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文摘 ==> 查看信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故宫博物院 11
2015-07-30
 
@故宫博物院  http://weibo.com/gugongweb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1.孺慕闻声——嘉靖廿七年(1548),母亲林氏不幸去世,12岁的徐显卿晚上与父亲同睡。一天夜半,他听到隔壁有人走动并穿过门隙入房,父亲在睡梦中大吼,徐显卿询问得知母亲亡魂归来。画中徐显卿头发除顶部之外全部剃去,顶发扎成小发鬏,反映了古代儿童剃发的习俗。@撷芳主人







2014-11-29 11:3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2.神占启户——嘉靖三十三年(1554),18岁的徐显卿将参加童子试,二月十四日半夜,和兄长往江东庙求签,此时殿内无人,灯烛将尽,正在焦急时,殿门却自动打开,仿佛有神明暗中相助。徐显卿和兄长皆头戴唐巾,身穿道袍,足蹑云履。@撷芳主人





2014-12-2 11:3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3.郡尊折节——嘉靖四十年(1561),25岁的徐显卿准备参加应天府乡试,受到苏州知府王道行与同知徐公的器重。这年闰五月七日,父亲徐骐突然病逝。次日天明,王徐二公前来吊唁,拜祭于灵前。画中徐显卿身穿衰服,跪伏在地,王徐二公皆着吊服。@撷芳主人





2014-12-3 16:3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4.鹿鸣彻歌——隆庆元年(1567),31岁的徐显卿在父亲去世六年之后才参加应天府(南京)的乡试,考中举人。明代乡试在南北直隶及各布政使司举行,每三年一次,考中者称举人,乡试放榜后,各地官员还要为中式者举办宴会,称为“鹿鸣宴”,徐显卿因故未能参加。@撷芳主人







2014-12-4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5.琼林登第——隆庆二年(1568),32岁的徐显卿考中进士。乡试第二年,各省举人到京师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考中者称贡士,贡士可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录取分三甲,考中者通称进士,其中第一甲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皆赐进士及第。@撷芳主人











2014-12-5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6.中秘读书——隆庆二年(1568)六月,选进士三十人为翰林院庶吉士,命管詹事府事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殷士儋、赵贞吉管教习,徐显卿因受到明穆宗赏识,被钦点为馆选第一。画中是馆选后第二年,33岁的徐显卿在文渊阁阅读内府藏书。@撷芳主人







2014-12-6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7.皇极侍班——隆庆四年(1570),34岁的徐显卿被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后升修撰(从六品),万历五年(1577)八月升为侍读(正六品)。在此期间,每遇皇极殿(清代改称太和殿)举行大朝,徐显卿便侍列于东班。@撷芳主人







2014-12-7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8.危舟免难——隆庆六年(1572),36岁的徐显卿以编修假回故里长洲,二月十一日送友人丧,行船至胥盘二门之间,突然遭遇雷电飓风,不少船倾覆沉没,溺水者达数百人。徐显卿的船“如箭东下”,幸遇一艘新修大粮船,船中军夫将徐显卿主仆救上粮船,徐船随后飘离沉没。@撷芳主人





2014-12-8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9.司礼授书——隆庆六年(1572)到万历二年(1574)、四年,徐显卿与成监吾、王忠铭、王对南、陈玉垒共五人轮流在内书堂为司礼监宦官授书。徐显卿戴乌纱帽,穿大红圆领,胸前缀鹭鸶方补,可知此时身份是翰林院修撰。听课的宦官身上都穿青素直身,腰间悬挂牙牌。@撷芳主人





2014-12-9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10.承明应制——自隆庆四年(1570)徐显卿被授为翰林院编修,即参与纂修《明穆宗实录》与《明世宗实录》,随后又编纂起居馆奏章和管理文官诰敕,“凡应制文字,无一不与闻”。画中徐显卿身着常服(乌纱帽、绿圆领),正在皇极门东庑的史馆内工作。@撷芳主人







2014-12-10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11.棘院秉衡——万历二年(1574),38岁的徐显卿参与会试校阅试卷,在易一房。万历十一年(1583),47岁的徐显卿再次参与会试阅卷,在易二房。同年秋九月,徐显卿和王对南(王家屏)主持武举会试。画中表现了明代贡院举行考试的情景。@撷芳主人







2014-12-11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12.金台捧敕——万历五年(1577)到七年,徐显卿担任常朝时的捧敕官。图中黄幄内是明神宗,戴乌纱翼善冠,穿黄色龙纹云肩通袖膝襕袍。御座之西为锦衣卫堂上官,穿大红狮子补直身;御座之东是三位内阁官;金台栏杆旁是锦衣卫大汉将军;御幄周围为司礼监官。@撷芳主人





2014-12-12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13.楚藩持节——万历七年(1579)四月,明神宗遣永康侯徐乔松等为正使、侍读徐显卿等为副使,持节册封荆府世子朱常泴等为荆王等王。徐显卿时年43岁,抱病领命前往湖北。画中徐显卿随册宝亭出午门,他与随行官员都身穿朝服,能看到朝服侧面的玉佩和背面的大绶。@撷芳主人





2014-12-13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14.荆岳卧病——完成使命后,徐显卿因病请长假来到宜兴。万历八年,嫁长女于昆山朱氏。万历九年,遇医士陈汝滨,遂避客于芙蓉山养病,到年底仍未痊愈。万历十年(1582)六月,他又得了一场大病,仍想避居芙蓉山,但京中书到,说假期已满不能稽滞,于是匆匆北上。@撷芳主人





2014-12-14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15.圣佑已疾——万历九年,徐显卿病情日益严重。一天徐显卿梦到自己赤身来到孔陵大殿,遇衍圣公来拜,徐辞而不见,等衍圣公走后他来到殿外休息,有老少二妇人持食盒过来,少妇强令他吃下熟茄,顿觉满口馨香,醒来后香味犹在。天明徐显卿到书房,患处脓水溃出,一二日而疾愈。@撷芳主人







2014-12-16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16.冲雪还朝——万历十年(1582)徐显卿假满,从陆路回京,画中描绘的是京师城外馆驿前的场景。山中白雪皑皑,徐显卿戴着暖耳风领坐在轿内,前方有从人骑马开道,驿舍墙外有鼓吹奏乐,驿中官吏身穿青素圆领候立道旁。山间有茅屋酒肆,远处可见京师城墙与楼台宫阙。@撷芳主人





2014-12-17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17.经筵进讲——此为文华殿举行经筵的情景。徐显卿从神宗登极初开经筵便充任展书官,历经十年才升任经筵讲官。经筵时皇帝与官员皆穿吉服,画中明神宗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穿黄色龙纹云肩通袖膝襕袍,腰束玉带(大红带鞓);徐显卿和其他官员都是乌纱帽、大红补子圆领。@撷芳主人







2014-12-18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18.储宷绾章——万历十二年(1584),48岁的徐显卿由翰林院侍读升兼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从五品),成为本坊掌印官。画中徐显卿着纱帽圆领,端坐在大堂之上,本坊属吏等正在文书上盖印,反映出徐显卿此时的身份。@撷芳主人







2014-12-19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19.寿宫扈跸——万历十二、十三年,明神宗两次到天寿山视察寿宫,徐显卿皆扈驾随行,第二次返回时,神宗驻跸西山功德寺,徐显卿宿于吕公洞,听隔岸有中官吩咐僧人打扫,说万岁爷天明即至,徐显卿连夜从间道入西直门而回,同宿者在其走后遇“中官拥塞”,行李都出不来。@撷芳主人





2014-12-20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20.国师正席——万历十二年(1584)十一月,吏部推48岁的徐显卿补国子监祭酒(从四品),十二月初二日到任。画中徐显卿身穿常服,坐在国子监彝伦堂祭酒公座上,面向南,左手为司业座位,面向西,其他官员分别站立两旁,均穿着常服。@撷芳主人







2014-12-21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21.步祷道行——万历十三年(1585)四月十六日,明神宗步行至天坛祈雨,徐显卿与百官导驾前驱。神宗身着青服,深青色圆领,素而无纹;文武官员皆穿素服,青黑色圆领,不缀补。此类服饰用于帝后忌辰、丧礼、谒陵、祭祀以及灾异修省等场合。@撷芳主人







2014-12-23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22.旋魂再起——徐显卿任国子监祭酒后,因不需要朝参,遂倾力治疗顽疾。四月底敷药,六月二日患处大溃,两天后“身如冰冷”,盖着棉被貂裘也不管用,室内围上芦席遮光,四天不饮不食。初八日,徐显卿感到“魂出复还”,浑身轻快。次日食粥,月余身体康复,回太学视事。@撷芳主人



2014-12-24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23.轮注起居——明代皇极门外两庑共48间,除旷8间外,剩40间,其中东20间设实录馆、玉牒馆、起居馆等。皇帝起居注因“其事甚秘”,非日讲官不得参与记注。万历十三年(1585)十月,徐显卿由国子监祭酒迁少詹事,充日讲官,遂在皇极门外起居馆参与轮注起居。@撷芳主人







2014-12-25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24.日直讲读——万历十三年(1585),徐显卿担任明神宗日讲官。日讲在文华殿后穿堂,本开《纪遇诗》序说:“御座不甚高,书案亦不甚大。”画中明神宗坐在屏风前御座上,徐显卿正为皇帝讲读,屏风后有司礼监官,阁臣与讲官分立案前,皇帝官员皆穿常服。@撷芳主人





2014-12-26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25.玉堂视篆——万历十四年(1586)六月二十四日,徐显卿被升为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二十六日是其五十诞辰,堪称荣福双至。画中徐显卿坐在翰林院堂上,看着属吏在文书上盖印,宋代之后翰林院被称为“玉堂”,翰林院印的印文用篆体,故本图称“玉堂视篆”。@撷芳主人





2014-12-27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徐显卿宦迹图#26.幽陇沾恩——万历十五年(1587)二月,《大明会典》编纂完成,时任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徐显卿以会典副总裁官加恩升俸一级,得以追赠祖父、父亲和祖母、母亲。祖父徐庭兰和父亲徐骐俱赠通议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祖母和母亲都赠为太淑人。@撷芳主人





2014-12-28 16: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仕女画中的精致#仕女画中仕女形象最传神的部位是眉与眼。她们在生活中创造出各种美丽的眉式,在仕女画中得以一一展现,远山眉形状细长而舒扬,如望远山。柳叶眉形状细长像柳叶,有妩媚温柔之感。却月眉形状如一弧弯月。蛾眉则在唐代仕女中比较多见。(图出自《故宫画谱•人物卷•仕女》)



2014-3-8 17:59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仕女画中的精致#传统仕女画特别重视眉眼造型,对嘴鼻造型要求相对简单。常见鼻式有直鼻,鼻头、鼻梁相贯挺直。俏鼻,鼻梁高而微翘,鼻翼小而虚晕。结鼻,形状瘦直,鼻梁、鼻头清晰可见,并画出鼻翼两侧。

2014-3-11 16:29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仕女画中的精致#古代仕女画很讲究眉目传情,所谓“传神阿堵”。较为常见的眼式有凤眼,又名丹凤眼,眼睛形状狭长且后眼角向上翘,具含蓄、隐媚、柔情之意。杏眼其形状如杏仁,两头尖,中间圆,眼外角微微上扬且尖细。古代仕女常用小杏眼,现在仕女多用大杏眼。(图出自《故宫画谱•人物卷•仕女》)

2014-3-10 16:29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仕女画中的精致#仕女画中的脸型表现,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点。魏晋时期,女子脸型似鹅蛋,丰润不失秀美;隋唐五代以丰腴为美,仕女的脸型多额窄颊丰,非常圆润,所谓“冬瓜脸”;明清以来,女子脸型越来越消瘦,渐渐演变成为瓜子脸。(图出自《故宫画谱•人物卷•仕女》)

2014-3-16 17:44 来自 iPad客户端

故宫博物院
#仕女画中的精致#古代仕女常戴的冠巾,可以区分时代、年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常见的有凤冠,多为后妃、贵夫人在朝拜时所戴,冠前常饰有凤鸾并配金、玉、翠等;金冠,金冠多为仙姑、天女的冠式,通常以金制成,配以珠玉、盘花、步摇等,后妃、高官夫人也可采用。(图出自《故宫画谱•人物卷•仕女》)

2014-4-11 11:31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古画中的名猫#宋代《埤雅》记载:“猫有黄黑白驳数色,狸身而虎面,柔毛而利齿,以尾长腰短、目如金银及上颚多棱者为良。”猫的花纹有很多种,除了全身纯净无杂毛的纯色外,还有花色斑纹的。古人根据猫的形相与毛色,将猫归纳了品种,还给它们起了有趣的雅号。(《故宫画谱•花鸟卷•猫狗》)

2014-5-14 12:3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古画中的名猫#清代黄汉著《猫苑》中所辑《相猫经》中记载:“纯白而尾独黑者,额上一团黑色,此名‘挂印拖枪’,又名‘印星猫’。人家得此主贵,故云:‘白额过腰通到尾,正中一点是圆星。’”明代朱瞻基《五狸奴图》中位于画面右起第二只猫就属于“挂印拖枪”。 (《故宫画谱•花鸟卷•猫狗》)

2014-5-16 12:3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古画中的名猫#《相猫经》上还记载:“凡纯色,无论黄白黑,皆名四时好。”即毛色纯正的长毛猫,其中以纯黄为上,纯白次之。宋代靳青《双猫图》中位于左边的猫就属于“四时好”。 (《故宫画谱•花鸟卷•猫狗》)

2014-5-17 12:3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古画中的名猫#《相猫经》上记载:“黄身白肚者,名金被银床。”全身黄色但是肚子是白的,叫做“金被银床”。宋代毛益《蜀葵游猫图》中的母猫和李迪的《狸奴小影》中的猫都属于“金被银床”。(《故宫画谱•花鸟卷•猫狗》)

2014-5-19 16:41 来自 360安全浏览器

故宫博物院
#古画中的名猫#《相猫经》中记载:“纯白而尾独黑者,名‘雪里拖枪’,最吉。故云:‘黑尾之猫通身白,人家畜之产豪杰。’”全身一色白,惟独尾巴是纯黑的,因此叫“雪里拖枪”(也称“银锭拖枪”)。如宋《狸奴婴戏图》里右上方的那只猫。(《故宫画谱•花鸟卷•猫狗》)

2014-5-22 17:3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古画中的名猫#《相猫经》中说:“‘乌云盖雪’,必身背黑,而肚腿蹄爪皆白者,方是。若仅止四蹄白者,名‘踏雪寻梅’。其纯黄白爪者同。”《富贵花狸图》中的猫是属于“乌云盖雪”。“踏雪寻梅”又名“雪里钻”,《戏猫图》里位于画面右下方的就属于“踏雪寻梅”。(《故宫画谱•花鸟卷•猫狗》)



2014-5-24 12:3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古画中的名猫#狸猫发源于中国,它属于自然猫,是经过千百年的自然淘汰而保留下来的品种。它的被毛很短,基本的斑纹近似于虎斑纹,被称为狸花斑纹。颈部、四肢和尾巴上会有环形的斑纹,而身躯上会有完整的鱼骨刺斑纹或豹点斑纹。(《故宫画谱•花鸟卷•猫狗》)





2014-5-26 12:3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古画中的名猫#这种猫是少见的三色猫。它的斑纹由黑、白、黄三色组成,因其皮毛颜色与海龟玳瑁非常相似,故名玳瑁斑。此猫一般毛色均匀,皮毛蓬松、柔软。如明代朱瞻基的《五狸奴图》中位于画面右起第一只猫就属于这个品种。(《故宫画谱•花鸟卷•猫狗》)

2014-5-28 12:3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古画中的名猫#清代黄汉著《猫苑》中所辑《相畜馀编》记载:“猫有拦截纹,主威猛;有寿纹,则如八字,或如八卦,或如重弓重山。”也就是说头上呈“八”字或倒“八”字型纹的猫,显得很威武。如《戏猫图》中站在榻上的猫。(《故宫画谱•花鸟卷•猫狗》)

2014-5-30 12:3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皇上怎么玩#双陆属古代棋类玩具,因局中左右各六路故名,也作“双六”;又有“握槊”、“长行”、“波罗塞戏”等别称,终不及“双陆”之名普遍而常见。双陆始于古印度,三国魏黄初年间传入中国,盛行于南北朝至宋元之间,明清以后逐渐衰落。(@紫禁城杂志 2014.2《皇帝的玩具》)

2014-4-15 16:55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皇上怎么玩#在清代宫廷遗留的珍贵文物中,有一类被当时档案称作“百什件”的非常特别,它是皇帝的小玩意,体现了帝王的审美好恶,是宫廷工艺具体而微的代表。这样的一箱中,少则几件,多则数百件。珍玩的类别可单一,也可各种材质兼有,各安其位,各得其所。(@紫禁城杂志 2014.2《皇帝的小玩意》)

2014-4-18 18:3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皇上怎么玩#追溯百什件的工艺传统,有学者认为,可以远绍至湖北荆门包山战国楚墓出土的漆盒,内分六格,分别放置耳杯、方壶和方盘,严丝合缝,结构合理,已具雏形。不过,对百什件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还是晚明士人所开创的便携文具匣式样。(@紫禁城杂志 2014.2《皇帝的小玩意》)

2014-4-24 12: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皇上怎么玩#在清代的紫禁城,皇太后们为了让年幼的皇帝和皇子们享受童年的欢乐,采买制作了大量玩具供其玩耍。从清宫旧藏遗存可知,泥质和木质的小玩偶深得皇家儿童的喜爱,是他们童年的小伙伴。这些新奇有趣的玩具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宫廷娱乐生活的窗户。(@紫禁城杂志 2014.2《小皇帝的玩具》)

















2014-4-27 11:55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皇上怎么玩#由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对鼻烟壶的雅好和推崇,经常会将御制的鼻烟壶赐给内臣外官,地方官员也会将民间制作精美的鼻烟壶贡入宫廷,使这种“掌中珍玩”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时尚。鼻烟壶的制作材料品种繁多,纹饰题材广泛,造型也是变化多端,成为清代各种工艺美术繁荣和发展的缩影。

















2014-5-9 16:3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皇上怎么玩#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宜兴紫砂受到皇室的极大重视,造型多样,工艺精湛。康熙时期用宜兴胎烧制名贵的珐琅彩;雍正皇帝对宜兴紫砂壶的美妙造型和泥色的天然之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乾隆皇帝一生嗜茶,讲究品饮,每次出行都要随身携带专门在宜兴定制的成套茶壶和茶叶罐。

















2014-5-27 12:3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故宫博物院
“调儿点黄梅雨,佳节又逢重午。角黍包金,香蒲泛玉 ,风物依然荆楚。”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至,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千余年来,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把端午节看作重要的节日,人们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栓五色丝线、悬艾等,使节日活动丰富多彩,很多习俗保留至今。“夏节”快乐~

















6月20日 11:3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相关类型:
历史(共24条信息)
相关信息:
@叶知秋- 2
@叶知秋- 1
@叶知秋- 4
@叶知秋- 3
@叶知秋- 5
@紫禁城杂志 5
@紫禁城杂志 1
历史 选辑
@故宫博物院 12
@故宫博物院 5


        
CopyRight © 2005-2016 hugbear.net 京ICP备05058937号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三个程序员 读书笔记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0044号