓠瓜,至内阶没,分裂,有声如雷。己巳,星出左摄提西,如太白,西南急行,至太微垣内五诸侯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辛未,星出外屏北,如太白,东北慢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七月甲申夕,星出大角南,如太白,北慢行,至北斗没,赤黄,有尾迹。庚子,星出天市垣内列肆东,如杯,西慢行,至亢没,青白,有尾迹。八月己酉,星出紫微垣内阴德南,如杯,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乙卯,星出营室北,如盂,西北慢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丙辰,星出贯索西北,如太白,西慢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甲子,星隔云照地明,东北急行,至浊没。九月庚辰,星出钩陈北,如杯,西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甲申,星出七公北,如太白,西北慢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己亥,星出天囷南,如杯,东南慢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又星出东井西,如杯,东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十月乙巳,星出天津北,如太白,西北急行,至天棓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十二月丙子,星出北河北,如杯,东南急行,至弧矢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二年三月戊子,星出氐内,如太白,东北缓行,至天市垣内候星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五月戊辰,星出轸中,如太白,西速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庚午,星出天厨东,如太白,东北速行,至天津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甲午,星出氐南,如太白,南速行,至浊没,青白。丙申,星出织女北,如杯,北速行,至紫微垣内太子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丁酉,星出紫微垣上宰北,如杯,北速行,至右枢没,青白,照地明。六月戊戌,星出尾东,如杯,南速行,至浊没,青白,照地明。庚子,星出危东,如杯,东缓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七月乙巳,星出雷电北,如太白,东速行,至霹雳,赤黄,有尾迹。庚子,星出氐北,如杯,西速行,至浊没,青白,照地明。庚寅,星出天津西,如杯,南急行,至河鼓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八月癸卯,星出天囷西,如太白,东南速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九月戊辰,星出天弁,如太白,西南速行,至天市垣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十月丁未,星出天船北,如太白,西南速行,至营室没,青白,有尾迹。乙卯,星出北斗西,如太白,东北速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十二月壬子,星出舆鬼东,如太白,东北速行,至轩辕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三年正月癸未,星出右摄提西,如太白,青白色,东北速行,至浊没,有尾迹。二月辛丑,星出弧矢南,如太白,东南速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五月庚午,星出尾南,如太白,南速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辛未,星出中台北,如太白,东南缓行,至天江没,赤黄。丁丑,星出织女西,如杯,东北速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六月己亥,星出南斗南,如杯,南速行,至鳖星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壬子,星出天津东,如杯,东速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七月甲子,星出天棓如杯,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丙寅,星出天棓北,如杯,西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己丑,星出北斗西,如太白,东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八月乙卯,星出天囷北,如太白,东南慢流,至弧矢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戊午,星出紫微垣内大理西,如太白,北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闰九月辛卯,星出舆鬼南,如杯,急流至轩辕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庚戌,星出紫微垣内钩陈北,如太白,北急流,至天棓没,青白,照地明。十月庚申,星出狼东,如太白,东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十一月丙辰,星出厕星东,如太白,东南慢流,至浊没,青白。

  四年正月戊戌,星出五车北,如杯,西南急流,至天囷没,赤黄,有尾迹。分裂。六月戊寅,星出紫微垣内厨南,如太白,南慢流,至大角没,赤黄,有尾迹。八月丁巳,星出壁垒阵南,如杯,西南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癸亥,星出文昌北,如太白,东北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癸酉,星出贯索南,如太白,东南至天市垣秦星没,赤黄色,有尾迹,照地明。戊寅,星出娄,大如太白,东急流,至浊没,青白。己卯,星出文昌西,如太白,北慢流,至紫微垣内钩陈没,赤黄,有尾迹。九月己酉,星出天街,如杯,北急行,穿五车北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庚戌,星出天仓南,如太白,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十一月乙丑,星出紫微垣内六甲,如太白,东北慢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乙未,星出钩陈北,如太白,东北慢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五年四月庚申,星出角东,如太白,东南急行,至浊没,赤黄。辛未,星出紫微垣内钩陈北,如太白,急行至浊没,青白。五月己丑,星出天津西,如太白,西北急行,至紫微垣内钩陈没,赤黄,有尾迹。六月丁卯,星出天枪东,如太白,西急行,至天樽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己卯,星出郎位,如太白,东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七月辛巳,星出天市垣内列肆西北,如杯,西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十月庚戌,星出参南,如太白,东南急行,至浊没,青白。辛亥,星出参旗南,如杯,东急行,至军井没,青白,有尾迹。甲寅,星出腾蛇西,如太白,南速行,入虚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甲子,星出中台南,如太白,东北速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十一月辛巳,星出五车西南,如太白,西北速行,入云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甲申,星出天津北,如太白,东北速行,至紫微垣内钩陈没,赤黄,有尾迹。十二月庚申,星出东壁西,如太白,西南速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戊辰,星出毕南,如太白,西南速行,至浊没,赤黄。壬申,星出中台北,如太白,东北速行,至浊没,赤黄。

  六年四月辛酉,星出轩辕西南,如杯,西缓行,至天樽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闰六月丙子,星出贯索东北,如杯,西南急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戊寅,星出贯索西,如盂,西缓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己卯,星出天枪东,如太白,西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癸卯,星出壁垒阵西南,如太白,西南慢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八月癸巳,星透云出王良南,如太白,西南急行,至室没,青白,有尾迹。甲午,星出腾蛇北,如太白,西北急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丙申,星出天船北,如太白,西北急流,至文昌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九月癸卯,星出五车东,如杯,北急行,至浊没,赤黄,照地明。己巳,星出舆鬼东北,如太白,西北速行,至紫微垣内文昌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庚申,星出危北,如太白,西南急行,至牵牛没,赤黄,有尾迹。乙丑,星出织女西南,如太白,西北急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

  十月辛丑,星出大角西,如太白,南慢行,至角距星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

  七年四月辛未,星出牛星东,如杯,西南慢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丙子,星出亢,如太白,西南急行,至角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六月庚辰,星出天棓南,如太白,西南急行,入天市垣内候星没,青白,有尾迹。癸巳,星出紫微垣东,如杯,东北流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戊子,星出王良西,如杯,西北速行,至女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丁酉,星出鳖星南,如太白,东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七月丙午,星出阁道北,如杯,北慢行,至浊没,青白。己未,星出胃东,如太白,东急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八月辛未,星出文昌东,如太白,西北速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癸巳,星出天津东,如太白,西南急流,至河鼓没,青白,有尾迹。十一月乙卯,星出虚南,如杯,西南急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丁巳,星出七星东,如太白,东南急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八年正月丙午,星透云出角南,如杯,东南速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二月丙寅,星出娄南,如太白,西速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庚辰,星出太微垣左执法北,如太白,东南速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癸巳,星出紫微垣内钩陈东,如盂,西北速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六月己丑,星出右旗西,如杯,向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七月庚申,星出胃宿,如杯,急流至天囷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十月壬申,透云星出王良西,如太白,急流至织女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丁丑,透云星出天囷南,如太白,东南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戊子,透云星出奎东,如太白,西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庚寅,星出昴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十二月乙巳,星出紫微垣钩陈东,如太白,向北速行,至太子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元祐元年正月癸巳,星出狼星南,向东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癸丑,透云星出近轸南,如太白,东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二月丙戌,透云星出近紫微垣文昌西,向西北急流,至王良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又星出上台北,向西北急流,至王良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闰二月庚戌,星出五车南,向西北慢流,至浊没,青白。五月壬申,星出女北,向东急流,至虚东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六月甲辰,星出天津西,如太白,西南急流,至尾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七月丁巳,星出坟墓东,如太白,慢流至壁南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九月庚申,星出天苑南,如太白,向南急流,入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壬戌,星出天津北,如太白,西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十月庚寅,星出羽林军南,如太白,西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辛丑,透云星出近五车西,如太白,西南急流,至天囷北没,青白,有尾迹。丙午,星出室南,如太白,西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戊申,星出紫微垣北,如太白,西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十二月庚寅,星出天苑南,如太白,东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

  二年正月癸酉,星出柳南,如杯,东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辛巳,星出轸南,如杯,向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壬子,星出柱史西,如盂,西北急流,至钩陈东没,赤黄,有尾迹。四月丙午,星出天棓南,如太白,东北急流,至天津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六月壬寅,星出文昌东,如杯,向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九月甲寅,星出天市垣中山北,如太白,向西急流,至天纪西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丁丑,星出雷电南,如太白,向西急流,入天市垣内至宗正东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三年三月己酉,星出亢南,如杯,向南慢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六月壬午昼酉时八刻后,星出西南甲位,如盂,向东急流,至卯位没,青白,有尾迹。庚子,星出壁南,如杯,东南急流,入羽林军内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甲辰,星出天市垣魏星西,如太白,西北急流,至梗河西没,赤黄,有尾迹。又有星出霹雳南,如杯,东南急流,至羽林军东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八月癸巳夕,有星自中天向东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十一月戊申,星出北斗天璇,如杯,流至南河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闰十二月甲子,星出天厨北,如太白,向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

  四年二月己酉,星出五诸侯西,如太白,急流至五车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三月戊戌,星透云出织女东,如太白,速行至天津西没,赤黄,明烛地。己亥,星透云出氐西,如太白,速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四月壬寅,星出车肆南,如太白,速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五月癸巳,星出天弁南,如太白,速行至尾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八月甲辰,星出天津东,如太白,慢流至霹雳东没,青白,有尾迹。九月己巳,星出天津东南,如太白,速行至女床西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壬午,星透云出天棓北,如太白,速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十月丁巳,星出天津东南,如太白,速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十一月乙酉,星出司怪西南,如杯,慢流至参旗没,赤黄,有尾迹。

  五年正月己酉,星出右摄提,如杯,西北缓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四月癸丑,星出天厨,如太白,急流北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又星出天棓,如杯,急流北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又星出天市垣斗星西北,如杯,急流至北斗西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五月癸酉,星出文昌,如太白,急流北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六月庚申,星出室北,如太白,东北缓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辛酉,星出氐,如太白,西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又星出紫微垣少尉,如太白,西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七月辛未,星出危,如太白,东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癸未,星出天市垣屠肆西,如太白,急流西至贯索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丁亥,星出自天市垣市西,如太白,西南急流,至心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八月甲午,星出房西,如太白,东南急流,至心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庚子,星出内厨,如太白,急流至文昌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癸卯,星出八谷西,如太白,东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九月辛巳,星出军市西,如太白,东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乙酉,星出渐台西,如太白,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辛卯,星出羽林军内,如太白,西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十月甲午,星出柳,如杯,缓北行,至浊没,有尾迹,明烛地。己未,星出车府西,如太白,急流北至天津西南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又星出紫微垣柱史南,如杯,西南缓行,至天津东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十一月壬戌,星出紫微垣内极星北,如太白,急流北,至浊没,青白,有尾迹。十二月己亥,星出柳,如太白,西北流,至北河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丙辰,星出卷舌西,如太白,急流西,至浊没,青白,有尾迹。

  六年二月辛丑,星出翼东,如杯,东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丙辰,星透云出郎将西,如太白,东北速行,至紫微垣内少尉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五月乙酉,星出天市垣内宗人南,如杯,西北急流,至宋星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丁亥,星出贯索东,如太白,东南急流,至候东没,赤黄,有尾迹。六月丙辰,星透云出太微垣内郎位北,如太白,西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七月癸亥,透云星二,皆如太白:一出天枪东,西南急流,至亢东没;一出奎东,西南急流,至壁垒阵东没:赤黄,有尾迹。九月甲寅,星出天津北,如太白,东北慢流,至内阶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十月壬戌,星出娄南,如太白,东南慢流,至天苑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丁卯,星出东北方,如杯,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又星出王良南,如太白,东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七年二月戊午,星出败瓜东南,如太白,急流至虚东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甲戌,星出平星西,如太白,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己卯,星出紫微垣帝星西北,如杯,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癸未,星出心东,如太白,急流至尾南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三月辛亥,星出北极天枢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四月癸亥,星出辇道东,如太白,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甲子,透云星出天市垣燕星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辛巳,星出牛西北,如杯,急流至壁垒阵西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六月庚午,星出腾蛇南,如太白,急流至匏瓜东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乙亥,星出阁道东,如太白,急流至天船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八月辛未,星出奎距星西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九月甲辰,星出参旗西,如太白,急流至参东南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八年正月甲申,星出天市垣内候南,如杯,东南急流,至箕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三月庚寅,透云星出左摄提东南,如太白,东北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又星出天市垣内,如太白,东北急流,至渐台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五月辛丑,透云星出紫微垣天厨西,如太白,向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六月庚申,星出氐北,如太白,慢流至角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八月壬戌,星出中天,如太白,东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庚午,星出五车北,如太白,东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九月辛卯,星出紫微垣,如杯,向南急流,青白,有尾迹,明烛地。至五车内没。乙未,透云星出羽林军南,如太白,东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丁酉,星出败瓜西,如太白,西南急流,至天弁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又星出王良北,如太白,向北急流,至上辅西北没,青白,有尾迹。己亥,透云星出天苑南,如太白,东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癸卯,星出天苑西南,如太白,西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十月乙巳,星出营室北,如太白,西南急流,至左旗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戊申,星出天棓东南,如杯,北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又星出壁西,如太白,向南慢流,至羽林军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绍圣元年正月壬午昼,星出中天,如太白,西南急流,入浊没,赤黄。丙戌,星出钩陈北,如杯,东北急流,至北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丁酉,透云星出北斗摇光西,如太白,西北速行,至钩陈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二月丙午,透云星出壁东,如杯,西南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庚午,星出紫微垣内天枪西南,如杯,急流入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四月辛酉,星出北斗摇光南,如太白,向南急流,至大角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六月癸酉,星出人星南,如太白,急流至牛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丁丑昼,有飞星出东南,如太白,西北急流,至中天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乙未,星出牛东南,如太白,西南速行,入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丙申,透云星出室北,如太白,西南速行入天市垣,至宗正西没,赤黄,有尾迹。八月戊戌,星出奎南,如太白,东南速行至天囷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九月庚子,星出天囷南,如太白,急流至九州殊口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丁巳,透云星出羽林军南,如太白,西南急流,入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辛酉,星出天弁西,如太白,慢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丙寅,星出室东,如太白,急流至浊没,青白。戊辰,星出紫微垣内钩陈南,如杯,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十月己巳,星出紫微垣内,如太白,慢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癸酉,星出轩辕,如太白,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甲申,星出天仓南,如太白,慢行至上台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辛卯,星出鬼东,如太白,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十一月庚子,星出北斗天枢西北,如杯,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壬戌,星出星宿,如太白,急流至天稷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又星出天庙南,如杯,慢行至浊没,青白,照地明。十二月辛未,透云星出柳西,如太白,东南速行,至张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壬申,星出天厨,如太白,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

  二年三月丁未,星出危西,如杯,西急流,至败瓜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丙辰,星出天津东北,如杯,向东慢流,至室北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四月甲申,透云星出上台南,如太白,西北慢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五月癸卯,星出渐台东,如太白,东北急流,至人星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甲寅,星出阁道东北,如太白,东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辛酉,透云星出建西北,如太白,西南急流,至箕宿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六月壬午,透云星出壁垒阵北,如太白,东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七月辛丑,星出九州殊口东,如太白,东南慢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乙巳,星出天棓北,如杯,东北急流,至内阶东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庚申,星出天枪西南,如太白,西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九月乙未,星出北斗天枢西南,如太白,东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丁酉,星出左史东,如杯,东北急流,至上台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庚戌,星出外厨西南,如太白,西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十月癸亥,星出厕星东,如太白,东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甲子,星出辇道东,如太白,西南慢流,至渐台南没,赤黄,有尾迹。又星出腾蛇西北。如太白,西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丙寅,星出天仓南,如太白,向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戊辰,星出昴东南,如太白,向西急流,至天阴西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甲戌,星出壁南,如太白,向东南急流,至天仓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丙戌,透云星出参旗北,如太白,向东慢流,至觜北没,赤黄,有尾迹。丁亥,透云星出娄东,如杯,向东急流,至胃北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庚寅,透云星出张南,如太白,东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十一月癸巳,星出外屏西,如太白,西南急流,至羽林军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庚申,星出外屏西南,如太白,西北慢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十二月甲子,透云星出中天,如杯,西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戊辰,透云星出五车北,如太白,西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三年二月丙子,透云星出太微垣,如太白,慢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四月庚申,星出贯索西南,如太白,急流至女床东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五月乙未,星出平星西,如杯,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辛丑,星出天棓南,如太白,急流至渐台东南没,赤黄,有尾迹。六月壬戌,星出女床南,如太白,急流至织女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七月癸丑,星出室北,如太白,急流至天仓东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乙卯,透云星出危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丁巳,星出左更东,如太白,慢流至觜北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八月癸亥,星出天津南,如太白,急流至天棓北没,赤黄,有尾迹。乙酉,星出天仓南,如太白,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九月乙未,星出七公北,如太白,慢流至角北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丁未,星出五车西北,如太白,急流至文昌南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辛亥,星出右史西,如太白,急流至壁东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壬子,星出天仓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又星出昴南,如杯,慢流至诸王没,青白。癸丑,星出北斗天璇东,如太白,慢流至辇道西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又星出阁道西北,如太白,急流至大将军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甲寅,星出柳西南,如太白,急流至屏星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又星出文昌西北,如杯,急流至钩陈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十月己未,星出天市垣吴越星西,如太白,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丁丑,透云星出织女西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壬午,星出亢池东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十一月癸巳,星出五车东南,如太白,东北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甲午,星出太微垣郎位西北,如太白,急流至周鼎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戊戌,星出柳北,如太白,急流至轩辕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壬子,星出紫微垣太一西,如太白,慢流至鈇锧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十二月丁巳,星出南河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四年正月甲辰,星出北斗开阳南,如太白,东北急流,至钩陈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二月戊午,星出井南,如太白,东南急流,至弧矢西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丙子,星出星宿北,如太白,向北急流,至紫微垣右枢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三月己未昼,星出东南丙位,如太白,西南急流,至西南未位没,赤黄,有尾迹。四月壬辰,星出天渊东南,如太白,南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五月甲戌,星出人星东,如太白,向东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庚辰,星出紫微垣钩陈西南,如太白,向北慢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六月甲申,星出亢西南,向西急流,至浊没,色赤黄;又星出室西南,急流至女西没,色青黄,皆如太白,有尾迹,明烛地。乙未,星出紫微垣少辅东,如太白,西北急流,至北斗天权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丙午,透云星出王良西北,如太白,东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戊申,星透云出室西北,如太白,西北急流,至紫微垣内钩陈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七月丙辰,星出天津北,如太白,东北急流,至天棓西没,色赤黄。戊午,透云星出匏瓜南,如太白,向东急流,至人星西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丙子,星出匏瓜南,如太白,西南速行,至牛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八月己酉,星出天市垣南海,向西南慢流,至浊没,色青白;又星出天大将军西,西北急流,至室东没,色赤黄,皆如太白,有尾迹,明烛地。九月壬子,星出女床西北,如太白,西南急流,至天市垣内斗星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乙卯,星出河鼓西,西南急流,入天市垣东海西没,色赤黄;又星出天园东,东南急流,入浊没,色青白,皆如太白,有尾迹,明烛地。戊午,透云星出牛西,大如杯,西南急流,至建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丁卯,星出天棓西,如太白,西北急流,入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十月丁酉,星出天关东北,如太白,东南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辛丑,透云星出文昌北,如太白,向北急流,入紫微垣内钩陈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十二月甲申,星出太微垣内五诸侯西,如太白,西南急流,至明堂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癸巳,透云星出天庙东,如太白,东南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乙巳,星出中台南,如太白,西南慢流,至八谷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丁未,星出天仓北,西南急流,至壁垒阵北没,赤黄;又星出天仓西北,西南急流,至浊没,青白,皆如太白,有尾迹,明烛地。

  元符元年二月丁亥,星出井北,如太白,急流至参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戊申,星出宗正东,如太白,急流至天江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三月甲戌,星出明堂南,急流至土司空西没;又星出天乳北,急流至角没:皆如太白,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四月乙酉,透云星出卷舌,如杯,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戊子,星出氐西,如太白,慢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丙午,星出文昌南,慢行至浊没;又星出平星东南,急流至浊没,皆如杯,青白,有尾迹。五月庚戌,星出斗宿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戊辰,星出左旗东南,如太白,急流至下台东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癸酉,星出文昌东,如太白,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六月癸巳,星出天津东南,如杯,至室东没,青白,有尾迹。又星出室,如杯,至壁东没,青白,有尾迹。辛丑,星出箕,如太白,急流至尾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壬寅,星出文昌西,如太白,慢行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七月丁未,星出天津西北,如太白,急流至建东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甲寅,星出腾蛇东北,如太白,急流至阁道东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乙卯,星出大角东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丁巳戌时初刻,星出东方,如杯,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癸亥,星出钩陈南,如太白,慢行至文昌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八月壬辰,西南方有星自浊出,如太白,慢行经天,至紫微垣北斗天枢西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九月癸亥,星出天囷东南,如太白,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丙寅,星出井西,如太白,急流至室西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十月丁酉,星出壁南,如太白,急流至女西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十一月辛未,星出胃南,如太白,慢行至娄西南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二年正月辛酉,星出太阳守东南,如太白,慢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二月丙申,星出钩陈东,如太白,西北慢流,至浊没,青白。壬寅,星出天市垣赵星西南,如太白,急流至吴越星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癸卯,星出灵台北,如太白,向西慢行,至轩辕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五月戊辰,星出氐西南,如太白,西南速行,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六月丁酉,星出亢池东,如太白,西北急流,至太微垣东扇上将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戊戌,透云星出壁垒阵南,如太白,东南速行,至羽林军没,赤黄,有尾迹。八月乙未,透云星出阁道东,如太白,东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九月己巳,星出昴东南,如太白,向南慢流,至天苑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闰九月乙亥,星出河鼓西,如太白,西南急流,入天市垣内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又星出天苑东南,如太白,向南急流,至浊没,青黄,有尾迹,明烛地。十月辛丑,星出女西北,如太白,西南急流,至牛西北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癸卯,星出上台东,如太白,西北急流,至文昌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壬戌,星出壁南,如太白,向南急流,入羽林军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十一月丙子,星出阴德东,如太白,东北慢行,至北斗魁内大理西没,赤白,有尾迹。庚寅,星出中台东,如太白,向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

  三年五月癸巳,星出织女,如杯,西北慢流,至北斗摇光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
 
 



 
                   
志第十三天文十三
 
  ○流陨四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癸亥,星出西南,如盂,东北急流,入尾距星没,青黑,无尾迹,明烛地。

  崇宁元年三月庚辰,星出张,如金星,西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五月丁卯,星出尾,如杯,西南慢流,入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闰六月癸酉,星出斗,向西南慢流,至建没,青白,有尾迹,数小星从之。八月己未,星出羽林军,如杯,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十月壬子,星出天船,如盂,急流至五车没,青黑,有尾迹,声隆隆然。十二月己卯,星出娄,如金星,西南慢流,至外屏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二年正月戊申,星出未位,如金星,急流至北河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六月戊午,星出亢,如金星,西南急流,入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九月辛巳,星出牛,如杯,西南慢流,至狗国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十一月甲辰,星出参,如金星,西南急流,至浊没,青白,无尾迹,明烛地。十二月丁未,星出大陵,如金星,至腾蛇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三年四月戊申,星出轸,如杯,西北慢流,入太微垣内屏星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又入太微;又入屏星。六月丙午,星出氐,如金星,东北慢流,入天市垣,赤黄,有尾迹,明烛地。八月己酉,星出建,如杯,西南急流,至鳖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十二月甲子,星出天大将军,如盂,西北急流,入王良没,赤黄,无尾迹,明烛地。四年正月甲申,星出角,如盂,西南慢流,入浊没,青白,无尾迹。闰二月壬申,星出井,如金星,西北急流,入五车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三月庚子,星出紫微垣华盖,如杯,至钩陈大星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五月庚申,星出河鼓,如盂,西北急流,入浊没,青白,有尾迹,十二月甲午,星出参,如杯,东南慢流,入军市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五年六月庚午,星出西咸,如金星,东北急流,入天市垣内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六月乙酉,星出库楼,如杯,向西急流,入浊没,赤黄,有尾迹,明烛地。九月癸卯,星出天船,如杯,慢流至诸王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十二月壬戌,星出奎,向南急流,入天仓没,青白,有尾迹及三丈,明烛地,声散如裂帛。

  大观元年二月丁卯,星出参,如杯,西南急流,入浊没,赤黄,无尾迹,明烛地。四月辛未,星出轸,如盂,向南慢流,入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六月乙亥,星出尾西南,如杯,西南慢流,入浊没,青白,有尾迹,明烛地。七月庚戌,星出箕,如杯,西南急流,入浊没,赤黄,无尾迹,照地明。二年十二月癸卯,星出奎,如盂,西北急流,入造父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有声。

  政和元年四月丙辰,星出亢,如盂,西北急流,至右摄提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五月辛巳,日未中,星陨东南。二年九月乙卯,星出斗,如杯,西南急流,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三年四月丙申,星出心,如盂,西南急流,至积卒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四年九月庚子,星出坟墓,如盂,东南急流,入羽林军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七年十二月甲子,星出胃东南,如盂,西北急流,至天大将军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重和元年九月庚辰,星出斗魁南,如盂,东南急流,至天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宣和元年三月丁卯,星出柳,如盂,东北急流,入太微垣,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十月戊子,星出云雨,如盂,西南慢流,入羽林军内没,青白,照地明。二年六月庚寅,星出氐南,如太白。东北急流,入天市垣,无尾迹。十二月辛巳,星出奎西南,如杯,西南慢流,至北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三年七月癸未,星出斗,如太白,东南急流,入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四年十一月丙寅,星出王良北,如杯,急流至紫微垣内上辅北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五年二月丙午,星出北河东北,如杯,东南慢流,至轸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六年七月丁酉,星出太阳守,如盂,东北急流,入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七年十一月戊子,星出王良北,如杯,急流入紫微垣上辅北,赤黄,有尾迹,照地明。

  靖康元年二月丙辰,星出张,如太白,东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明。又星出北河,如太白,东南慢流,至轸东没,赤黄,有尾迹,照地。三月壬辰,星出紫微垣内钩陈东南,如金星,东北慢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五月乙未,星出权东北,如桃,西北急流,至浊没,青白,有尾迹,照地。六月癸丑,星流大如五斗器,众光随之,明照地,起东南,坠西北,有声如雷。庚申,星出紫微垣内华盖东南,如金星,向北急流,至左枢没。二年正月乙未,大星出建,向西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

  建炎四年六月乙酉,星出紫微垣钩陈。十月辛未,星出壁。

  绍兴元年四月甲戌,星出东方,昼陨。七月乙未朔,星出河鼓。八月辛未,星出羽林军。十一月庚戌,星出娄宿西南。丁巳,星出天枪北。十二月甲子朔,星出大陵西北。二年三月甲午,星出紫微垣华盖西南。乙卯,星出角。丁巳,星出紫微垣右枢星。戊午,星出轩辕大星西南。闰四月乙巳,星出太微垣西右执法北。五月癸未,星出河鼓。五年十月壬戌,星出室东南,赤黄而大。六年十月壬子,星出壁西北。七年八月壬寅,星陨于汴。八年十一月乙巳,星出天囷东北。九年五月癸未,星出房宿东南。十七年八月己未,星出危宿,慢流至贯索没,青白色,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二十六年六月丁亥,星出东北方,光明照地。二十八年六月戊戌,星昼陨,有尾长三丈,至西北没。二十九年八月戊寅,星出紫微垣西南,约长三尺,赤黄色,西南急流,至钩陈大星东北没。三十一年六月乙卯,星出右摄提,赤白色,急流向东南没,有尾迹,大如岁星。丁巳,星出,青白色,自东北急流向东南没,有尾迹,大如盏口。甲子,星出氐,赤黄色,慢流至角宿天田没,初小后大,如太白,后有小星随之。九月壬午,星昼陨,约长三丈。

  隆兴元年六月丁丑,星出尾宿,青白色,向东南慢流没。七月壬寅,星出天市垣内,赤色,向西北慢流,至右摄提西南没,炸散小星二十余颗,有声,尾迹大如太白,丙午,又出天市垣,慢流至氐宿没,青白色,微有尾迹,小如填星。癸丑,星出织女,急流向贯索西北没,青白色,明大如土星,照地。丙辰,星出辇道,急流入天棓西南没,赤黄色,有尾迹,小如土星。八月庚申,星出羽林军,赤黄色,向东南急流,至浊没。戊辰,星出虚宿,赤黄色,急流至牛宿西南没。壬申,星出天市垣,赤青色,慢流至西咸西北没。癸酉,星出壁宿,赤黄色,急流犯王良星没,如太白。丙子,星出羽林军门,青白色,慢流委曲行,至东南浊没。辛巳,星出南斗,赤黄色,慢流入羽林军没,有尾迹,大如金星;次有星一,赤黄色,有尾迹,亦如金星,出云雨星,慢流向西南,至女宿之下没。戊子,星出羽林军门东南,慢流至浊没,青白色,有尾迹,大如土星。又星一,青白色,出天仓,向东南急流,有尾迹,小如木星,至浊没。九月庚戌,星出紫微垣外坐,赤黄色,向西北急流,抵紫微垣内坐尚书星没。十一月庚寅,星出轸宿,急流向东南骑官星没,赤黄色,有尾迹,大如木星。丁未,飞星出天船,急流向紫微垣外坐内厨西北没,炸出二小星,青白色,有尾迹,照地,大如木星。二年二月辛酉,飞星出权星,慢流至太微垣内五帝坐大星西南没,青白色,微有尾迹,大如岁星。六月丁丑,星出王良,青白色,急流犯天津西南没。己卯,飞星出造父,急流入紫微垣内钩陈大星东南没,青白色,大如填星。辛亥,星出天关,急流贯入毕口西北没,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赤黄色。十月丙辰,星出赵国,向西南慢流,犯赵东星没,有尾迹,大如填星,赤黄色。十一月壬午朔,星出卯位,慢流至西南没,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青白色。癸未,星出,犯弧矢,急流至天庙东南没,有尾迹,大如太白,青白色。丁亥,星出天苑,向西南慢流,至浊没,微有尾迹,大如太白,色赤黄。癸卯,星出羽林军,慢流向西南浊没,大如太白,色赤黄。辛亥,星出南河,向东南慢流,至翼宿没,微有尾迹,大如太白,色赤黄。十二月壬午,星出弧矢,向东南至浊没,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色青白。

  乾道元年三月丙辰,星出周国,急流至天鸡没,微有尾迹,大如岁星,色黄白。甲子,星出张宿,慢流向西南,至浊没,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色赤黄。五月丁丑,星出河鼓,白色,向东北慢流,至浊没,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六月甲辰,星出东北,慢流向西南没,有尾迹、音声,大如太白,色赤黄。七月壬戌,星出西南,慢流至东南没,大如岁星,色赤黄。庚午,星出代国,慢流至赵国没,大如岁星,色青白。九月戊申,星出王良,慢流至尾宿没。十月癸未,星出权星东南,急流至太微垣没,有尾迹,照地明,如太白,色青白。二年二月庚子,星出西北方,急流至浊没,明大如岁星,色青白。六月丙子,星出角宿,急流至轸宿没,有尾迹,大如太白,色赤黄。七月己巳,星出织女,急流至天市垣内宗星没,有尾迹,大如岁星,青白色。十一月己未,星出,急流东南苍黑云间没,大如岁星,色青白。十二月,星出天关,急流至外屏星没,有二小星随之,赤黄色,微有尾迹,大如岁星。三年九月甲午,星出卷舌,急流至娄宿没,有尾迹,大如岁星,黄白色。又有星青白色,出北斗,急流至少宰西北没,大如岁星。五年七月甲子,星出宗正,赤色,慢流至女宿没,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岁星。九月丙辰,星出,赤黄色,如蛇,入天棓没。六年九月辛巳,星出狼星,入弧矢,至浊没,微有尾迹,大如填星,赤黄色。十月庚戌,星出天囷,急流至浊没,有尾迹,大如岁星,赤黄色。七年七月戊戌,星大如拳,急流向西北方,至浊没,有尾迹,照地如电。九月甲午,透云星出,急流向西南方,至浊没,高丈余,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色青白。

  淳熙三年正月辛未,星出狼星,急流至浊没,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四月戊戌,星出角宿,青白色。五年八月乙巳,星出狼星,急流向东南没,微有尾迹,大如太白,青白色。六年八月壬辰,星出紫微垣钩陈大星,慢流至浊没,有尾迹,大如盏口,青白色。七年五月乙亥,星出天市垣内东海星,慢流,炸作三小星,有尾迹,照地,大如盏口,青白色。八月丁未,星出贯索大星西北,急流至浊没,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色青白。十一年四月乙丑,星出自中天,慢流向东北方没,微有尾迹,炸作小星相从,有声,明大如太白,色青白。十五年二月辛未,星出太尊,大如盏口,急流至浊没,色青白。

  庆元二年九月甲午、四年六月甲午,星皆昼陨。七月壬寅,星出羽林军下,青白色,大如碗。九月丁巳,星出奎宿,向壁垒阵没,赤白色,大如太白,五年六月丁丑,星出东北,慢流至西南方没,大如岁星,青白色。九月壬子,星出西南,慢流向东北没,大如太白,青白色,

  嘉泰二年四月辛巳,星出西北,急流东北至浊没,色赤。十月乙酉,星出五车,大如岁星。四年十一月庚午,星出天津,急流入天市垣没。

  开禧元年正月庚子,星出中天,赤色,大如太白。向浊没。七月癸亥,星出天津,入斗宿东南没,色赤,大如太白,二年六月癸丑,星出招摇,入库楼,色赤,大如太白。

  嘉定元年六月辛未,星出天津东北,慢流向天市垣没。二年六月壬午,星出织女东南,慢流入天市垣没,色赤,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庚寅,星出中天,急流向东北,至浊没。三年九月己酉,星夕陨。五年七月乙巳,星出中天,慢流向西南方,至浊没。六年五月癸亥,星昼陨。九月癸卯,星夕陨。丁巳,星昼陨。十月戊戌,星出昴宿西南,慢流向天廪东南没。壬戌,星出西南,慢流至浊没,青白色。十二月壬寅,星昼陨。七年三月壬午,星出轸宿距星东南,慢流至浊没。五月辛卯,星出天津西南,慢流向心宿西北没。八年七月癸未,星出室宿距星东北,急流向天仓星西北没。乙酉,星出织女东南,慢流向牛宿西北没,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青白色。八月甲辰,星出天津西南,慢流向河鼓东北没。十二月丙申,星出五诸侯东北,慢流向天关西南没,有声及尾迹,明照地,赤黄色。九年六月乙巳,星出牛宿距星东北,慢流至浊没。十年五月壬申,星出尾宿距星西北,慢流向牛宿距星东南没。十一年六月乙卯,星出河鼓距星西南,急流向正西,至浊没。十二年十一月乙亥,星出昴宿东南,急流至浊没。十三年十二月丁巳,星出轸旗东北,慢流至浊没,赤黄色。十四年二月壬午,星出南河距星东南,慢流向西南,至浊没,赤黄色。八月戊午,星出房宿距星,急流至浊没,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赤黄色。十一月甲申,星出天仓距星四北,慢流向东南方,至浊没,赤黄色。十六年十一月壬戌,星出五诸侯东北,急流向西北,至浊没,色赤黄,隆隆有声,及尾迹照地,大如盏。

  宝庆二年四月辛亥,星出,大如太白,

  绍定元年六月己酉,星昼陨。二年正月庚辰、九月壬辰,星出,大如太白,三年十一月丁未,星昼陨。四年七月庚戌,星出,大如太白,九月甲辰,星昼陨。五年八月甲寅,星夕陨。闰九月己酉,星出,大如太白,

  端平元年六月丙戌,星西南行,大如太白,有尾迹,照地明。二年四月戊子,星出,大如太白,六月庚辰,星昼陨。七月丁酉,星出,大如太白,辛丑,星昼陨。十月辛卯,星出,大如太白,三年五月庚辰,星出心宿,大如太白,六月癸巳,星夕陨。

  嘉熙元年正月壬午,星出,大如太白,二月己丑,星夕陨。九月癸丑,星出七公西,至浊没。十月戊戌,星出,大如桃。二年四月甲子,七月辛卯,九月乙未,星出,大如太白,六月甲辰、八月癸亥,星昼陨。三年三月甲戌,星昼陨。八月辛丑,星出,大如太白,四年正月辛巳,六月戊午,星出,大如太白,二月辛丑、三月癸未,星昼陨。

  淳祐元年六月癸酉,星出,大如太白,己卯,星昼陨。三年六月甲戌,星出氐宿距星,大如太白,八月乙卯,星昼陨。四年四月丙子,星出尾宿距星下,大如太白,六月乙未,星出毕宿,大如太白,六年七月癸酉,星出室宿,大如太白,九月甲子,星出斗宿,尾迹青白照地,大如太白,七年九月丙辰,星出室宿。八年六月甲辰,星出河鼓,大如太白,十月丙辰,星出角宿距星。九年六月壬戌,其日,星自南方急流,至浊没,赤黄色,大如太白,十月壬申,星出织女。十年四月丁酉朔,星夕陨。十一年七月丁丑,星出毕宿距星,赤黄色,大如太白,八月己丑朔,星夕陨。十二年四月庚申,星出角宿、亢星,大如太白,八月癸丑,星出角,色赤照地。

  宝祐元年四月丁巳,星出,大如太白,二年七月庚戌,星出,大如太白,三年七月辛酉,星出,大如太白,十月丁丑,星出毕宿距星。五年七月丁卯,星出,大如桃。六年九月戊辰,透霞星出。

  开庆元年六月己亥,星出斗宿河鼓,急流向东南,至浊没,赤黄色,有音声,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

  景定元年七月丙子,星出东南,大如太白,十月乙卯,星出东北,急流向太阴,有音声,尾迹照地明,大如桃。三年四月甲辰,星出,大如盏。六月己酉,星出,大如荧惑。九月丙子,星出,大如太白,闰九月丙戌,透霞星出,大如太白,庚子,星出,大如太白,四年五月戊戌,星出角宿距星。六月丁卯,星出河鼓。八月乙卯,星出天仓。五年二月壬戌,星出毕宿。五月甲午,星出河鼓大星东南,急流向西北,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七月己卯,星出右摄提。

  咸淳二年六月甲戌,星出左摄提。三年七月庚寅,星出昴宿东南,急流至浊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大如太白,四年七月戊午,星出氐宿距星西北,急流入骑官星没,赤黄,有尾迹,照地明,大如桃。五年五月庚申,星出斗宿距星东北,急流向牛,至浊没。六月庚寅,星出斗宿。七月壬戌,星出东南河鼓距星西北,急流至浊没。

  德祐元年四月癸亥,有大星自心东北流入浊没。

  妖星

  建隆二年五月己丑,天狗堕西南。

  绍兴十七年正月乙亥,妖星出东北方女宿内,小如岁星,光芒长五丈,二月丙寅始消。

  淳熙十三年九月辛亥,星出,大如太白,色先赤后黄白,尾迹约二尺,委曲如蛇行,类枉矢。十四年五月,有星出浊际,大如日,与日相摩荡而入。

  嘉定十一年五月癸未,蚩尤旗竟天。

  端平二年春,天狗坠怀安金堂县,声如雷,三州之人皆闻之,化为碎石,其色红。

  咸淳十年九月壬寅,有星见西方,曲如蚓。

  德祐元年二月丁亥,有星二斗于中天,顷之,一星坠。

  星变

  绍兴三十一年六月戊午,大角星东北生角。

  隆兴二年九月戊戌,大角光体摇动。十月丙子,弧矢九星内矢一星偏西不向狼星。

  乾道元年八月乙巳,大角光体摇动。

  淳熙元年七月辛亥,奎宿生芒。

  云气

  乾德三年七月己卯夜,西方起苍白气,长五十丈,贯天船、五车,亘井宿。

  开宝元年十月乙未旦,西北起苍白气三道,长二十丈,趋东散。

  太平兴国四年四月己巳夜,西北有白气压北斗。

  雍熙三年正月己未夜,赤气如城。四年正月癸酉夜,白气起角、亢,经太微垣,历轩辕大星,至月傍散。

  端拱元年十月壬申迟明,巽上有云过中天,连地,浓润,前赤黄,后黑苍色,先广后大,行势如截。十一月戊午夜,西北方有赤气如日脚,高二丈。

  至道二年二月丙子夜,西方苍白色气长短八道,如彗扫,稍经天汉,参错如交蛇。

  咸平三年十月辛亥,黑气贯北斗。十二月庚午,黑气长三丈余,贯心宿,入天市垣抵帝坐,久方散。四年三月丙申,白气二,亘天。十月辛亥,黑气贯北斗。五年正月,白气如虹贯日,久而散。七月戊戌,白气如阵贯东井。六年四月己巳,白气东西亘天。丁丑,白气贯日。

  五月辛亥,白气出昴,至东壁没。六月辛未,赤气出贯天。丙子,白气出河鼓左右旗,分为数道没。七月癸卯,白气如彗,起西南。

  景德元年三月,白气贯轩辕,苍白气十余如布亘天。五月乙巳,白气数道如芒帚,长七尺许。七月辛亥,黄气出壁,长五丈余。十一月癸丑,黑气十余道冲日。二年正月丙寅,黄白气贯月,黑气环之。二月丁丑,白气五道贯北斗。十月丙子,白气出阁道东西,孛孛有光。三年三月丙辰,北方赤气亘天,白气贯月。四月癸卯,黄气如柱贯月。十月甲午,黑气贯北斗魁。四年三月己未,白气东西亘天。庚申,白气出南方,长一丈许,久而不散。四月庚午,白气贯北斗,长十丈。庚寅,白气如布袭月,三丈许。甲午,南方有黑气贯心宿,长五丈许。十一月己巳,中天有赤气如扫,长七尺,在舆鬼南。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癸亥朔,黄气出于艮。丁丑,白气二,东西亘天。七月,西北方白云气如彗帚三十余条。二年九月戊午,黄气如柱起东南方,长五丈许。三年四月丁巳,中天黑气东西亘天。十二月癸亥,青赤气贯太微。五年二月壬寅,白气长五丈,出东井,贯北斗魁及轩辕。七年五月,有气出紫微为宫阙状,光烛地。

  天禧二年四月,黄气如柱贯月。

  天圣七年二月己卯夜,苍黑云长三十丈,贯弧矢、翼、轸。

  明道元年十月庚子夜,黄白气五,贯紫微垣。十二月壬戌,西北有苍白气亘天。

  景祐元年八月壬戌,青黄白气如彗,长七尺余,出张、翼之上,凡三十三日不见。四年七月戊申夜,黑气长丈余,出毕宿下。

  宝元二年正月壬子夜,苍黑云起西北方,长三十尺,渐东南行,历娄、胃、昴、毕及火、木,相次中天而散。三月甲寅夜,细黑云起西北方,长三十丈,贯王良及营室。

  康定元年三月丙子夜,东南方近浊,黑色横亘数丈,阔尺许,良久散。六月壬子,黑气起心宿西,长五十丈,首尾侵浊,久之散。

  庆历元年八月庚辰夜,东方有白气,长十尺许,在星宿度中,至十日,长丈余,冲天相,居星宿大星南九十余日没。壬午夜,黑气起西南,长七丈,贯危宿、羽林,入浊,至天津,良久散。癸卯夜,苍白云起西北,阔二尺许,首尾至浊,良久没。二年十一月壬申,黑气贯北斗柄。八月甲申,白云贯北斗。三年正月戊戌,中天有白气,长二十丈,向西南行,贯日。

  四月癸卯,白气二,生西北隅,上中天,首尾至浊,东南行,良久散。七月戊辰,西南生黑气,长三丈许,经天而散。八月壬子夜,白气贯北斗魁。四年五月甲子夜,黑气起东北方,近浊,长五丈许,良久散。九月辛巳夜,中天有气长二丈许,贯卷舌、南河东北,少顷散。十一月甲子夜,苍白云起,南近浊,久方散。八年正月丁酉夜,黑气生,首尾至浊,渐东行,久之乃散。二月辛卯夜,西方近浊生黑气,长三丈,良久散。

  皇祐四年十一月壬寅夜,黑气生东方,南北至浊,贯参宿、轩辕。辛酉夜,白气起北方,近浊,长五丈许,历北斗,久之散。

  治平元年六月戊午夜,苍白云起东北方,长一丈许,贯毕。二年二月乙未夜,苍黑云起西北方,长五丈许,贯东井及北斗,良久散。四月癸巳夜,苍黑云起西北方,长三十尺,西至轩辕大民,北抵钩陈。丙午夜,西北方有白气,渐东南行,首尾至浊,贯角宿,移西北,久方散。九月庚申夜,西北苍黑云长三丈许,贯营室壁垒阵及天河。三年六月丁未夜,东方有苍白云,长一丈许,贯毕。四年二月癸巳夜,苍白云起南方,长三丈,阔尺,贯南门星。三月甲寅夜,西南方起苍白云二,长三丈,阔尺,相距二尺,贯东井南河,久之乃散。闰三月辛巳夜,苍黑云起南方,两首至浊,阔尺,贯尾、箕、斗、牛、库楼、骑官。五月戊寅夜,苍黑云起北方,长三丈,阔尺,贯紫微垣、王良。壬寅夜,苍黑云起北方,长三丈,阔尺,贯紫微垣。甲辰夜,苍黑云起东方,长丈,阔尺,贯天苑、五车、参旗。六月癸亥夜,白云起东北方,长五丈,上阔下狭,贯天船、阁道、传舍、紫微垣、天棓。戊辰夜,黑云起北方,长三丈,阔尺,贯北斗、紫微垣、王良。八月乙亥夜,黑气起西北方,长丈,阔尺,贯北斗。十月庚申夜,黄气一,上下贯月中。十一月丙子夜,苍黑气起南方,长五丈,阔二尺,东至库楼,北至南河,横贯翼。十二月庚戌夜,苍黑云起南方,长三丈,阔二尺,贯五车、东井、五诸侯。

  熙宁元年正月乙酉夜,苍白云起西南方,长四丈,阔尺,贯月及南河、舆鬼、轩辕。六月己酉夜,苍黑云起北方,长二丈,阔尺,贯北斗魁,东贯文昌。十月庚申夜,苍黑云起北方,东西两首至浊,贯织女、天棓、紫微垣、北斗魁。二年四月甲辰夜,苍白云起东南方,长三丈,阔尺,贯天市垣。六月辛酉夜,苍黑云起西南方,长四丈,阔二尺,贯大角、左右摄提、天市垣、斗、女、牛。七月甲申,日下有五色云。十一月,每夕有赤气见西北隅,如火,至人定乃灭。三年二月庚申夜,苍黑云起西北方,长三丈,阔二尺,贯王良、扶箱、天厨。六月己未夜,苍黑云起西北方,长丈,阔尺,贯五车。又起西北,长丈余,贯北斗魁、文昌。五年七月丁亥夜,白云起南方,长丈,贯氐、房、心。六年五月庚申夜,苍黑云起东北方,长五丈,阔二尺,贯云雨、阁道。七年三月壬子,苍白云起西南方,长二丈,阔尺,贯日,经中天过,白气如带。四月壬申夜,苍白云起北方,长五丈,阔二尺,贯北斗魁、钩陈、王良、阁道,东至奎。丙戌夜,苍白云起西北方,长三丈,阔尺,贯东井、紫微垣钩陈。六月辛未夜,苍黑云起天河中,长五丈,南北两首至浊,贯尾、箕;又苍黑云起东方,长五丈,贯羽林、外屏。甲戌,苍白云起西方,长三丈,贯轸、角、太微。丙戌夜,苍白云起南方,长二丈,贯危、室、壁及八魁。丁亥夜,苍白云起东方,长二丈,贯月及毕、奎、娄、外屏;又起南方,长二丈,贯危、室、壁及八魁。壬辰夜,苍白云起西南方,长二丈,贯天棓、紫微垣。癸巳夜,苍黑云起东方,长五丈,贯牛、天仓、岁、太白、卷舌。七月庚戌夜,苍白云起东方,长丈余,贯参旗及参。八年二月己巳夜,苍黑云起西方,长丈,贯轸、轩辕。乙酉夜,苍黑云起东方,长三丈,贯心、天市垣列肆、宗人。五月壬戌夜,苍黑云起西南方,长二丈,贯氐、房、心。癸亥,苍黑云起西方,长三丈,贯轩辕、太微垣五帝坐。十月庚子夜,黑云起西北方,长三丈,贯毕、大陵、钩星。九年四月庚寅夜,白气起东北方天棓,入天市垣。辛亥夜,苍黑云起南方,长二丈,贯库楼、骑官、积卒、心、尾。六月乙未夜,苍白云起东北方,长四丈,贯室、壁、阁道。七月己亥夜,苍黑云起南方,长四丈,贯军市、天园。十月乙酉夜,苍黑云起西北方,长四丈,贯北斗、钩、车府。十年六月癸未夜,苍黑云起南方,长三丈,阔尺,贯龟、鳖、天渊。乙巳夜,苍白云起东北方,长三丈,阔尺,贯五车及毕。七月丙子夜,苍黑云起北方,长丈,贯北斗魁。八月庚辰,苍黑云起东

  北方,长二丈,贯参、井、北河、五诸侯。九月庚申夜,苍黑云起北方,由北斗魁杓贯紫微垣,至天棓。十月辛丑夜,苍黑云起南方,长二丈,贯斧钺、鈇锧。

  元丰二年四月戊申夜,白云起南方,长三丈,贯库楼、积卒、龙尾。辛亥夜,苍白云起南方,长三丈,贯房。王年四月壬申夜,苍白云起北方,长二丈,出太微垣,贯五帝坐、常陈。八年十月庚申夜,苍黑云生北方,长三丈,阔尺,贯北斗、文昌、天枪。

  元祐三年七月戊辰夜,东北方近浊,天明照地,如月将出,偏西北有白气经天。九月己酉夜,赤气起北方,渐生白气数道。

  绍圣二年十一月,桂阳监庆云见。

  元符二年九月戊辰夜,赤气起北方紫微垣北斗星东南,次有白气十道,各长五尺。

  崇宁元年十一月己酉,赤气随日没。二年五月戊子夜,苍白云起东南方,长三丈,贯尾、箕、斗。

  政和元年十一月甲戌夜,苍白气起紫微垣,贯四辅。五年四月庚子,有白云自北直彻中天,渐成五色,如华盖。七年五月乙卯夜,赤云、白气起东北方。

  宣和元年六月辛巳夜,赤气起北方,半天如火。七月戊午夜,赤云起东北方,贯白气三十余道。二年二月戊戌夜,赤云起东北,渐向西北,入紫微垣。三年九月壬午夜,苍白气长三丈,贯月。四年九月丁丑,西方日下有赤气。七年四月壬子夜,有赤云入紫微垣。

  靖康元年正月丁丑夜,赤白气起西方。九月戊寅,有赤气随日出。九月乙未,西方日下有赤气。十一月乙丑,日下有赤气。闰十一月丁酉,赤气亘天。二年正月己亥夜,四北阴云中有火光,长二丈余,阔数尺,时时见。二月壬午夜,白气如虹,自南亘北,渐移西南至东北。

  三月戊子夜,白气贯斗。

  建炎元年八月壬申,东北有赤气。四年五月壬子,赤云亘天中,有白气十余道,贯之如练,起于紫微,犯北斗及文昌,由东南而散。

  绍兴元年二月己巳,白气亘天。七年正月辛未夜,东北赤气如火,出紫微宫;二月癸卯,又如之。十一月癸卯,有赤云如火,随日入。八年九月甲申朔夜,有赤气如火,出紫微垣内。十八年八月丁亥,西北方赤气如火。二十七年二月乙酉,赤气出紫微垣。十月壬寅,赤气随日出。三十年正月壬申,东北方赤气一带五处如火影。十一月甲午,西南方白气自尾历壁、娄、昴宿。十二月戊申,其夜白气出尾宿,历心、房、氐、亢、角,入天市,贯太微,至郎位止,有类天汉。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丑,其夜,白气出斗宿,历牛、女、危,至娄止,约广六丈,类天汉,东西亘天。

  隆兴元年十二月壬午,其夜,白气出危宿,历室、壁、奎、胃、娄至昴止。二年十一月庚寅,其日,赤云气遍天,随日入。

  乾道元年正月庚午,其夜,白气出奎宿,渐上,经娄、胃、昴,贯毕,入参宿内止。三月戊辰,其夜,白气自参宿至角宿止,与天汉相接,约广七丈。四月丁酉,其夜,苍白气自西北渐上,东北入天市垣;辛丑,入北斗魁中及入文昌星;乙巳,入紫微垣内至北极、天枢中。

  十月己丑,苍白云气长二丈,穿入翼宿。十一月丙寅,白气出女宿,历虚、危、室、壁、奎、娄、胃宿,入昴宿止。二年十二月庚子,白气亘天。六年十月庚午,赤气随日出。十一月丁丑,赤气随日入。七年七月壬寅,赤气随日入。十月己未,赤气随日出。八年十月乙巳,赤气随日入;丙午,随日出。九年十月壬申,其日,矞云见。

  淳熙元年十月戊寅,东北方生曲虹。三年八月丁酉,赤气随日入;戊戌,随日出。五年十月丁巳,生曲虹。十年正月戊子,西南有白气,如天汉而明,南北广六丈,东西亘天。十四年十一月甲寅,赤气随日入。

  绍熙四年十一月甲戌夜,赤云、白气见。五年六月壬寅,白敢如带亘天;己酉,又如之。

  庆元四年八月庚辰,白气如带亘天。五年二月癸酉夜,白气如带亘天,八月癸亥,又如之。

  嘉泰四年二月庚申,赤气亘天。十一月壬申,其日,白气如带亘天。癸酉,虹见。

  嘉定六年十月乙卯,赤气随日出;十一月辛卯,随日入。

  嘉熙四年二月丙辰,白气亘天。

  淳祐二年二月癸丑朔,白气亘天。十年十一月丁丑,虹见。

  景定三年七月甲申夜,白气亘天,如匹布。
 
 



 
                   
志第十四五行一上
 
  ○水上

  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盈天地之间,无非五行之妙用。人得阴阳五行之气以为形,形生神知而五性动,五性动而万事出,万事出而休咎生。和气致祥,乖气致异,莫不于五行见之。《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人之一身,动作威仪,犹见休咎,人君以天地万物为体,祯祥妖孽之致,岂无所本乎?故由汉以来,作史者皆志五行,所以示人君之戒深矣。自宋儒周惇颐《太极图说》行世,儒者之言五行,原于理而究于诚。其于《洪范》五行五事之学,虽非所取,然班固、范晔志五行已推本之,及欧阳修《唐志》,亦采其说,且于庶征惟述灾眚,而休祥阙焉,亦岂无所见欤?

  旧史自太祖而嘉禾、瑞麦、甘露、醴泉、芝草之属,不绝于书,意者诸福毕至,在治世为宜。祥符、宣和之代,人君方务以符瑞文饰一时,而丁谓、蔡京之奸,相与傅会而为欺,其应果安在哉?高宗渡南,心知其非,故《宋史》自建炎而后,郡县绝无以符瑞闻者,而水旱、札瘥一切咎征,前史所罕见,皆屡书而无隐。于是六主百五十年,兢兢自保,足以图存。

  《易·震》之《彖》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人君致福之道,有大于恐惧修省者乎?昔禹致群臣于会稽,黄龙负舟,而执玉帛者万国。孔甲好鬼神,二龙降自天,而诸侯相继畔夏。桑谷共生于朝,雉升鼎耳而雊,而大戊、武丁复修成汤之政。穆王得白狼、白鹿,而文、武之业衰焉。徐偃得朱弓矢,宋湣有雀生鹯,二国以霸,亦以之亡。大概征之休咎,犹卦之吉凶,占者有德以胜之则凶可为吉,无德以当之则吉乃为凶。故德足胜妖,则妖不足虑;匪德致瑞,则物之反常者皆足为妖。妖不自作,人实兴之哉!今因先后史氏所纪休咎之征,汇而辑之,作《五行志》。

  润下,水之性也。水失其性,则为灾沴。旧说以恒寒、鼓妖、鱼孽、豕祸、雷电、霜雪、雨雹、黑眚、黑祥皆属之水,今从之。醴泉、河清虽为瑞应,苟非其时,未必不为异,故杂附于编。他如甘露、嘉禾、芝草一切祥瑞之物,见于后者,因其事而考其时,则休咎自见,故亦各以类相从云。

  建隆元年十月,棣州河决,坏厌次、商河二县居民庐舍、田畴。二年,宋州汴河溢。孟州坏堤。襄州汉水涨溢数丈。四年八月,齐州河决。九月,徐州水损田。

  乾德二年四月,广陵、扬子等县潮水害民田。七月,泰山水,坏民庐舍数百区,牛畜死者甚众。三年二月,全州大雨水。七月,蕲州大雨水,坏民庐舍。开封府河决,溢阳武。河中府、孟州并河水涨,孟州坏中氵单军营、民舍数百区。河坏堤岸石,又溢于郓州,坏民田。泰州潮水损盐城县民田。淄州、济州并河溢,害邹平、高苑县民田。四年,东阿县河溢,损民田。观城县河决,坏居民庐舍,注大名。又灵河县堤坏,水东注卫南县境及南华县城。七月,荥泽县河南北堤坏。八月,宿州汴水溢,坏堤。淄州清河水溢,坏高苑县城,溺数百家及邹平县田舍。泗州淮溢。衡州大雨水月余。五年,卫州河溢,毁州城,没溺者甚众。

  开宝元年六月,州府二十三大雨水,江河泛溢,坏民田、庐舍。七月,泰州潮水害稼。八月,集州霖雨河涨,坏民庐舍及城壁、公署。二年七月,下邑县河决。是岁,青、蔡、宿、淄、宋诸州水,真定、澶、滑、博、洺、齐、颍、蔡、陈、亳、宿、许州水,害秋苗。三年,郑、澶、郓、淄、济、虢、蔡、解、徐、岳州水灾,害民田。四年六月,汴水决宋州谷熟县济阳镇。又郓州河及汶、清河皆溢,注东阿县及陈空镇,坏仓库、民舍。郑州河决原武县。蔡州淮及白露、舒、汝、庐、颍五水并涨,坏庐舍、民田。七月,青、齐州水伤田。五年,河决澶州濮阳,绛、和、庐、寿诸州大水。六月,河又决开封府阳武县之小刘村。宋州、郑州并汴水决。忠州江水涨二百尺。六年,郓州河决杨刘口。怀州河决获嘉县。颍州淮、渒水溢,渰民舍、田畴甚众。七月,历亭县御河决。单州、濮州并大雨水,坏州廨、仓库、军营、民舍。是秋,大名府、宋、亳、淄、青、汝、澶、滑诸州并水伤田。七年四月,卫、亳州水。泗州淮水暴涨入城,坏民舍五百家。安阳县河涨,坏居民庐舍百区。八年五月,京师大雨水。濮州河决郭龙村。六月,澶州河决顿丘县。沂州大雨,入城,坏居舍、田苗。九年三月,京师大雨水。淄州水害田。

  太平兴国二年六月,孟州河溢,坏温县堤七十余步,郑州坏荥泽县宁王村堤三十余步,又涨于澶州,坏英公村堤三十步。开封府汴水溢,坏大宁堤,浸害民田。忠州江涨二十五丈。兴州江涨,毁栈道四百余间。管城县焦肇水暴涨,逾京水。濮州大水,害民田凡五千七百四十三顷。颍州颍水涨,坏城门、军营、民舍。七月,复州蜀、汉江涨,坏城及民田、庐舍。集州江涨,泛嘉川县。三年五月,怀州河决获嘉县北注。又汴水决宋州宁陵县境。六月,泗州淮涨入南城,汴水又涨一丈,塞州北门。十月,滑州灵河已塞复决。四年三月,河南府洛水涨七尺,坏民舍。泰州雨水害稼。宋州河决宋城县。卫州河决汲县,坏新场堤。八月,梓州江涨,坏阁道、营舍。九月,澶州河涨。郓州清、汶二水涨,坏东阿县民田。复州沔阳县湖皛涨,坏民舍、田稼。五年五月,颍州颍水溢,坏堤及民舍。徐州白沟河溢入州城。七月,复州江水涨,毁民舍,堤塘皆坏。六年,河中府河涨,陷连堤,溢入城,坏军营七所、民舍百余区。鄜、延、宁州并三河水涨,溢入州城:鄜州坏军营,建武指挥使李海及老幼六十三人溺死;延州坏仓库、军民庐舍千六百区;宁州坏州城五百余步,诸军营、军民舍五百二十区。七年三月,京兆府渭水涨,坏浮梁,溺死五十四人。四月,耀、密、博、卫、常、润诸州水害稼。六月,均州涢水、均水、汉江并涨,坏民舍,人畜死者甚众。又河决临邑县,汉阳军江水涨五丈。七月,大名府御河涨,坏范济口。南剑州江水涨,坏居民舍一百四十余区。京兆府咸阳渭水涨,坏浮梁,工人溺死五十四人。九月,梧州江水涨三丈,入城,坏仓库及民舍。十月,河决怀州武陟县,害民田。八年五月,河大决滑州房村,径澶、濮、曹、济诸州,浸民田,坏居民庐舍,东南流入淮。六月,陕州河涨,坏浮梁;又永定涧水涨,坏民舍、军营千余区。河南府澍雨,洛水涨五丈余,坏巩县官署、军营、民舍殆尽。谷、洛、伊、瀍四水暴涨,坏京城官署、军营、寺观、祠庙、民舍万余区,溺死者以万计。又坏河清县丰饶务仓库、军营、民舍百余区。雄州易水涨,坏民庐舍。鄜州河水涨,溢入城,坏官寺、民舍四百余区。荆门军长林县山水暴涨,坏民舍五十一区,溺死五十六人。八月,徐州清河涨丈七尺,溢出,塞州三面门以御之。九月,宿州睢水涨,泛民舍六十里。是夏及秋。开封、浚仪、酸枣、阳武、封丘、长垣、中牟、尉氏、襄邑、雍丘等县河水害民田。九年七月,嘉州江水暴涨,坏官署、民舍,溺者千余人。八月,延州南北两河涨,溢入东西两城,

  坏官寺、民舍。淄州霖雨,孝妇河涨溢,坏官寺、民田。孟州河涨,坏浮梁,损民田。雅州江水涨九丈,坏民庐舍。新州江涨,入南砦,坏军营。

  雍熙二年七月,朗江溢,害稼。八月,瀛、莫州大水,损民田。三年六月,寿州大水。

  端拱元年二月,博州水害民田。五月,英州江水涨五丈,坏民田及庐舍数百区。七月,磁州漳、滏二水涨。

  淳化元年六月,吉州大雨,江涨,漂坏民田、庐舍。黄梅县堀口湖水涨,坏民田、庐舍皆尽,江水涨二丈八尺。洪州涨坏州城三十堵、民庐舍二千余区,漂二千余户。孟州河涨。二年四月,京兆府河涨,陕州河涨,坏大堤及五龙祠。六月乙酉,汴水溢于浚仪县,坏连堤,浸民田。上亲临视,督卫士塞之。辛卯,又决于宋城县。博州大霖雨,河涨,坏民庐舍八百七十区。亳州河溢,东流泛民田、庐舍。七月,齐州明水涨,坏黎济砦城百余堵。许州沙河溢。雄州塘水溢,害民田殆尽。嘉州江涨,溢入州城,毁民舍。复州蜀、汉二江水涨,坏民田、庐舍。泗州招信县大雨,山河涨,漂浸民田、庐舍,死者二十一人。八月,藤州江水涨十余丈,入州城,坏官署、民田。九月,邛州蒲江等县山水暴涨,坏民舍七十区,死者七十九人。是秋,荆湖北路江水注溢,浸田亩甚众。三年七月,河南府洛水涨,坏七里、镇国二桥;又山水暴涨,坏丰饶务官舍、民庐,死者二百四十人。十月,上津县大雨,河水溢,坏民舍,溺者三十七人。四年六月,陇城县大雨,牛头河涨二十丈,没溺居人、庐舍。九月,澶州河涨,冲陷北城,坏居人庐舍、官署、仓库殆尽,民溺死者甚众。梓州玄武县涪河涨二丈五尺,壅下流入州城,坏官私庐舍万余区,溺死者甚众。十月。澶州河决,水西北流入御河,浸大名府城,知府赵昌言壅城门御之。

  至道元年四月甲辰,京师大雨、雷电,道上水数尺。五月,虔州江水涨二丈九尺,坏城流入深八尺,毁城门。二年六月,河南瀍、涧、洛三水涨,坏镇国桥。七月,建州溪水涨,溢入州城,坏仓库、民舍万余区。郓州河涨,坏连堤四处。宋州汴河决谷熟县。闰七月,陕州河涨。是月,广南诸州并大雨水。

  咸平元年七月,侍禁、阁门祗候王寿永使彭州回,至凤翔府境,山水暴涨,家属八人溺死。齐州清、黄河泛溢,坏田庐。二年十月,漳州山水泛溢,坏民舍千余区,民黄拏等十家溺死。三年三月,梓州江水涨,坏民田。五月,河决郓州王陵埽。七月,洋州汉水溢,民有溺死者。四年七月,同州洿谷水溢夏阳县,溺死者数十人。五年二月,雄、霸、瀛、莫、深、沧、诸州、乾宁军水,坏民田。六月,京师大雨,漂坏庐舍,民有压死者。积潦浸道路,自朱雀门东抵宣化门尤甚,皆注惠民河,河复涨,溢军营。

  景德元年九月,宋州汴水决,浸民田,坏庐舍。河决澶州横陇埽。二年六月,宁州山水泛溢,坏民舍、军营,多溺死者。三年七月,应天府汴水决,南注亳州,合浪宕渠东入于淮。八月,青州山水坏石桥。四年六月,郑州索水涨,高四丈许,漂荥阳县居民四十二户,有溺死者。邓州江水暴涨。南剑州山水泛溢,漂溺居人。七月,河溢澶州,坏王八埽。八月,横州江涨,坏营舍。

  大中祥符元年六月,开封府尉氏县惠民河决。二年七月,徐、济、青、淄大水。八月,凤州大水,漂溺民居。十月,京畿惠民河决,坏民田。三年六月,吉州、临江军并江水泛溢,害民田。九月,河决河中府白浮梁村。四年七月,洪、江、筠、袁州江涨,害民田,坏州城。八月,河决通利军,大名府御河溢,合流坏府城,害田,人多溺死。九月,河溢于孟州温县。苏州吴江泛溢,坏庐舍。十一月,楚、泰州潮水害田,人多溺者。五年正月,河决棣州聂家口。七月,庆州淮安镇山水暴涨,漂溺居民。六年六月,保安军积雨河溢,浸城垒,坏庐舍,判官赵震溺死,又兵民溺死凡六百五十人。七年六月,泗州水害民田。河南府洛水涨。秦州定西砦有溺死者。八月,河决澶州。十月,滨州河溢于安定镇。八年七月,坊州大雨河溢,民有溺死者。九年六月,秦州独孤谷水坏长道县盐官镇城桥及官廨、民舍二百九十五区,溺死六十七人。七月,延州洎定平、安远、塞门、栲栳四砦山水泛溢,坏堤、城。九月,雄、霸州界河泛溢。利州水漂栈阁万二千八百间。

  天禧三年六月,河决滑州城西南,漂没公私庐舍,死者甚众,历澶州、濮、郓、济、单至徐州,与清河合,浸城壁,不没者四板。明年既塞。六月,复决于西北隅。

  乾兴元年正月,秀州水灾,民多艰食。十月己酉夜,沧州盐山、无棣二县海潮溢,坏公私庐舍,溺死者甚众。是岁,京东、淮南路水灾。

  天圣初,徐州仍岁水灾。三年十一月辛卯,襄州汉水坏民田。四年六月丁亥,剑州、邵武军大水,坏官私庐舍七千九百余区,溺死者百五十余人。是月,河南府、郑州大水。十月乙酉,京山县山水暴涨,漂死者众,县令唐用之溺焉。是岁,汴水溢,决陈留堤,又决京城西贾陂入护龙河,以杀其势。五年三月,襄、颍、许、汝等州水。七月辛丑,泰州盐官镇大水,民多溺死。六年七月壬子,江宁府、扬、真、润三州江水溢,坏官私庐舍。是月,雄、霸州大水。八月甲戌,临潼县山水暴涨,民溺死者甚众。是月,河决楚王埽。七年六月,河北大水,坏澶州浮梁。

  明道元年四月壬子,大名府冠氏等八县水浸民田。

  景祐元年闰六月甲子,泗州淮、汴溢。七月,澶州河决横陇埽。八月庚午,洪州分宁县山水暴发,漂溺居民二百余家,死者三百七十余口。三年六月,虔、吉诸州久雨,江溢,坏城庐,人多溺死。四年六月乙亥,杭州大风雨,江潮溢岸,高六尺,坏堤千余丈。八月甲戌,越州大水,漂溺居民。

  宝元元年,建州自正月雨,至四月不止,溪水大涨,入州城,坏民庐舍,溺死者甚众。

  康定元年九月甲寅,滑州大河泛溢,坏民庐舍。

  庆历元年三月,汴流不通。八年六月乙亥,河决澶州商胡埽。是月,恒雨。七月癸丑,卫州大雨水,诸军走避,数日绝食。是岁,河北大水。

  皇祐元年二月甲戌,河北黄、御二河决,并注于乾宁军。河朔频年水灾。二年,镇定复大水,并边尤被其害。三年七月辛酉,河决馆陶县郭固口。八月,汴河绝流。四年八月,鄜州大水,坏军民庐舍。

  嘉祐二年六月,开封府界及京东西、河北水潦害民田。自五月大雨不止,水冒安上门,门关折,坏官私庐舍数万区,城中系?伐渡人。七月,京东西、荆湖北路水灾。淮水自夏秋暴涨,环浸泗州城。是岁,诸路江河溢决,河北尤甚,民多流亡。三年七月,京、索、广济河溢,浸民田。五年七月,苏、湖二州水灾。六年七月乙酉,泗州淮水溢。七年六月,代州大雨,山水暴入城。七月,窦州山水坏城。河决北京第五埽。

  治平元年,庆、许、蔡、颍、唐、泗、濠、楚、庐、寿、杭、宣、鄂、洪、施、渝州、光化军水。九月,陈州水灾。二年八月庚寅,京师大雨,地上涌水,坏官私庐舍,漂人民畜产不可胜数。是日,御崇政殿,宰相而下朝参者十数人而已。诏开西华门以泄宫中积水,水奔激,殿侍班屋皆摧没,人畜多溺死,官为葬祭其无主者千五百八十人。

  熙宁元年秋,霸州山水涨溢,保定军大水,害稼,坏官私庐舍、城壁,漂溺居民。河决恩、冀州,漂溺居民。二年八月,河决沧州饶安,漂溺居民,移县治于张为村。泉州大风雨,水与潮相冲泛溢。损田稼,漂官私庐舍。四年八月,金州大水,毁城,坏官私庐舍。七年六月,熙州大雨,洮河泛溢。八年四月,潭、衡、邵、道诸州江水溢,坏官私庐舍。九年七月,太原府汾河夏秋霖雨,水大涨。十月,海阳、潮阳二县海潮溢,坏庐舍,溺居民。十年七月,河决曹村下埽,澶渊绝流,河南徙,又东汇于梁山、张泽泺,凡坏郡县四十五,官亭、民舍数万,田三十万顷。洺州漳河决,注城。大雨水,二丈河、阳河水湍涨,坏南仓,溺居民。沧、卫霖雨不止,河泺暴涨,败庐舍,损田苗。

  元丰元年,章丘河水溢,坏公私庐舍、城壁,漂溺民居。舒州山水暴涨,浸官私庐舍,损田稼,溺居民。四年四月,澶州临河县小吴河溢北流,漂溺居民。五月,淮水泛涨。五年秋。阳武、原武二县河决,坏田庐。七年六月,青田县大水,损田稼。七月,河北东、西路水。北京馆陶水,河溢入府城,坏官私庐舍。八月,赵、邢、洺、磁、相诸州河水泛溢,坏城郭、军营。是年,相州漳河决,溺临漳县居民。怀州黄、沁河泛溢,大雨水,损稼,坏庐舍、城壁。磁州诸县镇,夏秋漳、滏河水泛溢。临漳县斛律口决,坏官私庐舍,伤田稼,损居民。

  元祐四年,夏秋霖雨,河流泛涨。八年,自四月,雨至八月,昼夜不息,畿内、京东西、淮南、河北诸路大水。诏开京师宫观五日,所在州令长吏祈祷,宰臣吕大防等待罪。

  绍圣元年七月,京畿久雨,曹、濮、陈、蔡诸州水,害稼。

  元符元年,河北、京东等路大水。二年六月,久雨,陕西、京西、河北大水,河溢,漂人民,坏庐舍。是岁,两浙苏、湖、秀等州尤罹水患。

  大观元年夏,京畿大水。诏工部都水监疏导,至于八角镇。河北、京西河溢,漂溺民户。十月,苏、湖水灾。二年秋,黄河决,陷没邢州钜鹿县。三年七月,阶州久雨,江溢。四年夏,邓州大水,漂没顺阳县。

  政和五年六月,江宁府、太平、宣州水灾。八月,苏、湖、常、秀诸郡水灾。七年,瀛、沧州河决,沧州城不没者三版,民死者百余万。

  重和元年夏,江、淮、荆、浙诸路大水,民流移、溺者众,分遣使者振济。发运使任谅坐不奏泗州坏官私庐舍等勒停。

  宣和元年五月,大雨,水骤高十余丈,犯都城,自西北牟驼冈连万胜门外马监,居民尽没。前数日,城中井皆浑,宣和殿后井水溢,盖水信也。至是,诏都水使者决西城索河堤杀其势,城南居民冢墓俱被浸,遂坏藉田亲耕之稼。水至溢猛,直冒安上、南薰门,城守凡半月。已而入汴,汴渠将溢,于是募人决下流,由城北入五丈河,下通梁山泺,乃平。十一月,东南州县水灾。四年十二月戊戌,诏:「访闻德州有京东、西来流民不少,本州振济有方,令保奏推恩。余路遇有流移,不即存恤,按劾以闻。」六年秋,京畿恒雨。河北、京东、两浙水灾,民多流移。

  建炎二年春,东南郡国水。

  绍兴二年闰月,徽、严州水,害稼。三年七月丙子,泉州水三日,坏城郭、庐舍。五年秋,西川郡国水。六年冬,饶州雨水坏城四百余丈。十四年五月丙寅,婺州水。乙丑,兰溪县水侵县市,丙寅中夜,水暴至,死者万余人。十六年,潼川府东、南江溢,水入城,浸民庐。十八年八月,绍兴府、明、婺州水。二十二年,淮甸水。二十三年,金堂县大水。潼川府江溢,浸城内外民庐。宣州大水,其流泛溢至太平州。七月,光泽县大雨,溪流暴涌,平地高十余丈,人避不及者皆溺,半时即平。二十七年,镇江、建康、绍兴府、真、太平、池、江、洪、鄂州、汉阳军大水。二十八年六月丙申,兴、利二州及大安军大雨水,流民庐,坏桥栈,死者甚众。九月,江东、淮南数郡水。浙东、西沿江海郡县大风、水,平江、绍兴府、湖、常、秀、润为甚。二十九年七月戊戌,福州水入城,闽、候官、怀安三县坏田庐,官吏不以闻,宪臣樊光远坐黜。三十年五月辛卯夜,于潜、临安、安吉三县山水暴出,坏民庐、田桑,溺死者甚众。三十一年八月,建始县大水,流民庐,死者甚众。三十二年四月,淮溢数百里,漂民田庐,死者尤众。六月,浙西郡县山涌暴水,漂民舍,坏田覆舟。

  隆兴元年八月,浙东、西州县大风、水,绍兴、平江府、湖州及崇德县为甚。二年七月,平江、镇江、建康、宁国府、湖、常、秀、池、太平、庐和光州、江阴、广德、寿春、无为军、淮东郡皆大水,浸城郭,坏庐舍、圩田、军垒。操舟行市者累日,人溺死甚众。越月,积阴苦雨,水患益甚,淮东有流民。

  乾道元年六月,常、湖州水坏圩田。二年八月丁亥,温州大风,海溢,漂民庐、盐场、龙朔寺,覆舟,溺死二万余人,江滨胔骼尚七千余。三年六月,庐、舒、蕲州水,坏苗稼,漂人畜。七月己酉,临安府天目山涌暴水,决临安县五乡民庐二百八十余家,人多溺死。八月,湖、秀州、上虞县水,坏民田庐。时积潦至于九月,禾稼皆腐。江东山水溢,江西诸郡水,隆兴府四县为甚。四年七月壬戌,衢州大水,败城三百余丈,漂民庐,孳牧,坏禾稼。诸既县大水害稼。江宁、建康府水。是岁,饶、信亦水。五年七月丁巳,建宁府瑞应场大漈、山枣等山暴水涌出,漂民庐,溺死甚众。是岁夏秋,温、台州凡三大风,水漂民庐,坏田稼,入畜溺死者甚众,黄岩县为甚,郡守王之望、陈岩肖不以闻,皆黜削。六年五月,平江、建康、宁国府、温、湖、秀、太平州、广德军及江西郡大水,江东城市有深丈余者,漂民庐,湮田稼,溃圩堤,人多流徙。八年五月,赣州、南安军山水暴出,及隆兴府、吉、筠州、临江军皆大雨水,漂民庐,坏城郭,溃田害稼。六月壬寅,四川郡县大雨水,嘉、眉、邛、蜀州、永康军及金堂县尤甚,漂民庐,决田亩。九年五月戊午,建康、隆兴府、严、吉、饶、信、池、太平州、广德军水,漂民居,坏圩湮田,分水县沙塞四百余亩,采石流民多渡江。六月,湖北郡县水。

  淳熙元年七月壬寅、癸卯,钱塘大风涛,决临安府江堤一千六百六十余丈,漂居民六百三十余家,仁和县濒江二乡坏田圃。三年八月辛巳,台州大风雨,至于壬午,海涛、溪流合激为大水,决江岸,坏民庐,溺死者甚众。癸未,行都大雨水,坏德胜、江涨、北新三桥及钱塘、余杭、仁和县田,流入湖、秀州,害稼。浙东西、江东郡县多水,婺州、会稽嵊、广德军建平三县尤甚。四年五月庚子,建宁府、福、南剑州大雨水,至于壬寅,漂民庐数千家。己亥夜,钱塘江涛大溢,败临安府堤八十余丈;庚子,又败堤百余丈。明州濒海大风,海涛败定海县堤二千五百余丈、鄞县堤五千一百余丈,漂没民田。九月丁酉、戊戌,大风雨驾海涛,败钱塘县堤三百余丈;余姚县溺死四十余人,败堤二千五百六十余丈;败上虞县堤及梁湖堰及运河岸;定海县败堤二千五百余丈;鄞县败堤五千一百余丈。五年六月戊辰,古田县大水,漂民庐,圮县治市桥。闰月己亥,阶州水,坏城郭。乙巳,兴化军及福清县及海口镇大水,漂民庐、官舍、仓库,溺死者甚众。六年夏,衢州水。秋,宁国府、温、台、湖、秀、太平州水,坏圩田,乐清县溺死者百余人。七年五月戊戌,分宜县大水,决田害稼。八年五月壬辰,严州大水,漂浸民居万九千五百四十余家、垒舍六百八十余区。绍兴府大水,五县漂浸民居八万三千余家,田稼尽腐;渔浦败堤五百余丈,新林败堤通运河。是岁,徽、江二州亦水。十年五月辛巳,信州大水入城,沈庐舍、市井。襄阳府大水,漂民庐,盖藏为空。江东、浙东数郡亦水。八月辛酉,雷州大风激海涛,没濒海民舍,死者甚众。九月乙丑,福、漳州大风雨,水暴至,长溪、宁德县濒海聚落、庐舍、人舟皆漂入海,漳城半没,浸八百九十余家。丁卯,吉州龙泉县大水,漂民庐,坏田亩,溺死者众。十一年四月,和州水,湮民庐,坏圩田。五月丙申,阶州白江水溢,决堤圮城,浸民庐、垒舍、祠庙、寺观甚多。建康府、太平州水。六月甲申,处州龙泉县大雨,水浸民舍,坏杠梁,汇田害稼。七月壬辰,明州大风雨,山水暴出,浸民市,圮民庐,覆舟杀人。十二年六月,婺州及富阳县皆水,浸民庐,害田稼。八月戊寅,安吉县暴水发枣园村,漂庐舍、寺观,坏田稼殆尽,溺死千余人,郡守刘藻不以闻,坐黜。是岁,鄂州自夏徂冬,水浸民庐。九月,台州水。十四年三月辛未,汀州水,漂百余家、军垒六十余区。十五年五月,淮甸大雨水,淮水溢,庐、濠、楚州、无为、安丰、高邮、盱眙军皆漂庐舍、田稼,庐州城圮。荆江溢,鄂州大水,漂军民

  垒舍三千余。江陵、常德、德安府、复、岳、澧州、汉阳军水。戊午,祁门县群山暴汇为大水,漂田禾、庐舍、冢墓、桑麻、人畜什六七,浮胔甚众,及害及浮梁县。六月,建宁、隆兴府、袁、抚州、临江军水圮民庐。七月,黄岩县水败田潴。番昜湖溢番昜县,漂民舍、田稼,有流徙者。十六年四月甲戌,绍兴府新昌县山水暴作,害稼湮田,漂民庐。五月丙辰,沅、靖州山水暴溢至辰州,常德府城没一丈五尺,漂民庐舍。汀州大水,浸民庐千五百余家,溺死三千人。分宜县水。丁巳,阶州白江水溢,浸城市民庐。六月庚寅,镇江府大雨水五日,浸军民垒舍三千余。辛卯,潼川府东南二江溢,决堤,毁桥,浸民庐,涪城、中江、射洪、通泉、郪县没田庐。

  绍熙二年三月,宁化县连水漂庐舍、田亩,溺死二十余人。五月戊申,建宁州水。己酉,福州水,浸附郭民庐,怀安、候官县漂千三百余家,古田、闽清县亦坏田庐。庚午,利州东江溢。坏堤、田、庐舍。辛未,潼川府东、南江溢;六月戊寅,又溢,再坏堤桥,水入城,没庐舍七百四十余家,郪、涪、射洪、通泉县汇田为江者千余亩。七月癸亥,嘉陵江暴溢,兴州圮城门、郡狱、官舍凡十七所,漂民居三千四百九十余,潼川崇庆府、绵、果、合、金、龙、汉州、怀安、石泉、大安军鱼关皆水。时上流西蕃界古松州江水暴溢,龙州败桥阁五百余区,江油县溺死者众。三年五月壬辰,常德府大雨水,浸民田庐。乙未,潼川府东、南江溢,后六日又溢,浸城外民庐,人徙于山。己亥,池州大雨水连夕,青阳县山水暴涌,漂田庐杀人,盖藏无遗;贵池县亦水。庚子,泾县大雨水,败堤,圮县治、庐舍。六月辛丑,建平县水,败堤入城,漂浸民庐。甲戌,祁门县水。七月壬申,天台、仙居县大水连夕,漂浸民居五百六十余,坏田伤稼。襄阳、江陵府大雨水,汉江溢,败堤防,圮民庐、没田稼者逾旬,复州、荆门军水亦如之。镇江府三县水,损下地之稼。四年四月,上高县水,浸二百余家。五月壬申、癸酉,奉新县大雷雨、水,漂浸八百二十余家。五月辛未、丙子,镇江府大雨水,浸营垒六千余区。戊寅,安丰军大水,平地三丈余,漂田庐,丝麦皆空。是月,诸暨、萧山、宣城、宁国县大水,坏田稼。广德军属县水害稼。筠州水浸民庐。戊寅,进贤县水,圮百二十余家。六月丙申,兴国军水,池口镇及大冶县漂民庐,有溺死者。戊戌,靖安县水,漂三百二十余家。是夏,江、赣州、江陵府亦水。七月乙酉,丰城县水,壬午,临江军水,皆圮民庐。丁亥,新淦县漂浸二千三百余家。八月辛丑,隆兴府水,圮千二百七十余家。吉州水,漂浸民庐及泰和县官舍。自夏及秋,江西九州三十七县皆水。是岁,兴化军大风激海涛,漂没田庐尤多。五年五月辛未,石埭、贵池、泾县皆水,圮民庐,溺死者众。是月,泰州大水。七月壬申,慈溪县水,漂民庐,决田害稼,人多溺死。乙亥,会稽、山阴、萧山、余姚、上虞县大风驾海涛,坏堤,伤田稼。八月辛丑,钱塘、临安、新城、富阳、於潜县大雨水,余杭县尤甚,漂没田庐,死者无算。安吉县水,平地丈余。平江、镇江、宁国府、明、台、温、严、常州、江阴军皆水。是秋。武陵县江溢,圮田庐甚众。

  庆元元年六月壬申,台州及属县大风雨,山洪、海涛并作,漂没田庐无算,死者蔽川,漂沉旬日。至于七月甲寅,黄岩县水尤甚。常平使者莫漳以缓于振恤,坐免。七月,临安府水。二年秋,浙东郡国大水。三年九月,绍兴府属县二婺州属县二,水害稼,五年秋,台、温衢、婺水,漂民庐,人多溺死,衢守张经以匿灾吝振坐黜。六年五月,建宁府、严、衢、婺、饶、信、徽、南剑州及江西郡县皆大水,自庚午至于甲戌,漂民庐,害稼。

  嘉泰二年七月丙午,上杭县水,圮田庐,坏稼,民多溺死。建安县漂军民庐舍百二十余,山摧,覆民庐七十七家,溺压死者六十余。丁未,长溪县漂民庐二百八十余家。古田县漂官舍、民庐甚众,溺死者二百七十。剑浦县圮二百五十余家,死者亦众。三年四月,江南郡邑水害稼。

  开禧元年九月丙戌,汉、淮水溢,荆襄、淮东郡国水,楚州、盱眙军为甚,圮民庐,害稼。二年五月庚寅,东阳县大水,山千七百三十余所同夕崩洪,漂聚落五百四十余所,湮田二万余亩,溺死者甚众。三年,江、浙、淮郡邑水,鄂州、汉阳军尤甚。

  嘉定二年五月己亥,连州大水,败城郭百余丈,没官舍、郡庠、民庐,坏田亩聚落甚多。六月辛酉,西和州水,没长道县治、仓库。丙子,昭化县水,没县治,漂民庐。成州水,入城,圮垒舍。同谷县及遂宁府、阆州皆水。七月壬辰,台州大风雨激海涛,漂圮二千二百八十余家,溺死尤众。三年四月甲子,新城县大水。五月,严、衢、婺徽州、富阳、余杭、盐官、新城、诸暨、淳安大雨水,溺死者众,圮田庐、市郭,首种皆腐。行都大水,浸庐舍五千三百,禁旅垒舍之在城外者半没,西湖溢。四年七月辛酉,慈溪县大水,圮田庐,人多溺者。八月,山阴县海败堤,漂民田数十里,斥地十万亩。五年五月庚戌,严州水。六月丁丑,台州及建德、诸暨、会稽县水,坏田庐。六年六月丁丑,淳安县山涌暴水,陷清泉寺,漂五乡田庐百八十里,溺死者无算,巨木皆拔。丁亥,于潜县大水。戊子,诸暨县风雷大雨,山涌暴作,漂十乡田庐,溺死者尤多。钱塘县、临安、余杭、于潜、安吉县皆水。九年五月,行都及绍兴府、严、衢、婺、台、处、信、饶、福、漳、泉州、兴化军大水,漂田庐,害稼。十年冬,浙江涛溢,圮庐舍,覆舟,溺死甚众。蜀、汉二州江没城郭。十一年六月戊申,武康、吉安县大水,漂官舍、民庐,坏田稼,人畜死者甚众。十二年,盐官县海失故道,潮汐冲平野三十余里,至是侵县治,庐州港渎及上下管、黄湾冈等场皆圮。蜀山沦入海中,聚落、田畴失其半,坏四郡田。后六年始平。十四年,建康府大水。十五年七月,萧山县大水。时久雨,衢、婺、徽、严暴流与江涛合,圮田庐,害稼。十六年五月,江、浙、淮、荆、蜀郡县水,平江府、湖、常、秀、池、鄂、楚、太平州、广德军为甚,漂民庐,害稼,圮城郭、堤防,溺死者众。鄂州江湖合涨,城市沉没,累月不泄。是秋,江溢,圮民庐。余杭、钱塘、仁和县大水。福、漳、泉州、兴化军水坏稼十五六。十七年五月,福建大水,漂水口镇民庐皆尽,候官县甘蔗砦漂数百家,人多溺死;建宁府没平政桥,入城;南剑州圮郡治、城楼、郡狱、官舍,城坏,民避水楼上者皆死。乙卯,建昌军大水,城不没者三板,漂民庐,圮官舍、城郭、桥梁,害稼。

  绍定二年,天台、仙居县大水。四年,沿江水灾。

  端平三年三月辛酉,蕲州大雨水,漂民居。是年,英德府、昭州及襄、汉江皆大水。

  嘉熙元年,饶、信州水。二年,浙江溢。

  淳祐二年,绍兴府、处、婺州水。七年,福建水。十年,严州水。十一年八月甲辰,汀州山水暴至,漂人民。九月,江陵水。是年,江、浙多水,饶州亦水。十二年六月,建宁府、严、衢、婺、信、台、处、南剑州、邵武军大水,冒城郭,漂室庐,死者以万数。

  宝祐元年七月,温、台、处、信、饶州大水。

  开庆元年五月己未,婺州水,漂民庐。是岁,滁、严州水。

  景定二年,浙东水。

  咸淳六年五月,大雨水。七年五月甲申,诸暨县大水,漂庐舍。是月,重庆府江水泛溢者三,漂城壁,坏楼橹。十年三月,庐州水。四月,绍兴府大雨水。八月,临安府水,安吉、武康县水。

  太平兴国四年八月,滑州黎阳县河清。

  端拱元年二月,澶、濮二州河清二百余里。

  大中祥符三年十一月丁酉,陕西河清。十二月乙巳,河再清,当汾水合流处清如汾水。

  元丰四年十月,环州河水变甘。

  大观元年八月,乾宁军河清。二年十二月,陕州河清,同州韩城县、郃阳县至清及百里,涉春不变。自是迄政和、宣和,诸路数奏河清,辄遣郎官致祭,宰臣等率百官拜表贺,岁以为常。

  大中祥符元年二月,醴泉出蔡州汝阳凤原乡,有疾者饮之皆愈。八年十一月,通州军言醴泉出汶山下,有疾者饮之皆愈。

  熙宁元年五月,京师开化坊醴泉出。

  政和五年正月,河阳台观醴泉出。
 
 



 
                   
志第十五五行一下
 
  ○水下

  建隆三年春,延、宁二州雪盈尺,沟洫复冰,草木不华。丹州雪二尺。

  太平兴国七年三月,宣州霜雪害桑稼。

  雍熙二年冬,南康军大雨雪,江水冰,胜重载。

  端拱元年闰五月,郓州风雪伤麦。

  淳化三年九月,京兆府大雪害苗稼。四年二月,商州大雪,民多冻死。

  咸平四年三月丁丑,京师及近畿诸州雪,损桑。

  天禧元年十一月,京师大雪,苦寒,人多冻死,路有僵尸,遣中使埋之四郊。二年正月,永州大雪,六昼夜方止,江、溪鱼皆冻死。

  庆历三年十二月丁巳,大雨雪。

  皇祐四年十二月己丑,雪。初,帝以愆亢,责躬减膳,每见辅臣,忧形于色。庞籍等因言:「臣等不能燮理阴阳,而上烦陛下责躬引咎,愿守散秩以避贤路。」帝曰:「是朕诚不能感天而惠不能及民,非卿等之过也。」是夕,乃得雪。

  至和元年正月,京师大雪,贫弱之民冻死者甚众。

  嘉祐元年正月甲寅朔,御大庆殿受朝。前一夕,殿庭设仗卫既具,而大雨雪折宫架。是日,帝因感风眩,促礼行而罢。壬午,大雨雪,泥途尽冰。都民寒饿,死者甚众。

  元祐二年冬,京师大雪连月,至春不止。久阴恒寒,罢上元节游幸,降德音诸道。八年十一月,京师大雪,多流民。

  元符二年正月甲辰朔,御大庆殿受朝贺,以雪罢。

  政和三年十一月,大雨雪,连十余日不止,平地八尺余。冰滑,人马不能行,诏百官乘轿入朝。飞鸟多死。七年十二月,大雪。诏收养内外乞丐老幼。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大雪,盈三尺不止。天地晦冥,或雪未下时,阴云中有雪丝长数寸堕地。二年正月丁酉,大雪,天寒甚,地冰如镜,行者不能定立。是月乙卯,车驾在青城,大雪数尺,人多冻死。

  建炎三年六月,寒。

  绍兴元年二月寒食日,雪。五年二月乙巳,雨雪。六年二月癸卯,雪。十三年三月癸丑,雨雪。十七年二月丙申,雪。十八年二月癸卯,雪。二十八年三月丙寅,雨雪。二十九年二月戊戌,大雪。三十一年正月戊子,大雨雪,至于己亥,禁旅垒舍有压者,寒甚。

  乾道元年二月,大雪。三月,暴寒,损苗稼。二年春,大雨,寒,至于三月,损蚕麦。二月丙申,雪。四年二月癸丑,大雪。五年二月戊子,雪。六年五月,大风雨,寒,伤稼。七年二月丙辰,雨雪。

  淳熙十二年,淮水冰,断流。是冬,大雪。自十二月至明年正月,或雪,或霰,或雹,或雨水,冰冱尺余,连日不解。台州雪深丈余,冻死者甚众。十六年四月戊子,天水县大雨雪,伤麦。

  绍熙元年三月,留寒至立夏不退。十二月,建宁府大雪深数尺。查源洞寇张海起,民避入山者多冻死。二年正月,行都大雪积冱,河冰厚尺余,寒甚。是春,雷雪相继,冻雨弥月。四年二月己未,雪。

  庆元五年二月庚午,雪。六年二月乙酉,雪。五月,亡暑,气凛如秋。

  开禧三年二月戊申,雪。

  嘉定元年二月甲寅,雪。四年二月丙子,雪。六年二月丁亥,雪。六月,亡暑,夜寒。九年二月乙酉、丙申,雪。十年二月庚申、壬戌,雪。十七年三月癸丑,雪。

  宝庆元年四月辛卯,雪。

  绍定四年二月己巳,雨雪。六年三月壬子,雨雪。

  端平元年二月癸酉,雨雪。二年三月乙未,雨雪。

  嘉熙二年二月乙未,雨雪。

  淳祐六年二月壬申,雨雪。

  宝祐元年二月壬子,雨雪。二年三月戊子,雨雪。六年二月,雨雪。

  开庆元年二月庚辰,雨雪。

  景定五年二月辛亥,雨雪。

  建隆三年春,厌次县陨霜杀桑,民不蚕。

  淳化三年三月,商州霜,花皆死。

  景德四年七月,渭州瓦亭砦早霜伤稼。

  大中祥符九年十二月,大名、澶、相州并霜,害稼。

  至和二年,河东自春陨霜杀桑。

  绍兴七年二月庚申,霜杀桑稼。

  淳熙十六年七月,阶、成、凤、西和州霜,杀稼几尽。

  绍熙三年九月丁未,和州陨霜连三日,杀稼。是月,淮西郡国稼皆伤。

  嘉熙元年三月,霜。

  建隆元年十月,临清县雨雹伤稼。二年七月,义川、云岩二县大雨雹。四年七月,海州风雹。

  乾德二年四月,阳武县雨雹。宋州宁陵县风雨雹伤民田。六月,潞州风雹。七月,同州郃阳县雨雹害稼。八月,肤施县风雹霜害民田。三年四月,尉氏、扶沟二县风雹,害民田,桑枣十损七八。

  开宝二年,风雹害夏苗。

  太平兴国二年六月,景城县雨雹。七月,永定县大风雹害稼。五年四月,冠氏、安丰二县风雹。七年五月,芜湖县雨雹伤稼。八年五月,相州风雹害民田。

  端拱元年三月,霸州大雨雹,杀麦苗。闰五月,润州雨雹伤麦。

  淳化元年六月,许州大风雹,坏军营、民舍千一百五十六区。鱼台县风雹害稼。

  至道二年十一月,代州风雹伤田稼。

  咸平元年九月,定州北平等县风雹伤稼。三年四月丁巳,京师雨雹,飞禽有陨者。六年四月甲申,京师暴雨雹,如弹丸。

  大中祥符三年丙申,京师雨雹。五年八月丙辰,京师雨雹。

  天禧元年九月,镇戎军彭城砦风雹,害民田八百余亩。

  天圣元年五月丙辰,大雨雹。二年七月壬午,大雨雹。六年,京师雨雹。

  嘉祐四年四月丙戌,震雷雨雹。

  熙宁元年秋,鄜州雨雹。三年七月、七年四月五月,京师雨雹。八年夏,鄜州、泾州雨雹。九年二月,京师雨雹。十年夏,鄜州雨雹。秦州大雨雹。

  绍圣二年十月辛未,西南方有雷声,次大雨雹。四年闰二月癸卯,京师雨雹,自辰至申。

  建中靖国元年二月丙申,京师雨雹。五月辛酉,京师大雨雹。

  崇宁三年十月辛丑,京师雨雹。

  大观元年十月己巳、三年五月戊申,京师大雨雹。

  政和七年六月,京师大雨雹,皆如拳,或如一升器,几两时而止。

  宣和四年二月癸卯,京师雨雹。四年三月朔,雨雹。

  靖康元年十二月己卯、庚辰,京师雨雹。

  建炎三年八月甲戌,大雨雹。

  绍兴元年二月壬辰,高宗在越州,雨雹震雷。二年二月丙子,临安府大雨雹。三年正月,雨雹震雷。四年三月己未,大雨雹伤稼。五年闰月乙巳朔,雨雹而雪。十月丁未夜,秀州华亭县大风电,雨雹,大如荔枝实,坏舟覆屋。十二月戊辰,雨雹。七年二月癸丑,雨雹。先一夕雷,后一日雪,癸丑又雹。八年六月丙辰,大雨雹。九年二月甲戌,雨雹伤麦。十二月辛未,雨雹。十年二月辛亥,大雨雹。十二月庚辰,雨雹。十一年正月辛酉,雨雹。十三年二月甲子,雨雹伤麦。五月戊午夜,雹。七月庚午、壬申,雹害稼。十一月己未,雨雹。十七年正月庚辰,雨雹;五月丙寅,又雹。二十一年三月己卯,雹伤禾麦。二十八年四月辛亥,雨雹。二十九年二月戊戌,雹损麦。

  隆兴元年三月丙申夜,雨雹。二年二月丁丑,雹与霰俱。四月庚午,雹。六月,雨雹。七月丁未,雨雹。十月辛卯,雨雹。十二月己亥,雨雪而雹。闰月,雨雹。

  乾道元年二月庚寅夜,雹。二年十月辛卯,雨雹。三年二月壬午,雪;癸未,雹。四年正月癸未夜,雹,有霰。二月丁酉、癸丑,雨雹;乙卯,雹而雪。五年二月丙午,雹损麦;六年二月壬午,亦如之。八年七月壬辰,雨雹。

  淳熙三年四月丁亥,雨雹。癸巳,天台、临海二县大风雹,伤麦。四年正月,建康府雨雹。五月丙寅,雨雹。五年,建康府雨雹者再。六年正月丁丑,雹伤麦。三月壬申夜,大雨雹。八年十二月甲寅,雨雹。十二年二月辛酉夜,雨雹。十三年闰月丙午,雨雹。十五年二月丁亥,雨雪而雹。六月丁卯,雨雹。十六年二月己卯,雹而雨。

  绍熙元年二月丙申,雪;丁酉,雹。二年正月戊寅,大雨雹,震雷电以雨,至二月庚辰,大雪连数日。是月庚寅朔,建宁府大风雨雹,仆屋杀人。三月癸酉,大风雨雹,大如桃李实,平地盈尺,坏庐舍五千余家,禾麻、蔬果皆损;瑞安县亦如之,坏屋杀人尤甚。秋,祐川县大风雹,坏粟麦。

  庆元三年二月戊辰,雪;己巳,雹。四月乙丑,雨雹,大如杯,破瓦,杀燕爵。

  嘉泰元年三月丙寅,雨雹三日。五月丁丑,雨雹。七月癸亥,大雨而雹。二年四月庚寅,雨雹伤稼。六月庚子,大风雹而寒。四年正月壬辰,雪而雹。

  开禧二年正月己酉,雹而雷。

  嘉定元年闰月壬申,雨雹害稼。二年三月乙未,雨雹。六年夏,江、浙郡县多雨雹害稼。十五年九月癸丑,大震雨雹。十六年秋,雨雹。

  绍定元年五月丁酉,雨雹。五年九月壬寅,雨雹。六年三月丙辰,大雨雹。

  端平二年五月乙未,雹。三年六月庚戌,雨雹。

  嘉熙元年二月壬辰,雨雹。

  淳祐二年四月壬申,雨雹。八年二月壬辰,雨雹。三月乙丑,雨雹。九年正月,雨雹。

  宝祐三年五月,嘉定府大雨雹。

  开庆元年五月辛亥,雨雹。

  景定元年二月庚申,雨雹。

  建隆四年四月癸巳,宿州昼日无雨,雷霆暴作,军校傅韬震死。是夜夜半,雷起于京师。开封县署役夫刘延嗣、万进震死,顷之复苏,有烟焰自牖入室,因骇仆,遍体焦灼。

  乾德二年正月辛巳,雷起京师西南,东行有电。五月戊寅,大名府大雨,雷震焚藁聚。四年七月,海州雷震长吏厅,伤刺史梁彦超。

  开宝七年六月,易州雷,震死耀武军士八人。八年八月,邛州延贵镇震死民费贵及其子四人。

  太平兴国二年七月,景城县震死牛商冯异。

  端拱二年八月,兴化军民刘政震死,有文在胸曰「大不孝」。

  淳化三年七月,泗州大风雨,震僧伽塔柱。

  至道元年三月甲戌,雷未发声,召司天监寺赵昭问之,答云:「按占书,雷不发声,宽政之应也。」七月,泗州大风雨,雷震僧伽塔及坏钟楼。

  咸平元年正月戊寅,京师西北有雷电。十一月,瀛州、顺安军并东北有雷。三年冬,黄州西北雷震,似盛夏时。十二月,真定府东南雷。四年十月乙巳,京师西南雷电。闰十二月,大名府雷。六年十一月甲午,京师暴雷震,司天言:「国家发号布德,未及黎庶。」时议改元肆赦,诏宰相增广条目,采民病悉除之。

  景德三年九月丙寅夕,京师大震雷。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癸未,京师西北方雷。五年十二月己巳,京师西北雷电。九年五月,殿侍张信奉南海祝版乘驿至唐州,震死。

  嘉祐四年四月丙戌,大震雷,雨雹。

  庆历六年五月,雷雹、地震。

  绍圣三年十月十五日,西南方有雷声,次雨雹。

  大观三年十月戊子,大雷雹而雨。

  建炎四年正月己未,雷。时御舟次温州章安镇,高宗谓宰臣曰:「雷声甚厉,前史以为君弱臣强,四夷兵不制。」是夕,金人破明州。壬戌,又雷。

  绍兴五年九月戊寅,雷。十月丁巳,雷。六年十月丙午,雷。九年九月甲午、十月丁卯,雷。十一年十一月己酉,雷。十五年十月辛卯、十二月甲寅,雷。十六年,温州大雷电,震死六人于龙翔寺。十八年闰月甲戌,雷。十九年十月甲寅,雷。二十一年二月辛未,南安军大雷电,大庾县震死四人。十一月辛未夜,震雷。十二月癸酉,雷。二十二年十二月戊寅、己卯,雷。二十六年十二月甲子,雷。二十七年九月癸未,雷。三十一年正月丁丑,雷。

  乾道三年十一月丙寅,雷雨,不克郊。戊辰,日南至,大震雷。八年九月乙酉,雷。九年闰月癸卯,雷。

  淳熙九年九月壬午,雷。十二年十一月戊子,雷。十二月丁丑,雷。十三年正月己丑,雷;后三十五日,雪。十四年十一月乙卯,雷。十六年七月乙丑,大雷震太室斋殿东鸱吻。

  绍熙元年九月辛酉,雷。十一月壬午,日南至。郊祀,风雨大至,帝震恐,因致疾。四年十一月己卯,日南至;辛巳,雷。五年十月癸巳,大雷电。

  庆元二年正月戊子,雷。十一月,雷。三年十月癸亥,雷。六年九月己未,雷。

  嘉泰二年正月己巳,雷。三年正月,雷。四年正月辛卯,雷。

  开禧二年正月,雪、雷。九月,雷。三年十月辛未、癸酉,雷。

  嘉定二年九月戊子,雷。三年正月,雷。十月壬申,雷。八月辛丑、九月辛酉,雷。四年九月,雷。五年七月戊辰,雷雨震太室之鸱吻。十月丁酉,雷。六年闰月壬辰,雷震电;乙未昧爽,洊雷。七年九月癸亥,雷。八年九月丙寅,雷。十一年九月辛巳,祀明堂,肆赦,震雷。十四年十月庚午,雷。十五年九月癸丑,雷。十六年九月乙卯、十二月壬辰,雷。十七年九月丁亥,雷。

  宝庆二年九月庚申、十月辛丑,雷。

  绍定二年九月庚辰,雷。五年九月壬寅,雷。

  端平二年十二月辛亥,雷。三年九月庚午,雷。是月,祀明堂,大雨震电。十月戊戌,雷。

  嘉熙元年九月丁巳,雷。二年九月己酉、十月庚戌,雷。

  淳祐元年十二月丙寅,雷。二年九月己丑,雷。三年三月丙辰,雷。十年十一月壬午,雷。十二年十二月丁丑,雷。

  宝祐三年九月,雷。

  开庆元年十月乙酉,雷。

  景定二年十月戊戌,雷电;己亥,雷电。

  咸淳四年闰月丁巳、九月庚申,雷。九年十月癸亥、十二月丙辰、壬戌,雷。

  建炎七年五月,汴京无云而雷。

  绍兴三十年十月壬戌,昼漏半,无云而雷;癸亥,日过中,无云而雷。

  淳熙十四年六月甲申昧爽,祷雨太乙宫,乘舆未驾,有大声自内发,及和宁门,人马辟易相践,有失巾屦者。

  至道元年十二月,广州大鱼击海水而出。鱼死,长六丈三尺,高丈余。

  政和七年夏中,有二鱼落殿中省厅屋上。

  宣和二年三月,内出鱼,纯赤色,蔡京等乞付史馆,拜表贺。

  绍兴十八年,漳浦县崇照盐场海岸连有巨鱼,高数丈。割其肉数百车,剜目乃觉,转鬣而傍舰皆覆。又渔人获鱼,长二丈余,重数千斤,剖之,腹藏人骼,肤发如生。二十四年四月,海盐县海洋有巨鳅,群虾从之,声若讴歌。抵岸偃沙上,犹扬鬣拨刺,其高齐县门。

  乾道六年,行都北阙有鲇鱼,色黑,腹下出人手于两傍,各具五指。七年十一月丁亥,洞庭湖巨鼋走沙拥舟,身广长皆丈余,升舟,以首足压重舰没水。

  淳熙十三年二月庚申,钱塘龙山江岸有大鱼如象,随潮汐复逝。十六年六月甲辰,钱塘旁江居民得鱼,备五色,鲫首鲤身。民诡言梦得鱼,觉而在手犹跃,事闻,有司令纵之。

  庆元三年二月,饶州景德镇渔人得鱼,赪尾鲤鳞而首异常鱼。镇之老人言其不祥。绍兴二年尝出,后为水灾。盖是岁五月,镇果大水,皆鱼孽也。

  嘉定十七年,海坏畿县盐官地数十里。先是,有巨鱼横海岸,民脔食之,海患共六年而平。

  建隆元年七月,澶州蝗。二年五月,范县蝗。三年七月,深州蝻虫生。四年六月,澶、濮、曹、绛等州有蝗。七月,怀州蝗生。

  乾德二年四月,相州蝻虫食桑。五月,昭庆县有蝗,东西四十里,南北二十里。是时,河北、河南、陕西诸州有蝗。三年七月,诸路有蝗。

  开宝二年八月,冀、磁二州蝗。

  太平兴国二年闰七月,卫州蝻虫生。六年七月,河南府、宋州蝗。七年四月,北阳县蝻虫生,有飞鸟食之尽。滑州蝻虫生。是月,大名府、陕州、陈州蝗。七月,阳谷县蝻虫生。

  雍熙三年七月,鄄城县有蛾、蝗自死。

  淳化元年七月,淄、澶、濮州、乾宁军有蝗。沧州蝗蝻虫食苗。棣州飞蝗自北来,害稼。三年六月甲申,京师有蝗起东北,趣至西南,蔽空如云翳日。七月,真、许、沧、沂、蔡、汝、商、兖、单等州,淮阳军、平定、彭城军蝗、蛾抱草自死。

  至道二年六月,亳州、宿、密州蝗生,食苗。七月,长葛、阳翟二县有蝻虫食苗。历城、长清等县有蝗。三年七月,单州蝻虫生。

  景德二年六月,京东诸州蝻虫生。三年八月,德、博蝝生。四年九月,宛丘、东阿、须城三县蝗。

  大中祥符二年五月,雄州蝻虫食苗。三年六月,开封府尉氏县蝻虫生。四年六月,祥符县蝗。七月,河南府及京东蝗生,食苗叶。八月,开封府祥符、咸平、中牟、陈留、雍丘、封丘六县蝗。九年六月,京畿、京东西、河北路蝗蝻继生,弥覆郊野,食民田殆尽,入公私庐舍。七月辛亥,过京师,群飞翳空,延至江、淮南,趣河东,及霜寒始。毙

  天禧元年二月,开封府、京东西、河北、河东、陕西、两浙、荆湖百三十州军,蝗蝻复生,多去岁蛰者。和州蝗生卵,如稻粒而细。六月,江、淮大风,多吹蝗入江海,或抱草木僵死。二年四月,江阴军蝻虫生。

  天圣五年七月丙午,邢、洺州蝗。甲寅,赵州蝗。十一月丁酉朔,京兆府旱蝗。六年五月乙卯,河北、京东蝗。

  景祐元年六月,开封府、淄州蝗。诸路募民掘蝗种万余石。

  宝元二年六月癸酉,曹、濮、单三州蝗。四年,淮南旱蝗。是岁,京师飞蝗蔽天。

  皇祐五年,建康府蝗。

  熙宁元年,秀州蝗。五年,河北大蝗。六年四月,河北诸路蝗。是岁,江宁府飞蝗自江北来。七年夏,开封府界及河北路蝗。七月,咸平县鸲鹆食蝗。八年八月,淮西蝗,陈、颍州蔽野。九年夏,开封府畿、京东、河北、陕西蝗。

  元丰四年六月,河北蝗。秋,开封府界蝗。五年夏,又蝗。六年夏,又蝗。五月,沂州蝗。

  元符元年八月,高邮军蝗抱草死。

  崇宁元年夏,开封府界、京东、河北、淮南等路蝗。二年,诸路蝗,令有司酺祭。三年、四年,连岁大蝗,其飞蔽日,来自山东及府界,河北尤甚。

  宣和三年,诸路蝗。五年,蝗。

  建炎二年六月,京师、淮甸大蝗。八月庚午,令长吏修酺祭。

  绍兴二十九年七月,盱眙军、楚州金界三十里,蝗为风所堕,风止,复飞还淮北。三十二年六月,江东、淮南北郡县蝗,飞入湖州境,声如风雨;自癸巳至于七月丙申,遍于畿县,余杭、仁和、钱塘皆蝗。丙午,蝗入京城。八月,山东大蝗。癸丑,颁祭酺礼式。

  隆兴元年七月,大蝗。八月壬申、癸酉,飞蝗过都,蔽天日。徽、宣、湖三州及浙东郡县,害稼。京东大蝗,襄、随尤甚,民为乏食。二年夏,余杭县蝗。

  乾道元年六月,淮西蝗,宪臣姚岳贡死蝗为瑞,以佞坐黜。

  淳熙三年八月,淮北飞蝗入楚州、盱眙军界,如风雷者逾时,遇大雨皆死,稼用不害。九年六月,全椒、历阳、乌江县蝗。乙卯,飞蝗过都,遇大雨,堕仁和县界。七月,淮甸大蝗,真、扬、泰州窖扑蝗五千斛,余郡或日捕数十车,群飞绝江,堕镇江府,皆害稼。十年六月,蝗遗种于淮、浙,害稼。十四年七月,仁和县蝗。

  绍熙二年七月,高邮县蝗。至于泰州。五年八月,楚、和州蝗。

  嘉泰二年,浙西诸县大蝗,自丹阳入武进,若烟雾蔽天,其堕亘十余里,常之三县捕八千余石,湖之长兴捕数百石。时浙东近郡亦蝗。

  开禧三年,夏秋久旱,大蝗群飞蔽天,浙西豆粟皆既于蝗。

  嘉定元年五月,江、浙大蝗。六月乙酉,有事于圜丘、方泽,且祭酺。七月又酺,颁酺式于郡县。二年四月,又蝗,五月丁酉,令诸郡修酺祀。六月辛未。飞蝗入畿县。三年,临安府蝗。七年六月,浙郡蝗。八年四月,飞蝗越淮而南。江、淮郡蝗,食禾苗、山林草木皆尽。乙卯,飞蝗入畿县。己亥,祭酺,令郡有蝗者如式以祭。自夏徂秋,诸道捕蝗者以千百石计,饥民竞捕,官出粟易之。九年五月。浙东蝗。丁巳,令郡国酺祭。是岁,荐饥,官以粟易蝗者千百斛。十年四月,楚州蝗。

  绍定三年,福建蝗。

  端平元年五月,当涂县蝗。

  嘉熙四年,建康府蝗。

  淳祐二年五月,两淮蝗。

  景定三年八月,两浙蝗。

  绍兴十年春,有野豕入海州,市民刺杀之。时州已陷,夏,镇江军帅王胜攻取之;明年,以其郡属金,悉空其民。

  乾道六年,南雄州民家豕生数豚,首各具他兽形,有类人者。

  庆元初,乐平县民家豕生豚,与南雄同而更具他兽蹄。三年四月,余干县民家豕生八豚,其二为鹿。古田县豕食婴儿。

  淳化三年六月,黑风昼晦。

  景祐四年七月,黑气长丈余,出毕宿下。

  康定元年,黑风昼晦。

  元丰末,尝有物大如席,夜见寝殿上,而神宗崩。元符末,又数见,而哲宗崩。至大观间,渐昼见。政和元年以后,大作,每得人语声则出。先若列屋摧倒之声,其形廑丈余,仿佛如龟,金眼,行动硁硁有声。黑气蒙之。不大了了,气之所及,腥血四洒,兵刃皆不能施。又或变人形,亦或为驴。自春历夏,昼夜出无时,遇冬则罕见。多在掖庭宫人所居之地,亦尝及内殿,后习以为常,人亦不大怖。宣和末,浸少,而乱遂作。

  政和三年夏至,宰臣何执中奉祀北郊。有黑气长数丈,出自斋宫,行一里许,入坛壝,绕祭所,皆近人穿灯烛而过。俄又及于坛,礼将毕,不见。

  宣和中,洛阳府畿间,忽有物如人,或蹲踞如犬。其色正黑,不辨眉目。始,夜则掠小儿食之后,虽白昼,入人家为患,所至喧然不安,谓之「黑汉」。有力者夜执枪棒自卫,亦有托以作过者,如此二岁乃息。已而北征事起,卒成金人之祸。三年春,日有眚,忽青黑无光,其中汹汹而动,若鉟金而涌沸状。日旁有黑正如水波,周面旋绕,将暮而稍止。

  建炎三年二月甲寅,日初出,两黑气如人形,夹日旁,至巳时乃散。

  乾道四年春,舒州雨黑米,坚如铁,破之,米心通黑。

  淳熙十一年二月。临安府新城县深浦天雨黑水终夕。十六年六月,行都钱塘门启,黑风入,扬沙石。

  庆元元年,徽州黄山民家古井,风雨夜出黑气,波浪喷涌。

  咸平元年五月,抚州王羲之墨池水色变黑如云。

  大中祥符元年五月丁丑,泰山王母池水变红紫色。四年二月己未,河中府宝鼎县瀵泉有光,如烛焰四五炬,其声如雷。三年八月,解州盐池紫泉场水次二十里许不种自生,其味特嘉,命屯田员外郎何敏中往祭池庙。八月,东池水自成盐,仅半池,洁白成块,晶莹异常。祀汾阴经度制置使陈尧叟继献,凡四千七百斤,分赐近臣及诸列校。

  绍兴十四年,乐平县河冲里田陇数十百顷,田中水类为物所吸,聚为一直行,高平地数尺,不假堤防而水自行;里南程氏家井水溢,亦高数尺,夭矫如长虹,声如雷,穿墙毁楼。二水斗于杉墩,且前且却,约十刻乃解,各复故。

  天圣四年十月甲午,昏雾四塞。

  靖康元年正月丁未,雾气四塞,对面不见。

  建炎二年十一月甲子,北京大雾四塞,是夕,城陷。三年三月,车驾发温州航海,乙丑,次松门,海中白雾,昼晦。六月,久阴。四年三月乙丑,四方雾下如尘。

  绍兴三年,自正月阴晦,阳光不舒者四十余日。五年正月甲申,雾气昏塞。七月,刘豫毁明堂,天地晦冥者累日。七年,氛气翳日。八年三月甲寅,昼晦,日无光,阴雾四塞。乙卯,昼夜云气昧浊。四月,积雨方止,氛雾四塞,昼日无光。

  隆兴元年五月丙午,朝雾四塞。二年六月,积阴弥月。

  乾道二年十一月,久阴。五年正月甲申,昼蒙。六年五月,连阴。六月,日青无光。

  淳熙六年十二月乙丑,昼蒙。十三年正月丁亥,亦如之。

  庆元二年一月己卯,昼暝,四方昏塞。三年二月丁卯,昼晦,昏雾四塞。六年十二月辛卯、嘉定三年正月丙午、十年正月乙未、十三年三月壬辰,皆昼蒙。

  建炎四年三月辛亥,白虹贯日。

  绍兴八年三月辛巳,白虹亘天。二十七年二月壬寅,白虹贯日。三十年十二月辛酉,曲虹见日之西。

  乾道三年十月丙申,虹见。

  淳熙元年十月戊寅,曲虹见日东。二年十月庚辰,虹见。五年十月丁巳,曲虹见日东。

  庆元元年正月丙辰,白虹贯日。

  嘉泰三年七月壬午,亦如之。四年十一月,虹见。

  嘉定十一年二月丙辰,白虹贯日。

  嘉熙三年十月乙丑,虹见。四年二月辛丑,白虹贯日。

  淳祐十年十二月丁巳,虹见。

  宝祐五年十月,虹见。

  太祖从周世宗征淮南,战于江亭,有龙自水中向太祖奋跃。

  乾德五年夏,京师雨,有黑龙见尾于云际,自西北趋东南。占主大水。明年,州府二十四水坏田庐。

  开宝六年四月,单父县民王美家龙起井中,暴雨飘庐舍,失族属,及坏旧镇廨舍三百五十余区,大木皆折。七年六月,棣州有火自空堕于城北门楼,有物抱东柱,龙形金色,足三尺许,其气甚腥。旦视之,壁上有烟痕,爪迹三十六。

  大中祥符二年八月,青蛇出无为军廨,长数尺。

  宣和元年夏,雨,昼夜凡数日。及霁,开封县前茶肆中有异物如犬大,蹲踞卧榻下。细视之,身仅六七尺,色苍黑,其首类驴,两颊作鱼颔而色正绿,顶有角,生极长,于其际始分两歧,声如牛鸣,与世所绘龙无异。茶肆近军器作坊,兵卒来观,共杀食之。已而京城大水,讹言龙复仇云。

  绍兴初,朱胜非出守江州,过梁山,龙入其舟,才长数寸,赤背绿腹,白尾黑爪甲,目有光,近龙孽也。行都柴垛桥旌忠庙三蛇出没庭庑,大者盈尺,方鳞金色,首脊有金钱,遇霁,或变化数百于蕉卉间。庙徙而蛇孽亦绝。十一年四月,衡山县净居岩有蛇长二丈,身围数尺,黑色而方文,震死,山水大至。先是,山气遇夜辄昏昧,蛇毙始明。二十五年六月,湖口县赤龙横水中如山,寒风怒涛,覆舟数十艘,士卒溺者数十人。三十年春,宜黄县大蛇见于丞治,长二丈。捕之纵数里外,俄复至者数四。

  乾道五年七月乙亥,武宁县龙斗于复塘村,大雷雨,二龙奔逃,珠坠,大如车轮,牧童得之。自是连岁有水灾。

  太平兴国三年,灵州献官马驹,足有二距。

  雍熙二年,虔州吏李祚家马生驹,足有距。四年,鄜州直罗县民高英家马生前两足如牛。端拱二年,夏州民程真家马生二驹。

  大中祥符九年十二月,大名监马生驹,赤色,肉尾无??。

  宣和五年,马生两角,长三寸,四足皆生距。时北方正用兵。

  绍兴八年,广西海?需有海兽如马,蹄鬣皆丹,夜入民舍。聚众杀之,明日海溢,环村百余家皆溺死,近马祸也。五年,广西市马,全纲疫死。

  淳熙六年十二月,宕昌西马、金州马皆大疫。十二年,黎、雅州献马,有角长二寸。京房《易传》曰:「臣易上,政不顺,厥妖马生角,兹谓贤士不足。」

  绍熙元年二月丙申,右丞相留正乘马早朝,入禁扉,马毙,近马祸也。

  嘉定五年正月,史弥远入贺于东宫,马惊堕地,衣帻皆败,其额微损,事与上同。

  建隆元年,雄州归义军民刘进妻产三男。二年,孟州民孟福、定州民孟公礼等妻各产三男。三年,齐州、晋州大旱,民家多生魃。龙冈县民林嗣妻、京师龙捷军卒宜超妻产三男。

  乾德三年,江陵府民刘晖妻产三男。四年,安州骁健军卒赵远妻产三男。五年,光州民高与、德州民赵嗣、乾宁军卒王进妻产三男。

  开宝元年,沂州民王政、澶州民谢兴妻产三男。二年,阆州民孙延广、开州民董远妻产三男。七年,青城县王宥妻产三男。河南府民刘元妻产三男。

  太平兴国二年,邢州招收军卒李遇、汝州归化军卒鱼霸、常州民谢祚妻产三男。晋原县民杨万妻产三男。七年,澶州龙卫军卒靳兴、普州民郑彦福妻产三男。汾州民郑训妻产三女。雁门县民刘习妻产四男。滑州归化军卒安旺妻产二男一女。八年,扬州顺化军卒俞钊、温州民李遇、荣州民李祚妻产三男。九年,扬子县民妻生男,毛被体半寸余,面长、顶高、乌肩、眉毛粗密,近发际有毛两道软长眉,紫唇、红耳、厚鼻、大类西域僧。至三岁,画图以献。

  雍熙二年,奉新县民何靖妻产三男。三年,鲁山县民张美、相州林虑县民张钦妻产三男。四年,晋原县民周承晖、固始县民杨升妻产三男。

  端拱元年,祁州民冯遇妻产三男。二年,齐州民徐美、并州民侯远、常州卒徐流妻产三男。

  淳化元年正月,河阳县民王斌、新息县民李珪妻产三男。八月,汾州悉达院僧智严头生角三寸。二年,晋陵县民黄钊、南充县民彭公霸、龙阳县民周信、王屋县民李清、临清县民国忠、邻水县吏谢元升、奉化县卒朱旺妻产三男。瀛州民胡立、邢州民高德妻产三男。四年,邯郸县民郑安、河间县民王希辇、安州民宋和妻产三男。五年,雍丘县营卒盛泰妻产三男。

  至道元年,保州敌军校李深、宋城县民王洽、临淮县民贺用、永清县民董美、鄄城县民马方妻产三男。二年,安丰县民王构、伊阳县民张寿、成都县民彭操妻产三男。三年,汾州民赵演、沂州民李嗣、南剑州民刘相、饶安县民睦鸾、卫州宣武军卒李筠妻产三男。

  咸平元年,台州永安县王旺、澶州静戎军卒郑穗妻产三男。莘县民怀梁、获嘉县民王贵、永康县民罗彦瑫、温县民杨荣、毗陵县民魏吉妻产三男。三年,睢县民朱进、郓州武威军卒徐绕、深州民彭远妻产三男。四年,望都县民郭莹、邕州澄海军卒梁济妻产三男。五年,夏津县民赵替妻产三男。六年,石城县民刘诜、堂邑县民戴玉妻产三男。平乡县民郭让妻产四男。

  景德元年,南昌县民李聪妻产三男。二年,奉新县民魏勇妻产三男。四年,八作司匠赵荣、南顿县民任登老、枣强县民张绪妻各产三男。

  大中祥符元年,高邮军民王言妻产四男。二年,崞县民张留、清平军民杨泉妻产三男。三年,获嘉县民冯可妻产三男。宋城县民李悔妻产二男一女。四年,河池县民冯守钦妻产三男。五年,大名府宣勇军卒徐璘、赞皇县民李钊妻产三男。七年,铜鞮县民李谦、宋城县民白德、霍丘县民朱璘、平凉县民焦思顺妻产三男。八年,河南府民宋再兴、真阳县民周元、历亭县民田用侯言、霍丘县民王忠杜戬、濛阳县民卫志聪、定州骁武军卒张吉、雍丘县怀勇军卒黄进妻产三男。永嘉县民张保妻产四男。九年,曹州雄勇军卒聂德、瀛州民刘元、澧州民张贵、广州民刘吉妻产三男。

  天禧元年,连江县民陈霸妻产三男。三年,钱塘县民谢文信、遂安县民李承遇妻产三男。四年,孝感县民杜明、平恩县民刘顺妻产三男。七月,耒阳县民张中妻产三男,其额有白志方寸余,上生白发。

  自天圣迄治平,妇人生四男者二,生三男者四十四,生二男一女者一。熙宁元年距元丰七年,郡邑民家生三男者八十四,而四男者一,三男一女者一。元丰八年至元符二年,生三男者十八,而四男者二,三男一女者一。元符三年至靖康,生三男者十九,而四男者一。前志以为人民蕃息之验。

  宣和六年,都城有卖青果男子,孕而生子,蓐母不能收,易七人,始免而逃去。丰乐楼酒保朱氏子之妻,可四十余,楚州人,忽生髭,长仅六七寸,疏秀而美,宛然一男子,特诏度为女道士。

  绍兴三年,建康府桐林湾妇产子,肉角、有齿。是岁,人多产鳞毛。二十年八月,真符县民家一产三男。

  隆兴元年,建康民流寓行都而妇产子,二首具羽毛之形。

  乾道五年,衡、湘间人有化为虎者。余杭县妇产子,青而毛,二肉角,又有二家妇产子亦如之,皆连体两面相乡。三家才相距一二里。潮州城西妇孕过期产子,如指大、五体皆具者百余,蠕蠕能动。

  淳熙十年,番昜南乡妇产子,肘各有二臂,及长,斗则六臂并运。十三年,行都有人死十有四日复生。十一月辛未,邓家巷妇产肉块三,其一直目而横口。十四年六月,临安府浦头妇产子,生而能言,四日。暴长四尺。

  绍熙元年三月癸酉,行都市人夜以杀相惊,奔迸者良久乃定。是岁,昆山县工采石而山压。三年六月,它工采石邻山,闻其声呼,相应答如平生。其家凿石出之,见其妻,喜曰:「久闭乍风,肌肤如裂。」俄顷,声微噤不语,化为石人,貌如生。

  庆元元年,乐平县民妇产子有尾。永州民产子首有角,腋有肉翅。二年七月,进贤县妇产子亦如之,而面有三目。

  嘉定四年四月,镇江府后军妻生子,一身二首而四臂。

  淳化五年六月,京师疫,遣太医和药救之。

  至道二年,江南频年多疾疫。

  大观三年,江东疫。

  建炎元年三月,金人围汴京,城中疫死者几半。

  绍兴元年六月,浙西大疫,平江府以北,流尸无算。秋冬,绍兴府连年大疫,官募人能服粥药之劳者,活及百人者度为僧。三年二月,永州疫。六年,四川疫。十六年夏,行都疫。二十六年夏,行都又疫,高宗出柴胡制药,活者甚众。

  隆兴二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馁,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是岁,浙之饥民疫者尤众。

  乾道元年,行都及绍兴府饥,民大疫,浙东、西亦如之。六年春,民以冬燠疫作。八年夏,行都民疫,及秋未息。江西饥民大疫,隆兴府民疫,遭水患,多死。

  淳熙四年,真州大疫。八年,行都大疫,禁旅多死。宁国府民疫死者尤众。十四年春,都民、禁旅大疫,浙西郡国亦疫。十六年,潭州疫。

  绍兴二年春,涪州疫死数千人。三年,资、荣二州大疫。

  庆元元年,行都疫。二年五月,行都疫。三年三月,行都及淮、浙郡县疫。

  嘉泰三年五月,行都疫。

  嘉定元年夏,淮甸大疫,官募掩骼及二百人者度为僧。是岁,浙民亦疫。二年夏,都民疫死甚众。淮民流江南者饥与暑并,多疫死。三年四月,都民多疫死。四年三月,亦如之。十五年,赣州疫。十六年,永、道二州疫。

  德祐元年六月庚子,是日,四城迁徙,流民患疫而死者不可胜计,天宁寺死者尤多。二年闰三月,数月间,城中疫气薰蒸,人之病死者不可以数计。

  熙宁元年七月戊子夜,西南云间有声鸣,如风水相激,寝周四方。主民劳,兵革岁动。六年七月丙寅夜,西北云间有声如磨物,主百姓劳。七年七月庚子夜,西北天呜,主惊忧之事。

  绍兴二十一年八月乙亥,天有声如雷,水响于东南,四日乃止。

  开禧元年六月壬寅,天鸣有声。

  天禧三年正月晦,沈丘县民骆新田闻震,顷之,陨石入地七尺许。

  淳熙十六年三月壬寅,陨石于楚州宝应县,散如火,甚臭腥。

  庆元二年六月辛未,黄岩县大石自陨,雷雨甚至,山水瀵涌。
 
 



 
                   
志第十六五行二上
 
  ○火上

  炎上,火之性也。火失其性,则为灾眚。旧说以恒燠、草妖、羽虫之孽,羊祸、赤眚、赤祥之类皆属之火,今从之。

  建隆元年,宿州火,燔民舍万余区。二年三月,内酒坊火,燔舍百八十区,酒工死者三十余。三年正月,滑州甲仗库火。燔仪门及军资库一百九十区,兵器、钱帛并尽。开封府通许镇民家火。燔庐舍三百四十余区。二月,安州牙吏施延业家火。燔民舍并显义军营六百余区。五月,京师相国寺火,燔舍数百区。海州火,燔数百家,死者十八人。

  乾德四年二月,岳州衙署、禀库火,燔市肆、民舍殆尽,官吏逾城仅免。三月,陈州火,燔民舍数十区。潭州火,燔民舍五百余区;逾月,民周泽家火,又燔仓禀、民舍数百区,死者三十六人。是春,诸州言火者甚众。八月,衡州火,燔公署、仓库、民舍仅千余区。五年,京师建隆观火。

  开宝三年八月,辰州廨火,燔军资库。五年七月,忠州火,仓库殆尽。七年九月,永城县火,燔民舍一千八百余区。八年四月,洋州火,燔州廨、民舍千七百区。永城县火,燔军营、民舍千九百八十区,死者九人。

  太平兴国七年八月,益州西仓灾。

  雍熙元年五月丁丑,乾元、文明二殿灾。初夕,阴云雷震,火起月华门,翌日辰、巳方止。二年九月庚寅夜,楚王元佐宫火,燔舍数百区,王自是以疾废于家。三年,光化军民却勋家火,延燔军廨、舍、库。

  端拱元年二月,云安军威棹营火。二年三月,衡州火,燔州县官舍、仓库、军营三百余区。又崇贤坊有鸟燔数十处,七日不灭。

  淳化三年十月,蔡州怀庆军营火,燔汝河桥民居、官舍三千余区,死者数人。十二月,建安军城西火,燔民舍、官廨等殆尽。四年二月,永州保安津舍火,飞焰过江,烧州门及民屋三百余家。

  咸平二年四月,池州仓火,燔米八万七千斛。

  景德元年正月,平虏军营火,焚民居庐舍甚众。四年十一月,郢州火,燔仓库并尽。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桂州甲仗库灾。二年四月,升州火,燔军营、民舍殆尽。四年八月,徐州草场火。十月,镇州城楼、战棚火。七月,雄州甲仗库火。八年二月甲寅,宗正寺火。四月壬申夜,荣王元俨宫火,自三鼓北风甚,癸酉亭午乃止,延燔左承天祥符门、内藏库、朝元殿、乾元门、崇文院、祕阁、天书法物内香藏库。九年五月甲子,左天厩坊草场火。

  天禧二年二月戊寅,北宅蔡州团练使德雍院火,延燔数百区。三年春,京师多火。六月,永州军营火,延民舍数百余区。五年四月丁巳,事材场火。

  天圣三年二月丁卯,蕲州榷货务火。五年四月壬辰,寿宁观火。七年六月丁未,玉清昭应宫灾。初,大中祥符元年,诏建宫以藏天书。七年,宫始成,凡二千六百一十楹。至是,火发夜中,大雷雨,至晓而尽。

  明道元年八月壬戌,修文德殿成。是夜,禁中火,延燔崇德、长春、滋福、会庆、延庆、崇徽、天和、承明八殿。

  景祐三年七月庚子,太平兴国寺火起阁中,延燔开先殿及寺舍数百楹。是夕,大雨雹。十月巳酉,澶州横龙水口西岸料物场火,焚薪刍一百九十余万。

  宝元二年六月丁丑,益州火,焚民庐舍二千余区。

  康定元年六月乙未,南京鸿庆宫神御殿火。

  庆历元年五月癸亥,庆州草场火,延燔州城楼橹。三年十一月丙寅,上清宫火。四年三月丙戌夜,代州五台山寺火。六月丁未,开宝寺灵感塔灾。七月甲子,燕王宫火。六年七月辛丑,洪福禅院火。八年正月壬午,江宁府火。初,李景江南大建宫室、府寺,其制多仿帝室,至是一夕而焚,唯玉烛殿独存。

  皇祐五年正月丁巳,会灵观火。

  至和元年四月辛丑,祥元观火。二年,并州太宗神御殿火。

  嘉祐三年正月,温州火,燔屋万四千间,死者五十人。

  治平四年十二月壬子夜,睦亲宫火,焚九百余间。甲寅,广亲宫又火。

  熙宁六年二月丙申,永昌陵上宫火,燔东城门。七年九月壬子,三司火,自巳至戌,焚屋千八百楹,案牍殆尽。十一月,洞真宫火。九年十月,鲁王、濮王宫火。十年正月,仙韶院火。撤屋二百五十楹。三月丙子,开封府火。

  元丰元年八月,邕州火,焚官舍千三百四十六区,诸军衣万余袭,谷帛军器百五十万。四年六月,衡州火,烧官舍、民居七千二百楹。钦州大雷震,火焚城屋。五年二月,洞真宫火。八年二月辛巳,开宝寺火。时寓礼部贡院于寺,点校试卷官翟曼、陈之方、马希孟焚死,吏卒死者十四人。

  元祐元年三月,宗室宫院火。六年十二月,开封府火。

  绍圣三年三月七日,内尚书省火,寻扑灭。上逾执政:禁中屡火,方醮禳,已罢春宴,仍不御垂拱殿三日。四年七月甲子,禁中火。

  元符元年四月,宗室宫院火。

  建中靖国元年六月壬寅,集禧观火,大雨中久而后灭。

  崇宁二年六月,中太乙宫火。三年三月辛丑,大内火。

  政和三年四月,苏州火,延烧公私屋一百七十余间。五月,封州火,延烧公私屋六百八十二间。五月辛丑,京师大盈仓火。是岁,成都府大慈寺、温州绛州皆火。

  重和元年九月,掖庭大火,自甲夜达晓,大雨如倾,火益炽,凡爇五千余间,后苑广圣宫及宫人所居几尽,焚死者甚众。

  靖康元年十二月丙子夜,尚书省火,延烧礼、祠、工、刑、吏部,拆尚书省牌掷火中禳之乃息。二年三月戊戌,天汉桥火,焚百余家。顷之,都亭驿又火。己酉,保康门火。

  绍兴元年十月乙酉,临安府、越州大火,民多露处。十二月辛未,越州火,焚吏部文书,乙酉,移跸钱塘。二年正月丁巳,宣州火,燔民居几半。五月庚辰,临安府大火,亘六七里,燔万数千家。十二月甲午,行都大火。燔吏刑工部、御史台、官府、民居、军垒尽,乙未旦乃熄。三年九月庚申,行都阙门外火,多燔民居。四年正月戊寅,行都火,燔数千家。六年二月,行都屡火,燔千余家。十二月,行都大火,燔万余家,人有死者。时高宗亲征刘豫,都民之暴露者多冻死。七年正月辛未,平江府火。二月辛丑,镇江府、楚、真、扬、太平州火。是岁,临安府火。八年二月丁酉,太平府大火,宣抚司及官舍、民居、帑藏、文书皆尽,死者甚众,录事参军吕应中、当涂县丞李致虚死焉。九年二月己卯,行都火。七月壬寅,又火。十年十月,行都火,燔民居,延及省部。十一月丁巳,温州大火,燔州学、酤征舶等务、永嘉县治及民居千余。十一年七月癸亥,婺州大火,燔州狱、仓场、寺观暨民居几半。九月甲寅,建康府火,燔府治三十余区,民居三千余家。十二年二月辛巳,镇江府火,燔仓米数万石,刍六万束,民居尤众。是月,太平、池州及芜湖县皆火。三月丙申,行都火。四月,行都又火。十四年正月甲子,行都火。十五年,大宁监火,燔官舍、帑藏、文书。九月丙子,行都火,经夕,渐近太室而灭。十七年八月,建康府火。十二月辛亥,静江府火,燔民舍甚众。二十年正月壬午,行都火,燔吏部文书皆尽。二十五年,汴京宫室悉焚。二十六年。潭州南岳庙火。二十九年四月,镇江府火,焚军垒、民居。十二月丙子,夔州大火,燔官舍、民居、寺观,人有死者。

  乾道元年正月,泰州火,燔民舍几尽。是年春,德安府应城县厩驿火。二年冬,真州六合县武锋军垒火。十二月,婺州火。自是火患不息,人火之也。三年五月,泉州火。五年十二月壬申,太室东北垣外民舍火。七年十一月丁亥,禁垣外阉人私舍火,延及民居。九年九月,台州火,经夕,至于翌日昼漏半,燔州狱、县治、酒务及居民七千余家。

  淳熙元年十二月丁巳,泉州火,燔城楼及五十余家。二年六月戊午,潭州南岳庙火。八月,严州火。十一月癸亥,丽正门内东庑灾。是岁,泸州火,坐上焚民居不实,守臣贬秩。三年九月,大内射殿灾,延及东宫门。四年十一月辛酉,鄂州南市火,暴风通夕,燔千余家。五年四月庚寅,兴州沙市火,燔三百四十余家,有死者。十一月,和州牧营火,燔一百六十区。七年二月,江陵府沙市大火,燔数千家,延及船舰,死者甚众。八月,温州试士,火作于贡闱。八年正月,扬州火。九月乙亥,行都火。九年九月,合州大火。燔民居几尽,官舍仅有存者。十一年二月辛酉,兴元府义胜军垒舍火。十二年八月,温州火,燔城楼及四百余家。十月,鄂州大火,燔万余家。江风暴作,结庐堤上、泊舟岸下者,焚溺无遗。十四年五月,大内武库灾,戎器不害。六月庚寅,行都宝莲山民居火,延烧七百余家,救焚将校有死者。五月,成都府市火,燔万余家。十六年九月,南剑州大火,民居存者无几。

  绍熙元年八月壬寅,处州火,燔数百家。十二月戊申,建宁府浦城县火。时查洞寇张海作乱,焚五百余家。二年四月,行都传法寺火,延及民居。言者以戚里土木为孽,火数起之应。是月,徽州大火,夜燔州治、谯楼、官舍、狱宇、钱帑库务,凡十有九所,五百二十余区,延烧千五百家,自庚子至于壬寅乃熄。五月己巳,金州火,燔州治、官舍、帑藏、保胜军器库、城内外民居甚众。三年正月己巳,行都火,通夕,至于翌日,阛阓焚者半。十一月,又火,燔五百余家。十二月甲辰,鄂州火,至于翌日,燔八百家。

  庆元二年八月己酉,永州火,燔三百家。三年闰月甲申,金州都统司中军垒舍火,焚千三百余区。阅六月乙酉,又火。燔二千余区。是冬,绍兴府僧寺火,延烧数百家。六年八月戊戌,徽州火。燔州狱、官舍,延及八百余家。

  嘉定元年三月戊寅,行都大火,至于四月辛巳,燔御史台、司农寺、将作军器监、进奏文思御辇院、太史局、军头皇城司、法物库、御厨、班直诸军垒,延烧五万八千九十七家。城内外亘十余里,死者五十有九人,践死者不可计。城中庐舍九毁其七,百官多僦舟以居。火作于宝莲山御史台胥杨浩家,谏议大夫程松请戮浩以谢都民。疏再上,始黥配万安军,犹免决。自是民讹言相惊,亡赖因纵火为奸利。二年六月己卯,临安府火。三年正月丁酉,襄阳府火作而风暴,选锋军校于友直死于救焚,止延烧六十余家。帅、漕臣上其功,赠二秩,官其子二。十一月甲午,福州火。燔四百余家。四年三月丁卯,行都大火,燔尚书中书省、枢密院、六部、右丞相府、制敕粮料院、亲兵营、修内司,延及学士院、内酒库、内宫门庑,夜召禁旅救扑。太室撤庙庑,迁神主并册、宝于寿慈宫。翼日戊辰旦,火及和宁门鸱吻,禁卒张隆飞梯斧之,门以不焚。火作时,分数道,燔二千七十余家。又翌日己巳,神主还太室。时省部皆寓治驿、寺。四月丙申,临安府梵天寺火。六月,盱眙军天长县禁军营火,铠械为尽。八月壬辰,鄂州外南市火,燔五百余家。

  开禧二年二月癸丑,寿慈宫灾。四月壬子,行都火,燔数百家。

  嘉定二年八月己巳,信州火,燔二百家。九月丁酉,吉州火,燔五百余家。是岁,泸州火,燔千余家。十一月丁亥,建宁府政和县火,燔百余家。四年闰二月己卯,绍兴府嵊县浦桥火,燔百余家。三月,滁州火,燔民居甚多。十月,抚州火。辛卯,福州一夕再火,燔城门、僧寺,延烧千余家,死者数人。五年五月己未,和州火。燔二千家。八年八月辛丑,湖州火,燔寺观,延烧三百家。九年七月甲戌,南剑州沙县火,燔县门、官舍及千一百余家,民有死者。十一年二月,行都火。燔数百家。九月己巳,禁垣外万松岭民舍火,燔四百八十余家。十三年二月庚寅,安丰军故步镇火,燔千余家,死者五十余人。八月庚午,庆元府火,燔官舍、第宅、寺观、民居甚众。十一月壬子,行都火,燔城内外数万家、禁垒百二十区。十七年四月丁卯,西和州焚军垒及民居二千余家,人火之也。守臣尚震午误以为金人至而遁。六月丁亥,岳州火,燔岳阳楼、州狱、帑库,延及八十家。己丑又火,燔百余家。

  绍定元年三月,行都火,燔六百余家。

  嘉熙元年六月,临安府火,燔三万家。

  淳祐元年,徽州火。十二年十一月丙申,行都火,至丁酉夜始熄。

  景定四年,绍兴火。五年,临安府大火。

  德祐元年,玉牒所灾。

  乾德二年冬,无雪。五年冬,无雪。

  开宝元年冬,京师无雪。二年冬,无雪。

  淳化二年冬,京师无冰。

  至道元年冬,无雪。二年冬,无雪。

  大中祥符二年,京师冬温,无冰。

  天圣五年,夏秋大暑,毒气中人。

  嘉祐六年冬,京师无冰。

  治平四年冬,无雪。

  元丰八年冬,无雪。

  元祐元年冬,无雪。四年冬,京师无雪。五年冬,无冰雪。

  绍兴五年五月,大燠四十余日,草木焦槁,山石灼人,?曷死者甚众。三十一年冬,无雪。

  乾道三年,冬温,少雪无冰。五年,冬温,无雪。六年,冬温,无雪冰。

  绍熙三年冬,潼川路不雨,气燠如仲夏,日月皆赤,荣州尤甚。

  庆元元年冬,无雪。二年冬,无雪。四年冬,无雪。越岁,春燠而雷。六年,冬燠无雪,桃李华,虫不蛰。

  开禧三年冬,少雪。

  嘉定元年,春燠如夏。六年冬,燠而雷,无冰,虫不蛰。八年夏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行都斛水百钱,江、淮杯水数十钱,?曷死者甚众。九年冬,无雪。十三年冬,无冰雪。越岁,春暴燠,土燥泉竭。

  建隆二年九月,亳州献芝一株。

  乾德四年闰八月,黄冈县民段赞屋柱生紫芝一本二茎,知州郑守忠以献。十二月,登州献芝五茎。

  开宝四年,成都府民罗达家生芝。六年正月,知梓州赵延通献芝一本。河中府大明观殿芝草生,节度使陈思让以闻。七年七月,陈州节度党进献控鹤营卒孙洪家芝二本。八月,又献芝一本,四十九茎。九月,麻城县廨芝生柱上,刺史王明以献。十月,梓州献芝草。

  太平兴国二年八月,青城县民家竹一本,上分双茎。三年六月,项城县令王元正献芝草。七月,广州献芝草。八月,功臣堂柱生芝二本,知州范旻画图以献。四年八月,广州献芝草。九月,华山道士丁少微献白芝、黝芝各一器。五年五月,眉山县竹一茎十四节,上分二枝,长丈四尺。九月,真定府行宫殿梁生芝。如荷花,知府赵贤进以图来上。十月,龙水县华严寺旧截竹为筒引水。忽生枝叶,长二丈许,知州姜宣以闻。六年三月,广州献黄芝一本九茎。七月,新津县赵丰村竹一茎十二节,上分两岐,知州崔宪以闻。七年六月,知黄州裴仁凤献芝草。七月,知罗江县陈覃于罗璝山获芝四本以献。湘阴县万寿寺松根,芝草二本生,转运副使赵昌献之。八月,再生四本,昌又献。潭州民欧阳进、夏侯敏园中芝三本。宜兴县民长孙裕家生芝,紫茎黄盖。十月,雄州实信院竹业丛芝草,僧致仁采之复生,悉以上献。八年二月,知福州何允昭献芝二本。五月,汉州献芝。十月乙酉,蜀州献瑞竹一本十六节,上分两枝。知连州史昭文献芝二茎。十一月,婺源县民王化于王陵山石上得紫芝一本,丛生五茎。金州监军廨生芝三本。九年十月,金州献芝三本,永康军献芝九茎,同日至阙下。十一月,知梓州沈护获芝三茎。

  雍熙二年七月,灵州芝草生,知州侯赟刻木为其状来献。三年三月,殿前承旨张思能使楚、泗,献所得芝草五本。四月,眉山县献《异竹图》。八月,刑部尚书宋琪家牡丹三华。

  端拱元年五月,知襄州郝正献芝五本。八月,广州凤集合欢树下,得芝三本。二年七月,彭山县民家生异竹。舒州芝草生,知州赵孚以献。十月,密州献芝草。

  淳化元年四月,永州监军廨芝草生,知州克宪以闻。八月,黄州刺史魏丕献芝草。二年二月,射洪县安国寺竹二茎同本。六月,舒州竹连理,知州乐史以闻。十一月,陵州民赵崇家慈竹二茎,长六尺许,其上别有根柢,茎分十枝,长丈余;又一本三茎并耸。三年十月,朗州异竹生。京师太平兴国寺牡丹生华,占云:「有丧。」是月,恭孝太子薨。四年正月,知兴化军冯亮献芝草。十月,彭门芝草生。十二月,荣州献《异竹图》。五年正月,密州献芝草四本,枝叶扶疏。二月,知温州何士宗献芝草五本;十月,又献十本。

  至道元年十一月,潭州监军廨生竹一本,长二尺许,枝叶万余,尤为殊异。二年六月,虔州龙泉县合龙院一竿分两枝。河南县民张知远家芝草生,判府吕蒙正表上之。闰七月,密州献芝二本。三年二月,广东转运使康戬献紫芝。

  咸平元年十二月,宣化县保圣山瑞竹生一本二枝。二年闰二月,宣、池、歙、杭、越、睦、衢、婺诸州箭竹生米如稻。时民饥,采之充食。九月,剑州驿厅梁上生芝草,一枝三朵,其色黄白,知州李仁衡图以献。四年正月,滩州献芝草一本,如佛状。十二月,知淮阳军王砺献芝草三本。六年五月,导江县民潘矩田生芝,三层,黄紫色,高五寸许。九月,相州牧龙坊生芝一茎,色紫黄,长尺余,分七枝,枝如手五指状。其最上枝类凤者,知州张鉴以献。

  景德三年八月,蔡州献芝草。四年十月,知广安军王奇上《芝草图》。十二月,蓬州上《瑞竹图》。

  大中祥符元年四月,温州献《瑞竹图》。五月辛未,以东封,遣经度制置使王钦若祭文宣王庙,于孔林得芝五株,色黄紫如云色,及人戴冠冕之状。诏内侍杨怀玉祭谢。复得芝四本,轻黄,如云气之状。癸未,内侍江德明于白龙潭石上得紫黄芝一本以献。六月,瑕丘县民宋固于尧祠前得黄紫芝九本,连理者四;又县民蔡珍得芝一本,王钦若以献。钦若又于岱岳及尧祠前,再得芝二十二本。连理者二,及有贯草石者。七月,钦若亲获芝十一本,又州长及民所得二十六本,有重台连理及外白内紫之状,且言:「泰山至日生芝草,军民竞采,请给缗帛。」从之。兖州狱空,司理参军郭保让扫除其间,得芝四本。八月,须城县民家芝草生。乾封县民家屋柱生芝。滋长连袤,色鲜洁如绘画。钦若献芝草八千一百三十九本,有贯草木、附石、连理及饰为宝山者。黄州献异竹一本双茎。九月,赵安仁来献五色金玉丹紫芝八千七百十一本。巩县柴务牡丹华。十月,泰山芝草再生者甚众。辛丑,车驾次郓州,知州马元方献芝草五本。甲辰,钦若等又献泰山芝草三万八千五十本,有并五连、三连理者,五色重晕如宝盖,下相连带,凡草木五谷如宝山、灵禽、瑞兽之象者六百四十二。诏令封禅日列天书辇前,又送诸路名山胜景及赐宰相。是月,复州献芝草,类神仙佛像。河中府酒厨梁上生芝,一本十二叶,其色如玉。安阳县段赞家紫芝连理,长尺余,又民李钊屋柱生芝三本。霍丘县河亭及圣惠坊并有紫芝生。十二月,福州怀安县龙眼树上紫芝连理。温州献《灵芝图》。二年正月,福州荔枝树生连理芝二本。二月,饶州献芝草四本。七月,遂州皇泽寺芝草生,凡五十本。九月,荣州廨庭中生芝二本。十月,果州青居山献金晕连理芝草。十一月,华山张超谷石上生紫芝二本。嵩岳生芝草五十本。石首县文宣王庙殿柱芝草生。又龙盖山万福里民宗永昌园藤上芝草生,一本双茎。十二月,汉州芝草生。黔州芝草一茎十二枝,若山峰状。三年正月,井研县三惠寺生芝草十本。二月,昌州廨厅柱芝生四本。闰二月,饶州芝草生。三月,西充县青莲塔院、太平观并生芝草。四月,京师竹有华,占云:「岁不丰。」六月,绵、邵、鄂州并芝草生。七月,虢州圣女观生芝草三本。八月,颍县民得田芝十二本。蜀州生芝草,一茎九叶。江陵县民张仲家竹自根上分干,其一干又分三茎,九月,江陵府永泰寺竹出地七节,分为两茎,长丈余,知府陈尧咨以闻。华州敷水民侯元则入华阳川石罅,得芝一本,知州顾端以献。十月,内侍任文庆诣茅山,设醮洞中,获芝草二十八本,

  有如人手者。十一月,安乡县谢山获芝二十二本,其七状如珊瑚而色紫。十二月,神泉县获芝四本。四年正月,知华州崔端献芝草,状如仙人掌。须城县民李道安于黄仙公洞台上得芝草一本以献。二月,崔端又献芝草十本。知益州任中正献芝草二十二本。知遂州毋宾古献芝草。四月,古田县僧舍竹一本,上分三茎。端昌县民李让家筀竹一本,去地五尺许,分为二茎,知州范应辰以闻。六月,夔州芝草生禀舍中。七月,知亳州徐泌、知江州王文震并献芝草。知郴州袁延庆献芝草十本。八月,邕州云封寺柏树生芝五本,知州刘知诘以献。西充县广川王庙生芝十本,其三连理。八月,知信州李放献《瑞竹图》三本。十一月,河中府献芝草。真源县民王顺慈、司徒捷家生芝各一本。岳州、道州并献芝草。南岳奉册使薛映、副使钱惟演过荆门军神林石上,获芝草以献。十二月,铅山县仁寿僧舍生芝草一本,双枝,长尺八寸。五年六月,浔州六祖院法堂紫芝双秀,知州高志宁以闻。八月,亳州献芝草。十月,泽州厅事梁上,生白茎紫盖芝二十四本。闰十月,常州芝草生。又萧山县芝生李树上十一本。十一月,广州献芝草二百三十七本。晋原县僧舍芝草一本。十二月,随州芝草生。亳州献鹿邑县民所获芝草四本。候官县山上生芝草五十四本。闽县望泉寺生芝草十本。宁德县支提山石上生芝草十五本。六年二月,江州庐山崇圣院生芝九本,知州王文震以献。四月,饶州承天院东山生芝四本,连叶。六月,寿丘县获紫茎金芝一本。景陵县管阳山林中获芝三十本。七月,内侍石延福登兖州寿丘,获芝一本,贯草而生,又旁得三十本。亳州团练使高汉英献芝八本。鼎州城门柱下生芝一本。八月,继照堂生芝一本,紫茎黄盖。奉祀经度制置使丁谓至真源县,太清宫道士、濑阳乡民继获芝八十本以献。乙丑,又获二百五十本,有一本三茎,一茎如云气佛像者。九月,又得宋城县民所获芝五十本献之。十月,丁谓来朝,献芝草三万七千一百八本,饰以仙人、宝禽、异兽之状;十一月,又献九万五千一百本。明年,车驾至真源,民有诣行阙献者,又一万八千本。是冬,兖州景灵宫芝草生。庆成军大宁庙圣制碑阁生金芝二本。昭州龙岳山资寿寺芝草生。浔州厅廨柱芝生一本,上分为二,其上又生二本,凡三重。无锡县民曹诜家食案生芝,赤黄有光,长尺许。又知南安军章得一献芝草。七年正月,明州献茹侯山石上芝草一本四茎。二月,知信州欧阳陟献芝草七本,忠州献芝五本。四月,福州献芝草二本。五月,郪县西上石崖生紫芝十五本。七月,华州民入华山,得白

  石上芝草,双茎连盖。八月,均州、献州献芝千二百二十七本。十月,庆成军大宁庙石双茎芝生,其上合干,明、英二州芝草生。十一月,蜀州芝草二本生竹根。八年二月,青州武成王庙柱生芝一本,知州张知白以图献。三月,荣州应灵县弥陀佛舍生紫芝三本,其一双干,上如盖。四月,昌州有芝生石上,一本四茎,其色黄白。四月,彰明县民家竹一根,上分二本、十三节。又开元寺桃竹一茎,上分十八节,皆相对。五月,道州舜祠旁生芝二十一本。六月,盩啡县民家芝草三茎,共成一叶,又石芝一本。十月,晋原县民柏扆家生芝三根,合为一本。九年七月,知信州董温献芝十二本。八月,知庐州余献卿献芝二本。九月,涪城县石壁生芝一本。十一月,武冈县民何文化园竹生两株同本,上分四茎。十二月,晋原县民李彦滔家竹一本,双茎对节,知州王世昌图以献。

  天禧元年三月,新津县平盖下玉皇案下芝草生。鄂州天庆观圣祖殿芝草生。四月,邵阳等县竹生穗如米,民饥,食之。又浮梁县竹生穗如米。七月,汉阳军太平兴国寺异竹一本,生二茎,节皆相对。十二月庚午。内出芝草如真武像。二年正月庚子,内出真游、崇徽二殿《梁上芝草图》示宰相。五月,兖州景灵宫昭庆殿生金芝二本。三年六月,汉阳军芝草生一百五十余本。七月,嵩山崇福宫获芝草一百本,有重台连理、贯草者,知河南府冯拯以献。四年四月,梁山军民王崇扆竹园生金晕紫芝五本。十一月,上饶县民王寿园中生芝草三本,皆金晕,其二连理。

  乾兴元年六月,苏、秀二州湖田生圣米,居民取以食。兴州竹有实,如大麦,民取以食。占曰:「大饥。」八月,洋州民李永负土成母坟,芝生坟上。

  天圣元年五月,兴州竹有实如大麦,民取以食之。占曰:「竹有实,大饥。」八月甲寅,有芝生于天安殿柱,召辅臣观之。九月戊午,城西下木场芝草生。三年七月,梓州城门生芝二本。四年正月。梓州民家生芝四本。九月,荣州芝生。

  明道元年七月,荣州、连州并芝生。

  景祐二年九月,嘉州芝草生。四年五月丙寅,有芝生于化成殿楹。

  庆历元年二月丙午,京师雨药。二年八月,梓州芝草生。五年八月,洪州章江禅院堂柱芝草生,高一尺三寸,叶二十一层,色白黄,有紫晕,旁生小芝,叶九层,上有气如烟。

  皇祐元年七月,福州生芝一十二本。十月,湖州芝草生。三年六月丁亥,无为军献芝草凡三百五十本。上曰:「朕以丰年为上瑞,贤臣为宝,至于草木、鱼虫之异,焉足尚哉!」

  五年闰七月,荣州芝草生。

  嘉祐三年十一月,河南府芝草生。六年正月,清川县汉光武祠生芝草,一本三岐。八月,施州歌罗砦生芝四本。十月,汝州新砦巡检廨舍生芝五本。

  熙宁元年,益阳县雷震山裂,出米可数十万斛,赍至京师,信米也,但色黑如炭。八年七月,鼎州产芝三本,其一类珊瑚,枝叶摎结,盐官县自三月地产物如珠,可食;水产菜如菌,可为菹,饥民赖之。九年五月,流江县产芝二十一本。

  元丰二年四月,眉州生瑞竹。六月,忠州雨豆。七月甲午,南宾县雨豆。十一月,全州芝生十二本。三年六月,安州芝生二十九本,其一连理。临江军芝生四十三本。四年十月,郪县天庆观生瑞竹一本,自第九节分茎双起。五年七月,永康县生紫芝九本。十一月,阆中县生紫芝六、金芝七。永康县生紫芝九。六年八月,吉州芝生三十三本。十二月,滕县官舍生异草,经月不腐。七年四月,景灵宫芝生六本于天元殿门。五月,开化县芝生九本,黄白紫色。八月,永安陵下宫芝生一本。十月,青州芝生二十一本。

  元祐元年七月,武安军言:「前秘书省正字郑忠臣母坟前生芝草一本,紫茎黄盖。」三年六月,临江县涂井镇雨白黍;七月,又雨黑黍。四年九月,江津县石上生芝草二本六茎。五年二月,晋原县生芝草四十二本。七年十一月,滁州生芝二百余本。

  绍圣三年九月,淄川县生芝草,有谷十科穿芝草生二枝。十月,河南府大内地生芝草。

  元符二年正月,处州民田生瑞竹。二月,泸州生芝草一本,同根骈干,至盖复合为一。又衡州郡厅生紫芝一根十六叶。

  崇宁元年八月,盘石县芝草连理。三年十月,复州、泽州芝草生。四年正月,戎州、宿州芝草生。七月,泸州芝草、瑞竹生。五年冬,澶州、安州芝草生。

  大观元年三月,宣、郓、湖、润州皆芝草生。庐州雨大豆。九月,崇天台及兖州孔林芝草生。二年,陈、兖、筠州、广德军芝草生。三年秋,西京、湖、海、普、渠州、南安军芝草生。

  政和元年正月,莱州芝草生。十一月,虔州圣祖殿芝草生。二年二月戊子,河南府新安县蟾蜍背生芝草。自是而后,祥瑞日闻。玉芝产禁中殆无虚岁,凡殿宇、园苑及妃嫔位皆有之。外则中书尚书二省、太学、医学亦产紫芝。四年八月,建州境内竹生米数千万石。五年十一月癸酉,越州承天寺瑞竹一竿七枝,干相似,其叶圆细,生花结实。诏送秘书省,仍拜表贺。五年五月,禁中芭蕉连理。八月甲子,蕲州进芝草一万一千六百枝,内一枝紫色,九干。十二月己未,汝州进六万本,其间连理、双枝者一千八百八十,有司不胜其纪。初犹表贺,后以为常,不皆贺也。时朱胜非为京东提举学事,行部至密州界,见县令部数百夫入山采芝。弥漫山谷,皆芝菌也。或附木石,或出平地,有一本数十叶,层叠高大,众色咸备。郡守李文仲采及三十万本,每万本作一纲入贡。文仲寻进职,授本道转运使。

  建炎二年九月癸卯,权知密州杜彦献芝草,五叶,如人指掌,色赤而泽。宰臣黄潜善奏:「色符火德,形像股肱之瑞。」高宗不启视,却之。

  绍兴元年七月乙未,浙西安抚大使刘光世以枯秸生穗奏瑞。高宗曰:「朕在潜邸,梁间生芝草,官僚皆欲上闻,朕手碎之,不欲宝此奇怪。」乃却之。十六年正月辛未,泸州天雨豆,近草妖也。十六年,梅州孔子庙生芝。二十一年,绍兴府学御书下生芝。番阳县石门民家篱竹生重萼牡丹,又民家灶鼎生金色莲华。房州治所彩山下生萱。万州、虔州放生池生莲,皆同蒂异萼。二十三年六月,汀州生莲,同蒂异萼者十有二。二十五年五月,太室楹生芝九茎,秦桧帅百官观之,称贺。勾龙廉、沈中立以献颂迁擢,周麟之请绘之卤簿行旗。桧孙礼部侍郎埙请以黎州甘露降草木、道州连理木、镇江府瑞瓜、南安军瑞莲、严、信州瑞芝悉图之旗。是冬,桧薨,高宗曰:「比年四方奏瑞,文饰取悦,若信州林机奏秦桧父祠堂生芝,佞谀尤甚。」明年四月甲午,诏郡国无献瑞。

  乾道元年七月,池州竹生穗,实如米,饥民采之以食,守臣鲁詧为《野谷生竹图》以献。御史劾詧不以民食草木为病,坐佞免官。

  庆元五年八月,太室西北夹室楹生白芝,四叶,前史以白芝为丧祥。明年八月,国连有大丧。

  嘉泰二年十一月,秘书省右文殿楹生芝二茎。
 
 



 
                   
志第十七五行二下
 
  ○火下

  乾德二年十月,眉州献《禾生九穗图》。四年四月,府州、尉氏县、云阳县并有麦两歧。五月,鱼台县麦秀三歧。六月,南充县民何约田禾一茎十三穗,一茎十一穗;七月,又生一茎九穗。

  开宝二年五月,梓、蜀二州;六年四月,东明县;八年五月,郑州、梓州、合州巴川县并献瑞麦。

  太平兴国元年九月,隰州献合穗禾,长尺余。十月,渝州献九穗禾。三年四月,夏县,五月舒州,六月阆州,麦并秀两歧。四年七月,洺州献嘉禾。邛、资二州禾并九穗。八月,泾州民田并有嘉禾。九月,知温州何士宗献《嘉禾九穗图》。五年七月,蓬莱县民王明田谷隔垅合穗,相去一尺许。八月,知慈州张愈献合穗禾。九月,流溪县,六年五月汝阴县,九年五月施州,麦并秀两歧。

  端拱元年五月,陈州;淳化元年四月魏城县;七月阆州;二年四月,蔡州;五月,陈州、陵州仁寿县;四年五月,达州;五年四月,永城县,并献瑞麦。

  至道元年六月,嘉禾生眉山县萧德纯田,一本二十四穗。七月,金水县胥罗翊田禾生九穗。舒州监军吴光谦廨粟畦两本,歧分十穗。临涣县民侯正家二禾合成一穗。八月,绵竹县禾生九穗。夏州团练使赵光嗣献嘉禾一函。十月,濠州献《瑞谷图》。二年五月,泗州献瑞麦。三年二月,洋州嘉禾合穗,知州施翊以闻。四月,唐州、遂州、磐石县并献瑞麦。五月,黄州、建昌军麦秀二三穟。八月,雅州禾一茎十四穗。雄州嘉禾生。九月,知代州李允正献嘉禾穗一匣。

  咸平元年五月,曲水县麦秀二三穗。七月,嘉禾生后苑,一茎二十四穗。百丈县民李文宝禾生一茎十七穗。八月,苏州廨后园、邠州民田并禾生合穗。平夷县民王义田禾两穗合为一。化城县民张美田禾九穗。二年五月,华州麦秀二三穗。七月,资官县吏董昭美禾一茎九穗者各一。棣、洺二州嘉禾合穗。彭城县民张福先田粟一茎分四穗。八月,郪县赵范粟一茎九穗。玄武县民李知进田粟一茎,上分五苗,成二十一穗。榆次县民周贵田禾三茎共穗。三年五月,酂县、海陵县并麦秀二三穗。七月,真定府禾三茎一穗。达州民李国清田禾一苗九穗。八月,辰州公田禾生一茎三穗者四。隰州嘉禾合穗,图以献。四年八月,舒州嘉禾生。九月,知河中府郭尧卿献《嘉禾合穗图》。五年八月,临汾县民吉遇、洪洞县民范思安田并禾生隔二陇上合为一。六年七月,涉县民连罕田隔四垅同颖。铜梁县民杨彦鲁禾一茎九穗。

  景德元年正月,宁晋县民耿待问田禾合穗者三本,知州王用和图以献。二年七月,获鹿县禾合穗。八月,荥阳县及相州嘉禾异亩同颍。九月,并州贡《嘉禾图》。三年八月,大名府、沧州并嘉禾生。真定府禾异亩同颍。九月,荣州禾一茎十八穗。四年六月,南雄州保昌民田禾一本九穗,以图来献。七月,神泉县民张篆田禾一苗九穗。贝、兖二州嘉禾合穗。九月,卫、德二州、广安军并上《嘉禾图。》大中祥符元年,曲水县、南郑县并麦秀二三穗。七月,乾封县奉高乡民田禾异垅同颍,判州王钦若以闻。八月,郓州献嘉禾。淳化县民贺行满田禾隔四垅,相去四尺许,合为一穗。新平县民尹遇田禾合穗者二本。真定府粟生二穗。九月,澧州嘉禾一茎十穗。虢州团练使綦兴献合穗禾。嘉州民潘德麟田禾二茎各九穗。麟州嘉禾生。二年六月,简州民集若宁家禾九穗。七月,黔州嘉禾异亩合穗。八月,嘉州廨有一茎十四穗生庭中,岐山县禾异亩同颍,知州施护以闻。三年四月,同州麦秀二三穗。七月,冀、淄、昭三州嘉禾多穗,异亩同颍。八月,宁化军嘉禾合穗;宝鼎县民张知友田禾隔四垅,相去二尺许合穗,判府陈尧叟以闻。楼烦县民田禾异本同颖。剑州嘉禾生,一茎九穗。四年三月辛巳,帝至西京,福昌县民朱懿文嘉禾一本七穗。昌元县民舒元晃田禾一茎九穗,知州柴德方以闻。金水县民田禾一茎三十六穗。四月,六安县麦秀二三穗。五月,唐、汝、庐、宿、泗、濠州麦自生。八月,蜀州禾一茎九穗。长寿县民常自天田禾合穗者二。蒲县禾异亩同颖。九月,知虢州李昭献合穗禾。五年四月,遂州麦秀两穗或三穗。七月,华州禾一茎两穗。真定府四县嘉禾合穗。八月,京兆府嘉禾生。九月,巴州禾一茎二十四穗,一茎十七穗。六年三月,邕州麦秀两穗或三穗。七月,益州嘉禾九穗至十穗。朝邑县民田禾八茎同颖。己未,召近臣观嘉谷于后苑,有七穗至四十八穗,绘以示百官。八月,龙门县、永宁军博野县民田并嘉禾生合穗。瀛州嘉禾生,知州冯守信以闻。忻州秀容、定襄二县民田禾合穗。保定军公田、大通监并嘉禾生。九月,京兆府献《长安县嘉禾图》,一枝双穗。七年,通泉县尉刘定辞官廨禾一本六穗。邯郸县民马文田禾隔垅合穗者二本。滁州榷酒署内禾一茎二穗。晋原、平原二县民田禾并一本十三穗。三月,郾城县麦秀两穗、三穗。八月,知亳州李迪献禾一茎三穗至十穗。府谷县民刘善田禾隔三垅合成一穗。岚州牙吏燕青田禾一茎八穗,一茎五穗。辽州平城民田禾隔二垅合穗,有十三本或二十一本合为一者。九月,施州禾一茎九

  穗至十二穗。真定、贝州并嘉禾合穗。八年,湖阳县麦秀两穗、三穗。四月,旭川县民任庆和田禾一茎九穗。闰六月,眉山县民杨文继、邛州李义田禾并一茎九穗。七月,永静军禾隔垅合穗者二,监军使仲甫以闻。八月,桂阳监民何文胜田粟一本二穗。九年四月,建初县麦秀两穗或三穗。八月,判大名府魏咸信献合穗禾。永静军阜城县民田谷隔三垅合穗者二本。广州嘉禾生。安化县民吴景延田禾穗长尺五寸。九月,知凤翔府赵湘、知邠州王守斌并献《嘉禾图》。

  天禧元年七月,流江县禾一茎九穗。二年九月,河北安抚副使张昭远献谷穗三,各长尺余。资州禾一茎九穗。三年七月,饶阳县民杨宣田禾二垅,相去二尺许,合为一穗。益州嘉禾一茎九穗。四年八月,内出《玉宸殿瑞谷图》示近臣,每本有九穗、十穗者。九月,郪县民岑贯田禾一茎九穗,知州苏维甫以闻。五年四月,河南府民田嘉禾合穗,知府五钦若以闻。七月,导江县民赵元赏、青城县民王伟田禾并一茎九穗。

  乾兴元年五月,南剑州麦一本五穗。绵州麦秀两歧。八月,洋州嘉禾合穗。十一月,高陵县嘉禾合穗。

  天圣二年八月乙酉,宁化军嘉禾异亩同颖。四年九月,荣州禾一本九穗。五年,资州禾一本九穗。六年,忻州禾异本同颖。五月乙未,陈州瑞麦一茎二十穗。六月,陈州献《瑞麦图》。七年七月,河南府嘉禾合穗。八年八月壬午,召近臣观瑞谷于元真殿。九年,肤施县禾异亩同颖。

  景祐元年七月,磁州嘉禾合穗。八月,大名府嘉禾合穗。九月,泾州、磁州、保德军并嘉禾合穗。十月,孝感、应城二县稻再熟。成德军禾一本九穗。三年五月,荣州禾一茎九穗。四年七月己巳,临清县谷异亩同颖者六十本。

  康定元年六月,蜀州、怀安军并禾九穗。

  庆历二年,寿安县嘉禾合穗。六年五月,昭化县禾一茎两歧。八月,赵州、怀州并嘉禾异亩同颖。九月,定襄县嘉禾隔二垄合穗。长江县禾一茎十穗。十二月,石照诸县野谷穞生。七年九月,邠州、荣州、德州并嘉禾合穗。

  皇祐元年,密州禾合穗者五本。永康军禾一茎九穗。二年九月,延州、石州并嘉禾异亩合穗。永康军嘉禾一茎九穗。十二月,密州禾十茎合一穗。石州四茎合一穗。三年五月,彭山县上《瑞麦图》,凡一茎五穗者数本。帝曰:「朕赏禁四方献瑞,今得西川麦秀图,可谓真瑞矣!其赐田夫束帛以劝之。」是月,滁州麦一茎五穗。四年八月,嘉州、蜀州并嘉禾一茎九穗。九月,南剑州有禾一本,双茎二十穗。五年三月,资州嘉禾一茎九穗。闰六月,资州麦秀两歧。七月,郓州、祁州禾异亩同颖。九月,成德军嘉禾异亩同颖。绵州禾一茎九穗。

  至和元年十二月,蜀州嘉禾一茎九穗。二年五月,亳州麦秀两歧。六月,应天府贡大麦一本七十穗,小麦一本二百穗。八月,邛州嘉禾一茎九穗。

  嘉祐三年六月,绵州麦一穗两歧。七月,泰山上《瑞麦图》,凡五本五百一穗。四年六月,彰明县有麦两歧百余本。五年三月,崇安县嘉禾一本九十茎。七年,陵州禾一茎九穗。九月。平遥县禾异亩合穗。

  熙宁元年,永兴军禾一茎四穗。眉州禾一茎九穗。四年,乾宁军禾二茎合穗。成德军、晋州、汾州禾异垄同穗。六年,南溪县禾一苗九穗。八年,怀安军、泸州、渠州各麦秀两歧。安喜县禾二本间五垄合穗。平山县禾合穗者二。保塞县禾七本间一垄或两垄合穗。潞城县禾合穗者二。九年,火山军禾间五垄,束鹿、秀容二县间四垄,渤海县皆异垄同颖。流江县禾一苗九穗。谯县麦一本三穗。尉氏县、湖阳县、彭城县麦一本两穗。渠州大麦一穗两歧,或三歧、四歧者。阳翟县麦秀两歧。天兴、宝鸡二县皆麦秀两歧,仍一本有三四穗或六穗者。石州、安州麦秀两歧。十年,磁州禾合穗。眉州禾生九穗。亳州禾生二穗。

  元丰元年,武康军禾一茎十一穗。汝州禾合穗。宁江军禾一茎十穗。邢州麦秀两歧。夔州麦一本三穗。二年,简州、安德军麦秀两歧。曹州生瑞禾。北京、安武军、怀州、镇戎军禾合穗。镇戎军、怀州禾皆异亩同颖。袁州禾一茎八穗至十一穗,皆层出,长者尺余。府州禾异亩同穗。三年,眉州禾一本九穗。齐州禾一茎五穗。赵州禾二本合穗。安州麦一本三穗至五穗,凡十四茎。深州麦秀两歧,或三四穗,凡四十亩。眉州麦秀两歧。四年,徐州麦一本百七十二穗。代州禾合穗。襄邑县禾一本九穗。五年,高邑县禾一茎五穗。青州、安肃军、宪州禾皆异亩同颖。六年,洪州七县稻已获再生,皆实。威胜军武乡县禾二本间五垄合穗。历城县禾二本合穗。赵州禾间三垄合穗。唐州禾二穗者四。泸州禾九穗。怀、青、潍三州禾皆异垄同穗。府州、陕州保平军禾皆合穗。七年,蜀州禾生九穗。青州禾异亩同颖者十一。同州禾异亩同颖。合州麦秀两歧。八年,亳州麦一茎二穗,一茎三穗,一茎四穗。镇潼军秫禾苗异垄同穗。岷州禾皆四穗。泰宁军禾异本同颖者三。是岁秋、冬,保、泽、赵、鄂、隰、沧、潍、密、简、饶、诸州、威胜军禾合穗,或异亩同颖。

  元祐元年,简州禾合穗。石州禾异亩同颖。二年,忻、隰、磁、滩、怀州禾异亩同颖。赵、忻州禾合穗。三年,祁、保、彭州禾异亩同颖。瀛、磁、代、丰州、安国军禾合穗。剑州、安国军麦秀两歧。夔州麦一本十二穗。四年,泰宁军麦异亩同颖。流江县禾一本二穗。荣德县禾一本九穗。青、郑、济、赵州禾合穗及有一本三穗。峨嵋县禾异亩同颖,又禾登一百五十三穗。五年,冀州、安武军、大名府、成德军禾合穗。永宁军禾二本隔五垄合穗。平定军禾异亩同穗。汀州禾生三十六穗。剑州禾一本八穗。普州麦一茎双穗。夔州麦秀五歧。六年,汝阳县、美原县、兖州邹县麦一茎数穗。南剑州粟一本三十九穗。瀛、定、怀、汝、晋、昌州、平定、永康军禾合穗。七年,均、兖、祁、沧、资、华、柳州禾合穗。鄂州禾一本一枝两穗,三本三枝两穗。仙源县禾异垄合穗。耀州粟二茎隔两垄合为一穗。梁山军禾一茎九穗。固始县麦有双穗。定陶县、丹阳县麦秀两歧。

  绍圣元年,博野县麦一本五穗。汉阳军麦秀两歧。乐寿县麦一本两穗或三穗。怀安军禾一本九穗。二年,青、潍、果、冀、德、滨、岚、濮、达州禾合穗。三年,安武军禾合穗。岚州禾两根合穗者二。普、相、青、齐、岚州、永康军禾异亩同颖,合秀至九穗。泉州粟二本五穗、八穗。瑕丘县、武陟县、陕城、小溪四县麦合穗。良原县、沈丘县、长子县麦秀两歧。四年,河中府麦秀三穗。虹县、云安县麦秀两歧。茂州一枝两穗。汶山县一枝三穗至六穗。西京、郓、齐、隰州禾合穗。颖昌府禾一茎四穗至五穗。

  元符元年,庆州禾异本同颖。青、晋、潞州、荆南府、永宁、镇戎军等一十一处禾合穗。邢州禾异垄合穗。南剑州、嘉州禾一茎九穗。内乡县麦一茎两穗。符离、灵壁、临涣、蕲、虹五县麦秀两穗。两当县麦秀三穗。安平县生瑞麦。二年,涟水军麦合穗。邓、岷州、镇戎军禾合穗。十一月,岷州宕昌砦生瑞麦。

  建中靖国元年,沛县、晋州禾合穗。崇宁元年,淄州禾合穗。二年,晋宁军、忻州禾合穗。五年,河南府、保德军、庆、兰、潭、冀、府州、岢岚军禾合穗。淮西路民田既割,复生实。

  大观元年,蜀州粟一茎九穗。二年,巩州粟一茎六穗。镇潼军、隆德府、保德军、庆、兰州禾合穗。武信军禾一茎九穗。简州麦秀两歧。三年,武信军、泸、遂、普州麦秀两歧。四年,蔡州麦一茎两歧至七八歧者九十亩。九月,尚书左仆射张商英表上《袁州瑞禾图》及宋大雅献《修者禾》十有三章,赐诏褒答。商英请并写置中书省右仆射厅壁,许之,仍许三省、枢密院同观。

  政和元年,知河南府邓洵武言:「秋禾大稔,自双穗至十穗以上,嘉禾无双。」荣州粟一茎九穗。蔡州麦一茎两歧或三五歧至八九亩近约十亩,远或连野。二年,知定州梁士野奏嘉禾合穗,一科相隔五垄,计六尺三寸,生为一穗,并中间垄内一科三茎,上生粟三穗。五年,邓州、仙井监嘉禾合穗。是冬,台州进宁海县早禾一稃二米者凡三石。时方修明堂,遂协成典礼,诏许拜表贺。自是史官多记奇祥异瑞,谓麦禾为常事不书。惟宣和末,郭药师言嘉禾合穗,以新收复,特书之。

  建隆三年七月,南唐李景献凤卵。

  雍熙四年十月,知润州程文庆献鹤,颈毛如垂缨。

  端拱元年八月,清远县廨舍有凤集柏树,高六尺,众禽随之东北去,知州李昌龄图以献。

  至道元年九月,京师自旦至酉,群鸟百余万,飞翔有声,识者云「突厥雀」。

  景德元年五月庚寅午时,白州有三凤自东来,入城中,众禽围绕至万岁寺,栖百尺木上。身长九尺,高五尺,文五色,冠如金杯。申时北向而去。画图以闻。

  大中祥符元年春,升州见黄雀群飞蔽日,有从空坠者,占主民有役事。是岁火。

  宝元二年,长举县有白鹊,觜脚红,不类常鹊。

  治平四年五月,太子右赞善大夫陈世修献白乌。

  熙宁七年六月乙未,增城县凤凰见。

  元丰三年八月戊寅,平棘县获白鹊。九月丙午,赵州获白乌。六年七月壬申,丹州生白鹊。

  政和三年九月,大飨明堂,有鹤回翔堂上,明日,又翔于上清宫。是时,所在言瑞鹤,宰臣等表贺不可胜纪。

  宣和元年九月戊午,蔡京等表贺赤乌,又贺白鹊。政和后,禁苑多为村居野店,又聚珍禽、野兽、麀鹿、驾鹅、禽鸟数百实其中。至宣和间,每秋风夜静,禽兽之音四彻,宛若深山大泽陂野之间,识者以为不祥。宣和末,南郊礼毕,御郊宫端拱殿。天未明,百辟方称贺,忽有鸮止鸣于殿屋,若与赞拜声相应和,闻者骇之。时已报女真背盟,未逾月,内禅。明年有陷城之难。

  建炎三年,高宗在扬州。二月辛亥早朝,有禽翠羽,飞鸣行殿三匝,一再止于宰臣汪伯彦朝冠。冠,尊服,飞鸟践之不祥;翠羽,又青祥也。刘向以为「野鸟入宫,宫室将空」。一曰败亡之应。是月,金人入扬州,有仓卒渡江之变。未几,伯彦罢相,寻坐贬。四年正月丁巳,金人围陕州,有鸢、鸦数万飞噪城上,与战声相乱。金将娄宿曰:「城当陷,急攻之。」遂失守,近羽孽也。七年,枭鸣于刘豫后苑,又群鸟鸣于内庭,如曰「休也」。豫恶之,募人获一枭者予钱五千。是岁,伪齐亡。十七年二月,有白乌六集于高禖坛上,府尹沈该以瑞奏。二十七年,饶州番阳县有妖乌,凫身鸡尾,长喙方足赤目,止于民屋数日,弹矢不能中。

  乾道六年,邵武军泰宁县有雀飞鸣,立死于瑞宁佛刹香炉。先是绍兴初,是邑有雀立死于丹霞佛刹香炉,皆羽孽也,而浮图氏因谓之雀化。

  庆元三年春,池州铜陵县鸳鸯雄化为雌。

  绍兴五年,江东、西羊大疫。十七年,汀州羊无角。

  嘉定九年,信州玉山县羊生骈首。

  端拱元年十一月戊午夜,西北方有赤气如日脚,高二丈。

  咸平六年六月辛未,赤气出娄,贯天廪,占曰:「仓禀有火灾。」

  景德三年三月丙辰,北方赤气亘天。

  大中祥符三年十二月癸亥,青赤气贯紫微。

  庆历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天雄军、德、博州天降红雪,尽,血雨。

  熙宁二年十一月,每夕有赤气见西北隅,如火,至人定乃灭。

  元祐三年七月丁卯夜,东北方明如昼,俄成赤气,内有白气经天。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朔夕,有赤气起东北,弥亘西方,久之,中出白气二,及赤气将散,复有黑气在其傍。

  宣和元年四月丙子夜,四北赤气数十道亘天,犯紫宫北斗。仰视,星皆若隔绛纱,拆裂有声,间以白黑二气,自西北俄入东北,延及东南,迨晓乃止。

  靖康元年九月戊寅,有赤气随日出。

  建炎元年八月庚午,东北方有赤气,占曰「血祥」。四年五月,洞庭湖夜赤光如火见东北,亘天,俄转东南,此血祥也。壬子夜,西北方有赤气弥天,贯以白气如练者十数,犯北斗、文昌、紫微,由东南而散。

  绍兴七年正月乙酉夜,北方有赤气达旦。辛卯,斗、牛间赤气如火。十一月癸卯,南方有赤气,东北皆赤云,自日入至于甲夜。八年九月甲申,赤气出紫微垣。十八年八月丁亥、九月甲寅,皆有赤气如火。二十年十一月,建昌军新城县永安村大风雪,夜半若数百千人行声,语笑歌哭,杂扰匆遽,而凝寒阴塞,咫尺莫辨。明旦,雪中有人、畜、鸟、兽蹄迹,流血汙染十余里,入山乃绝。二十七年三月乙酉,赤气出紫微垣。七月壬申赤气随日入。十月壬寅,赤气如火;三十年二月壬申,亦如之。三十二年春,淮水溢,中有赤气如凝血。

  隆兴二年十一月庚寅,日入后,赤云随之。

  乾道元年八月壬午,赤气中天,自日入至于甲夜。六年十月庚午,赤气随日出。十一月丁丑,赤云随日入,至于甲夜。七年七月壬寅、十月乙巳、丙午、淳熙三年八月丁酉、戊戌,皆有赤气随日入出。十三年,行都民家有血自地中出,溅染污人衣。十四年十一月癸丑、甲寅,有赤气随日入出。

  绍熙三年春,潼川路久旱,日、月、星皆有赤气。四年十一月甲戌,赤云夜见,白气间之。

  庆元六年十月,赤气夜发横天。

  嘉泰四年二月庚辰夜,有赤云间以白气,东北亘天,后八日,国有大火,占者以为火祥。

  嘉定六年十月乙卯,赤气随日出。十一月辛卯,赤气随日出。

  端平三年七月甲申,天雨血。

  宝祐二年,蜀雨血。

  开宝七年六月,棣州有火自空堕于城北,有物如龙。

  端拱元年九月,泸州盐井竭,遣匠刘晚入视,忽有声如雷,火焰突出,晚被伤。

  建炎元年正月辛卯夜,西北阴雪中有如火光。

  绍兴三十二年,建昌军新城县有巨室,箧中时有火光,燔衣帛过半而箧不焚,近火孽也。
 
 



 
                   
志第十八五行三
 
  ○木

  曲直,木之性也。木失其性,则为妖祥。旧说以狂咎、木冰、恒雨、服妖、龟孽、鸡祸、青眚、青祥之类,皆属之木,今从之。

  太平兴国六年正月,瑞安县民张度解木五片,皆有「天下太平」字。

  至道六年,修昭应宫,有木断之,文如点漆,贯彻上下,体若梵书。十一月,襄州民刘士家生木。有文如龙、鱼、凤、鹤之状。七年五月,抚州修天庆观,解木有文如墨画云气、峰峦、人物、衣冠之状。七月,彰明县崇仙观柱有文为道士形及北斗七星象。

  大中祥符八年,晋州庆唐观古柏中别生槐,长丈余。

  天圣元年二月,河阳柳二本连理。六月,河阳甗、枣各连理。五年正月,绵谷县松柏同本异干。九年十月,公井县冬青木连理。

  明道元年八月,黄州橘木及柿木连枝。

  康定元年十月,始兴县柑两本连理。

  庆历三年十二月,澧州献瑞木,有文曰「太平之道」。六年九月甲辰,登州有巨木浮海而出者三千余。

  治平四年六月,汀州进桐木板二,有文曰「天下太平」。

  熙宁元年三月,简州木连理。是岁,英州因雷震,一山梓树尽枯而为龙脑,价为之贱,至京师,一两才值钱一千四百。二年,建州民杨纬言:「元年三月,大雷雨,所居之西有黄龙见,下获一木如龙,而形未具。七月,大雷雨,复有龙飞其下。及霁,木龙尾、翼、足皆具,归合旧木,宛然一体。」图象以进。十年八月乙巳,惠州柚木有文曰「王帝万年,天下太平」。

  元丰元年五月,剑州木连理。三年六月己未,饶州长山雨木子数亩,状类山芋子,味香而辛,土人以为桂子,又曰「菩提子」,明道中尝有之。是岁大稔。十二月,泌阳县甘棠木连理。六年五月,卫真县洞霄宫枯槐生枝叶。

  元祐元年八月己丑,杭州民俞举庆七世同居,家园木连理。五年四月,德州木连理。

  元符元年八月,施州李木连理。二年九月,眉山县桤木二株,异根同干,木枝相附。

  崇宁四年正月,襄城县李、梨木连理。

  大观元年三月,湟州栏木生叶。八月,瑞州、永兴军并木连理。二年十二月,岢岚军园池生瑞木。

  政和三年七月,玉华殿万年枝木连理。南雄州枫木连理。十月,武义县木根有「万宋年岁」四字。四年,建州木连理。六月,沅陵县江涨,流出楠木二十七,可为明堂梁柱,蔡京等拜表贺。九月丙申,彭城县柏开华。十二月辛丑,元氏县民王寘屋柱槐木再生枝叶,高四十余尺。是岁,邵州海棠木连理,泽州、台州槐木连理,荆门军紫薇木连理。六年,坊、兖、洪、明、夔、徐、新、全、隰、太平州并木连理。梅州枯木生枝。

  宣和二年四月,永州民刘思析薪,有「天下太平」字。

  绍兴十四年四月,虔州民毁欹屋析柱,木里有文曰:「天下太平」,时守臣薛弼上之,方大乱,近木妖也。二十年八月,福州冲虚观皂荚木翠叶再实。二十一年,建德县定林寺桑生李实,栗生桃实,占曰:「木生异实,国主殃。」二十五年十月,赣州献太平木。时秦桧擅朝,喜饰太平,郡国多上草木之妖以为瑞。绍兴间,汉阳军有插榴枝于石罅,秀茂成阴,岁有花实者。初,郡狱有诬服孝妇杀姑,妇不能自明,属行刑者插髻上华于石隙,曰:「生则可以验吾冤。」行刑者如其言,后果生。

  淳熙十六年三月,扬州桑生瓜,樱桃生茄,此草木互为妖也。七月,晋陵县民析薪,中有木字曰「绍熙五年」,如是者二。是时,绍熙犹未改元,其后果止五年,此近木妖也。

  绍熙四年,富阳县栗生来禽实。五年,行都雨木,与《唐志》贞元陈留雨木同占,木生于下而自上陨者,将有上下易位之象。

  嘉定六年五月己巳,严州淳安、遂安、桐庐三县大木自拔,占曰:「木自拔,国将乱。」

  景定四年五月,成都太祖庙侧大木仆,忽起立,生三芽。

  德祐二年正月戊辰,宝应县民析薪,中有「天太下赵」四字,献之,制置使李庭芝尝以钱五千。

  咸平六年十一月庚戌,雨木冰。

  大中祥符五年正月戊寅,京师雨木冰。

  天禧五年正月戊寅,京师雨木冰。

  庆历三年十二月丁巳,雪木冰,占曰:「兵象也。」

  嘉祐元年正月,雨木冰。

  治平二年十月乙巳,雨木冰。

  熙宁三年十月、八年正月、九年正月,京师雨木冰。

  元祐八年二月,京师大寒,霰、雪,雨木冰。

  宣和五年十月乙酉,雨木冰。

  靖康元年十月乙卯,雨木冰。二年正月丁酉,雨木冰。

  绍熙五年十一月辛亥,雨木冰。

  宣和六年,御楼观灯,时开封尹设次以弹压于西观下,帝从六宫于其上,以观天府之断决者,帘幕深密,下无由知。众中忽有人跃出,黑色布衣,若寺僧童行状,以手画帘,出指斥语。执于观下,帝怒甚,令中使传旨治之。箠掠乱下,又加炮烙,询其谁何,略不一语,亦无痛楚之状。又断其足筋,俄施刀脔,血肉狼籍。帝大不悦,为罢一夕之欢,竟不得其何人,付狱尽之。七年八月,都城东门外鬻菜夫至宣德门下,忽若迷罔,释荷担向门戟手,出悖骂语。且曰:「太祖皇帝、神宗皇帝使我来道,尚宜速改也。」逻卒捕之,下开封狱,一夕方省,则不知向之所为者,乃于狱中尽之。

  建炎二年十一月,高宗在扬州,郊祀后数日,有狂人具衣冠,执香炉,携绛囊,拜于行宫门外。自言:「天遣我为官家儿。」书于囊纸,刻于右臂,皆是语。鞫之不得姓名,高宗以其狂,释不问。明年二月,金人犯维扬。三月,有明受之变。

  绍兴元年四月庚辰,阆州有狂僧衰绖哭于郡谯门曰:「今日佛下世。」且言且哭,实隆祐太后上仙日云。阆距行都万里,逾月而遗诏至。

  淳熙十四年正月,绍兴府有狂人突入恩平郡王第,升堂践王坐曰:「我太上皇孙,来赴。」郡鞫讯,终不语,亦狂咎也。是冬,高宗崩。明年八月,王薨。

  绍熙二年十二月庚辰昧爽,成都府有人衰服入帐门,大呼阃帅京镗姓名,亦狂咎也。

  建隆元年十月,蔡州大霖雨,道路行舟。

  开宝二年八月,帝驻潞州,积雨累日未止。九月,京师大雨霖。五年,京师雨,连旬不止。河南、河北诸州皆大霖雨。九年秋,大霖雨。

  太平兴国二年,道州春夏霖雨不止,平地二丈余。五年五月,京师连旬雨不止。七年六月,齐州逮捕临邑尉王坦等六人。系狱未具,一夕,大风雨坏狱户,王坦等六人并压死。

  雍熙二年八月,京师大霖雨。

  淳化元年六月,陇城县大雨,坏官私庐舍殆尽,溺死者百三十七人。三年九月,京师霖雨。四年七月,京师大雨,十昼夜不止,朱雀、崇明门外积水尤甚,军营、庐舍多坏。是秋,陈、颍、宋、亳、许、蔡、徐、濮、澶、博诸州霖雨,秋稼多败。五年秋,开封府、宋、亳、、陈、颍、泗、寿、邓、蔡、润诸州雨水害稼。

  咸平元年五月,昭州大霖雨,害民田,溺死者百五十七人。

  景德三年八月,青州大雨,坏鼓角楼门,压死者四人。

  大中祥符二年八月,无为军大风雨,折木,坏城门、军营、民舍,压溺千余人。十月,兖州霖雨害稼。三年四月,升州霖雨。五月辛丑,京师大雨,平地数尺,坏军营、民舍,多压者,近畿积潦。五年九月,建安军大霖雨,害农事。

  天禧四年七月,京师连雨弥月。甲子夜,大雨,流潦泛溢,民舍、军营圮坏大半,多压死者。自是频雨,及冬方止。

  乾兴元年二月,苏、湖、秀州雨,坏民田。

  天圣四年六月戊寅,莫州大雨,坏城壁。七年,自春涉夏,雨不止。

  明道二年六月癸丑,京师雨,坏军营、府库。

  景祐三年七月庚子,大雨震电。

  庆历,六年七月丁亥,河东大雨,坏忻、代等州城壁。

  皇祐二年八月,深州大雨,坏民庐舍。四年八月癸未,京城大风雨,民庐摧圮,至有压死者。

  嘉祐二年八月,河北沿边久雨,濒河之民多流移。五月丁未,昼夜大雨。六月乙亥,雨坏太社、太稷坛。三年八月,霖雨害稼。六年七月,河北、京西、淮南、两浙、江南东西淫雨为灾。闰八月,京师久雨。是岁频雨,及冬方止。

  治平元年,京师自夏历秋,久雨不止,摧真宗及穆、献、懿三后陵台。

  熙宁元年八月,冀州大雨,坏官私庐舍、城壁。七年六月,陕州大雨,漂溺陕、平陆二县。

  元丰四年七月,泰州海风驾大雨,漂浸州城,坏公私舍数千楹。

  元祐二年七月丁卯,以雨罢集英殿宴。

  元符二年九月,以久雨罢秋宴。三年七月,久雨,哲宗大升舆在道陷泥中。

  建中靖国元年二月,久雨,时钦圣宪肃皇后、钦慈皇后二陵方用工,诏京西祈晴。

  崇宁元年七月,久雨,坏京城庐舍,民多压溺而死者。三年六月,久雨。四年五月,京师久雨。又自七月至九月,所在霖雨伤稼,十月始霁。

  靖康元年四月,京师大雨,天气清寒。又自五月甲申至六月,暴雨伤麦,夏行秋令。

  建炎二年春,淫雨。三年二月癸亥,高宗初至杭州,久霖雨,占曰:「阴盛,下有阴谋。」时苗傅、刘正彦为乱。五月,霖雨,夏寒。

  绍兴元年,行都雨,坏城三百八十丈。是岁,婺州雨,坏城。三年,雨,自正月朔至于二月。七月,四川霖雨,至于明年正月。四年六月,淫雨害稼,苏、湖二州为甚。九月,久雨,时刘豫连金人入寇;十月,高宗亲征而霁。五年三月,霖雨,伤蚕麦,行都雨甚。九月,雨,至于明年正月。六年五月,久雨不止。七年十月,高宗如建康,久雨。八年三月,积雨,至于四月,伤蚕麦,害稼。二十一年夏,襄阳府大雨十余日。二十三年六月,大雨,坏军垒、民田。三十年五月,久雨,伤蚕麦,害稼。八月,施州大风雨。三十二年六月,浙西大霖雨。

  隆兴元年三月,霖雨,行都坏城三百三十余丈。二年六月,阴雨。七月,浙西、江东大雨害稼。八月,风雨逾月。

  乾道元年二月,行都及越、湖、常、润、温、台、明、处九郡寒,败首种,损蚕麦。二年正月,淫雨,至于四月。夏寒。江、浙诸郡损稼,蚕麦不登。三年五月丙午,泉州大雨,昼夜不止者旬日。八月,淫雨,江浙淮闽禾、麻、菽、麦、粟多腐。四年四月,阴雨弥月。六年五月,连雨六十余日。十一月,连雨。辛巳,郊祀,云开于圜丘,百步外有澍雨。八年四月,四川阴雨七十余日。六月壬寅,大雨彻昼夜,至于己酉。九年闰正月,淫雨。

  淳熙二年夏,建康府霖雨,坏城郭。三年五月,淮、浙积雨损禾麦。八月,浙东西、江东连雨。癸未、甲申,行都大风雨。九月,久雨。十月癸酉,孝宗出手诏决狱,援笔而风起开霁。四年九月丁酉、戊戌,绍兴府余姚、上虞二县大风雨。五年闰六月己亥,阶州暴雨,至于戊申。乙巳,兴化军、福州福清县暴风雨夜作。六年四月,衢州霖雨。九月,连雨;己巳,将郊而霁。八年四月,雨腐禾麦。五月,久雨,败首种。十年五月,信州霖雨,自甲戌至于辛巳。八月,福州大霖雨,自己未至于九月乙丑,吉州亦如之。十一年四月,淫雨。戊寅,建康府、太平州大霖雨。六月甲申,处州龙泉县暴雨。十二年五月、六月,皆霖雨。十三年秋,利州路霖雨,败禾稼穜稑,金、洋、阶、成、岷、凤六州亦如之。十五年五月,荆、淮郡国连雨。戊午,祁门县霖雨。十六年四月,西和州霖雨,害禾麦。五月,浙西、湖北、福建、淮东、利西诸道霖雨。

  绍熙元年春,久阴连雨,至于三月。夏,阶、成、岷、凤四州霖雨伤麦。二年二月,赣州霖雨,连春夏不止,坏城四百九十丈,圮城楼、敌楼凡十五所。四月,福建路霖雨,至于五月。七月,利路久雨,伤种麦。癸亥,兴州暴雨连日。八月,行都久雨。三年五月,江东、湖北路连雨。常德府大雨彻昼夜,自壬辰至于庚子。宁国府、池州、广德军自己亥至于六月辛丑朔,雨甚,祁门县至于庚戌。七月壬申,天台、仙居二县大雨连旬。淮西路、镇江、襄阳府皆害禾麦。八月,普州雨害稼。四年四月,霖雨,至于五月,浙东西、江东、湖北郡县坏圩田,害蚕、麦、蔬、稑,绍兴、宁国府尤甚。镇江府大雨,自辛未至于丙子,淮西郡县自丙子至于戊寅。五年八月,霖雨,畿县、浙东西皆害稼。九月,雨,至于十月癸巳,大雨三昼夜不止,江东西、福建郡县皆苦雨。

  庆元元年正月,霖雨。甲辰,帝蔬食露祷,丙午霁。二月,又雨,至于三月,伤麦。五月,霖雨。七月,雨,至于八月。二年六月壬申,台州焱风暴雨连夕。八月,行都霖雨五十余日。三年七月,雨连月。四年八月,久雨。五年五月,行都雨,坏城,夜压附城民庐,多死者。六月,浙东、西霖雨,至于八月。六年五月庚午,严州霖雨,连五昼夜不止。

  嘉泰二年六月,福建路连雨,至于七月丁未,大风雨为灾。三年八月,久雨。

  开禧元年七月,利路郡县霖雨害稼。闰月,盱眙军阴雨,至于九月,败禾稑。十月,行都淫雨,至于明年春。二年春,淫雨,至于三月。

  嘉定二年五月戊戌,连州大雨连昼夜。六月,利、阆、成、西和四州霖雨。七月壬辰,台州大风雨夜作。三年三月,阴雨六十余日。五月,淫雨,至于六月,首种多败,蚕麦不登。四年八月,霖雨,至于九月。五年春,淫雨,至于三月,伤蚕麦。十一月,雨雪积阴,至于明年春。六年春,淫雨,至于二月。丁亥,雨雪集霰。五月,阴雨经日。辛酉,严州霖雨。月戊子,绍兴府大风雨,浙东、西雨,至于七月。七年九月,阴雨,至于十月,害禾麦。九年四月、六月,大霖雨,浙东、西郡县尤甚。十年三月,连雨,至于四月。十月,霖雨害稼。十一年六月,霖雨,浙西郡县尤甚。十二年六月,霖雨弥月。十五年七月,浙东、西霖雨为灾。十六年五月,霖雨,浙西、湖北、江东、淮东尤甚。八月,大风雨害稼。十七年八月,霖雨。

  乾德四年二月长春节,甘露降江宁府报恩院。五年二月,甘露降江陵府玉泉寺松树。

  开宝元年十二月,甘露降蔡州僧院柏树。

  太平兴国三年正月,甘露降寿州廨。四年五月,甘露降河东县廨丛竹凡三日。七年四月丙戌,知汉州安守亮献柏叶上甘露一器。九年三月丙子,甘露降西京南太一宫新城。

  雍熙三年四月庚子,甘露降后院草木。四年十二月,甘露降兴化军罗汉峰前五松。

  端拱二年二月,甘露降寿州廨园柏及资圣寺桧。

  淳化二年十二月,资州廨及延寿观、德纯寺甘露降松柏,凡六日。三年正月,舒州,二月,衢州;四月,舒州;四年六月,舒州:并甘露降。

  至道三年四月,蕲州;三年五月,泉州;六月苏州,甘露降。

  咸平元年四月,甘露降平戎军廨果树,凡九十余本。十一月,甘露降亳州真观灵宝柏树。二年五月,太平州、浔州;三年二月,泉州;十一月,浔州;四年二月,龚州;五年正月,桂州;十一月,许州,并甘露降。

  景德元年,义宁县;二年正月,郁林州;二月,晋州及神山县;三年正月,梓州;四月,遂州;十二月,荣州、怀安军,甘露降。

  大中祥符元年十二月,上饶县、信阳军;二年正月,信阳军、陈、鄂二州;三月,陵、升、梓三州;三年二月,柳州、怀安军;闰二月,富顺监;五月,泽、耀、晋、益四州;四年正月,梓州;三月,泽州;四月,常州;五年四月,遂州;五月,无为军;六月,梓州;七月,真定府;十一月,荣州开元寺;六年三月,梓州;六月,鄜州;八月,遂州;九月,信州;十月,亳州太清宫;十一月,浔州;十二月,荣州、南仪州;七年二月,凤翔府天庆观;五月,郓州;十月,亳州太清宫;十一月,彭州天庆观;八年正月,中江县;二月,果州;十月,衢州:九年十一月,玉清昭应宫,并甘露降。

  天禧元年正月,贵州天庆观;二月,玉清昭应宫;三月,后苑;四月,会灵观;五月,庐州通判厅及后土祠;十二月,昭州天庆观;二年十二月,荣州开元寺、怀安军天庆观;三年四月,舒州;五月,益州;四年三月,邵武军;十二月,平泉县;五年三月,泉州;十一月,韶州,并甘露降。

  天圣元年正月,柳州;十一月,河南府;二年五月,凤州;十月,泾州;四年,荣州、怀安军;六年,太平州;七年正月,益州;九年正月,荣州,并甘露降。

  明道元年十一月,韶州、梓州甘露降。

  景祐四年十一月,成德军;庆历四年正月,桂州;皇祐三年十二月,吉州;嘉祐七年三月,眉州、蓬州;九月,陵州,并甘露降。

  熙宁元年距元丰八年,甘露降凡二十余处。

  元祐元年距元符三年,亦如之。

  大观初,甘露降于九成宫帝鼐室。三年冬,降于尚书省及六曹,御制七言四韵诗赐执政已下。其后内自禁中及宣和殿、延福宫、神霄宫,下至三学、开封府、大理寺、宰臣私第,皆有之,岁岁拜表称贺。

  建隆初,蜀孟昶末年,妇女竞治发为高髻,号「朝天髻」。未几,昶入朝京师。江南李煜末年,有卫士秦友登寿昌堂榻,覆其鞋而坐,讯之,风狂不寤。识者云:「鞋,履也,李氏将覆于此地而为秦所有乎?'履'与'李'、'友'与'有'同音,赵与秦,同祖也。」又煜宫中盛雨水染浅碧为衣,号「天水碧」。未几,为王师所克,士女至京师犹有服之者。天水,国之姓望也。

  淳化三年,京师里巷妇人竞剪黑光纸团靥,又装镂鱼腮中骨,号「鱼媚子」以饰面。黑,北方色;鱼,水族,皆阴类也。面为六阳之首,阴侵于阳,将有水灾。明年,京师秋冬积雨,衢路水深数尺。

  景德四年春,京城小儿裂裳为小儿旗,系竿首,相对挥飐,兵斗之象也。是岁,宜州卒陈进为乱,出师讨平之。

  绍兴二十一年,行都豪贵竞为小青盖,饰赤油火珠于盖之顶,出都门外,传呼于道。珠者,乘舆服御饰升龙用焉,臣庶以加于小盖,近服妖,亦僭咎也。二十三年,士庶家竞以胎鹿皮制妇人冠,山民采捕胎鹿无遗。时去宣和未远,妇人服饰犹集翠羽为之,近服妖也。二十七年,交阯贡翠羽数百,命焚之通衢,立法以禁。

  绍熙元年,里巷妇女以琉璃为首饰。《唐志》琉璃钗钏有流离之兆,亦服妖也,后连年有流徙之厄。

  理宗朝,宫妃系前后掩裙而长窣地,名「赶上裙」;梳高髻于顶,曰「不走落」;束足纤直,名「快上马」;粉点眼角,名「泪妆」;剃削童发,必留大钱许于顶左,名「偏顶」,或留之顶前,束以彩缯,宛若博焦之状,或曰「鹁角」。

  咸淳五年,都人以碾玉为首饰。有诗云:「京师禁珠翠,天下尽琉璃。」

  太平兴国三年三月,凿金明池,既掘地,有龟出,殆逾万数。

  大中祥符二年四月,有黑龟甚众,沿汴水而下。

  至和元年二月,信州贡绿毛龟。

  大观元年闰十月丙戌,都水使者赵霆行河,得两首龟以为瑞,蔡京信之,曰:「此齐小白所谓象罔见之而霸者也。」郑居中曰:「首岂容有二,而京主之,意殆不可测。」帝命弃龟金明池。

  政和四年,瑞州进六目龟。五年,博州进白龟。

  绍兴八年五月,汴京太康县大雷雨,下冰龟数十里,随大小皆龟形,具首足卦文。

  乾道五年,舒州民献龟,骈生二首,不能伸缩。郡守张栋纵之灊山,近龟孽也。

  嘉定十四年春,楚州境上龟大小死者蔽野。

  咸平三年八月,黄州群鸡夜鸣,至冬不止。

  绍兴初,陈州民家鸡忽人言,近鸡祸也。松阳县民家鸡生三足,县治有鸡伏卵,毛生壳外,近鸡祸,亦毛孽也。

  乾道六年,西安县官塘有物,鸡首人身,高丈余,昼见于野。

  庆元三年,饶州军营鸡卵出蛇,近鸡孽,亦蛇孽也。婺源县张村民家雌鸡化为雄,烹之,形冠距而腹卵孕。同里洪氏家雄鸡伏子,中一雏三足。

  咸淳五年,常州鸡羽生距。

  建隆元年夏,相、金、均、房、商五州鼠食苗。二年五月,商州鼠食苗。

  乾德五年九月,金州鼠食苗。

  太平兴国七年十月,岳州鼠害稼。

  绍兴十六年,清远、翁源、真阳三县鼠食稼,千万为群。时广东久旱,凡羽鳞皆化为鼠。有获鼠于田者,腹犹蛇文,渔者夜设纲,旦视皆鼠。自夏徂秋,为患数月方息,岁为饥,近鼠妖也。

  乾道九年,隆兴府鼠千万为群,害稼。

  淳熙五年八月,淮东通、泰、楚、高邮黑鼠食禾既,岁大饥。时江陵府郭外,群鼠多至塞路,其色黑、白、青、黄各异,为车马践死者不可胜计,逾三月乃息。

  绍熙四年,饶州民家二小鼠食牛角,三徙牛牢不免,角穿肉瘠以毙,近鼠妖也。

  庆元元年六月,番阳县民家一猫带数十鼠,行止食息皆同,如母子相哺者,民杀猫而鼠舐其血。鼠象盗,猫职捕,而反相与同处,司盗废职之象也,与唐龙朔洛州猫鼠同占。

  绍兴三年八月辛亥,尚书省后楼无故自坏。

  庆元元年夏,建昌军民居木柱有声如牛鸣者,三日乃止。

  咸淳九年,丞相贾似道起复之日,在越上私第,方拜家庙,忽闻内有裂帛声,众宾愕然,密询左右,知家庙栋裂,皆逡巡而退。
 
 



 
                   
志第十九五行四
 
  ○金

  从革,金性也。金失其性,则为变怪。旧说以僭咎、恒旸、诗妖、民讹、毛虫之孽,白眚、白祥之类皆属之金,今从之。

  建隆二年七月,晋州神山县北谷中有铁随水流出,方二丈三尺,其重七千斤。

  太平兴国四年九月,夹江县民王谊得黑石二,皆丹文,其一云「君王万岁」,其二云「赵二十一帝」,缄其石来献。

  至道二年二月,桂阳监熔银自涌成山峰状。

  咸平四年十二月,亳州太清宫钟自鸣。

  乾兴元年四月甲戌,修奉山陵总管言:皇堂隧道穿得铜锅,有两耳,又于寝宫三门下穿得铜盂一、铁瓮一、铁甲叶三。

  天圣元年三月庚辰,涪陵县相轧寺夜有光出阿育王塔之旧址,发之,得金铜像三百二十七。五年七月壬寅,辽山县旧河凌地摧塔,获古钱一百四十六千五百四十三文。

  明道元年五月壬午,汉州江岸获古钟一。

  庆历四年五月乙亥,金溪县得生金山,重三百二十四两。

  皇祐四年,乾宁军渔人得小钟二于河滨。五年二月己亥,乾宁军又进古钟一。

  至和二年四月甲午,浏阳县得古钟一。

  熙宁元年至元丰元年,横州共获古铜鼓一十七。

  元丰三年八月,岳州永庆寺获铜钟一、铜磬二。六年,南溪县穿土得铜钱五万四千有奇。七年三月,筠州获古铜钟一。十一月,宾州获铜鼓一。八年,昌元县通盐井得铜锅九、铜盆一、铜盘一。

  崇宁五年十月,荆南获古铜鼎。

  政和二年,玄圭始出。晋州上一石,绿色,方三尺余,当中有文曰「尧天正」,其字如掌大而端楷类手画者,「尧」字居右,「天正」字缀行于左。都堂验视,砻石三分而字画愈明,又于「尧」字之下隐约出一「瑞」字,位置始均,盖曰「天正尧瑞」云。或谓晋阳,尧都也,方玄圭出,乃有此瑞。四年,府畿、汝、蔡之间,连山大小石皆变为玛瑙,尚方取为宝带、器玩甚富。五年正月,湖南提举常平刘钦言:芦荻冲出生金,重九斤八两,状类灵芝祥云;又淘得碎金四百七两有奇。十一月,越州民拾生金。湟州丁羊谷金坑仅千余眼得矿,成金共四等,计一百三十四两有奇。

  重和元年十二月,孝感县楚令尹子文庙获周鼎六。

  宣和四年后,御府所藏,往往复变为石,而色类白骨,此与周宝圭占略同。五年,荥阳县贾谷山麒麟谷采石修明堂,得一石有文曰「明」,百官表贺。五年四月,又获甗鼎三。

  崇宁四年三月,铸九鼎,用金甚厚,取九州水土内鼎中。既奉安于九成宫,车驾临幸,遍礼焉,至北方之宝鼎,忽漏水溢于外。刘炳谬曰:「正北在燕山,今宝鼎但取水土于雄州境,宜不可用。」其后竟以北方致乱。

  建炎元年,南京留守朱胜非夜防城,见南门外火光烛地,掘之,得铜印,有文曰「朱胜私印」。火铄金,金所畏也。后拜相,有明受之变,卒坐眨。三年,吉州修城,役夫得髑髅弃水中,俄浮一钟,有铭五十六字,大略云:「唐兴元年,吾子没,瘗庐陵西垒,后当火德五九之际,世衰道败,浙、梁相继丧乱,章贡康昌之日,吾亦复出是邦,东平鸠工,复使吾子同河伯听命水官。」郡守命录其辞,录毕而钟自碎。

  绍兴十一年三月庚申,长安兵刃皆生火光。二十六年,郫县地出铜马,高三尺,制作精好,风雨夜嘶。绍兴中,耕者得金瓮重二十四钧于秦桧别业。

  乾道二年三月丙午夜,福清县石竹山大石自移,声如雷。石方可九丈,所过成蹊,才四尺,而山之木石如故。

  庆元二年十二月,吴县金鹅乡铜钱百万自飞。

  建隆二年,京师夏旱,冬又旱。三年,京师春夏旱。河北大旱,霸州苗皆焦仆。又河南、河中府、孟、泽、濮、郓、齐、济、滑、延、隰、宿等州并春夏不雨。四年,京师夏秋旱。又怀州旱。

  乾德元年冬,京师旱。二年正月,京师旱。夏,不雨。是岁,河南府、陕、虢、麟、博、灵州旱,河中府旱甚。四年春,京师不雨。江陵府、华州、涟水军旱。五年正月,京师旱;秋,复旱。

  开宝二年夏至七月,京师不雨。三年春夏,京师旱。邠州夏旱。五年春,京师旱;冬,又旱。六年冬,京师旱。七年,京师春夏旱;冬又旱。河南府、晋、解州夏旱。滑州秋旱。八年春,京师旱。是岁,关中饥,旱甚。

  太平兴国二年正月,京师旱。三年春夏,京师旱。四年冬,京师旱。五年夏,京师旱;秋又旱。六年春夏,京师旱。七年春,京师旱。孟、虢、绛、密、瀛、卫、曹、淄州旱。九年夏,京师旱。秋,江南大旱。

  雍熙二年冬,京师旱。三年冬,京师旱。四年冬,京师旱。

  端拱二年五月,京师旱,秋七月至十一月,旱,上忧形于色,蔬食致祷。是岁,河南、莱、登、深、冀、旱甚,民多饥死,诏发仓粟贷之。

  淳化元年正月至四月,不雨,帝蔬食祈雨。河南、凤翔、大名、京兆府、许、沧、单、汝、乾、郑、同等州旱。二年春,京师大旱。三年春,京师大旱;冬,复大旱。是岁,河南府、京东西河北河东陕西及亳建淮阳等三十六州军旱。四年夏,京师不雨,河南府、许汝亳滑商州旱。五年六月,京师旱。

  至道元年,京师春旱。二年春夏,京师旱。

  咸平元年春夏,京畿旱。又江浙、淮南、荆湖四十六军州旱。二年春,京师旱甚。又广南西路、江、浙、荆湖及曹、单、岚州、淮阳军旱。三年春,京师旱。江南频年旱。四年,京畿正月至四月不雨。

  景德元年,京师夏旱,人多暍死。三年夏,京师旱。

  大中祥符二年春夏,京师旱。河南府及陕西路、潭、邢州旱。三年夏,京师旱。江南诸路、宿州、润州旱。八年,京师旱。九年秋,京师旱。大名府、澶州、相州旱。

  天禧元年,京师春旱,秋又旱。夏,陕西旱。四年春,利州路旱。夏,京师旱。五年冬,京师旱。

  天圣二年春,不雨。五年夏秋,大旱。六年四月,不雨。

  明道元年五月,畿县久旱伤苗。二年,南方大旱。景祐三年六月,河北久旱,遣使诣北岳祈雨。

  庆历元年九月丁未朔,遣官祈雨。二年六月戊寅,祈雨。三年,遣使诣岳渎祈雨。四年三月丙寅,遣内侍两浙、淮南、江南祠庙祈雨。五年二月,诏:天久不雨,令州县决淹狱,又幸大相国寺、会灵观、天清寺、祥源观祈雨。六年四月壬申,遣使祈雨。七年正月,京师不雨。二月丙寅,遣官岳渎祈雨。三月辛丑,西太乙宫祈雨。

  皇祐元年五月丁未,遣官祈雨。三年,恩、冀诸州旱。三月,分遣朝臣诣天下名山大川祠庙祈雨。

  至和二年四月甲午,遣官祈雨。

  嘉祐五年,梓州路夏秋不雨。七年三月甲子,罢春燕,以久旱故也。辛丑,西太乙宫祈雨。

  治平元年春,京师逾时不雨。郑、滑、蔡、汝、颍、曹、濮、洺、磁、晋、耀、登等州、河中府、庆成军旱。二年春,不雨。

  熙宁二年三月,旱甚。三年,诸路旱。六月,畿内旱。八月,卫州旱。五年五月,北京自春至夏不雨。七年,自春及夏河北、河东、陕西、京东西、淮南诸路久旱。九月,诸路复旱。时新复洮河亦旱,羌户多殍死。八年四月,真定府大旱。八月,淮南、两浙、江南、荆湖等路旱。九年八月,河北、京东、京西、河东、陕西旱。十年春,诸路旱。

  元丰二年春,河北、陕西、京东西诸郡旱。三年春,西北诸路旱。五年,亢旱。六年夏,畿内旱。

  元祐元年春,诸路旱。正月,帝及太皇太后车驾分日诣寺观祷雨。是冬,复旱。二年春,旱。三年秋,诸路旱,京西、陕西尤甚。四年春,京师及东北旱,罢春燕。八年秋,旱。

  绍圣元年春,旱,疏决四京畿县囚。三年,江东大旱,溪河涸竭。四年夏,两浙旱。

  元符元年,东南旱。二年春,京畿旱。

  建中靖国元年,衢、信等州旱。

  大观二年,淮南、江东西诸路大旱,自六月不雨,至于十月。

  政和元年,淮南旱。三年,江东旱。四年旱,诏振德州流民。

  宣和元年二月,诏汝、颍、陈、蔡州饥民流移,常平官勒停。秋,淮南旱。四年,东平府旱。五年夏,秦凤路旱。是岁,燕山府路旱。

  建炎二年夏,旱。

  绍兴二年,常州大旱。帝问致旱之由,中书舍人胡交修奏守臣周祀残酷所致,寻以属吏坐赃及杀不辜,窜岭南。三年四月,旱,至于七月,帝蔬食露祷,乃雨。五年五月,浙东、西旱五十余日。六月,江东、湖南旱。秋,四川郡国旱甚。六年,夔、潼、成都郡县及湖南衡州皆旱。七年春,旱七十余日,时帝将如建业,随所在分遣从臣,有事于名山大川。六月,又旱,江南尤甚。八年冬,不雨。九年六月,旱六十余日,有事于山川。十一年七月,旱。戊申,有事于岳渎。乙卯,祷雨于圜丘、方泽、宗庙。十二年三月,旱六十余日。秋,京西、淮东旱。十二月,陕西旱。十八年,浙东、西旱,绍兴府大旱。十九年,常州、镇江府旱。二十四年,浙东、西旱。二十九年二月,旱七十余日。秋,江、浙郡国旱。三十年春,阶、成、凤、西和州旱。秋,江、浙郡国旱,浙东尤甚。

  隆兴元年,江、浙郡国旱,京西大旱。二年,台州春旱。兴化军、漳、福州大旱,首种不入,自春至于八月。

  乾道三年春,四川郡县旱,至于秋七月,绵、剑、汉州、石泉军尤甚。四年夏六月,旱,帝将撤盖亲祷于太乙宫而雨。时襄阳、隆兴、建宁亦旱。八月,诏颁皇祐祀龙法于郡县。五年夏秋,淮东旱,盱眙、淮阴为甚。六年夏,浙东、福建路旱,温、台、福、漳、建为甚。七年春,江西东、湖南北、淮南、浙、婺秀州皆旱;夏秋,江、洪、筠、潭、饶州、南康、兴国、临江军尤甚,首种不入。冬,不雨。九年,婺、处、温、台、吉、赣州、临江、南安诸军、江陵府皆久旱,无麦苗。

  淳熙元年,浙东、湖南郡国旱,台、处、郴、桂为甚。蜀关外四州旱。二年秋,江、淮、浙皆旱,绍兴、镇江、宁国、建康府、常、和、滁、真、扬州、盱眙、广德军为甚。三年夏,常、昭、复随郢金洋州、江陵德安兴元府、荆门汉阳军皆旱。四年春,襄阳府旱,首种不入。五年,常、绵州、镇江府及淮南、江东西郡国旱,有事于山川群望。六年,衡、永、楚州、高邮军旱。七年,湖南春旱,诸道自四月不雨,行都自七月不雨,皆至于九月。绍兴、隆兴、建康、江陵府、台、婺、常、润、江、筠、抚、吉、饶、信、徽、池、舒、蕲、黄、和、浔、衡、永州、兴国、临江、南康、无为军皆大旱,江、筠、徽、婺州、广德军、无锡县尤甚,祷雨于天地、宗庙、社稷、山川群望。八年正月甲戌,积旱始雨。七月,不雨,至于十一月:临安、镇江、建康、江陵、德安府、越、婺、衢、严、湖、常、饶、信、徽、楚、鄂、复、昌州、江阴、南康、广德、兴国、汉阳、信阳、荆门长宁军及京西、淮郡皆旱。九年夏五月,不雨,至于秋七月,江陵、德安、襄阳府、润、婺、温、处、洪、吉、抚、筠、袁、潭、鄂、复、恭、合、昌、普、资、渠、利、阆、忠、涪、万州、临江、建昌、汉阳、荆门、信阳、南平、广安、梁山军、江山、定海、象山、上虞、、嵊县皆旱。十年六月旱,至于七月,江淮、建康府、和州、兴国军、恭、涪、泸、合、金、州、南平军旱。十一年四月,不雨,至于八月,兴元府、吉、赣、福、泉、汀、漳、潮、梅、循、邕、宾、象、金、洋、西和州、建昌军皆旱,兴元、吉尤甚。冬,不雨,至于明年二月。十四年五月,旱。六月戊寅,有事于山川群望。甲申,帝亲祷于太乙宫。七月己酉,大雩于圜丘,望于北郊,有事于岳、渎、海凡山川之神。时临安、镇江、绍兴、隆兴府、严、常、湖、秀、衢、婺、处、明、台、饶、信、江、吉、抚、筠、袁州、临江、兴国、建昌军皆旱,越、婺、台、处、江州、兴国军尤甚,至于九月,乃雨。十五年,舒州旱。

  绍熙元年,重庆府、蕲、池州旱。二年五月,真、扬、通、泰、楚、滁、和、普、隆、涪、渝、遂、高邮、盱眙军、富顺监皆旱,简、资、荣州大旱。三年夏,郢、扬、和州大旱;秋,简、资、普、荣、叙、隆、富顺监亦大旱。四年,绵州大旱,亡麦。简、资、普、渠、合州、广安军旱。江、浙自六月不雨,至于八月,镇江、江陵府、婺、台、信州、江西、淮东旱。五年春,浙东、西自去冬不雨,至于夏秋,镇江府、常、秀州、江阴军大旱,庐、和、濠、楚州为甚,江西七郡亦旱。

  庆元二年五月,不雨。三年,潼、利、夔路十五郡旱,自四月至于九月,金、蓬、普州大旱;四月壬子,祷于天地、宗庙、社稷。六年四月,旱;五月辛未,祷于郊丘、宗社。镇江府、常州大旱,水竭,淮郡自春无雨,首种不入,及京、襄皆旱。

  嘉泰元年五月,旱。丙辰,祷于郊丘、宗社。戊辰,大雩于圜丘。浙西郡县及蜀十五郡皆大旱。二年春,旱,至于夏秋。七月庚午,大雩于圜丘,祈于宗社。浙西、湖南、江东旱,镇江、建康府、常、秀、潭、永州为甚。四年五月,不雨,至于七月。浙东西、江西郡国旱。

  开禧元年夏,浙东、西不雨百余日,衢、婺、严、越、鼎、沣、忠、涪州大旱。二年,南康军、江西、湖南北郡县旱。三年二月,不雨;五月己丑,祷于郊丘、宗社。

  嘉定元年夏,旱,闰月辛卯,祷于郊丘、宗社。二年夏四月,旱,首种不入,庚申,祷于郊丘、宗社。六月乙酉,又祷,至于七月乃雨。浙西大旱,常、润为甚。淮东西、江东、湖北皆旱。四年,资、普、昌、合州旱。六年五月,不雨,至于七月,江陵、德安、汉阳军旱。入年春,旱,首种不入。四月乙未,祷于太乙宫。庚子,命辅臣分祷郊丘、宗社。五月康申,大雩于园丘,有事于岳、渎、海、至于八月乃雨。江、浙、淮、闽皆旱,建康、宁国府、衢、婺、温、台、明、徽、池、真、太平州、广德、兴国、南康、盱眙、安丰军为甚,行都百泉皆竭,淮甸亦然。十年七月,不雨,帝日午曝立,祷于宫中。十一年秋,不雨,至于冬,淮郡及镇江、建宁府、常州、江阴、广德军旱。十四年,浙、闽、广、江西旱,明、台、衢、婺、温、福、赣、吉州、建昌军为甚。十五年五月,不雨,岳州旱。

  嘉熙元年夏,建康府旱。三年,旱。四年,江、浙、福建旱。

  淳祐七年,旱。十一年,闽、广及饶州旱。

  咸淳六年,江南大旱。十年,庐州旱,长乐、福清二县大旱。

  建隆中,京师士庶及乐工、少年竞唱歌曰《五来子》。自建隆、开宝,凡平荆、湖、川、广、江南,五国皆来朝。时西川孟昶赋敛无度,射利之家配率尤甚,既乏缗钱,唯仰在质物。乃竞书简札揭于门曰:「今召主收赎。」又每岁除日,命翰林为词题桃符,正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昶以其年正月降王师,即命吕余庆知成都府,而「长春」乃太祖诞圣节名也,「召」与「赵」、「赎」与「蜀」同音。

  开宝初,广南刘鋹令民家置贮水桶,号「防火大桶」。又鋹末年,童谣曰:「羊头二四,白天雨至。」后王师以辛未年二月四日擒鋹。识者以为国家以火德王,房为宋分;羊,未神也;雨者,王师如时雨之义也;「防」与「房」、「桶」与「宋」同音。

  周广顺初,江南伏龟山圮,得石函,长二尺,广八寸,中有铁铭,云:「维天监十四年秋八月,葬宝公于是。」铭有引曰:「宝公尝为偈,大事书于版,帛幂之。人欲读之者,必施数钱乃得,读讫即幂之。是时,名士陆倕、王筠、姚察而下皆莫知其旨。或问之,云在五百年后。至卒,乃归其铭同葬焉。」铭曰:「莫问江南事,江南自有冯。乘鸡登宝位,跨犬出金陵。子建司南位,安仁秉夜灯。东邻家道阙,随虎遇明兴。」其字皆小篆,体势完具,徐铉、徐锴、韩熙载皆不能解。及煜归朝,好事者云:煜丁酉年袭位,即乘鸡也;开宝八年甲戌,江南国灭,是跨犬也;当王师围其城而曹彬营其南,是子建司南位;潘美营其北,是安仁秉夜灯也;其后太平兴国三年,淮海王钱俶举国入觐,即东邻也;家道阙,意无钱也;随虎遇,戊寅年也。

  皇祐五年正月戊午,狄青败侬智高于归仁铺。初,谣言「农家种,籴家收」。至是,智高果为青所破。

  建炎三年四月,鼎州桃源洞大水,巨石随流而下,有文曰:「无为大道,天知人情;无为窈冥,神见人形。心言意语,鬼闻人声;犯禁满盈,地收人魂。」金石同类,类金为变怪者也。

  绍兴二年,李纲帅长沙,道过建宁,僧宗本题邑治之壁曰:「东烧西烧,日月七七。」后数日,江西盗李敦仁入境,焚其邑,七月七日也。

  淳熙中,淮西竞歌汪秀才曲曰:「骑驴渡江,过江不得。」又为犭枼舞以和之。后舒城狂生汪格谋不轨,州兵入其家,缚之。其子拒杀,聚恶少数千为乱,声言渡江。事平,格亦伏诛。七年正月,余杭门外墙壁有诗,其言颇涉怪,后廉得主名,杖遣之。主管城北厢刘君暨以失察异言,坐削秩,其诗不录。十四年,都城市井歌曰:「汝亦不来我家,我亦不来汝家。」至绍熙二三年,其事始应于两宫。

  嘉定三年,都城市井作歌词,末句皆曰「东君去后花无主」,朝廷恶而禁之。未几,太子询薨。

  庆元四年三月甲辰,有邮筩置诗达御前者,诏宰臣究其诗,不录。

  嘉泰四年,越人盛歌《铁弹子白塔湖曲》。俄有盗金十一者自号「铁弹子」,缪传其斗死于白塔湖中,后获于诸暨县。

  汉乾祐中,荆南高从诲凿池于山亭下,得石匣,长尺余,扃鐍甚固。从诲神之,屏左右,焚香以启匣,中得石,有文云:「此去遇龙即歇。」及建隆中,从诲孙继冲入朝,改镇徐州。「龙」、「隆」音相近。

  太平兴国中,京师儿童以木雕合子,中有窍,藏腋下有声,号云「腋底闹」。后卢多逊投荒,人以为谶,其在肘腋而司国典也。

  天禧二年五月,西京讹言有物如乌帽,夜飞入人家,又变为犬狼状。人民多恐骇,每夕重闭深处,至持兵器驱逐者。六月乙巳,传及京师,云能食人。里巷聚族环坐,叫噪达曙,军营中尤甚,而实无状,意其妖人所为。有诏严捕,得数辈,讯之,皆非。

  政和七年,诏修神保观,俗所谓「二郎神」者。京师人素畏之,自春及夏,倾城男女负土以献,揭榜通衢,云某人献土;又有饰形作鬼使,巡门催纳土者。或以为不祥,禁绝之。后金人斡离不围京师,其国谓之「二郎君」云。

  绍兴元年十二月,越州连火,民讹言相惊,月几望当再火。枢密院以军法禁之,乃定。

  嘉泰二年六月,故循王张俊家火。后旬日,市井讹言相惊,绛衣妇人为火殃下坠。都民徙避,昼夜弗宁,禁之,后亦不火。

  庆元六年十月,琼州讹言妖星流堕民郭七家,声如雷。通判曾丰暨琼山县令移文惊扰,后皆坐绌。签书枢密院事林存为似道所摈,道死于漳。漳有富民蓄油煔木甚佳,林氏子弟求之,价高不可得,因抚其木曰:「收取收取,待贾丞相用。」德祐元年,似道谪死,郡守与之经营,竟得此木以殓。

  宋初,陈抟有纸钱使不行之说,时天下惟用铜钱,莫喻此旨。其后用交子、会子,其后会价愈低,故有「使到十八九,纸钱飞上天」之谣。似道恶十九界之名,乃名关子,然终为十九界矣,而关子价益低,是纸钱使不行也。

  宋以周显德七年庚申得天下。图谶谓「过唐不及汉,一汴、二杭、三闽、四广」,又有「寒在五更头」之谣,故宫漏有六更。按汉四百二十余年,唐二百八十九年。开庆元年,宋衤乍过唐十一年,满五庚申之数;至德祐二年正月降附,得三百一十七年,而见六庚申,如宫漏之数。

  建隆三年,有象至黄陂县匿林中,食民苗稼,又至安、复、襄、唐州践民田,遣使捕之。明年十二月,于南阳县获之,献其齿革。乾德二年五月,有象至澧阳、安乡等县,又有象涉江入华容县,直过阛阓门;又有象至澧州澧阳县城北。

  乾德四年八月,普州兔食禾。五年,有象自至京师。

  雍熙四年,有犀自黔南入万州,民捕杀之,获其皮角。

  开宝八年四月,平陆县鸷兽伤人,遣使捕之,生献十头。十月,江陵府白昼虎入市,伤二人。

  太平兴国三年,果、阆、蓬、集诸州虎为害,遣殿直张延钧捕之,获百兽。俄而七盘县虎伤人,延钧又杀虎七以为献。七年,虎入萧山县民赵驯家,害八口。

  淳化元年十月,桂州虎伤人,诏遣使捕之。

  至道元年六月,梁泉县虎伤人。二年九月,苏州虎夜入福山砦,食卒四人。

  咸平二年十二月,黄州长析村二虎夜斗,一死,食之殆半,占云:「守臣灾。」明年,知州王禹偁卒。咸平六年十月乙酉,有狐出皇城东北角楼,历军器库至夹道,获之。

  大中祥符九年三月,杭州浙江侧,昼有虎入税场,巡检俞仁祐挥戈杀之。

  天圣九年五月,宿州获白兔。六月,庐州获白兔。

  明道二年六月,唐州获白兔。

  皇祐三年十二月,泰州获白兔。

  嘉祐三年六月丁卯,交阯贡异兽二。初,本国称贡骐驎,状如牛身,被肉甲,鼻端有角,食生刍果,必先以杖击其角,然后食。既至,而枢密使田况辨其非麟,诏止称异兽。

  熙宁元年九月,抚州获白兔。十二月,岚州获白鹿。四年九月,庐州获白兔。

  政和五年十二月,安化军获白兔。六月,泰州军获白兔。七年十月,达州获白兔。

  宣和元年十月,淄州获黑兔。宣和七年秋,有狐由艮岳直入禁中,据御榻而坐,诏毁狐王庙。

  绍兴十一年,海州属金,悉空其民安江。后二十年,有二虎入城,人射杀之,虎亦搏人。明年,魏胜举州来归,亦空其民。汉龚遂曰:「野兽入宫室,宫室将空。」虎豕皆毛孽也。十三年,南康县雷雨,群狸震死于岩穴中,岩石皆为碎。二十二年,刘彭老家猫产数子,皆三足。

  乾道七年,潮州野象数百食稼,农设穽田间,象不得食,率其群围行道车马,敛谷食之,乃去。

  淳熙二年,江州马当山群狐掠人。十年,滁州有熊虎同入樵民舍,夜,自相搏死。

  绍熙元年三月,临安府民家猫生子一,有八足二尾。四年,鄂州武昌县虎为人患。五年八月,扬州献白兔。侍御史章颖劾守臣钱之望以孽为瑞。占曰:「国有忧。」白,丧祥也。是岁,光宗崩。

  庆元三年,德兴县群狐入民舍。

  咸淳九年十一月辛卯黎明,有虎出于扬州市,毛色微黑,都拨发官曹安国率良家子数十人射之。制置使李庭芝占曰:「千日之内,杀一大将。」于是脔其肉于城外而厌之。

  绍兴六年四月,中京大雪、雷震,犬数十争赴土河而死,可救者才二三。

  淳熙元年六月,饶州大雷震犬于市之旅舍。

  庆元二年,抚州有犬若人,坐于郡守之坐。未几,郡守林廷彦卒于官。

  德祐元年五月壬申,扬州禁军民毋得蓄犬,城中杀犬数万,输皮纳官。

  乾德三年七月己卯夜,西方起苍白气,长五十尺,贯天船、五车,亘井宿,占曰:「主兵动。」六年十月己未旦,西北起苍白气三道,长二十尺,趋东散,占曰:「游兵之象。」

  太平兴国四年四月己未夜,西北有白气压北斗。

  雍熙四年正月癸酉,白气起角、亢经,太微垣,历轩辕大星,至月傍散。

  至道二年二月丙子夜,西方有苍白气,长短八道,如彗扫稍,经天汉,参错如交蛇,占曰:「所见之方主兵胜。」

  咸平四年三月丙申,白气二亘天。五年正月,白气如虹贯日,久而散。七月戊戌,白气如阵贯东井。六年四月己巳,白气东西亘天。丁丑,白气贯日。五月辛亥,白气出昴至壁没。六月丙子,白气出河鼓左右旗,分为数道没。七月癸卯,白气如彗,起西南方,占曰:「有兵丧。」

  景德元年五月,白气贯轩辕,苍白气十余如布亘天。二年二月丁亥,白气五道贯北斗,占为大风、幸臣忧。十月丙子,白气出阁道西,孛孛有光,占曰:「宫中忧。」三年三月,白气贯月。四年三月己未,白气东西亘天。庚申,白气出南方,长二丈许,久而不散。四月庚午,白气贯北斗,长十丈,占为大风。庚寅,白气如布袭月,三丈许。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丁丑,白气二,东西亘天。五年二月壬寅,白气长五丈,出东井,贯北斗魁及轩辕,占为兵、为雷雨。

  明道元年十二月壬戌,西北有苍白气亘天。

  庆历元年八月庚辰夜,东方有白气长十尺许,在星宿度中,至十日,长丈余,冲天,九十余日没。

  二年八月甲申,白气贯北斗。三年正月戊戌,中天有白气长二十尺,向西南行贯日,占曰:「边兵忧。」四月癸卯,白气二生西北隅,上中天,首尾至浊,东南行,良久散,占曰:「其下有兵寇。」八月壬子夜,白气贯北斗魁。九月辛巳夜,中天有白气长二丈许,贯卷舌、南河,东北行,少顷散,占曰:「风雨之候。」

  皇祐四年十一月辛酉夜,白气起北方近浊,长五丈许,历北斗,久之散,占曰:「多大风。」

  嘉祐元年三月,彭城县白鹤乡地生面,占曰:「地生面,民将饥。」五月,钟离县地生面。

  治平二年四月丙午夜,西北方有白气,渐东南行,首尾至浊,贯角宿,移西北,久方散。占曰:「有兵战疾疫事。」

  熙宁九年四月庚寅夜,白气长丈,起东北方天市垣。

  元祐三年七月戊辰夜,西北有白气经天,主兵,宜防西、北二鄙。

  元符二年九月戊辰夜,有白气十道,各长五尺,主兵及大臣黜。

  崇宁二年五月戊子夜,苍白气起东南方,长三丈,贯尾、箕、斗,主蛮夷入贡,旧臣来归。

  宣和三年九月壬午夜,苍白气长三丈,贯月,主其下有乱者。

  靖康元年十二月丙辰,白气出太微垣。二年二月壬午夜,白气如虹,自南亘北,须臾,移西南,至东北,天明而没。三月戊子,白气贯斗。

  建炎二年,杜充为北京留守,天雨纸钱于营中,厚盈寸。明日,与金人战城下,败绩。纸,白祥也。三年三月,白气贯日。四年五月壬子夜,北方有白气十余道如练。二十六年七月辛酉夜,天雨水银。

  绍兴元年,潭州得白玉于州城莲花池中,孔彦舟以献,诏却之。前史以为玉变近白祥,后彦舟为剧盗。二月己巳夜,东南有白气。十一年三月庚申,金人居长安,油、酒皆变白色。三十年十一月甲午夜,西南有白气出危,入昴。十二月戊申,白气出尾,入轸,贯天市垣。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丑,白气如带,东西亘天,出斗,历牛。

  隆兴元年十二月壬午夜,白气见西南方,出危,入昴。二年正月甲寅夜,西南有白气,亘天如带。

  乾道元年正月庚午,白气见西北方,出奎,入参。三月戊辰,白气如带,自参及角,东西亘天。四月丁酉夜,白气见西北方,入天市垣。辛丑夜,白气入北斗。乙巳夜,白气入紫微垣。十月己丑夜,苍白气见东南方,入翼。十一月丙寅,白气如带,出女,入昴,东西亘天。三年十二月庚午夜,白气如带,东西亘天,出女,入昴。

  淳熙十年正月戊子夜,西南有白气如天汉而明,南北广可六丈,东西亘天,历壁至毕。

  绍熙五年六月壬寅夜,白气亘天,自紫微至亢、角。己酉日入后,白气亘天,顷刻而散。

  庆元四年八月庚辰,白气亘天。五年二月癸酉夜,东北方白气如带,自角至参。八月癸亥,东北方有白气如带,亘天。

  嘉泰四年十一月辛未,昼有白气分数道,亘天。

  嘉熙四年二月丙辰,白气亘天。

  淳祐二年二月甲寅,白气亘天。

  景定三年七月甲申,白气如匹布,亘天。

  咸三九年,襄阳城中白气自西而出。

  绍兴二年,宣州有铁佛象,坐高丈余,自动迭前迭却若伛而就人者数日,既而郡有火。火气盛,金失其性而为变怪也。七月,天雨钱,或从石甃中流出,有轮郭,肉好不分明,穿之。碎若沙土。二月,温州戒福寺铜佛象顶珠自动,光彩激射,经日不少停,数日火作,寺焚。

  淳熙九年春,德兴县民家镜自飞舞,与日光相射。

  庆元二年正月,泰宁县耕夫得镜,厚三寸,径尺有二寸,照见水底,与日争辉,病热者对之,心骨生寒,后为雷震而碎。
 
 



 
                   
志第二十五行五
 
  ○土

  稼穑作甘,土之性也。土失其性,则为灾凶。旧说以恒风、脂夜之妖,华孽、臝虫之孽,牛祸、黄眚、黄祥,皆属之土,今从之。

  建隆元年,河南诸州乏食。

  乾德元年,齐、隰等州饥。二年,州府二十二饥。

  开宝四年,州府六水、一旱,诸州民乏食。五年,大饥。六年,水,民饥。九年,州府十二饥。

  太平兴国四年,太平州饥。

  淳化元年,开封、河南等九州饥。五年,京东西、淮南、陕西水潦,民饥。

  咸平五年,河北及郑、曹、滑饥。

  景德元年,江南东、西路饥。二年,淮南、两浙、荆湖北路饥。三年,京东西、河北、陕西饥。

  大中祥符三年,陕西饥。四年,河北、陕西、剑南饥。五年,河北、淮南饥。七年,淮南、江、浙饥。八年,陕西州府五饥。

  天禧元年,饥。三年,江、浙及利州路饥。

  天圣三年,晋、绛、陕、解饥。

  明道元年,京东、淮南、江东饥。二年,淮南、江东、西川饥。

  宝元二年,益、梓、利、夔路饥。

  嘉祐三年,夔州路旱,饥。

  熙宁三年,河北、陕西旱。四年,河北旱,饥。六年,淮南、江东、剑南西川、润州饥。七年,京畿、河北、京东西、淮西、成都、利州、延、常、润、府州、威胜、保安军饥。八年,两河、陕西、江南、淮、浙饥。九年,雄州饥。十年,漳泉州、兴化军饥。元丰元年,河北饥。四年,凤翔府、凤阶州饥。七年,河东饥。

  元符二年,饥。

  崇宁元年,江、浙、熙河饥。

  大观三年,秦、凤、阶、成饥。

  重和元年,京西饥。五年,河北、京东、淮南饥。

  建炎元年,汴京大饥,米升钱三百,一鼠直数百钱,人食水藻、椿槐叶,道殣,骼无余胔。三年,山东郡国大饥,人相食。时金人陷京东诸郡,民聚为盗,至车载干尸为粮。

  绍兴元年,行在、越州及东南诸路郡国饥。淮南、京东西民流常州、平江府者多殍死。二年春,两浙、福建饥,米斗千钱。时餫饷繁急,民益艰食。三年,吉、郴、道州、桂阳监饥。五年,湖南大饥,殍死、流亡者众。夏,潼川路饥,米斗二千,人食糟糠。兴元饥,民流于果、阆。秋,温、处州饥。六年春,浙东、福建饥,湖南、江西大饥,殍死甚众,民多流徙,郡邑盗起。夏,蜀亦大饥,米斗二千,利路倍之,道殣枕藉。是岁,果州守臣宇文彬献《禾粟九穗图》,吏部侍郎晏敦复言:「果、遂饥民未苏,不宜导谀。」坐黜爵。七年夏,钦、廉、邕州饥。九年,江东西、浙东饥,米斗千钱,饶、信州尤甚。十年,浙东、江南荐饥,人食草木。十一年,京西、淮南饥。十八年冬,浙东、江、淮郡国多饥,绍兴尤甚。民之仰哺于官者二十八万六千人,不给,乃食糟糠、草木,殍死殆半。十九年春、夏,绍兴府大饥,明、婺州亦如之。二十四年,衢州饥。二十八年,平江府饥。二十九年,绍兴府荐饥。

  隆兴元年,绍兴府大饥,四川尤甚。平江、襄阳府、随、泗州、枣阳、盱眙军大饥,随、枣间米斗六七千。二年,平江府、常、秀州饥,华亭县人食粃糠。行都及镇江府、兴化军、台、徽州亦艰食。淮民流徙江南者数十万。

  乾道元年春,行都、平江、镇江、绍兴府、湖、常、秀州大饥,殍徙者不可胜计。是岁,台、明州、江东诸郡皆饥。夏,亡麦。二年夏,亡麦。三年九月,不雨,麦种不入。四年春,蜀、邛、绵、剑、汉州、石泉军大饥,邛为甚。盗延八郡,汉饥民至九万余。五年夏,饶、信州荐饥,民多流徙。徽州大饥,人食蕨葛。台、楚州、盱眙军亦饥。秋冬不雨,淮郡麦种不入。六年冬,宁国府、广德军、太平、湖、秀、池、徽、和州皆饥。七年秋,江东西、湖南十余郡饥,江、筠州、隆兴府为甚。人食草实,流徙淮甸,诏出内帑收育弃孩。淮郡亦荐饥,金人运麦于淮北岸易南岸铜镪,斗钱八千。江西饥,民流光、濠、安丰间,皆效淮人私籴,钱为之耗。荆南亦饥。八年,江西亡麦。隆兴府荐饥,南昌、新建县饥民仰给者二八千余。九年春,成都、永康、邛三州饥。秋,台州饥,温、婺州亦饥。

  淳熙元年,浙东、湖南、广西、江西、蜀关外皆饥,台、处、郴、桂、昭、贺尤甚。二年,淮东西、江东饥,滁、真、扬州、盱眙军、建康府为甚。是岁,镇江、宁国府、常州、广德军亦艰食。诏奖建康留守刘珙振济有方。三年,淮甸饥。夏,台州亡麦。冬,复、施、随、郢州、荆门军、襄阳、江陵、德安府大饥;四年春,尤饥。六年冬,和州饥。泰、通、楚州、高邮军大饥,人食草木。七年,镇江府、台州、无为、广德军民大饥。是岁,江、浙、荆、湘、淮郡皆饥。八年春,江州饥,人采葛而食,诏罢守臣章骍。冬,行都、宁国、建康府、严、婺、太平州、广德军饥,徽、饶州大饥,流淮郡者万余人,浙东常平使者朱熹进对论荒政,请蠲田赋、身丁钱,诏江、浙、淮、湖北三十八郡并免之。九年春,大亡麦。行都饥,于潜、昌化县人食草木。绍兴府、衢、婺、严、明、台、湖州饥。徽州大饥,

  穜稑亦绝。湖北七郡荐饥。蜀潼、利、夔三路郡国十八皆饥,流徙者数千人。十年,合、昌州荐饥,民就振相蹂死者三千余人。十一年,泉、汀、漳州、兴化军亡禾。邕、宾、象州饥。十二年,福建饥,亡麦。江西、广东西饥。金州饥,有流徙者。十四年,金、洋、阶、成、凤、西和州人乏食。七月,秀州饥,有流徙者。临安府九县饥。十六年夏,成州亡麦。冬,际、成、凤、西和州荐饥。

  绍熙二年,蕲州饥。夔路五郡饥,渝、涪为甚。阶、成、凤、西和州亡麦。三年,资、荣州亡麦,普、叙、简、隆州、富顺监皆大饥,亡麦,殍死者众,民流成都府至千余人,威远县弃儿且六百人。扬州亦多饥。四年,简、资、普州饥,绵州亡麦。夏,绍兴府亡麦。安丰军大亡麦。五年冬,亡麦苗。行都、淮、浙西东、江东郡国皆饥,常、明州、宁国、镇江府、庐滁、和州为甚,人食草木。

  庆元元年春,常州饥,民之死徙者众。楚州饥,人食糟粕。淮、浙民流行都。三年,浙东郡国亡麦,台州大亡麦,民饥多殍。襄、蜀亦饥。四年秋,浙东西荐饥,多道殣。六年冬,常州大饥,仰哺者六十万人。润、扬、楚、通、泰州、建康府、江阴军亦乏食。

  嘉泰元年,浙西郡国荐饥,常州、镇江、嘉兴府为甚。二年,四川饥,广安、怀安军、潼川府大亡麦。衡、郴州、武冈、桂阳军乏食。三年春,邵、永州大饥,死徙者众,民多剽盗。夏,行都艰食。四年春,抚、袁州、隆兴府、临江军大饥,殍死者不可胜瘗,有举家二十七人同赴水死者。

  开禧二年,绍兴府、衢、婺州亡麦。湖北、京西、淮东西郡国饥,民聚为剽盗。南康军、忠、涪州皆饥。

  嘉定元年,淮民大饥,食草木,流于江、浙者百万人。先是淮郡罢兵,农久失业,米斗二千,殍死者十三四,炮人肉、马矢食之。诏所至郡国振恤归业,时邦储既匮,郡计不支,去者多死,亦有俘掠而北者。是岁,行都亦饥,米斗千钱。二年春,两淮、荆、襄、建康府大饥,米斗钱数千,人食草木。淮民刲道殣食尽,发瘗胔继之,人相搤噬。流于扬州者数千家,度江者聚建康,殍死日八九十人。是秋,诸路复大歉,常、润尤甚。冬,行都大饥,殍者横市,道多弃儿。三年春,建康府大饥,人相食。五月,衢州饥,颇聚为剽盗。七年,台州大亡麦。八年,淮、浙、江东西饥,都昌县为盗者三十六党。九年,行都饥,闾巷有殍。十年,台、衢、婺、饶、信州饥,剽盗起,台为甚。蜀石泉军饥,殍死殆万余人。十一年秋,淮、浙、江东饥馑,亡麦苗。十二年春,潼川府饥而不害。十三年春,福州饥,人食草根。十六年春,海州新附山东民饥,京东、河北路新附山西民亦饥。湖南永、道州大饥。是岁,行都、江、淮、闽、浙郡国皆亡麦禾。十七年春,余杭、钱塘、仁和三县饥,镇江府饥,真、鄂州亦乏食。

  嘉熙四年,绍兴府荐饥,临安府大饥,严州饥。

  咸淳七年,江南大饥。八年冬,襄阳饥,人相食。

  德祐二年正月,扬州饥。三月,扬州谷价腾踊,民相食。

  乾德二年五月,扬州暴风,坏军营舍仅百区。三年六月,扬州暴风,坏军营舍及城上敌棚。

  开宝二年三月,帝驻太原城下,大风,一夕而止。八年十月,广州飓风起,一昼夜,雨水二丈余,海为之涨,飘失舟楫。九年四月,宋州大风,坏甲仗库、城楼、军营凡四千五百九十六区。

  太平兴国二年六月,曹州大风,坏济阴县廨及军营。四年八月,泗州大风,浮梁竹笮、铁索断,华表石柱折。六年九月,高州大风雨,坏廨宇及民舍五百区。七年八月,琼州飓风,坏城门、州署、民舍殆尽。八年九月,太平军飓风拔木,坏廨宇、民舍千八十七区。十月,雷州飓风坏禀库、民舍七百区。九年八月,白州飓风,坏廨宇、民舍。

  端拱二年,京师暴风起东北,尘沙曀日,人不相辨。

  淳化二年五月,通利军大风害稼。三年六月丁丑,黑风自西北起,天地晦暝,雷震,有顷乃止。先是京师大热,疫死者众,及北风至,疫疾遂止。

  至道二年八月,潮州飓风,坏州廨、营砦。

  咸平元年八月,涪州大风,坏城舍。四年八月丙子,京师暴风。

  景德二年六月甲午,大风吹沙折木。八月,福州海上有飓风,坏庐舍。三年七月丙寅,京师大风。四年三月甲寅夕,京师大风,黄尘蔽天,自大名历京畿,害桑稼,唐州尤甚。

  大中祥符二年四月乙未,大风起京师西北,连日不止。五年八月,京师大风。七年三月戊辰,京师大风,扬沙砾。是日,百官习仪恭谢坛,有陷仆者。八年六月辛亥,京师风起巳位,吹沙扬尘。

  天禧二年正月,永州大风,发屋拔木,数日止。三年五月,徐州利国监大风起西南,坏庐舍二百余区,压死十二人。四年四月丁亥,大风起西北,飞沙折木,昼晦数刻。五月乙卯,暴风起西北,有声,折木吹沙,黄尘蔽天,占并主阴谋奸邪。是秋,内侍周怀政坐妖乱伏诛。

  天圣九年十二月辛酉,大风三日止。

  景祐元年六月己巳,无锡县大风发屋,民被压死者众。九月甲寅夜漏上,风自丑起有声,摆木鸣条。二年六月戊寅平明,风自未来,占者以为百谷丰衍之候。

  皇祐四年七月丁巳,大风起西北方,拔木。

  嘉祐二年正月元日平旦,有风从东北来,遍天有苍黑云,占云:「大熟多雨。」

  熙宁四年二月辛巳,京东自濮州至河北旁边,大风异常,百姓惊恐,六年四月,馆陶县黑风。九年十一月,海阳潮阳二县飓风、潮,害民居田稼。十年六月,武城县大风,坏县廨,知县李愈妻、主簿寇宗奭妻之母压死。七月,温州大风雨,漂城楼、官舍。

  元丰四年六月,邕州飓风,坏城楼、官私庐舍。七月甲午夜,泰州海风作,继以大雨,浸州城,坏公私庐舍数千间。静海县大风雨,毁官私庐舍二千七百六十三楹。丹阳县大风雨,溺民居,毁庐舍。丹徒县大风潮,飘荡沿江庐舍,损田稼。六月,邕州飓风,坏城楼、官私庐舍。五年六月,朱崖军飓风,毁庐舍。

  元祐八年,福建、两浙海风驾潮,害民田。

  绍圣元年秋,苏、湖、秀等州有风害民田。

  靖康元年正月望夜,大风起西北,有声,吹沙走石,尽明日乃止。二月戊申,大风起东北,扬尘翳空。三月己巳夜五更,大风乍缓乍急,声如叫怒。十一月丁亥,大风发屋折木。闰十一月甲寅,大风起北方,雪作,盈数尺,连夜不止。二年正月巳亥,天气昏噎,狂风迅发,竟日夜,西北阴云中如有火光,长二丈余,阔数尺,民时时见之。庚戌,大风雨。二月乙酉,大风折木,晚尤甚。三月巳亥,大风。四月庚申朔,大风吹石折木。辛酉,北风益甚,苦寒。

  建炎元年正月丁酉,大风吹石折木。十二月乙酉,大风拔木。

  绍兴二十八年七月壬戌,平江府大风雨驾潮,漂溺数百里,坏田庐。三十二年七月戊申,大风拔木。温州大风,坏屋覆舟。

  隆兴元年,浙东、西郡国风水伤稼。二年八月,大风雨,漂荡田庐。

  乾道二年八月丁亥,温州大风雨驾海潮,杀人覆舟,坏庐舍。五年十月,台州大风水,坏田庐。八年六月丙辰,惠州飓风,坏海舰三十余。时枢密院调广东经略司水军,四舰覆其三,死者百三十余人。

  淳熙三年六月,大风连日。四年九月,明州大风驾海潮,坏定海、鄞县海岸七千六百余丈及田庐、军垒。六月乙巳夜,福清县、兴化军大风雨,坏官舍、民居、仓库及海口镇,人多死者。五年正月庚戌,大风。六年十一月,鄂州大风覆舟,溺人甚众。七年二月,江陵府大风,火及舟,焚溺死者尤众。十年八月辛酉,雷州飓风大作,驾海潮伤人,禾稼、林木皆折。

  绍熙二年三月癸酉,瑞安县大风,坏屋拔木杀人。四年七月,兴化军海风害稼。五年六月丙子,大风。七月乙亥,行都大风拔木,坏舟甚众。绍兴府、秀州大风驾海潮,害稼。秋,明州飓风驾海潮,害稼。十月甲戌,行都大风拔木。

  庆元二年六月壬申,台州暴风雨驾海潮,坏田庐。六年三月甲子,大风拔木。

  嘉泰三年十月丁未,暴风。十一月癸未,大风,四年正月乙亥亦如之。

  开禧元年四月乙卯、九月庚戌,大风。

  嘉定元年九月乙丑,大风。二年二月戊子,大风。七月壬辰,台州大风雨驾海潮,坏屋杀人。三年八月癸酉,大风拔木,折禾穗,堕果实。宁宗露祷,至于丙子乃息。后御史朝陵于绍兴府,归奏风坏陵殿宫墙六十余所、陵木二千余章。四年闰月丁未,大风。六年十二月,余姚县风潮坏海堤,亘八乡。七年正月庚辰,江州放镫,黑云暴风忽作,游人相践,死者二十余。十年正月乙未,大风拔木。十一月丁丑,大风。十一年二月甲寅,大风。十月戊午,大风。十三年十一月庚戌、壬子,大风。十二月戊午,大风。十四年六月辛巳,大风。十六年秋,大风拔木害稼,十七年秋,福州飓风大作,坏田损稼。冬,鄂州暴风,坏战舰二百余,寿昌军坏战舰六十余,江州、兴国亦如之。

  嘉熙二年,风雹。三年,风雹。

  淳祐十一年,泰州风。

  景定四年十一月,福州飓风。

  咸淳四年闰月丁巳,大风雷雨,居民屋瓦皆动。七年五月甲申,绍兴府大风。十年四月,绍兴府大风拔木。

  端拱二年,京师暴风起东北,尘沙曀日,人不相辨。

  淳化三年六月丁丑,黑风自西北起,天地晦冥,雷震,有顷乃止。

  大中祥符二年九月,无为军城北暴风,昼晦不可辨,拔木,坏城门、营垒、民舍。

  天圣六年二月庚辰,大风昼暝。

  康定元年三月丙子,大风昼暝,经刻乃复。

  嘉祐八年十一月丙午,大风霾。

  治平二年二月乙巳,大风昼晦。四年正月庚辰朔,大风霾。是日,上尊号,廷中仗卫皆不能整。时帝已不豫,后七日崩。

  熙宁四年四月癸亥,京师大风霾。

  元祐八年二月,京师风霾。

  靖康二年正月己亥,天气昏曀,风迅发竟日。三月丁酉,风霾。

  建炎元年正月辛卯朔,大风霾。丁酉,风霾,日色薄而有晕。二月丁酉,汴京风霾,日无光。是日,张邦昌僭位。二年七月癸未,风雨昼晦。是日,东京留守宗泽薨。

  绍兴十一年三月庚申,金人居长安,昼晦。

  乾道五年正月甲申,昼霾四塞。

  淳熙五年四月丁丑,尘霾昼晦,日无光。

  庆元九年十二月乙未,天雨霾。

  开禧元年正月壬午,雨霾。

  嘉定十年正月乙未,昼霾。二月癸巳,日无光。

  德祐元年六月庚子朔,日有食之,既,天地晦冥,咫尺不辨人,鸡鹜归凄,自巳至申,其明始复。

  至道二年秋九月,环、庆州梨生花,占有兵。明年,契丹扰北边。

  景德元年二月,保顺军城壕冰,陷起文为桃李花、杂树、人物之状。

  大中祥符九年正月,霸州渠冰有如华葩状。

  大观二年十月乙巳,龚丘县桧生花,萼如莲实。

  绍兴七年十二月,中书、门下省检正官张宗元出抚淮西军,寓建康。槃冰有文如画,佳卉茂木,华叶相敷,日易以冰,变态奇出,春暄乃止。二十七年四月,徽州祁门县圃桃已实复华。

  淳熙初,秀州吕氏家冰瓦有文,楼观、车马、人物、芙蓉、牡丹、萱草、藤萝之属,经日不释。淳熙中,兴化军仙游县九巫山古木末生花,臭如兰。

  建隆二年九月,渭南县虸蚄虫伤稼。三年七月,兖州、济、德、磁、洺蝝生。

  乾德六年七月,阶州虸蚄虫生。

  太平兴国二年六月,磁州青黑虫群飞食桑,夜出昼隐,食叶殆尽。七月,邢州钜鹿、沙河二县步屈虫食桑麦殆尽。五年七月,潍州虸蚄虫生,食稼殆尽。七年九月,邠州虸蚄虫生,食稼。九年七月,泗州蠓虫食桑。

  雍熙二年四月,天长军蠓虫食苗。

  端拱二年七月,施州虸蚄虫生,害稼。

  淳化二年四月,中都县蜴虫生。七月,单州蜴虫生,遇雨死。

  景德元年八月,陕、宾、棣州虫暝害稼。

  大中祥符四年八月,兖州虸蚄虫生,有虫青色随齧之,化为水。六年九月,陕西同、华等州虸蚄虫食苗。

  天圣五年五月戊辰,磁州虫食桑。

  景祐四年五月,滑州灵河县民黄庆家蚕自成被,长二丈五尺,阔四尺。

  嘉祐五年,深州野蚕成茧,被于原野。

  熙宁九年五月,荆湖南路地生黑虫,化蛾飞去。金州生黑虫食苗,黄雀来,食之皆尽。

  元祐六年闰八月,定州七县野蚕成茧。七年五月,北海县蚕自织如绢,成领带。

  元符元年七月,藁城县野蚕成茧。八月,行唐县野蚕成茧。九月,深泽县野蚕成茧,织纴成万匹。二年六月,房陵县野蚕成茧。

  政和元年九月,河南府野蚕成茧。四年,相州野蚕成茧。五年,南京野蚕成茧,织?五匹,绵四十两,圣茧十五两。

  绍兴二十九年秋,浙东、江东西郡县螟。三十年十月,江、浙郡国螟蝝。

  隆兴元年秋,浙东西郡国螟,害谷,绍兴府、湖州为甚。二年,台州螟。

  乾道三年八月,江东郡县螟螣。淮、浙诸路多言青虫食谷穗。六年秋,浙西、江东螟为害。九年秋,吉、赣州、临江、南安军螟。

  淳熙二年秋,浙、江、淮郡县螟。四年秋,昭州螟。五年,昭州荐有螟螣。七年秋,永州螟。八年秋,江州螟。十二年八月,平江府有虫聚于禾穗,油洒之即堕,一夕,大雨尽涤之。十四年秋,江州、兴国军螟。十六年秋,温州螟。

  庆元三年秋,浙东萧山、山阴县、婺州,浙西富阳、盐官、淳安、永兴县、嘉兴府皆螟。四年秋,铅山县虫食谷,无遗穗。

  嘉定十四年,明、台、温、婺、衢蟊螣为灾。十五年秋,赣州螟。十六年:永、道州螟。

  绍定三年,福州螟。

  端平元年五月,当涂县螟。

  淳祐二年五月,两淮螟。

  景定三年八月,浙东、西螟。

  乾德三年,眉州民王进牛生二犊。四年,南充县民马全信及相如县民彭秀等家牛生二犊。

  开宝二年,九陇县民王达牛生二犊。

  太平兴国三年,流溪县民白延进牛生二犊。五年,温江县民赵进牛生二犊。六年,广都县赵全牛生二犊。七年,什邡县民王信、华阳县民袁武等牛生二犊。八年,彭州民彭延、阆州民陈则、安乐县民王公泰牛生二犊。九年七月,知乾州卫升献三角牛。

  雍熙三年,果州民李昭牛生二犊。四年郪县民鲜于志鲜于皋、眉山县海罗参、仁寿县民阴饶、成都县民李本、成纪县民王和敏牛生二犊。

  端拱元年,眉州民陈希简、晋原县民张昭郁、魏城县民鲜于郜、罗江县民袁族、河阳县民李美、曲水县民曾虔、梓潼县民文光懿、永泰县民罗德、绵竹县民陈洪牛生二犊。

  淳化元年,绵竹县民李昌远薄逸、阆州民和中、忠州民民王钦、眉州王图、九陇县民杨皋、玄武县民羊迈达牛生二犊。二年,永川县民梁行良、仁寿县民梁

  犎食?I??俊H?辏?啥几?衽砥肭洹⒑檠畔孛癯倘谩⒂啦?孛裉镎选?椭菝穸盼腻丁⒙?较孛癜兹蚺I??俊K哪辏?啥几?袢嗡场⑶??孛裾潘挤健⑴砩较孛窭畛性杜I??俊?/font>

  至道二年,新都县民蹇成美牛生二犊。颍阳县民冯延密牛生二犊,其二额有白。三年,新津县民文承富、赤水县民苏福、广安军吏胥仁迪牛生二犊。

  咸平元年,眉山县民向琼玖陈元宝、丹稜县民刘承鹗、通泉县民王居中、曲水县民杨汉成杨景欢王师让、眉山县民陈彦宥牛生三犊。二年,蒙阳县民杜挚、九陇县民杨太、眉山县民苏仁义、洪雅县吏陆文赞牛生二犊。三年,叙浦县民戴昌蕴牛生二犊。四年,流溪县民何承添、晋原县民颇全、永昌县民曾嗣、犀浦县民何福、彰明县民王?巳牛生二犊。六年,渠江县民王德进、魏城民蒲谏王信、石照县民仲汉宗、大足县民刘武牛生二犊。

  景德元年,魏城县民阎明、彭州濛阳县民郭琮牛生二犊。二年,三泉县民李景顺、东海县民时祐、小溪县民刘可、赤水县民罗永并牛生二犊。三年,长江县民于承琛牛生二犊。四年,相如县民杨汉晖、邛州安仁县民罗莹、九陇县民白彦成、渠江县民王继丰家及顺安军屯田务牛生二犊。

  大中祥符元年,龚丘县民李起牛生四犊,判州王钦若图以献。二年,立山县民卢仁依、铜山县民勾熙正、什邡县民杜族、南康县陈邦并牛生二犊。三年,犍为县民陈知进牛生二犊。四年,东关县民陈知进牛生二犊。五年,富顺监些井场官杨守忠、曲水县民向平、蓬溪县民蹇知密牛生二犊。六年,广安军依政县民李福、贵溪县民徐志元牛生二犊。七年,双流县民姚彦信、涪城县民张礼、嘉州龙游县民张正、夹江县民郭升、天水县民王吉牛生二犊。八年,仁寿县民何志、通泉县民罢永泰、成都县民张进、华阳县民杨承珂牛生二犊。九年,平定军平定县民范训、临邛县民杨晖牛生二犊。

  天禧元年,开江县民冉津及澧州石门县层山院牛生二犊。二年,临邛县民王道进、临溪县民王胜、西县民韩光绪牛生二犊。四年,贵溪县民叶政牛生二犊。五年,巴西县民向知道牛生二犊。

  自天圣迄治平,牛生二犊者三十二,生三犊者一。

  自熙宁二年距元丰八年,郡国言民家牛生二犊者三十有五,生三角者一。

  元祐元年距元符三年,郡国言民家牛生二犊者十有五。

  大观元年,阆州、达州言牛生二犊。四年三月,帝谓起居舍人宇文粹中曰:「牛产二犊,亦载之起居注中,岂若野蚕成茧之类,民赖其利,乃为瑞邪?」自是史官不复尽书。

  政和五年七月,安武军言,郡县民范济家牛生麒麟。

  重和元年三月,陕州言牛生麒麟。

  宣和二年十月,尚书省言,歙州歙县民鲍珙家牛生麒麟。三年五月,梁县民邢喜家牛生麒麟。

  绍兴元年,绍兴府有牛戴刃突入城市,触马,裂腹出肠。时卫卒多犯禁屠牛,牛受刃而逸,近牛祸也。十六年,静江府城北二十里,有奔犊以角触人于壁,肠胃出,牛狂走,两日不可执,卒以射死。十八年五月,依政县牛生二犊。二十一年七月,遂宁府牛生二犊者三。二十五年八月,汉中牛生二犊。

  淳熙十二年,仁和县良渚有牛生二首,七日而死。余杭县有犊二首。十六年三月,池州池口镇军屯牛狂走,触人死。

  庆元三年,乐平县田家牛生犊如马,一角,鳞身肉尾,农以不祥杀之,或惜其为麟;同县万山牛生犊,人首。

  淳化三年正月乙卯,京师雨土,占曰:「小人叛。」自后李顺盗据益州。

  景德元年七月辛亥,黄气出壁,长五尺余,占曰:「兵出。」二年正月丙寅,黄白气环之。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癸亥朔,黄气出于艮,占曰:「主五谷熟。」二年九月戊午,黄气如柱起东南方,长五丈许。

  天禧五年,襄州凤林镇道侧地涌起,高三尺,阔八尺,知州夏辣以闻。

  明道元年十月庚子夜,黄白气五,贯紫微垣。

  景祐元年八月壬戌夜,有黄白气如彗,长七尺余,出张、翼之上,凡三十有三日不见。

  治平元年三月壬戌,雨土。十二月己亥,雨黄土。

  熙宁五年十二月癸未、七年三月戊午,并雨黄土。八年五月丁丑,雨黄土兼细毛。

  元丰二年十一月丁亥、五年三月乙巳、六年四月辛未,雨土。

  元祐七年正月戊午,天雨尘土,主民劳苦。

  宣和元年三月庚午,雨土著衣,主不肖者食禄。

  绍兴十一年三月庚申,泾州雨黄沙。十八年十一月壬辰,肆赦,天有云赤黄,近黄祥也,太史附秦桧旨奏瑞。

  乾道四年三月己丑,雨土若尘。

  淳熙四年二月戊戌,雨土,五年二月壬午、甲申、四月丁丑、六年十一月乙丑、十一年正月辛卯、甲寅、十三年正月壬寅,亦如之。十五年九月庚子,南方有赤黄气。

  绍熙四年十月甲寅,雨土,五年四月癸卯亦如之。十月乙未,天有赤黄色,占曰:「是为天变。」色先赤后黄,近黄赤祥也。十一月辛亥,雨土。

  庆元元年二月己卯、十一月己丑,天雨尘土。三年正月丙子、四月丙午、十二月甲申,天雨尘土。六年正月己巳、闰月丁未、十月己丑,雨土。九月辛丑、十一月辛卯,天雨尘土。

  嘉泰元年六月己卯、九月己未、十二月辛丑,天雨尘土。

  嘉定三年正月丙午,天雨尘土。八年二月己未、五月辛未,天雨尘土。九年十二月癸巳,天雨土。十年二月癸巳,雨土。十二年二月癸巳,天雨尘土。十三年三月辛卯,天雨尘土。十六年二月戊子,天雨尘土。

  绍定三年三月丁酉,雨土。

  嘉熙二年四月甲申,雨土。三年三月辛卯,天雨尘土。

  淳祐五年二月丙寅朔,天雨尘土。十一年三月乙亥,天雨尘。

  宝祐三年三月己未,雨土。六年二月壬辰,天雨尘土。

  开庆元年三月辛酉,雨土。

  景定五年二月辛未,雨土。

  德祐元年三月辛巳,终日黄沙蔽天,或曰「丧氛」。

  乾德三年,京师地震史失日月

  。五年十一月,许州开元观老君像自动,知州宋偓以闻。六年正月,简州普通院毗庐佛像自动。

  至道二年十月,潼关西至灵州、夏州、环庆等州地震,城郭庐舍多坏,占云:「兵饥。」是时,西夏寇灵州,明年,遣将率兵援粮以救之,关西民饥。

  咸平二年九月,常州地震,坏鼓角楼、罗务、军民庐舍甚众。四年九月,庆州地震者再。六年正月,益州地震。

  景德元年正月丙申夜,京师地震;癸卯夜,复震;丁未夜,又震,屋皆动,有声,移时方止。癸丑,冀州地震,占云:「土工兴,有急令,兵革兴。」是年,契丹犯塞。二月,益、黎、雅州地震。三月,邢州地震不止。四月己卯夜,瀛州地震。五月,邢州地复震不止。十一月壬子,日南至,京师地震。癸丑,石州地震。四年七月丙戌,益州地震。己丑,渭州瓦亭砦地震者四。

  大中祥符二年三月,代州地震。四年六月,昌、眉州并地震。七月,真定府地震,坏城垒。天圣五年三月,秦州地震。七年,京师地震。

  景祐四年十二月甲子,京师地震。甲申,忻、代、并三州地震,坏庐舍,覆压吏民。忻州死者万九千七百四十二人,伤者五千六百五十五人,畜扰死者五万余;代州死者七百五十九人,并州千八百九十人。

  宝元元年正月庚申,并、忻、代三州地震。十二月甲子,京师地震。

  庆历三年五月九日,忻州地大震,说者曰:「地道贵静,今数震摇,兵兴民劳之象也。」四年五月庚午,忻州地震,西北有声如雷。五年七月十四日,广州地震。六年二月戊寅,青州地震。三月庚寅,登州地震,岠嵎山摧。自是震不已,每震,则海底有声如雷。五月甲申,京师地震。七年十月乙丑,河阳、许州地震。

  皇祐二年十一月丁酉夜,秀州地震,有声自北起如雷。

  嘉祐二年,雄州北界、幽州地大震,大坏城郭,覆压者数万人。五年五月己丑,京师地震。

  治平四年秋,漳、泉、建州、邵武、兴化军等处皆地震,潮州尤甚,拆裂泉涌,压覆州郭及两县屋宇,士民、军兵死者甚众。八月己巳,京师地震。

  熙宁元年七月甲申,地震。乙酉、辛卯,再震;八月壬寅、甲辰,又震。是月,须城、东阿二县地震终日,沧州清池、莫州亦震,坏官私庐舍、城壁。是时,河北复大震,或数刻不止,有声如雷,楼橹、民居多摧覆,压死者甚众。九月戊子,莫州地震,有声如雷。十一月乙未,京师及莫州地震。十二月癸卯,瀛州地大震。丁巳,冀州地震。辛酉,沧州地震,涌出沙泥、船板、胡桃、螺蚌之属。是月,潮州地再震。是岁,数路地震,有一日十数震,有逾半年震不止者。二年十月庚戌,南郊,东壝门内地陷,有天宝十三年古墓。

  元丰元年,邕州佛像动摇。初,像动而夏人入寇,又动而州大火,其后侬智高叛,复动,于是知州钱师孟投其像于江中。八年二月甲戌,宾州岭方县地陷。五月丙午,京师地震。

  元祐二年二月辛亥,代州地震有声。四年春,陕西、河北地震。七年九月己酉,兰州、镇戎军、永兴军地震,十月庚戌朔,环州地再震。

  绍圣元年十一月丙戌,大原府地震。二年十月、十一月,河南府地震。是岁,苏州自夏迄秋地震。三年三月戊戌夜,剑南东川地震。九月己酉,滁州、沂州地震。四年六月己酉,太原府地震有声。

  元符元年七月壬申夜,云阴蔽天,地震良久。二年正月壬申,恩州地震。八月甲戌,太原府地震;三年五月己巳,太原府又震。

  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辛亥,太原府、潞、晋、隰、代、石、岚等州岢岚威胜保化宁化军地震弥旬,昼夜不止,坏城壁、屋宇,人畜多死。自后有司方言祥瑞,郡国地震多抑而不奏。

  政和七年六月,诏曰:「熙河、环庆、泾原路地震经旬,城砦、关堡、城壁、楼橹、官私庐舍并皆摧塌,居民覆压死伤甚众,而有司不以闻,其遣官按视之。」

  宣和四年,北方用兵,雄州地大震。玄武见于州之正寝,有龟大如钱,蛇若朱漆箸,相逐而行,宣抚使焚香再拜,以银奁贮二物。俄俱死。六年正月,京师连日地震,宫殿门皆动有声。七年七月己亥,熙河路地震,有裂数十丈者,兰州尤甚。陷数百家,仓库俱没。河东诸郡或震裂。

  建炎二年正月戊戌,长安地大震,金将娄宿围城,弥旬无外援,乘地震而入,城遂陷。

  绍兴三年八月甲申,地震,平江府、湖州尤甚。是岁,刘豫陷邓、随等州,金人犯蜀。四年,四川地震。五年五月,行都地震。六年六月乙巳夜,地震自西北,有声如雷,余杭县为甚。是冬,刘麟、猊犯顺,寇濠、寿州。七年,地震。二十四年正月戊寅,地震。二十五年三月壬申,地震。二十八年八月甲寅夜,震。三十一年三月壬辰,地震。三十二年七月戊申,地震。

  隆兴元年十月丁丑,地震;六月甲寅,又震。

  乾道二年九月丙午,地震自西北方。四年十二月壬子,石泉军地震三日,有声如雷,屋瓦皆落,时绵竹有冤狱云。

  淳熙元年十二月戊辰,地震自东北方。九年十二月壬寅夜,地震。十年十二月丙寅,地震。十二年五月庚寅,地震。

  庆元六年九月,东北地震。十一月甲子,地震东北方。

  嘉定六年四月,行都地震。六月丙子,淳安县地震。九年二月辛亥,东、西川地大震四日。十年二月庚申,地震自东南。十二年五月,地震。六月,西川地震。十四年正月乙未夜,地震,大雷。五月丙申,西川地震。

  宝庆元年八月己酉,地震。

  嘉熙四年十二月丙辰,地震。

  淳祐元年十二月庚辰夜,地震。

  宝祐三年,蜀地震。

  咸淳七年,嘉定府城震者三。

  雍熙三年,阶州福津县常峡山圮,壅白江水,逆流高十许丈,坏民田数百里。

  淳化二年五月,名山县大风雨,登辽山圮,壅江水逆流入民田,害稼。

  咸平元年七月庚午,宁化军汾水涨,坏北水门,山石摧圮,军士有压死者。二年七月庚寅,灵宝县暴雨崖圮,压居民,死者二十二户。三年三月辛丑夜,大泽县三阳砦大雨崖摧,压死者六十二人。四年正月,成纪县山摧,压死者六十余人。

  景德四年七月,成纪县崖圮,压死居民。

  熙宁五年九月丙寅,华州少华山前阜头峰越八盘领及谷,摧陷于石子坡。东西五里,南北十里,溃散坟裂,涌起堆阜,各高数丈,长若堤岸。至陷居民六社,凡数百户,林木、庐舍亦无存者。并山之民言:「数年以来,峰上常有云,每遇风雨,即隐隐有声。是夜初昏,略无风雨,山上忽雾起,有声渐大,地遂震动,不及食顷而山摧。」

  元祐元年十二月,郑县界小敷谷山摧,伤居民。

  绍兴十二年十二月,陕西不雨,五谷焦枯,泾、渭、灞、浐皆竭。时秦民以饥离散,壮者为北人所买,郡邑遂空。

  绍熙四年秋,南岳祝融峰山自摧。剑门关山摧。五年十二月,临安府南高峰山自摧。

  庆元二年六月辛未,台州黄岩县大雨水,有山自徙五十余里,其声如雷,草木、冢墓皆不动,而故址溃为渊潭。时临海县清潭山亦自移。

  嘉泰二年七月丁未,闽建安县山摧,民庐之压者六十余家。

  嘉定六年六月丙子,严州淳安县长乐乡山摧水涌。九年,黎州山崩。

  咸淳十年,天目山崩。

  熙宁元年,荆、襄间天雨白牦如马尾,长者尺余,弥漫山谷。三月丁酉,潭州雨毛。八年五月丁丑,雨黄毛。

  绍熙四年十一月癸酉,地生毛。

  咸淳九年,江南平地产白毛,临安尤多。

 

   
相关类型:
中国古典诗文(共312条信息)
相关信息:
涑水记闻-宋-司马光
杨升庵集-明-杨慎
郑板桥集-清-郑燮
袁中郎全集-明-袁宏道
西湖梦寻-明-张岱
宋诗钞-清-吴之振(4)
王子安集-唐-王勃
列朝诗集-清-钱谦益(4)
辽金元宫词-元-柯九思
苏轼


        
CopyRight © 2005-2016 hugbear.net 京ICP备05058937号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三个程序员 读书笔记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00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